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明轩刮了下英楠的小鼻子,赞许地点了点头,“嗯。它们挤得真难受!”
“可是,报上说”
“报纸上的事儿,也都是人说的,”程明轩向儿子笑道,“英浩,你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旁边一个戴眼镜的种植技术员急赤掰咧地朝他们父子三人走过来,“哎,那位男同志,你怎么说话呢!挺好的孩子,都给你教坏了!不相信党和国家,你是不是不想活了?”
程明轩讪讪地一笑,“没有的事儿,我们是不了解这亩产过万的盛况,才带着孩子出来长长见识的!”
那技术员便特别热心地向他们解释了一翻,“哦,是这样啊!也好,也好,***他老人家说了,抱着谦虚谨慎的学习态度总是好的,我就不妨跟你们说说吧!我们这是采用可密植办法,深翻土地,多施肥料,白天要用鼓风机向里面通风,晚上用灯光照射,促进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懂吗?哎,回去多读点书吧!说多了,你们也听不懂!”
“你们这办法在别处有成功的先例吗?”程明轩问他。
那技术员干笑了一下,“***号召大家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精神,你不知道么?”
程明轩轻轻地笑了笑,牵着一双儿女向那位技术员道了谢,临别时那位技术员还不忘嘱咐程明轩,“不光是孩子,大人也该多看看书!”
“可是叔叔,”英浩执拗地说,“书上并没有说密植就高产呀!”
“书上没说,就不能科学推理了?!”
那技术员有些恼怒地看了看这个顽固不化的小东西,又向程明轩说,“你也是,没事带孩子来田间转悠个什么劲!”
看着技术员悻悻地走开了,程明轩终于如释重放了。
特别的时代,特别的政策,他只能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教他的儿女看清这个世界了。他不反动,也不敢反动,他相信新中国的领导人初衷是好的,近代的中国,已经以血泪斑斑的史实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而“大跃进”,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无比美妙的字眼,中国又毋庸置疑是这么一个超级大国、穷国,不跃进行吗?
可是,如此跃进,如此耕种,如此浮夸,待到明年秋天,鸣金收兵的时候,谁又能为全国人民的口粮买单呢?毕竟,自然规律是铁的,老天爷也从来不因为是用心良苦而特别赏给谁饭吃!
程明轩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事儿,竟越来越离谱了!
第450章 不吹牛就会掉脑袋()
高晋存“啪”地一声将报纸摔到了桌子上,“***你老人家这是要逼死我!整死我呀!”
常副官瞪着一对大眼珠子向桌子上的报纸看过来,“这是咋的了?这报纸早上学习过,没说什么啊!”
高晋存指了指那份报纸,气急败坏地说,“还没说什么呢?!瞅瞅,你自己瞅瞅!都他娘的邪了门儿了,新中国到处都是捷报、喜报,怎么着,太阳从西边升起来了么,还是海里的水都倒进尿壶里去了么?说谎话不怕掉舌头,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田,亩产十二万斤,十二万斤呐,你信吗?!能信吗?!还有这里!”
他哒哒地在报纸上敲了敲,“上边还给每个城市,每个县都下达炼钢指标了,哼,炼钢?怎么炼?咱们阜新没有什么大型的钢铁厂,难不成要在我们的县政府开炉炼钢?!”
常副官看着高晋存较真儿的样子就乐,“嗨,现在这世道就是这样,能吹破牛的可以升官发财,不会吹牛逼的,可不光是烂舌头的事儿了,说不定还掉脑袋呢!县长啊,你看看全国这么多县,总共才有多少钢铁厂呀,看看人家别的县城里是怎么炼,咱们就怎么炼呗!咱也跟着那帮人往海里吹,有啥呀!”
高晋存想想也是,亩产十二万斤粮食这样的弥天大谎,都能让中央干部们相信了,还见了报上了广播,下面这些人还有什么事儿应付不了的。
炼就炼呗,别人都能炼为什么我就不能炼?
炼不出好钢还炼不出差的,炼不出几万吨我炼几十吨行了吧?
“那你说说,人家都是怎么练的?”
常副官啧啧着,夸张地叫着,“哎呀,我说我的县长大人啊,你可真是的!现在外面这么热闹,你也不出去看看!”
“哦?怎么个热闹法儿?”有些热闹他真没心情看!
常副官又叹了一口气,“哎呀,我的哥哥呀!你可真成了块活化石,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现在中央领导在号召全民炼钢,啥叫‘全民’,就是集体大动员呗,现在很多县城的农民都不下田耕种了,很多工厂的车间都停了,全上山采矿,还有的把家里的铁器都丢到火炉里了!想想这阵势,能不热闹吗?”
“有这样的事儿?这么说,他们是把铁矿和铁器都送到就近的钢铁厂了?我们阜新,离哪个钢铁厂近些,你知道么?时间短,任务重,咱们得抓紧点儿。”高晋存一向都是按着常理出牌的人,这在常副官看来不是循规蹈矩,倒是迂腐不堪。
“我的县长大人,您就别那么老古董了,非得在钢铁厂炼钢呐,现在很多县的农民都在田间地头上垒起了小土炉子,你要是不信就开车出去兜一圈看看,那小土炉子星罗棋布,火光冲天,那火势,真叫叫,众人添柴火焰高啊!”常副官情不自禁地拽了句文,样子看起来还很得意。
第451章 全民炼钢()
高晋存却皱起眉头,“真有这样的事儿?!这田间地头儿上练的钢,***他老人家能用?国防部能用?”
“能用!不然炼它干什么!”常副官极其肯定地点了点头,“解放台湾,打老蒋,就靠这些钢铁造子弹了!”
高晋存对此半信半疑,他一个文人,毕竟不懂炼钢工艺,但是为了糊弄上级交差,也由不得他不信了,所以他凝重地点了点头,“也罢,能不能用就不是你我的事儿了!总归,让我一亩地里出万斤粮食,我又不能去找土地神通融通融,凭我自己是没那么大能耐啊!
常副官,要是炼钢这事儿能靠谱,你就想想好点子,农工商各行各业的,都让他们统统行动起来吧,***都发话了要全民炼钢,咱们总得把这个事情应付过去,免得,免得瑞德那边又该发脾气了,说我落他的后腿了!”
他说最后这句话的时候,倒像个孩子似的带着几分委屈。
“嗯。这个好办!上级领导给您下达钢铁指标,你就给各个工厂、各个合作社下指标呗,农民兄弟和工人老大哥都有把子力气,采矿,烧火,没问题!”
高晋存想想也是,行不行的,先干着再说吧,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响应县政府的号召,东方红酒厂的领导干部们抽出了一部分壮年劳动力,组成了一只炼钢队伍,当然这支队伍人数不多,也足够应付公事了!
程明轩就是从生产线上被抽调出来大炼钢铁。
那些天,程明轩和看大门的一个老赵头儿被分配到了烧锅炉的活儿,就在酒厂后边的院墙边上盘了个大锅炉,还别说,这老赵头儿的手艺还不错,锅炉盘得很像那么回事儿。
程明轩还暗自高兴了一会儿,比起那些分配到收集原材料的那几个同志,他和这老赵头儿算是幸运的了。
因为收集铁矿和铁器总要搬搬抬抬的费力气不说,还要负责到各个车间去找铁,后来车间里的铁器皿什么的都搜刮的差不多了,还要到厂职工家里去要“奉献”,少不得不受人待见。
到底是程家大院的少爷出身,给人借东西、要东西,程明轩向来脸皮儿就薄,是断然张不开这嘴的,也是,长到二十来岁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即便是前些年落了难,他也没主动求别人接济过。
当然了,在梅宝九那是个例外,想想这辈子欠九儿的也太多了,也不知道她现在过得怎么样,有没有找到好人家!
哎,怎么又想起她来了!
程明轩走到锅炉旁,瞧了瞧里面的火势。盘锅炉的时候帮不上什么忙,心里想着这烧锅炉应该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吧,能用铁锹抡得动煤块儿就结了,虽然老赵在酒厂的职位比自己低,但是毕竟上了些岁数了,自己能多干点就多干点吧。
程明轩就过去跟老赵头说,“赵叔,这活儿我能干,你尽管回去歇着吧,这有我就够了!等你歇够了,给我俩仨小时睡会儿就行!”
第452章 赶英超美()
程明轩好脾气是出了名的,他这样说,老赵头儿感激自不必说,但是还是推辞了,“这哪儿成啊,两人的活儿,不能让你一个人全干了,我老赵还没到那么没用的时候呢。再说了,让上边领导看见了,是要被‘戴帽子’的!”
两个人有说有笑地一起守在锅炉旁,弄了一床铺盖,谁要是累了,谁就在炉子旁边歇会儿,一天三顿饭都由各自家里送到厂里来,领导们就喜欢这样的劳动标兵,废寝忘食,吃住在炼钢第一线上。
可是,这下程明轩完全高估了自己,干个半天就累得要死要活了,两只握铁锹的手磨了好几个血泡,再看看人家老赵头儿,忙活上一整天脸上一滴汗都没见。莫非,这活儿还真有些技术含量?
凭什么码头上比这重好几倍的活儿,他都能抗的下来,这倒不行了,还是自己已经开始老了?
老赵头儿看着程明轩满手的血泡直乐,半开玩笑半打趣地说,“怎么样?程家大少爷,是你回去歇着,还是我回去?”
程明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为什么东西在我手里有千斤重,到了你手里就这么轻快了?”
老赵头儿哈哈大笑,“东西还是这个东西,不会变轻,也不会变重,其实这事儿一点儿也不复杂,就是利用惯性给自己省力就完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给程明轩做示范,“先把煤堆在自己身边儿,近便一些,面向煤堆,铲一铁锹,转半圈,面朝炉膛把煤送进去,再转半圈回来铲煤,就这么简单个活儿!”
“看着是容易,但是到了我手上,怎么就不听使唤了呢!”
程明轩觉得老赵头儿干活儿的样子帅极了,好像在舞蹈,极轻松,极有节奏和美感。
“所以说啊,向您这样能识文断字的,懂技术的,就该去厂房里呆着去,烧锅炉这种下苦力的活儿还是交给我们这些粗人来做好了。把你拉到我这来,你也能把火看好了,你要是让我去车间里干你的活儿,可就白搭了!”
“您老可不是粗人,看看您盘得锅炉多好,这可是个细致活儿。”
“你就会消遣我这老头子!这也叫个活儿啊!”
程明轩看着看着,就看呆了,默默地想,凭他和老赵头儿日以继夜地炼钢,真能五年内、十年内赶英超美吗?
真能解放台湾、打倒老蒋吗?
不知怎么的,他突然怀念起了年少时在洋学堂里的路先生,那个快乐,真诚,而又有学问的法国人,他曾经跟他讲法国的工业革命,还曾经说要带他去法国,亲眼见识一下什么是工业大生产!
而面前这个小锅炉,或者,全国数以万计的这样的小锅炉,真的可以带给中国人“赶英超美”的希望吗?
英国、美国,还有法国,现在到底是什么样,他现在不得而知,但是路先生留给他的资本论曾经让他一度热血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