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宝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端着林毅手上的箱子,有些兴奋,然后继续翻着箱子,宝物真不少。

    几个帆布一个一个的被众人给掀开,里面都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箱子,众人兴奋的打开这些箱子。

    金器,玉石,字画,书籍,瓷器,应有尽有。

    甚至,林毅还在其中看见了一个元青花大罐,有一米高,这可算的上是国宝了,因为这种瓶子越大价值越高。

    价值不逊色于他们的还有几件好东西,那就是三件宋代五大名窑,林毅通过能力可他们的样式,瞬间就找出了他们,因为,这些东西年代都很长。

    宋代!

    古代的东西,一般明前价值就开始飞涨,像这些瓷器其中也有这个理,因为明前的东西留下的真的是太少。

    更不用说是明百年前的宋代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一不留神又被土豪秀一脸() 
就像宋朝的古书一样,一页宋版一页金。

    所以这些宋朝的瓷器价值不菲。

    那么,宋朝什么瓷器价值最高呢?

    那就是五大名窑的瓷器。

    宋朝的五大名窑。

    清代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说:“吾华制瓷可分三大时期:曰宋,曰明、曰清。宋最有名之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钧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至今未发现窑址,又无实物,因此通常将钧窑列入,与汝、官、哥、定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古人认为,五大名窑中,汝瓷是五大名窑之首,也是最为精美,存世最少的,世界上的博物院数以千计,但能藏有宋汝瓷者不足10家,这几家博物馆的馆藏汝窑传世物总计为67件,也有说法认为不足百件,当然,民间应该也有。台北故宫是汝窑瓷器最集中的地方,现有21件,其余则存于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

    早在明清时期,民间即有“纵有家财万贯,不抵汝瓷一件”的口碑广为流传。时至今日,汝窑瓷器价格更是扶摇直上。每一件汝窑瓷器的价值至少都是上千万。当然了,是人民币。

    当然了,今人认为钧瓷才是名窑之首,“黄金有价钧无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是它们的特色,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神奇窑变,湖光山色、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无穷的图形色彩和奇妙韵味,都是什么称赞的地方。

    而现在这三件瓷器中,有两件汝窑,一件定窑,“汝窑粉青履莲盏托”、“汝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定窑龙纹黑定碗’。

    没有钧瓷倒是让林毅有些失望。

    不过林毅看到这三件瓷器之后,就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三件瓷器弄到手,大不了放弃一些利益,毕竟,这东西实在是太难得了,这么一个大宝藏中也就只有三件,数量实在是稀少。

    看来如果想要大量得到这些瓷器,也就只能在地下找找了。

    这些东西大致被分类了,就像黄金没有和玉石在一起,瓷器和玉石书画之类的也不会在一起。众人开始兴奋的清点这些东西,当然了,这就是过过眼瘾,这里的这些保镖们都是大老粗,基本上都不认识这些东西,而几个大少,他们中除了林毅有经验,剩下的基本上都是没有太多经验的。

    这些人把目光盯在瓷器上,保镖们的眼睛盯在了黄金上,而少数盯在其他的玉石字画上面。

    比如说林毅,比如说白风,比如说,王凯……

    “小毅子,你快过来看,这个印章,田黄冻石,还有这个,鸡血石大红袍啊!”王凯趴在玉石一栏兴奋的叫着,手上还抓着两个娇小的印章,一个黄色,如同鸡油,另外一个,如同血液一般的红。

    “田黄冻?鸡血大红袍?哪里哪里!真的是哎,不过就是小了点,如果再大点就好了,不过真羡慕古人,当时这种矿石数量不菲,而现在,都快绝种了,稍微好一点的都价值不菲,关键是你还弄不到。”白风说道。

    “就是,但是我爷爷生日,我耗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找到了一个拇指大的大红袍雕刻成印章送给他,他都高兴坏了。”不远处,朱觅也是如此说道。

    几人的惊呼吸引了在字画区低头查看的林毅,林毅走了过来,看着这两个印章,然后一脸不屑。

    “至于么,不就是这么两指大的鸡血石大红袍么,你们怎么都这么惊讶,这还不如那些瓷器书画有价值呢,我看看这是谁的谁的印章?嗯,张渊薮,李诸烈,不认识,史书上没这人,应该是哪个不知名的收藏家或者当时的有钱人吧,价值不大,如果是名人所留,那么价值就大了。”

    “……话不能这么说,这东西现在很稀少了,尤其是这种品质高的,价值更大,就这么两个拿出去,哪一个都是两百万打底。而且因为不是名人之物,所以把它磨平之后就可以做成自己的印章了。”朱觅回应道。

    “价值不大,算了,你们喜欢就随你吧,这东西太小了,不过你们倒是提醒了我,我也应该做一个印章了。说起来,我手上还有一块几十斤的大红袍呢。”林毅毫不在意的说道,回到书画区再次蹲守。

    确实,之前的那一块巨大的鸡血石他还没有使用呢!

    白风:“……”

    王凯:“……”

    朱觅:“……”

    卧槽,一不留神又被你秀了一脸,特么的你这货手上的好东西也太多了吧,大红袍你也有,还是几十斤的?你这么厉害你怎么不上天。

    跟你这么一比,我怎么感觉,就算我们找到了这个宝藏,在你面前也是土鳖啊!

    最后,壕,求大腿啊!

    众人纷纷无语!

    不过林毅却是不理会他们了,专注的看着这些书籍字画。

    咕噜咕噜!

    咕噜咕噜!

    不知是谁的肚子第一个响起,就像是导火索一样,肚子的叫声接连响起,众人这才想起来,他们是在吃午饭时发现了线索,然后就没有继续吃午饭,而是开始工作,然后发现宝藏,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吃过东西,肚子早就饿了。

    “现在已经快四点了,我们先吃点东西,然后把帐篷拿到这里来吧,这里是山洞,晚上的寒气要少不少。”

    “嗯!”

    这个提议一出,众人都纷纷同意,不管是吃东西还是把帐篷带到这里来都是,尤其是后者,大家都不希望这些东西在自己视野之外,就算知道这附近没人也是一样。

    早晚饭过后,保镖们把帐篷在山洞口搭好,众人最终还是没有住进这洞里。

    而林毅等人。却是开始挑灯夜战,轻点收获。

    晚上九点,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把数量大致的统计了一下。

    这次的收获实在是让众人十分开心。

    这次收获了白银一百吨,黄金二十吨,各种瓷器六千多件,其中不乏精品。字画书画因为保存的关系,并没有瓷器那么多,但仍然有一千五百多幅。

第二百九十三章 无数宝物() 
这一千五百幅字画中不乏精品,这些字画中明清字画就占到了其中的八成,明代早期的谢环、商喜、倪端、李在,明代中期的‘吴门四家’,明代后期的董其昌、蓝瑛;清初‘四僧’,‘四王’,清中期的‘扬州八怪’,以及清末三大家任伯年、吴昌硕、赵之谦等诸多大家的画作真迹一一在列!

    甚至,这里还有一幅唐伯虎的画,这幅画上画着一根梅枝,枝叶九分,从而开出九朵寒梅,意味着九九八十一之数。

    这是一幅《九九寒梅消暑图》,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

    而这幅图正好是这九九八十一之数。

    虽然只是一副表现九支梅花的九九消寒图,但这幅画的构思绝对不简单。虽然只是寥寥几笔,但这幅画中,有山,有树,有梅花,可以说是一副标准的中国水墨山水画。

    虽然这副画看着简单,但该有的都有,山石叠翠。山树相隐,树隐山间,山隐花中,让整幅花的重点集中在了九支梅花当中。

    虽然这幅画搭眼一看,就会被画中梅花吸引,但上面的山峦却不止是点缀,画中山重岭复。好似以小斧劈裂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这副山水画布局严谨,笔法劲健,画法工整、线条流畅,除了山和树之外,最吸引人的还是那九支梅花。

    由于九九消寒图的特点就是记录入九之后十一天的天气状况,所以每支梅花上的九朵梅花每一朵都不同,画这幅画的作者,根据每天的天气不同,浓淡分明,把一朵朵梅花画的活灵活现。

    “试数窗间九九图,馀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馀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四句题字于画卷角落,只是四句诗,却给了人不一样的感觉。

    作者书写这首诗的时候,一气呵成。用笔精到细腻,体势向右倾斜,姿态生动异常。

    只是二十个字,却给人一种闲庭信步的感觉。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超逸的书卷之气,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耐人寻味。

    右上方题诗两行,落款后押“唐寅”名章一方,黑红相映成趣;左下方空灵处补钤压角章两枚,与名章遥相呼应,形成对称,使构图稳而不板,静中有动。

    根据这画卷的时间和这笔迹钤印,林毅才确认这是唐寅真迹。

    虽然这只是一幅挂画,但是出自于唐寅之手,那么它就有极高的价值,是一件好东西。

    而其中的字画精品,是宋四家之一米芾的《满庭芳。咏茶》图卷!而且上面还有苏轼的提拔和钤印。

    还有黄庭坚临摹苏轼的《赤壁赋》。

    米沛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他们的字画都是珍宝,尤其是黄庭坚临摹的《赤壁赋》。

    除了书法和画作,碑帖有八百多幅,古籍有一万两千余册,最为珍贵的是两本明《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如今,留存下来的《永乐大典》也有极大的一部分流传到了国外,国内留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两本书的发现也是一大幸事。

    除了这两本《永乐大典》之外,还有明刻本《东坡诗集》、《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册府元龟》,都是明代刻本,唯一可惜的是不全,多着上百,少者几十,散佚严重!

    一万两多卷古籍善本都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珍宝,很多都可能绝迹的古代发明,以及没有记录在史册中的秘闻,在其中都有记载,如果给那些历史学家看到,那些家伙一定会蹦跳起来,兴奋的晕倒。

    除去之前说过的瓷器,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