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上李氏激动的不停的念叨李家一家人;念叨他们的身体;念叨他们的喜好。陈三郎听了心底酸酸的;这么多年李氏跟着他可真是吃苦受累。曾经也是家里娇养的姑娘;结果嫁了人日日劳作。
他从怀里摸出二两银子递给李氏:“这些银子算做给爹娘的年礼吧。”李氏愣住了:“你;你哪儿来的二两银子?难道你背着我们攒了私房钱?!”
陈三郎哭笑不得:“你想到哪儿去了这不今日去爹娘那,我琢磨拿点钱给二老嘛,结果你一直不提这茬,我还以为你不愿意呢就偷摸从炕柜拿的准备给爹娘”
李氏用力拍了他一下:“我给自己爹娘给钱有什么不愿意的!这不是忙活忙活忘了嘛!还敢背着我们自己拿钱了,养的什么坏习惯!”
陈三郎憨憨的笑了李氏嘴上骂他,但是看到他想着自己爹娘,心里也甜滋滋的。走着走着两个人就不时对眼一笑。看的玉芝一阵阵发麻,自己爹娘这也太肉麻了吧!
一家人欢快的到了李家门口。李家在李家村也算是中等人家了。院墙和房子下半部分竟然用的青砖,上半部分才是石头堆的,看着很是整齐气派。
玉芝的姥姥郑氏没想到自己女儿一家会在今日回门!正在喂猪的她呆住了,反应过来以后把猪食瓢一扔,两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才伸手握住李氏的手道:“燕娘你你如何初三就回来了,家里还以为你初四才回呢!”
松开李氏看了看陈三郎和几个孩子,伸手抱起最小的玉芝亲了两口,玉芝一点也不认生,郑氏身上干燥清爽的皂角味让她想起来前世的奶奶。
她抱着郑氏把头埋在她肩膀,撒娇的叫了一声:“姥姥”,这句可把郑氏叫的心都酥了半截。忙让三房一家人进屋。又大声往后院招呼:“他爹!燕娘回来了!”
因着本没打算今日李氏会回门,家里的舅舅们表哥都陪舅妈表嫂们回门了,家里只有老两口。
姥爷李一土正在后院剁柴,听见老太婆的声音差点没剁着手!他甩下斧头跑到前院,看到自己女儿一家站在上房门口朝他笑,惊喜的只会说“进屋进屋,上炕上炕!”
玉芝第一次见姥姥姥爷就很喜欢,老两口看着就是那种朴实,又是真心疼爱孩子的人。
一家人进了上房,李一土上炕陪着陈三郎。郑氏忙来忙去的端果子给孩子们吃,又要倒茶,陈三郎忙下地拦住郑氏:“娘,别忙活了!我们一起说说话”郑氏答应一声,上炕坐在李氏旁边。
范氏昨天从兆毅跑回来抽抽噎噎的说完玉芝磕到头以后就心神不安,她知道昨天是玉芝生辰,自己这后婆婆虽然抠门,但是孩子们生辰还是会单独开个小灶给他们蒸一个鸡蛋羹,那可是一整个鸡蛋蒸的,上面撒了点葱花秋油,香的能让孩子们把舌头吞进去!看着李氏端着鸡蛋进了东边小厢房,范氏眼珠子一转拽来了在在院子里撵鸡的小儿子陈兆毅和他说:“你四妹今日生辰呢,娘看到你三婶端着鸡蛋羹进屋了,你快去跟你三婶要,鸡蛋给那个丫头片子吃浪费了,她若是不给你就撒泼打滚!”
陈兆毅一听说有鸡蛋羹,窜的比那被撵的鸡还快,一进小东厢就躺在地上打起滚来哭着喊着要吃蛋羹,哪里知道小小的陈玉芝却因此送了命!在陈玉芝跌破头李氏方寸大乱的时候,他竟然还不忘爬起来端起这碗鸡蛋羹跑回自己家西厢,一边抽泣一边吃,嘴里还含含糊糊的说着刚才发生的事情。范氏听了一身冷汗,这可是要出人命的大事!想拍儿子两下又舍不得,只能惴惴不安的躲在屋里避开三房,幸好三房忙着救治玉芝暂时没人理兆毅这茬,她也算躲过了这风口浪尖的时候。谁知自己儿子是个爱闯祸的,女儿也不差,这个时候她正心虚呢结果听到女儿在院子里哭嚎,无奈之下只能冲出去。
“三弟妹!都是我兆毅的错,兆毅他苦啊一年到头吃不上一口鸡蛋啊,家里的鸡蛋都卖了钱给你家兆志读书了!你的儿子吃香的喝辣的在学堂念书,我苦命的兆毅还在为了一口鸡蛋在泥里打滚!今儿你还把怨气发在玉荷身上!我闺女又有什么错呢?都是我的错!是我不该穷的给不起兆毅吃鸡蛋让他馋的跟你要!我给你磕头了!你饶了我们一家吧!!”说罢也不看李氏青红交加的脸色咣当一下朝李氏跪下就摆出一副要磕头的架势!
第231章 眉毛酥()
爱你们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购买比例50小时置换小货郎有些意味不明的看了他一眼说道:“你这三姑姑命苦不苦不知道,她表姐命挺苦的。听说当时她那表姐瘫在地上;待父母过来起来就要和你三姑姑拼命;结果你三姑姑喊了一嗓子‘我有了大郎的孩子!’那表姐当时就晕过去了!”
兆志和玉芝已经被震惊到不知道做出什么表情了,木木的看着小货郎;小货郎看着两个孩子这样也挺可怜的;反正已经说了就干脆把知道的全说了:“听说当场就出去找了郎中诊脉,确实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了。你们那叔奶奶说要你们那三姑姑给她表姐夫做个平妻,说什么娥皇女英姐妹共侍一夫!”
说完小货郎就和两个孩子告辞了;兆志和玉芝面对面的站着;不知道说点什么好,只想到家里怕是要大震荡了。终于兆志涩涩开了口:“大伯母带着孩子们回村里;怕是不想接纳于三娘这个平妻吧”说完又觉得自己傻;玉芝再聪明也不过才五岁,能懂这些吗。拉着玉芝深一脚浅一脚的去城门口与家人汇合。
到了城门口看到站在车边的李氏和兆勇兆亮;也没多说话,兆志推起车就往村里回了;没走多远看到气喘吁吁的陈三郎回来了,众人一惊;忙问发生什么事儿了。陈三郎接过兆志手里的车:“我与爹说了大哥的事;爹急的不行了;非要我去镇子上再访听个明白,这不又把我赶回来了。兆志你们访听清楚没有?”
兆志难得沉默了一下才开口:“嗯访听清楚了;事儿是真的。而且而且那于三娘有了大伯的孩子还想做大伯的平妻;和大伯母无大小。”“什么???”全家人都呆住了;半天缓不过来。兆志打断了大家:“我们现在快点回去和爷商量怎么办吧,这不是我们能管的事儿了。”
到家以后陈三郎就领着兆志玉芝去了上房。老陈头早就等的不耐烦了,在地上走来走去转圈。听见三房进门声差点没打开门扑出去。强忍着陈三郎父子三人进来忙不迭就问:“咋样?访听到了吗?你大哥是和那于家的”陈三郎干干的点了点头,张了张嘴说道:“爹,不止那个被捉了,那于三娘还,还怀了大哥的孩子,于掌柜一家的意思是让她给大哥做平妻,和大嫂平起平坐。”
孙氏倒抽一口冷气,老陈头也退后两步瘫坐在炕沿上,讷讷的说不出话来,刚张嘴开始猛咳嗽。陈三郎吓了一跳,赶忙给老陈头倒水拍背。
好半天才顺过气来,老陈头沙哑着嗓子指使玉芝:“芝芝,你去东厢让你大伯母过来我问问她。”
等赵氏过来的时候,一看到屋里的气氛就知道事情瞒不住了,她快走两步走到炕边突然跪下,又把老陈头和孙氏惊了一下!
赵氏眼里含着泪,强忍着不掉下来,跪着对老陈头说:“爹,娘,我嫁给大郎二十年,为他生儿育女操持家里,他竟然竟然这么对我,求爹娘为我做主啊”
说罢嘤嘤嘤哭了起来,老陈头和这儿媳妇拢共也没见过几面,皱着眉不知该怎么劝她,只好问道:“那你这带着孩子回家来是有什么打算?”
赵氏一梗,斩钉截铁的说道:“儿媳不想大郎再多一个平妻!”老陈头有些犹豫:“可那于三娘肚子里不是有了老大的骨肉了?”赵氏闻言又哭了起来,好半天才哽咽道:“于三娘进门可以,只能做妾,平妻万万不行!”
老陈头咂咂嘴,对赵氏说:“那是你舅家表妹,你那舅舅能同意吗?”赵氏哭着磕了个头:“儿媳求爹娘做主,只要爹娘不同意,她就做不了平妻!”
可是老陈头心底最偏心的就是陈大郎了,怎么肯违背他的意愿随便答应赵氏,再说现在陈大郎也没回来,不知道是个什么意思呢。
赵氏见老陈头不说话,心底一凉,但是她早就想到老陈头是最偏心陈大郎的了,只能使出杀手锏来:“爹,若是于三娘进了家门做了平妻,以后我们兆厉要怎么考功名?这上头查身家清不清白的时候一看他家里乱事一摊,怕是连个做保的秀才都找不到了!”
老陈头万没想到这个还关大孙子科举的事儿,顿时上了火,又不敢在没有陈大郎准话的时候轻易自己答应什么。
抬眼瞪着陈三郎:“老三!明日你去镇上寻老大回来!出这么大的事儿,媳妇孩子都回村里了,他连面都不露,我看他是要上了天了!”
陈三郎沉声应下,老陈头挥挥手,让兆志和玉芝扶起赵氏对她说:“你莫着急,今日先回去好好躺躺,明日我把老大叫回来好好教训他!然后咱们再商量怎么办。”
赵氏心里失望,这老陈头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如果不能确定影响兆厉考功名怕是还要敲锣打鼓把那大掌柜家的女儿当平妻迎回来吧!
几人出了上房,陈三郎与赵氏道了别后直接回了小东厢,兆志和玉芝则扶着赵氏把她送回屋。
兆厉已经在东厢门口等着了,看到兆志玉芝搀着赵氏过来急忙上前接住他娘的胳膊。谢过兆志玉芝,也没多说话就进了东厢。
第二日陈三郎做完饼就去白玉楼找陈大郎,可是小二却说陈大郎已经两日没来上工了。陈三郎心里着急,又跑到陈大郎在镇子上赁的宅子,依然找不到人。
他懊恼的回到摊上,正巧赶上买卖刚做完。
李氏看着她跑回西厢,把勺子往锅里一扔,蹲下抱住玉芝:“娘再也不会让她一家人碰你一下了”话还没说话忍不住流下眼泪。
玉芝心底一阵心疼,李氏这是一直怪自己太软弱没有保护好曾经的小玉芝吧她也眼泪汪汪的回抱着李氏:“娘,娘,我没事了,我现在好的很,娘别怕了,也别自责了。我从来没怪过娘。你是我最亲最爱的娘亲!”
第232章 帖子()
爱你们防盗章防盗章防盗章购买比例50小时置换这下得罪了两个兄弟。陈二郎陈四郎闹起来的时候老陈头拼了老命才压服住。正巧陈兆厉读了几年书说要考童生,老陈头灵机一动拍板决定等陈兆厉考上童生以后就把大房分出去;以后就不用往家里交钱了;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去。理由是考了童生就代表家里说不定要出个有功名的人了,作为未来秀才老爷的父母也该自己当家做主了。现在呢大房少交的钱就当做陈兆厉的学费了!
这种敷衍的理由糊弄不过陈二郎陈四郎;老陈头无奈之下决定陈兆厉的学费他不管了让老大两口子自己出。但是以后二房三房四房的长子满八岁都要进学;这个学费就公中出!陈二郎和陈四郎想了想以后不知自己能混到什么地步,万一连儿子读书钱都挣不出来可如何是好,为了儿子有一条保底的路咬着牙应了。
那时陈兆厉不过十一岁;下面老二就是三房的陈兆志;也才七岁刚到。成为了这个政策的头一份受益人,转过年就被老陈头从头到尾收拾打扮一番送去了学堂。
本以为这条框框最受益的是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