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每年都要服丧了。
这究竟是皇帝深思熟虑的结果,还是为了孙贵妃的丧礼折腾一时,现在都不清楚了,而洪武七年还尚在的马皇后在这一场风波之中,却是罕见地沉默。
皇后应该说什么,或者不应该说什么,其实都已经了然了,因为懿文太子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也就是她的态度。
洪武七年,在太子明确表明不会为贵妃穿丧服之后,父子之间爆发了第一次激烈的矛盾,气得皇帝要用剑击他。后来在众人的劝解下,事态才得以平息。
所以管窥蠡测啊,对待成穆贵妃这个人,马皇后恐怕也不能始终心平气和吧。
这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样那样的缺憾和弱点,成为一个圣人的过程就是努力压抑、改善和弥补这些漏洞,但是没有人完完全全能除掉这些和血液共存的东西,除非死去了,后人将她的优点无限放大了,而遮掩住了那些缺点。
是谁这么做了呢,答案很明显,就是皇帝啊。
皇帝让马皇后变成了标杆,仅仅是为了昭示子孙吗——确切地说,这其实是对后宫的制衡之术。
皇上要让所有的女人都向皇后看齐,谁得了他的欢喜,皇帝就褒奖她,说她像皇后,或者说她有孝心有孝行;若是皇帝要治一个女人的罪,他就可以说,你怎么一点没有皇后的美德呢?
皇帝就用这一手去治理后宫,所以马皇后才成了所有人看齐的榜样标杆。所以张昭华闯了太庙没关系,因为她得了皇帝欢喜;但是马氏如果被众人夸赞有可比皇后的贤德,那她就有大大的麻烦了。
第134章 开宴()
为什么——因为不一样啊,身份不一样啊。
张昭华不过是藩王妃,马氏是太孙妃,太孙是要承继大统的,藩王能干什么,守着分封的一块地方过到死罢了。
太孙妃贤德是好事吗?当然是好事,但是过于贤德,超出了皇帝的规划的时候,那可就不是好事情了。
“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这是史书对长孙皇后的描写,说在李世民登上皇位前,皇后的所作为,就是扮演孝敬、恭顺的儿媳妇,她四处讨好各位嫔妃和皇子,陪笑脸,送厚礼,辅助李世民夺位。
恐怕最有感触的不是别人,应该是这位被孝敬地心满意足的公公李渊了吧。玄武门之前,他看这个儿媳妇百般满意,甚至让她管理后宫;玄武门之后呢,他仔细回味,就应该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就是因为他始终不能给予任何人完全的信任,包括他的儿子,尤其包括有继承权的太子。皇帝不信任大臣,杀了又杀;不信任儿子,连懿文太子这样仁厚的人,父子之间也有激烈争吵的时候——那么太孙呢,现在还年弱,可是已经娶了妻子,他一步一步走向壮年的时候,就是皇帝一步步走向老弱的时候,皇帝为什么不畏惧呢?
“太孙妃贤德,可比于先皇后、长孙皇后”,这样的说法流传久了,皇帝会怎么样呢?说她像长孙皇后的,是将皇帝放在了什么位置呢?
而且张昭华还知道,马氏迫不及待地揽过东宫内事大权,这就是更好的说明了。今日能管理春和宫,明日就要学着长孙皇后揽过六宫大权了,再往后就要鼓动丈夫学一学历史上那位英名的君王了。
张昭华对付马氏的这一手捧杀,马氏应该还是有些警惕的,可惜她还是不知道张昭华的用意何在,只是一个劲儿地谦逊,然而眉宇间却能看出一丝自傲的感觉。张昭华看到她这样,心里就知道了。
过了一会儿六宫的妃子们和亲王妃都来了柔仪殿里了,大家行礼坐下,一时间殿中倒是欢声笑语,气氛融融,只等着谨身殿那边传来开宴的吩咐。昨日皇帝大祀天地,今日就要百官表贺,皇帝会赐宴群臣于谨身殿,后宫就是宁妃主持命妇的宴会了,在这场大宴上,不仅有皇子妃这样的内命妇,还有外廷四品以上的命妇齐集,竟将原本空旷的柔仪殿坐的满满当当。
看着郭宁妃和马氏游刃有余地招待寒暄,张昭华也找到了魏国公夫人谢老夫人。
谢氏是徐达的夫人,生了四子三女,长女就是张昭华的婆婆徐王妃。早在大婚第二天,高炽就带着张昭华上门拜访,谢氏有腿疾,膝盖估计是关节炎,正是疼得不得了的时候,但是听说是外孙带着媳妇上门了,还是出来见他们,还赐下了很多东西,是个很和蔼的老太太。
张昭华见老太太腿脚不灵便,回去之后就想了个办法,和含冬含霜一起,缝出一双护膝来。这个时候有护膝,但是和张昭华上辈子用的护膝不一样,明代的护膝只是一层薄薄的绸缎,起的是装饰美化的作用,年轻女子把它穿在脚踝到膝盖上,走起路来姿态优雅。老人要防寒穿的是膝袜,也就是在半袜上面穿一个到膝盖的筒袜。半袜就是如今普遍穿的无底袜,也称膝裤,穿在袄裙底下,就像是打底裤一样。谢老太太就是穿一个半袜,因为膝盖疼,还要再穿一个膝袜。冬天还行,夏天老人要护膝还穿这样的袜子,就热得受不了了。
张昭华就依照后世的护膝模样,做了两个出来,没有橡筋,就用绑带代替。用兔皮兔毛和棉花混纺,做了一个冬天穿的;又用黄草心布做了个夏天穿的护膝。这种苏州出产的黄草心布,是用一种黄草的梗芯析丝捻线做出来的布匹,织成品几乎如丝罗一般洁白精细。从宋朝开始,黄草布在江南一直持续生产,始终是备受青睐的夏季专用面料,不仅裁作衣装,还可缝制蚊帐、充当糊窗的窗纱,甚至被用作灯笼上的罩纱,可见其轻薄。
不仅如此,张昭华考虑到这样的护膝只有保暖而无缓解疼痛的作用,就在缝制的同时,在护膝里面弄了个小夹层,加了碾碎的药材,医书上有个方子,叫“四生汤”,散寒通络效果非常好。就是用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这四味药材,她每一样放了30克,提前将药材泡在黄酒里面,泡上十来天,然后阴干缝了进去,用的时候先放在火盆上炙烤一会儿,会更有药效。
张昭华就将这两条护膝送给了谢老夫人,没过几天谢老夫人就专门托人来谢她,说是很好用。
今日碰见了,谢老夫人更是拉着她的手不放,说她天天都穿着张昭华给她缝的护膝,晚上睡觉都没松开,自觉疼痛缓解了许多。张昭华一听急忙道:“晚上睡觉还是要松开的,要不然血液不通,关节麻痹了,第二天更是要疼得厉害了。”
谢老夫人就笑眯眯地点点头。
两人还没聊上几句,就看见殿外来了个太监道:“禀娘娘,皇爷吩咐开宴。”
这就要各归各位了,这种宴饮是要坐在席子上,因为像这种大宴,又称作筵席,要追寻古礼,而所谓“筵”,就是铺在地上的苇蒲编织物,而“席”则是置在“筵”之上、质料更为细密的萑草编织物或皮料。
女子容易受寒,于是在这种席子上又加了棉花内芯的软垫子,双腿盘起来坐上去感觉也是舒服的,但是这要相对于那些不巧在此时来红的女人了,如果正碰上来月信,这么坐是很难受的。
张昭华和晋王、周王世子妃坐在一起,坐在亲王妃们的下首,对面是一品冠服的公侯伯命妇们。大家就席坐好之后,郭宁妃便笑道:“冬至,吴人所谓大如年也,乃阳生春又来之日,于此日宴请诸位,共度佳节,是随贺陛下大祀天地,也是内外治成,王化始于宜家之意。”
见郭宁妃举杯,殿上所有人也跟着举杯,一齐恭贺道:“陛下万福——”
之后开始奏乐了,谨身殿的宴会是庆成宴,按规定用《万国来朝队舞》、《缨鞭得胜队舞》,而柔仪殿的宴会是冬至宴,奏乐是《赞圣喜队舞》。这个舞不是舞蹈的意思,是几个曲子的合名,也就是一个“舞”下面好几首曲子,舞是一个合章。
大家吃着东西,听着曲子,倒也是很高兴的,毕竟此时吃饭,大家可以随便聊天了。
张昭华本以为像这样的宴会,也就是走个过场,吃的肯定不行——但是出乎她的意料,冬至宴其实吃的蛮不错的。
当然团子是必备的,不过除了团子,居然也有百味混沌,后面还上了几个小菜,还有酒糟肉、白汁圆菜、煮干丝和红豆粥,还有一碗超级好吃的粉汤,这个估计是重头菜了,光是看汤色,黄有黄花菜、金针,绿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块,蘑菇,黑有木耳、松茸,是用羊肉下锅烹炒,配以清好的蘑菇汤熬制的,味道鲜香,回味无穷——张昭华这时候才感觉自己被虐了一早上的脾胃,终于得到了足够的安慰了。
第135章 长春()
冬至宴上喝的酒,也是有名堂的。
宫廷里面,是把所有的酒统称为“长春酒”,因为一年四季之景,唯有春色最美。宫里有御酒房,专门负责酿酒,在这一点上,光禄寺是干预不了的。御酒房酿出佳品,就直供皇帝喝,比较出名的酒是“太禧白”,除此之外,还有“荷花蕊”、“寒潭露”和“秋露白”这几种,据说色如烧酒,澄澈莹白,浓厚而不腻,是为酒中绝品。
给宫中妃嫔喝的酒是“桂花酿”、“菊花浆”、“兰花饮”、“芙蓉液”之类的,香味扑鼻,甜丝丝地,更不醉人。说起来饮酒不是什么罪过,饮酒是一种风气,宫里面大家都喝,这酒反正也度数低,喝上一大坛子,也不太上头。张昭华身为世子妃,其实也有酒的份额的,自然造送的是精酒,一小杯芙蓉液含在嘴里,慢慢咽下去,晚上睡觉都睡得沉一些。
民间百姓也自己造酒喝,只是造酒、造醋什么的,都费粮食,一般穷点的,不太能喝得起。张昭华也见过粗酒,里面还有没有滤干净的酒糟,当然和她现在喝的这种精酒没法比。
如今的冬至宴上,专喝一种酒,叫“冬阳酒”,用的糯米和桂花酿出来的,芳香极了,这种冬阳酒,因为冬至过后阳气上升而得名。听名字的话,张昭华记得上辈子有苏州的大学同学,说她们那里过冬至是要喝酒的,喝的是“冬酿酒”,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一脉传过去的风俗,两种酒名字都这么像,说不定就是一种酒呢。
开了坛的冬阳酒颜色是微黄而清冽的,里头飘着细丝丝的桂花瓣,上面还微微浮上来一点点泡沫,看着赏心悦目,喝着又爽口宜人,凉沁沁的口感,微甜的味道,好像在嘴里是活的一样,有一种不断在发酵的感觉。张昭华刚开始喝了几口,只感到稍有酒味,还记得它是酒,其实像极了果汁饮料,但连喝了两杯之后,就发现甜味慢慢淡了,酒味居然浓厚起来,这轻、醇、香、厚四个字,居然化在了一杯酒中,果然是内造的佳酿。
宴会吃了一半,大家就放松许多了,随站随立,有去更衣的,有去透一透气的,也有把席子挪到想要聊天的人身边坐着的,就比如说眼前这位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是马皇后的嫡长女,身份既高,她的驸马又是汝南侯梅思祖族子梅殷,在十六个驸马里面,是皇帝最喜爱的一个,所以在皇室中,她的地位非比寻常。
宁国公主是三十岁中人了,但是眉眼带笑,看起来温善可亲,说起话来也温柔。她对这几个亲王世子妃尤其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