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昭华-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从都御史陈瑛弹劾李景隆之后,”杨士奇像是没有察觉到张昭华的打量一般,徐徐道:“下李景隆诏狱,查抄家产的时候,锦衣卫发现果然有僧侣五人,日夜咒诅,且伪造谶书,如陈瑛所劾‘十八子当有天下’。”

    张昭华闻听,心中一哂。这所谓的“十八子当有天下”的谶言,不是别人,乃是她让张升做的,张升之前就做过这样的事儿,如今更是驾轻就熟,不过这一次,没有叫大规模地传开,只在京城略略几个地方,唱了几句——所以纪纲整天忙着刑狱,倒还真没有注意到。

    李景隆是生是死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她之所以要弄死李景隆,是为了收拢陈瑛。而她收拢陈瑛,目的在于何福。

    何福害死了她的人,她要叫何福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但是她指使陈瑛上疏参奏何福,却被皇帝打了回去,不仅没有降罪,反而褒慰他。

    皇帝不知道为什么会给何福这样大的信任,张昭华想来想去,觉得皇帝和何福在灵璧的一战,是定鼎天下的一战,而何福败地莫名其妙,明知道两军交战,炮声隆隆,还要以听到炮声为暗号,突出重围,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南军第二天听到的炮声其实是燕军打出来的,他们以为是自己的暗号,突围的时候全部卡在大门上,被燕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从此燕王南下,再无大的阻碍,所以直趋南京,有了天下。

    连张昭华都觉得有问题,那么皇帝也一定认为何福是有意败给他的,这简直比明着投降更叫燕王高兴,所以给了何福莫大的信任和宽容,命他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宁夏,节制山、陕、河南诸军。

    而何福的确表现地非常称职,他到了地方,宣布旨意,招徠远人,置驿、屯田、积谷,定赏罚,桩桩件件做得一点差错都没有,所以更是得了皇帝的信任。陈瑛的弹劾向来是百发百中,而这一次在何福身上,却有了败绩。

    一次弹劾不中,如果再弹劾,就没有用了。张昭华只能让陈瑛暂且收住,只叫他搜集何福的罪证,准备以后再一起发动出来。

    “除直隶、浙江、胡广、四川、广东、江西、河南绝户田,”杨士奇不紧不慢地汇报:“共计三万五千一百八十顷田之田租。”

    “绝户”这个此让高炽和张昭华同时一叹。绝户就是没了后代的意思,这么多绝户田,就有十倍之多的绝户之人——至于为什么绝户,那是因为在靖难之中,家里的男人当了兵,死了;或者一个地方遭了兵灾,都死了,剩下孤儿寡母,如何耕作呢?

    而这个词更让张昭华想起了马寡妇和蓝蓝,蓝蓝已经被找到了,据说情况还好,张家的人并没有拿她如何,但是马寡妇就不依不饶,说张家有负于她,来见了徐皇后一次,说要严惩张家,因为她那时候知道了一个词叫“瓜蔓抄”,就说要将张家瓜蔓抄了,皇帝也在旁边,还真的答应了她,将张昺一家子全都杀了。

    但是这叫马寡妇吓破了胆,她并不知道瓜蔓抄的真正意思,知道了她又经不住,和蓝蓝不吭不哈地跑回了永城去了。

    “南北战争,”高炽道:“生灵涂炭,家国之祸,四年未已。”

    “所以现在才要劝课农桑,约法省禁,休养生息,”张昭华道:“若是有二十年的与民休息,天下就再现文景之治,只不过我瞧着父皇,还是有建立功业之心,杨先生听说了吗,水师那里建造大船六十二艘,准备要出使西洋了。”

    杨士奇点点头道:“皇上说,要抚剿逃亡海外之臣民。”

    “抚是抚慰旧港那边的大明百姓,”张昭华道:“剿是剿海盗陈祖义。施进卿做了一笔好买卖,他就是来做买卖的,偏偏还打着报恩的旗号,我可懒得理他。”

    施进卿也毕恭毕敬地到她这里来谢恩,张昭华不指望他能记得自己的恩情,只是跟他说好了,将张升的海船缀在大船队伍之中,也跟着下一趟西洋看看。

    因为施进卿在长江水战之中出了大力,同时出于经营海洋、控制海内的目的,皇上打算派马和出使西洋,他同时派了王景弘做副手,同去的还有三佛齐国国主梁道明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这两人带着敕书前往旧港招安。

    旧港本就是华族百姓聚居之地,三佛齐旧朝被爪哇满者伯夷国灭了,华人便拥戴如今的国主梁道明为三佛齐王,对抗满者伯夷。旧港这个地理位置张昭华是知道的,就是后世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巨港,这个位置有多重要,东北隔马六甲海峡与马来半岛相望,西近印度洋,东临南海和爪哇岛,若是能将此地控制住,大明的行政之地就可以到达南洋,而大明船队到达旧港,也可以进行物资补养、船质检查和修补的工作。

    不过现在的三佛齐国,不仅面临本土居民满者伯夷的侵扰,还要面对海上大盗陈祖义的袭击,所以马和此去,要“又抚又剿”,责任重大。

    “马和改了名字了,父皇赐姓郑,现在叫郑和。”张昭华不由得会心一笑:“郑和下西洋!这可是千古壮举,功在后世啊!”

    她的一番话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附和,因为高炽和杨士奇同时觉得,下西洋实在是没有必要。在他们二人看来,如今四方疲敝,苏松水患,直隶灾荒,却要靡耗国力,满载丝绸瓷器珍宝,与异国交换,实在是给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又增加负担。

    不过皇帝这一决定,暂时无人劝阻。因为大家似乎都看出来了,宝船下西洋之举,并不是明面上所说的“抚剿”,或者“炫耀兵力”、“夸示富足”,而是为了一个下落不明的人。

    这就是皇上不能碰的逆鳞了,你要是敢在这上面不识时务,那就一定会尝一尝雷霆之怒。

    “杨先生是江西人?”张昭华没忘了正事儿。

    “是。”杨士奇道。

    张昭华就莫名其妙地来了一句:“江西清音好听啊。”

    杨士奇就道:“娘娘说的是。”

    高炽似乎觉得张昭华今天很古怪,没想到张昭华又道:“我这里有一个江西本地的小玩意,不知道先生识不识得。”

    她打开手边的一个小盒子,叫杨士奇看。

第二十四章 顺理成章() 
杨士奇低头一看,却发现锦盒之中,放了一个小巧玲珑的东西,只不过这东西出现在这里就很滑稽了,因为是个嬉游玩乐的东西——骰子。

    杨士奇不动声色,将这个东西拿了起来。他发现这是一个用竹骨做的骰子,四面镂刻‘德才功赃’四个字,是升官图专用的骰子。

    他飞速地思考着,为什么太子妃会给他这样一个东西看?

    杨士奇的确是玩升官图的行家,他几乎没有输过,年轻时候也是凭此一手,赚了许多赡养母亲的银钱来,到了京城之后,他就敛了这个爱好,再也没有露于人前了。

    太子妃是如何知道的呢,如果不是知道他以前事迹的,根本不会知道他还有这样一手。那么她是专门去查的,还是有自己的同乡,告诉过她;亦或者是最不可能发生的一种——太子妃,是他以前见过的故人。

    “臣愚钝,”杨士奇俯身道:“只能看出这是蒙童所玩‘升官图’中的骰子,臣昔年任塾师时,乡村乏乐,与孩子们玩过。”

    杨士奇的回答叫一个滴水不漏,如果张昭华去查,那么查到的确实如此。见他如此小心谨慎,张昭华不由得好笑道:“我昔年是个蒙童的时候,也颇喜欢玩这升官图,只是很少能掷到太师,当然以太师荣归止更是千难万难,有人说太师是以德行去圆满自己的仕途,所谓风尘何扰扰,仕途险且倾。官场上很多时候一步错就是万劫不复,这就是告诉玩家,为官任事者能以令名终,才是这游戏的真意。”

    杨士奇心中大震,因为这段话就是从自己口中说出来的,他还记得他是说给一位可爱的读书郎,那孩子正是永城县之人,他立刻觉悟到,这位太子妃娘娘,也是河南永城人。

    洪武十七年到洪武十九年年初,他当年在永城停留的时间大概是一年半左右,在永城认识的人并不多,这当中有一个十分玉雪可爱的女娃娃,引起了他的注意。而这女娃娃,恰好也曾问过他骰子的事情,算起来年岁,和太子妃相当。

    张昭华紧紧盯着他的神色,果然看到了一丝明悟,不由得惊喜万分,果然这个杨寓,确实是社火晚会之中认识的那一个,没想到原以为是擦肩而过的人,彼此会有这样的缘分,还能再遇!

    杨士奇心中也是波涛汹涌,但他面上一点都没有露出分毫来,两个人心知肚明,唯有高炽一个,觉得张昭华今日是失礼了,哪有赐给东宫辅臣一个骰子的道理?

    杨士奇从春和宫退下,慢慢走进了文渊阁之中。

    阁中日值的是金幼孜和黄淮,两个人正面面相觑,不知道怎么回事。杨士奇问了一声,就听黄淮道:“方才皇上下旨,让礼部迎接汉王入京——用皇太子的法驾和仪卫。”

    “解大人一听,就去谨身殿劝谏皇上了,”金幼孜忧虑道:“说这样是开启争端,决不能如此。解大人说的没错,只是皇上旨意刚刚才下发,他就去劝谏,只怕要惹得陛下不高兴啊。”

    “洪武年间,”黄淮道:“诸王与懿文太子服饰无别,也有御史劝谏,高皇帝欣然接受,从此诸王服饰衣服,都与太子有别。解大人此去,皇上就是看在这个前例上,也不会怪罪吧。”

    “皇上应该是知道这个前例的,”杨士奇慢慢道:“只是依然专门下诏,就是不想再听到劝谏的意思。当年叶伯巨极言分封之侈,才惹得高皇帝大怒,说离间亲亲。而服饰、仪卫之类,都很轻微,不动摇根本,其实也不值得犯颜一谏。”

    “如今汉王功高莫赏,若是皇上立他做储君,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杨士奇依然慢吞吞道:“可是皇上宁可特例加赏,给他与太子相同的服饰、仪卫,也不肯更动太子的储位,这分明是对太子的爱护。诸位大人,不要忧心了。”

    黄淮、金幼孜两个连连点头,汉王的到来,其实给了文臣一些显而易见的压力。因为汉王是靖难的功臣,得到武臣一致推举,几乎就要将太子之位争夺到手中了——若非解缙一句“好圣孙”,叫皇帝改了心意,谁知道今时今日,他们要侍奉的储君,会是哪个?

    他们这些东宫辅导官感受最深,通过这些天和太子高炽的接触,他们已经发觉了高炽本性的仁善、温和,这对他们而言,是天赐的储君人选;只是这位储君的位置,并不是岿然不动,他有相当强大的一位竞争对手,就是汉王。

    黄淮料对了一半,而杨士奇料对了另一半。皇上虽然不高兴解缙的进谏,但是并没有降罪他,而最后解缙白费了唾沫,皇上依然命仪驾去迎接高煦。

    高煦堂而皇之地坐进了属于太子的仪驾之中,他进了大内,就看到在端门等候的高炽和张昭华两个,他不得不下来,三人一同见礼。

    “二弟,”高炽拍了拍他的肩膀,感叹道:“你总算从开平回来了,不过几天,高燧也要回来,咱们一家人,总算又能团圆了!”

    “走,”张昭华虽然心中早已经存了万般疑虑,但是却还是觉得有些高兴:“咱们先去乾清宫里见父皇,再去看母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