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迪非出国前,特地让局办公室给自己的手机办了国际漫游。他是局长,出门十多天,单位里总会有些事情需要联络。手机的国际长途资费贵得惊人,何迪非出国后一直开机而不接,电话铃响,看看号码显示,然后回发一条短信,告知自己出国,有事短信联络。国际短信也贵,比电话却要便宜许多。但是一看是柯德海来电话,何迪非一秒钟都没耽误,立刻接听。
“我在外头,”他告诉柯德海,“你说。”
柯德海问俄罗斯怎样?感觉不错吧?何迪非说俄方提供的参观点有价值。双方同行深入交流的主要障碍是语言不通,难以仔细打听防鼠灭虫等事项。其他感觉不错。
柯德海道:“跟你说件事。”
他的口气平和,叙述非常简洁,讲的还是程丹青。此时此刻,他们问急迫到非得进行这种国际漫游联络的事情,当然除小于无他。
这程丹青去找柯德海了,就在几小时前。时柯德海列席市长办公会,程丹青在会场门外守候了将近一个钟头,在柯德海有事出场时把他拦住。他们去了柯德海的主任办公室,谈了二十几分钟。程丹青情绪冲动,说有人讲他拿了一个肖老板十万块钱,纯属造谣。柯德海即表示很意外,说此前没听过这事。
“我只能这么说,老涂你知道的。”柯德海在电话里说。
何迪非表示理解。如果柯德海可以直截了当跟程丹青谈,他就没必要绕个弯,把何迪非拖进来当第三者,让何迪非在百忙于灭鼠和出国之际还要陪同操心。柯德海不直接出马,当然有他的原因。
事实上那天柯德海也没有直接提出让何迪非找程丹青,他匆匆来去,含糊其辞,只说怎么办呢了解一下情况吧?不提具体要求,不言之中两人彼此有数,心照不宣。何迪非知道柯德海要他干什么,柯德海知道何迪非会怎么办。何迪非跟程丹青谈话后曾电话反馈过,柯德海知道程丹青情绪冲动、反应激烈,却没估计到他会直接找上门来。这小于聪明过人,他知道市档案局大楼飞来飞去的蟑螂不可能获知并传递案情,何迪非的消息来源肯定很特殊,程丹青有理由猜测柯德海。明知柯德海不找他可能是大有不便,还这么主动扑上来,就是要找你,探听虚实,说明表白,程丹青就是程丹青。
第113章()
柯德海跟程丹青绕圈子,敲边鼓,只说没事就好。有事可不敢心存侥幸,这种事没有侥幸。他还让于沉住气,该找的找,不该找的别找,不要搞得到处声音,自己把自己弄得沸沸扬扬。他走后柯德海即急通何迪非,因为挺担心。程丹青在他那里表现特别情绪化,非常冲动,胡乱说话。除了自称清白,他还指控有人搞他,说搞他的目的不是不让他当局长,是想搞更大的,用心险恶。他不怕,想搞就来,他后边有人,后边的后边还有人,从市里省里一直到北京,都有人。要找的话,美国纽约联合国大楼里都能找到说话的,看他们能搞到什么程度!
“这他妈说啥呀!”何迪非不禁着急。
“我告诉他别乱讲话,这种时候尤其要冷静。”柯德海道,“他那种性子,怕他弄个不可收拾,真是特别不放心。”
此刻何迪非远在俄罗斯,柯德海为什么还找他说这些?就因为特别不放心。他说,以他掌握的情况分析,程丹青恐怕不像自我表白那样清白,事情可能会变得很严重。具体情况他还不好细说,特别在电话里,等何迪非回来吧。他觉得现在恐怕还得请何迪非给小于打个电话,尽量劝导,以求稳妥。
何迪非握着电话,好一阵不出声。末了他说,他会再给程丹青打个电话。
“这种时候还得劳你老涂,真是没办法。”柯德海说,“你知道他就那样,当初跟我总不对路,但是听你的。”
何迪非说柯大主任的任务真是代价太昂贵。手机国际漫游非常费钱的。
柯德海跟着也开玩笑,让何迪非弄张发票给他,多少都行,他负责报销。
何迪非即在红场上给程丹青打电话,没联系上,对方手机关闭。
当天下午,接待方安排团组去莫斯科最负盛名的阿尔巴特街参观购物。下车前导游指定大家在大街附近的俄罗斯外交部大楼外集中,这座大楼是哥特式建筑,尖顶高耸,可为标志。导游让大家对表,说当晚俄方接待单位有一个招待宴会,迟到了有违外事纪律,大家一定要守时。导游建议所有团组成员把手表从北京时间调为莫斯科夏令时间,待离开俄罗斯回国再调回来,以免一路总在换算。车中一些人赶紧调表,何迪非也把手机取出来更改时间。
他问导游:“除了购物,这条街还有什么?”
导游说街中部有普希金及其妻子的雕像。
何迪非说他出门从不买东西,因为不擅长这个,老婆交代他不要乱花钱,所以逛街购物,以饱眼福为基本原则。到俄罗斯情不自禁就想找一些什么,都是以前曾经很熟悉的。怀旧总是有亲切感。今天没找到列宁同志,挺遗憾,就在这里找一找普希金同志吧。车上人都笑,说何迪非这个称呼明显不当,普希金是沙俄时期俄罗斯最有名的诗人,那时候还没有布尔什维克。何迪非恍然大悟,说是他呀,明白了,写过上尉的女儿,为了名誉死于决斗。
阿尔巴特街熙熙攘攘,两旁店面,街中摆铺,人来人往。团组人员人街后各自走散。何迪非背着个包独自行动,东看西看,不时拿出手机。
程丹青总是联系不上。
他在那条街上开始注意起木套娃,这可能是阿尔巴特街大小商铺里最普通的木制工艺品,外观多为笑眯眯披俄罗斯花头巾的小姑娘。套娃分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圆型底座,上部是娃娃的头和身子,可从中部旋开,里边车空,套着另一个小娃娃。把小娃娃再旋开,里边更小的还套着一个。大套中中套小,少的一套三、五个,大的一套十几个,全部套起来只有一个大娃娃,拆开来一溜摆开,从大到小一排俄罗斯小姑娘,一式的花头巾,一样的笑眯眯。
何迪非觉得有趣,说这小娃娃笑容真是挺阳光。
他在阿尔巴特街上找到了普希金及其夫人的雕像。恰团组一个同伴从旁边走过,何迪非把他喊住,请他帮忙按一下快门,跟普希金同志合个影。这时手机响铃了。
是程丹青。此刻为北京时间晚十一点出头,程丹青回到家中,看到家中座机的来电显示,知道何迪非远从俄罗斯挂了数个跨国长途进来。没有要事,当然不会如此寻找。程丹青回了电话。
他说老涂什么事呢?
何迪非说此刻他在阿尔巴特街,这里有很多俄罗斯套娃,出国前听程丹青说过。他在这里看到了一种套娃很特别,不是大姑娘套小姑娘,是男人相套,都是前苏联领袖人像,一个套一个,按任职时间顺序大小摆开,排列于大街上供游客选购。
程丹青说他见过,形象画得挺夸张,有点漫画化。
何迪非问程丹青去年赴俄,在哪买的紫金项链?阿尔巴特街吗?程丹青说不是,那种地方东西贵,导游带他们去近郊一家专业精品店,在那里买的。
“可靠吗?会不会真假莫辨?”
何迪非故意东拉西扯,如此国际漫游。程丹青当然知道不对头,他直截了当问:“老涂你一定听到什么了?老柯跟你怎么说?”
何迪非说他没听老柯说什么。他在阿尔巴特街上看到各式各样的物品,突然就想起唯物论第一个命题:“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他还想起了程丹青。以往只知道俄罗斯有三套车,现在才知道还有一种东西叫木套娃。人和人原来还可以这样套在一块。
程丹青默不做声。
何迪非说国际漫游太贵了,不敢太多抒发观感,回家再细谈。远在异国,此刻很想念乡亲们,特别想念小于同志。临行前聊过天,知道程丹青碰上一些情况,心情不太好,不免一路牵挂。千万里外,禁不住还想交代一句话:冷静对待,不要情绪失控,务必做出正确抉择。该做的事要做,不该说的话别说。无论做出什么决定,都应当为之负责。无论碰到什么,都应当经得起。此刻他身在俄罗斯,不由就想起早年这里一部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人很熟悉的,写的其实不是炼钢,是炼人,书里讲了人的一生应当怎么度过,很理想化,估计尘世中人很少有谁可以够得着。但是尽量少为一些什么愧疚终生,还是应当且可以做到的。大家共勉吧。
程丹青还是默不做声,一定有些感觉。
“说得我又舌头大了。”何迪非道别,“回头再谈。”
程丹青很反常,突然“唔”地一下,在电话那头失声痛哭。
他说眼下他真是非常想跟何迪非好好谈谈,像以前那样。何迪非怎么一下子跑那么远?还怎么说?他知道何迪非是关心他。没事的,他就是心情不好。发闷,着急。何迪非什么时候回来啊?不会来不及了吧?
他把电话放了。
何迪非看着自己的手机发愣,好一会儿。
时恰有两位团组同伴从他身边走过,他们喊他。
“何迪非干吗了?这么严肃?”
何迪非即笑眯眯,灿烂而阳光。
他说这是当年红军的帽子,是吧?
小摊上摆着一种俄罗斯军帽,不是如今俄罗斯军人头上那种俄式大盖帽,是一种尖顶皮帽,皮帽中嵌着一粒红色五角星。印象中这是数十年前,十月革命之初红军战士的帽子。何迪非兴之所至,刚在电话里跟程丹青提起的那本前苏联名著,书里主人公红军战士保尔戴的帽子应当就是这种。眼下阿尔巴特大街上到处有售。
当年,有一回市政府办公室开新年晚会,各科轮流上台表演节目,综合科三个干部一起卡拉ok,唱俄罗斯民歌三套车。卡拉ok歌单上歌曲多如牛毛,找如此古老的外国民歌一起自娱自乐,没有特别缘故,只因为三人共事,总被周边人等戏称为“三套车”,所以自觉对号入座,拿人家的歌当自己的招牌。
第一站是莫斯科。莫斯科宇宙大饭店大楼前的广场上站着个人,戴顶圆柱型鸭舌帽,站姿一动不动,是一座雕塑。这不是俄罗斯人,却是法国前总统戴高乐。翻译小张说,这家酒店有法资背景,二十多年前莫斯科举办奥运会,运动员就住这家酒店。这里保安措施相对严密。
当年三个人里,何迪非是后头来的。
何迪非大学里读哲学,毕业后到宣传部属下的讲师团当理论教员。理论教员给基层干部上课不容易,理论要懂,口才要好,人得活络,舌头得顺溜,知道怎么深入浅出,人家才听得下去。有的理论教员会搞创作,擅长编顺口溜,例如“远看像座庙,近看是干校,腐败分子在深造”等等,听众觉得新鲜,效果倍儿好。何迪非不行,虽然笑眯眯,对文学热爱不够,编讲义不会押韵,不知道怎么哗众取宠,且有个小毛病,一紧张就口吃,如人们所笑,“有,有时舌头有点大。”因此讲课效果不佳。偏偏有个人注意到他,政府一位副市长在宣传部编的简报上看到一篇短文,印象很深,打听这个谁写的?话不多,表达得挺清楚。结果发现了何迪非。机关里一向文牍,到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