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很重要的任务,我在课上讲过,一个势力能够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你要组建的童子军,就是要从小训练起来的一批人才,这是非常重要的。”朱聿键安慰他道。
一听说自己的任务很重要,孙可旺郑重的点了点头,并排着胸脯保证一定做好。说到这里,孙玉娇过来拉着朱聿键的手道:“恩公,他们怎么办?”
“谁?”朱聿键望去,却发现孙玉娇所指的是两个他从未见过的孩子,那正是二毛和溜子。
自从朱聿键进来,两人就一直没敢说话,他们只是良心发现过来救孙可旺的,如今事情已了本来可以回去的。可是两人自从得知北城的孩子都有了着落,心里不免羡慕,他们也想与朱聿键商量一下,能否收留南城的那些小乞丐,只是不敢说出口而已。
第三十七章建立童子军()
见到朱聿键看过来,两人赶快又跪下了。今天南城和北城的孩子们并肩作战,将孙可旺救出了王府,这让两方的小乞丐消除了芥蒂。如今他们已经再无对立情绪,互相都成了新朋友。
小孩子就是如此,要想忘记仇恨交朋友是很容易的,也正因为这样,南城过来的几个孩子始终没有离开。可是到了这个时候,南城孩子们的地位就尴尬了,因为人家并未说过要收留他们的话。
二毛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他连忙磕头道:“这位恩公,请你也收留我们南城的小乞丐吧。我们都是失去了父母的孩子,根本没有人管所以才会聚在一起,免得受人欺负。可是当乞丐饥一顿饱一顿,有了病也没地方去看,只能硬挺着。最近两年粮食越来越少,我们也只能忍饥挨饿,就今年短短几个月,就有七八个人病死或者饿死了。”
二毛说得凄惨,让孙玉娇想起以前饥寒交迫的日子,忍不住哭了出来。朱聿键看着两个半大孩子说得如此凄惨,也不免心中暗叹。孙玉娇怕朱聿键不答应,在一旁说道:“他们今天在王府冒险救了我哥哥,他们是好人。”
朱聿键点了点头道:“好吧,你们也留下来,不过要听从孙可旺的指挥。”
“是,谢谢恩公。”听到对方答应,二毛和溜子兴奋的赶快磕头。
朱聿键询问了他们的名字,不禁哑然失笑,哪儿有人叫这样的名字,简直和绰号差不多了。一问之下他才知道,原来两人的父母死得早,他们根本记不清自己的名字了,二毛还知道自己姓张,而溜子连姓都不知道了。
朱聿键不禁心下恻然当即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们两个起名字如何?”
“好啊,恩公起得必定好听。”两人大喜过望,可是朱聿键想要起名了,却发现自己根本起不出什么好听的名字。尤其是他国学功底不高,起个名字恐怕会贻笑大方。想了半天也不得要领,他只得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让李伦去把张书堂叫来。
张书堂进来之后,听说是要给两个孩子起名,不禁有些好笑。朱聿键给他说过这些孩子未来的重要性,他也很是上心,所以这起名字自然也比较认真。思虑片刻,张书堂说道:“有了,你既然姓张,就叫张鼐如何?”
“张鼐?这是什么意思?”朱聿键好奇的问道。
“鼐是大鼎、头鼎的意思,我是想让他取个好彩头,将来成为国家扛鼎之才。”张书堂说道。
“好名字好名字。”朱聿键连连叫好,只不过他也在苦思,这个名字怎么在哪里听说过。
“张鼐?”朱聿键念叨了几遍,突然醒悟过来。他曾经看过一些对李自成大顺军的描述,其中有两个队伍非常特殊,那就是健妇营和孩儿军。健妇营自然是女子组成的,专门作为高桂英和红娘子等闯军女将的护卫,而孩儿军却是闯军培养新生力量的摇篮,后来许多闯军将领都来自这个孩儿军。
孩儿军最早的统帅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李自成的侄子李双喜,一个就是他的义子张鼐。难道自己无意间,又收了一员未来的大将?朱聿键不敢肯定这是真的,不过他也并不会为此多苦恼。如果真的是更好,如果不是他也不会强求。
这个时候张书堂又对溜子说道:“你叫溜子,又不知道姓?那就取个谐音,以刘为姓好了,就叫刘闯如何?”
“不错,这个名字不错。”溜子和二毛都很高兴,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朱聿键嘱咐他们召集孩子们,准备后半夜撤离,自己则与张书堂一起返回了前院的大厅。这个时候大厅里已经坐了好几个人,这里面都是朱聿键现在的班底精英,其中不少都是李信的兄弟。
李伦、李俊、李侔都赫然在座,张书堂和田见秀坐在另一边,最让朱聿键吃惊的,是在李信身边有一个五短身材头大如斗,穿着一身脏兮兮袍子的中年男子。朱聿键对这个人没有印象,也不知道是否刚刚提升上来的高层,他不禁用疑惑的眼神看了看李信。
李信知道朱聿键的想法,连忙起身道:“大哥,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好朋友宋献策。我今天早上就是去接他,所以才错过了今天的大事。”
“宋献策?”朱聿键本来也奇怪,为什么今天如此严峻的情况,却没有见到李信,此时他才知道,原来李信去接朋友并未在南阳府城内。虽然对李信并未通报他一声就离开颇有微词,但毕竟双方是结义兄弟,又非上下级关系。何况今天多有李氏兄弟出力,也不算误了事,但其中最让朱聿键关注的还是这个宋献策。
朱聿键不关注历史,但就算是后世的初中生也知道这个人。历史课本上明明写着,李自成手下两大谋士,就是牛金星和宋献策。书上对于这个宋献策的身形相貌也有描述,据说他身材矮小是个算卦的,所以江湖上又称他为宋孩儿。
这人虽然身材不高,却是个智谋之士,曾经为李自成出过许多好主意,这一点朱聿键是知道的。现在朱聿键身边最缺乏的就是能谋划的人,如果将这个宋献策收在身边,绝对是一大臂助。
想到能收服明末自己所知不多的几位谋士之一,朱聿键心中就是一阵兴奋,他连忙起身失礼道:“原来是宋先生,我久仰大名,不知道先生在何处高就。”
李信把宋献策拉来,就是知道这位好朋友的实力,希望将其推荐给朱聿键的。如今他还为劝说,就见到朱聿键如此恭敬,心中暗赞大哥礼贤下士,连忙代替宋献策答道:“大哥明鉴,这位宋先生有鬼神莫测之机,实为旷世大才。如今大哥身边缺少谋士,我这次将他请来,就是想要推荐给大哥。”
“在下才疏学浅,当不得李兄弟如此夸赞。”宋献策在一旁笑着回答。
第三十八章换个思路()
朱聿键看了看李信,又看了看宋献策说道:“宋先生大才,如能随时聆听教诲,朱聿键平生之幸。”
本来李信邀请宋献策过来,并未言明朱聿键的身份,生怕暴露了会出现问题。宋献策心怀王佐之才,总想辅助一个明君成就大事,这次以为是李信想邀请他而已,本想拒绝却因为衣食无着,不得不暂时屈就。后来见到朱聿键,他也没有太过在意,认为只是一方豪强,就算聘用他,也没有多大发展,尚自在哪里捋着胡子。
朱聿键这一报名字,等于揭示了自己的身份,绝对是个大明皇族。吃惊之余,宋献策好悬没把自己不多的几缕胡子拽下来,他吃惊的看着朱聿键,连忙躬身施礼:“草民不知道是皇族在此,还请恕罪。”
“什么皇族,阶下之囚而已。”朱聿键苦笑着摇摇头,他只感觉自己是个最悲催的穿越族,人家穿越成高门大家子弟都吃香的喝辣的,出门一呼百应。就算穿越成平民,至少有人身自由,可以到处行走吧。可是自己成了皇族,还是堂堂的唐王长子长孙,结果却落得个蹲监狱的下场,出来一趟都要偷偷摸摸,生怕被人堵住,这样的生活实在窝囊。
宋献策是个走南闯北的人,听到朱聿键一声叹息立刻醒悟了过来。唐王囚禁长子和长孙的事情虽然隐秘,他也有所耳闻,因此他第一时间就锁定了对方身份。
“殿下不必如此,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如今殿下牢狱之灾,实乃是天降大任之兆,我想过不了几年,殿下必能一飞冲天。”宋献策连忙宽慰他。
“多谢宋先生宽慰,不知道我能否拜先生为军师,时时听从教诲。”朱聿键不清楚明朝的官职,再说他也没权利封官。他只记得李自成遇到宋献策后,是封了他副军师一职的,所以也照单拿了出来。
朱聿键没有想到,他这么一说,宋献策又是吓了一跳。皇族是不准参政的,也没有当地的军权,自然不需要什么出谋划策的军师。如果这位未来的唐王想要军师,会不会是打算争天下。想到这里,宋献策的心头忍不住狂跳了几下。
李信不知道朱聿键对明末官职不清楚,才会摆出这样一个大乌龙。但他知道朱聿键匡扶社稷中兴大明的愿望,当即为宋献策解释道:“献策答应就是,我大哥看到蛮夷时时寇边,百姓们因为连年大灾而流离失所,有意为大明中兴做些事情,所以才会设这样的职位。”
李信的原意是朱聿键希望能够帮助国家复兴,恢复北方的安宁。可是这话听在素有大志的宋献策耳边,却完全变了味道,他甚至以为朱聿键打算积攒实力,一有时机就准备废黜皇帝自立。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他身为军师肯定能封个宰相。
宋献策越想越是高兴,当即拜服于地口称主公,朱聿键连忙将他扶起,让其坐在身边。新得了宋献策,朱聿键因为今日危机而产生的不快一扫而空,他当即将今天的情况与自己的顾虑说了出来,希望大家能够群策群力,想想未来应该如何应对。
众人都低头思索着,希望想出完全的方法,消除此次危机,更重要的是让福山王不再注意这里,他们才好继续自由发展。大家的思路都围绕着这个方式,李俊甚至提议派人去刺杀福山王,这才能一了百了。
李俊的提议自然不会有多少人同意,福山王朱器塽毕竟是朱聿键的亲叔叔,如果直接派人去刺杀他,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而且还会引起锦衣卫的注意,那样更加麻烦。何况就算这个办法朱聿键同意了,大家也会因此而惴惴不安,如果主公是个连亲戚也毫不在乎的冷血之徒,他们也不会太好过的。幸好朱聿键是坚决反对这个建议的,只是让他们想想,是否有其他方法转移福山王的注意力。
宋献策初来乍到,正是需要立功的时候,现在有这个机会,他自然不能错过。见到众人七嘴八舌乱说,却拿不出一个章程来,当即起身拱手道:“诸位请听我一言。”宋献策这么一说,大家都停止了讨论,他刚当上军师,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小矮子有什么真凭实学。
等到大家都住了口,宋献策继续说道:“大家一直在想如何引开福山王府的注意力,好让主公能够自由行动。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囚禁主公的唐王本就理亏,我们为何不能让主公重获自由,堂堂正正的去做自己的事情?”
宋献策此话出口,大家都醒悟了过来,刚才他们所说的提案,的确太钻牛角尖了,如果是这样的思路,好办法就容易找了。
张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