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是八贤王麾下的唐军,请你们放弃抵抗,我们保证不伤害任何人。”巴特命令军中宣传队的人又拿出平时用的铁皮喇叭,对着营寨内大声宣布着。
尽管铁皮喇叭的扩音效果有限,但师级直属的文化宣传排很有经验,他们的话语简洁易懂,而且又是分散在整条战线上,让靠近寨墙警戒的蒙古人全都听到了其中内容。
“大福晋,是唐军,他们不是皇太极的人。”苏泰大福晋惊呼一声,拉住了旁边的多罗大福晋。
“什么?是唐军?”多罗大福晋睁开了眼睛,心中升起了一丝希望。当初唐军虽然并未有意,却给察哈尔部挡住了一次灭族之祸。这两年随着唐军在青海和漠西蒙古地区活动的越来越频繁,他们良好的军纪,与蒙古部落迥然不同的行事作风也在草原上传播开来。
只要愿意投降唐军并老老实实的做顺民,哪怕是进行过激烈抵抗的部族,也会获得很高的待遇。根据那些已经投入唐军的蒙古人传说,唐军对于投诚的部落待遇优厚,他们会住在城里,拥有固定的畜栏和坚固温暖的房屋,肉奶皮毛都有专人收购,也有专人提供精饲料和贮存青草的技术。牲畜上膘更快,所有人都不需要再忍受游牧的风霜之苦,盐茶也将成为普通的日常用品。
尽管大多数蒙古人不认为这些传说是真的,至少其中有很多夸大的成分,但是他们也承认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投诚的蒙古诸部的生活,想来是得到了改善的,只不过程度相差而已。
正是因为这样的宣传在蒙古大草原上逐渐扩散,才让越来越多的蒙古部落放弃抵抗,尤其是那些忠心于黄金家族,在林丹汗去世之后又不愿意遵从皇太极的部落逐渐开始北迁,并投入到唐军的怀抱之中。也正是因为这些宣传,让唐军进入青海之后进展顺利,许多蒙古部落抵抗不利就会选择投降,而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得到了优待。今天听说包围自己的是唐军,多罗大福晋和苏泰大福晋知道,她们应该不会被杀了。
察哈尔部的老弱束手就擒,剩余的五百名骑兵自知难以抵抗也放下了武器,这让巴特得以顺利接管了整个营地。
第八百八十三章四路出击()
多罗大福晋和苏泰大福晋愕然发觉,那些进入营寨的唐军士兵,竟然对她们都表现的相当尊重,经过仔细观察她们才发现,这些士兵全都是蒙古人。
唐军之中出现了一支完全由蒙古人组建的军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蒙古人在八贤王治下的安定生活。因为只有家中父老都得到很好的待遇,士兵才会甘心情愿的,在不受胁迫的情况下为人卖命。很快令两女更加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对方的最高长官,据说统领着近五万兵马的军长大人,竟然也是个蒙古人。
“在华夏人之中,将军能够做到如此高位,可以说是我们蒙古人的骄傲了。”多罗大福晋的这句话多半是有恭维的意思,毕竟如今身在屋檐下,她也无法太过硬气。
满桂摇摇头道:“这并没有什么好夸耀的,八贤王治下各族平等,不光是我们蒙古族,朝鲜族、畲族、高山族、彝族等各族百姓,都有为官的存在,我只是其中投入比较早的一个而已,所以才能达到这样的位置。”
“各族人都能当官?华夏人不歧视我们吗?”苏泰大福晋惊讶的问道。
“当然不会,八贤王所纳的王妃之中就有蒙古人,甚至还有法兰西人,谁会歧视我们。”满桂说道:“只是可惜你们开始的时候,没有听从我们的劝说,非要用骑兵冲击,结果造成了那么大的损失。尽管我们的军医全力救治,也仅仅抢救出六十多名伤兵,其他人都已经阵亡了。”
“寨桑祁他特车尔贝阵亡了吗?”旁边的斯琴图福晋喃喃自语,神情变得有些呆滞。
“如果你说的是那个领军的将军,他早已经阵亡了。”满桂补充道:“不过你们放心,唐军绝不会因为你们的抵抗而杀戮,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我们也会善待你们的。”蒙古人向来成王败寇,族中勇士被屠杀后,整个部落并入新部落的情况比比皆是,草原各部落都已经习惯了,这也是唐军对他们如此宽容的原因。
“只不过我还有特殊使命,需要请几位林丹汗的大福晋去北面,我们的长官要面见你们。”满桂说道。
这句话让多罗大福晋等几人又是脸色大变,看到对方神情满桂知道他们误会了,连忙解释道:“你们放心好了,我们的长官只痛恨建奴,对于林丹汗并无多少成见。他想要见你们,多半只是打算劝慰一番,并给予你们更加优厚的待遇罢了。”
“我们会去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动身?”多罗大福晋知道,如今已经落入对方手中,他们没有反抗的余地。既然无法反对,就只能顺其自然了,或许那位满桂口中的长官,真的是打算善待他们。
第三骑兵军完成任务之后,留下两个师的兵力,配合驻军继续收编当地和硕特部蒙古人的小部落,占领青海各处的土地,第九师则护送着察哈尔部向北,朝着北海的方向前进。
黄金家族的后裔被找到,预示着唐军在蒙古草原上的声势将出现逆转,但这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至少需要等到袁崇焕见过几位大福晋和林丹汗独子额哲之后,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力,在这个杀手锏出动之前,唐军除了继续修建堡垒,大致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平静。
当然这种平静是指在蒙古方面上的,在美洲方向新的攻势已经展开了。为了这一次的进攻,唐军准备了足足一年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西班牙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从国内抽调了十五万陆军,进入秘鲁总督区,同时集结起一支刚刚建造完成的舰队,投入到了亚马逊河口区,准备作为防御力量使用。
西班牙军队重兵云集大安第斯山脉北部,企图依靠地形,挡住唐军南下的道路,然而西班牙人没有料到,唐军的攻势如此之猛,而进攻的方向又是如此之多。五月初七的这一天清晨,驻守巴拿马城的唐军突然出动,向着大安第斯山脉方向推进,企图夺取这个战略要地,击碎西班牙人的防御阵地。
在发现唐军异动之后,西班牙刚刚组建的南美洲军团立刻调动兵力,进入了已经建立好的防线。唐军这次出动了刘芳亮所部第二军两个步兵师,以及四个印第安师的强大力量,以数百门火炮对着西班牙人的阵地猛轰。
西班牙人不惜血本,以厚重玄武岩砌成的堡垒相当坚固,短时间内难以进行突破。唐军只好利用炮兵持续炮击,清扫对方的坚固阵地,同时暂缓步兵的冲锋。西班牙南美洲军团指挥官雷耶斯中将非常满意部下的表现,能够挡住唐军的进攻,他已经达到了目的,至于如何收复失地,那是以后才能考虑的问题。
事先对战败官兵进行了深入了解,雷耶斯中将当然不会轻敌。他将唐军估计到很高的水平,并按照最高标准修建防御堡垒地带,然而当双方开始交战的时候,唐军的火炮数量和威力,还是让他感到暗暗吃惊。
他没想到对方竟然能拿出这么强大的炮兵,因为在他的估计中,西班牙全国陆军的火炮恐怕也就这么多了,这还是在不考虑双方火炮威力射程,单纯比较数量的情况下。
本来雷耶斯中将还有反击的想法,看现在看来以对方如此强大的炮火规模,西班牙军队能够守住防线已经不错了,要想反攻除非出现奇迹。另外雷耶斯中将也保留着一份幻想,火炮密集射击总是要用炮弹的,这对任何国家都是沉重的负担。他对自己的防线有信心,至少不会轻易被对方攻破,等到对方炮弹匮乏的时候,雷耶斯中将更有信心用他手中的十多万大军给对方一个深刻的教训。
雷耶斯中将自信满满,却不知道他所严防死守的只是对方进攻方向之一而已。开战前,郑彩曾经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建立了两个基地,这是当初为了寻找橡胶树和硝石矿而建立的,如今那里已经成了封地橡胶和硝石的重要来源之一。
幸好西班牙人的舰队一直集中在加勒比地区,对太平洋沿岸的掌控非常孱弱,让这两个港口在战争中得以保存了下来。
第八百八十四章进攻圣地亚哥()
如今雨林堡和南进堡又成了进攻西班牙后路的两个基地,除了这两个基地之外,从火地岛还出发了一支军队,向着巴塔哥尼亚高原进发,而西班牙人对此却一无所知。
一个人口只有数百万的小国家,不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完全控制如此庞大的殖民地,哪怕其中五分之三由葡萄牙人控制也不行。在广袤无垠的南美洲大陆上,有着无尽的高原和雨林,而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所能控制的,只不过是一些沿海据点而已。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以火地岛为基地的进攻,更像是一次移民。以三个印第安师做掩护,十万印第安和华夏百姓登上了这片高原地带,他们沿着大西洋海岸建立居民点,大片蚕食着西班牙人的地盘。
比起火地岛一路的轻松写意,另外两路则要困难得多,在靠近北方的雨林堡由海军陆战队和三个印第安师负责,他们将向秘鲁总督区最核心的区域进攻,打垮西班牙人的后方老巢。
处于沙漠区的南进堡则由孙可望的骑兵师负责,他们将在南部地区袭扰,并扩大战果,争取切断秘鲁总督区核心地带与南部各地的联系,协助从火地岛出发的移民队伍吞并这片广大的地区。
在西班牙将大量兵力集中在北方的情况下,南方各地就显得相当空虚了,孙可望心中盘算着,应该如何取得最大的战果。他并未第一时间率军出击,在进驻此地之后,他就派出了大量侦察兵,以南进堡为基地向着各个方向进行查探,对各处地形、西班牙人据点的驻军和居民情况、贸易出入货物总量,甚至是食物饮水来源都进行详细调查并整理成册,以备制定军事作战计划时使用。
在北方战线已经开打之后,孙可望发现这些据点的兵力正在快速减少,他们凭借着多年在美洲大陆上开辟的雨林小道,迅速将兵力向北方运动,希望能够挡住刘芳亮所部主力部队的南进。
接到情报的孙可望知道,他不能继续等下去了,如果让西班牙人将南部的兵力全部北调,自己的进攻自然会非常轻松,但刘芳亮的压力就会大增,这是事先所没有考虑到的。
为了拖住西班牙人的增援队伍,孙可望决定立即展开行动,进攻西班牙在南美洲南部最重要的据点,位于阿空加瓜山西方的圣地亚哥城。圣地亚哥城位于波光粼粼的马波乔河畔,向西一百公里就是它的出海口瓦尔帕莱索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早在百余年前,西班牙人佩德罗?德?巴尔迪维亚就在这里依山傍水建立了城堡,并以圣雅各布之名和巴尔迪维亚在西班牙的故乡埃斯特雷马杜拉相结合,给它起名为圣地亚哥。
圣地亚哥城是以圣卢西亚山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这里建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大陆的第一座炮台。凭借着坚实的堡垒和炮台,以及山势的险峻,这里的防守堪称固若金汤。后来原住民渐渐在山下结成居住区,他们的到来极大繁荣了此地经济,并给西班牙驻军提供了经济来源和部分物资补给渠道。
因为此地依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