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惜,何况是他的性命?”
皇太极点点头:“嗯,你说得不错。”
大玉儿道:“其实当时洪承畴心里已经有八分动摇了,皇上待之以殊礼,他就降了!”
皇太极咳嗽了一声,掏出那绿缎湖锦的诗帕擦了一下自己的嘴巴,着大玉儿的眼睛,说起另一个话题,说:“朕最近感觉身体抱恙,常常想起后事。你觉得,如果要立储君,谁比较合适?”
大玉儿说:“皇上如今正是春秋鼎盛,倒也不那么急着立太子,况且,立储乃是国家大事,我不宜……”
皇太极说:“山太险峻就会倒下,树木太高容易折断,年纪大了就会衰弱,这是老天赐给我的忧虑啊。没什么,朕想听听你的意见。”
大玉儿说:“论长,该是豪格;要依照嫔妃地位而选择的话,该立博果尔。”
皇太极道:“国赖长君,豪格的年纪倒是合适,军功也还算足够。只是,要立豪格,你以后就要委身于他……我担心多尔衮更不会容他。要论智谋,豪格远不是多尔衮的对手。豪格跟多尔衮之间,早有芥蒂。豪格年纪大些,却比多尔衮低了一辈,明里暗里都不免吃亏。两虎相争,我大清难免分裂。”
大玉儿看了一眼皇太极手上的诗帕,说:“皇上想立博果儿?那样的话,豪格和多尔衮都不会容他。”
皇太极又望了一眼大玉儿,说:“如果朕立福临,你和多尔衮的母亲一样,你愿意吗?”
一阵长久的沉默,在永福宫里蔓延。
第二天,农历八月初九,皇太极像平常一样忙碌:先是接见和赏赐了土默特部落前来贡马的甲喇章京大诺尔布、小诺尔布等十五人以及他们的随从;之后,他奖励了护送格隆喇嘛来盛京的土默特部落车克车章京所属诺木习礼和从人;随后他同皇后、诸妃在崇政殿召见远嫁察哈尔、科尔沁蒙古的固伦公主,并挑选最好的绸缎赏赐固伦公主和科尔沁一同来朝的福妃、贤妃及诸福晋。
这天夜里,皇太极端坐在正寝清宁宫东暖阁的南炕上,沉思着:“皇位继承人是豪格?福临?博果尔?还是……多尔衮?”
房里烛光摇曳着,他想得头疼欲裂,又一阵晕眩,眼前一片漆黑,呼吸急促,额上暴出青筋,栽倒在地……
深夜,清宁宫外人声鼎沸,灯笼火把亮如白昼。
孝端后、大玉儿以及随后赶到的贵太妃、豪格母等人都赶来了。
孝端后跪在地上,泪如雨下,哽咽道:“皇上……归天了!”
屋里皇太极的妃嫔们,也跪了一地,传出一片哭声,让宫外众人呆愣住。
大玉儿也跪在地上,泪如泉涌,牵着身边福临的小手,紧紧搂住他。
福临仿佛回过神来,害怕地紧紧搂住额娘的颈子,哭了起来。
清宁宫正殿,蓝白两色纱幔随风飘扬,代善、多尔衮、多铎、豪格等满清众亲贵大臣也连夜赶来了。
清宁宫正殿内,一派庄严肃穆,气氛沉痛压抑。
代善先上前,焚香跪倒,奠酒三杯。之后,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接着一同上前焚香奠酒。
多尔衮看了一眼跪在前面的大玉儿,他的脸上,悲痛里带着几分深沉。
第25章 议和之计()
皇太极死后,吴三桂不得不佩服崇祯皇帝的先见之明,派人八百里加急,到京城密报袁嘉升。
“机会来了!”袁嘉升知道,对满清使用议和之计,挑动多尔衮和豪格内斗的机会到了。
那天早朝,在武英殿,他招来了原来大明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兄长陈新第。
议和是战争中的一种政治手段,崇祯一年前因为圣君的面子而失去了和皇太极议和的大好时机,实在是非常愚蠢的。
在崇祯十五年,崇祯皇帝专门就松山之役召开御前会议,兵部尚书陈新甲曾提出过与清军议和。
陈新甲进言非常谨慎,他将议和说成“款建虏”,“款”就是施加恩惠的意思,“建虏”是对清朝建州女真的蔑称。在松山之战以后,清军将乘胜进攻宁远,如何缓解这种危局?战肯定是下策,那么就只有和了。
此时的崇祯皇帝说了一句:“可款则款!”
崇祯皇帝终于放下了他高贵的身份,因为他如果不议和,就只有失败得更多,而他已经败不起了,所以他只得同意陈新甲的意见,与皇太极议和,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吧,他想至少要保住宁远和山海关。
当时松山战役打了两年多,已经接近尾声了。皇太极亲临前线指挥,完成了围点打援的战略部署,洪承畴兵困松山,祖大寿的锦州也被围得水泄不通,离胜利已经不远了,很多人觉得皇太极不会同意议和,但是皇太极他很快就同意了明朝的议和。
因为两年多的战争,消耗了满清大量的物资,这场战争国力的消耗太大了,他更希望通过议和,能达成某些协议。
在皇太极看来,战争不是目的,他当时也万万没有吞掉明朝的想法。皇太极把在征战中抢夺来的原明朝发给海西女真四部及蒙古诸部的敕书,也就是与明朝的贸易许可证,一直保存,他想要的就是与明朝发展贸易,他想要通过与明朝的贸易来加强国家的力量,清朝那时的国力相对与明朝,实在是相差悬殊。而且,他想得到明朝的承认。
皇太极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整合大清各方的势力,这一点在皇太极去世后表现得非常明显,差点引起了内部两黄旗和两白旗的大火拼。
所以明清的议和一开始还比较顺利,崇祯皇帝让陈新甲全权负责此事,陈新甲派兵部马绍愉以二品官衔赴沈阳与皇太极进行秘密谈判,皇太极热情地款待了马绍愉,并表示了同意议和的诚意,须知,此时清军已经攻陷了松山和锦州。
在清军处于优势地位时,对明清的议和,皇太极提出了几点要求,首先是要大明承认清朝的合法地位,然后划分国界,基本在宁远和塔山之间,这意味着明朝将基本放弃辽东除了宁远,在宁远和塔山之间建立两国互通贸易的交易区域,皇太极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增加国家财力的目的。另外,皇太极要明朝每年馈赠黄金一万两,白银一百万两。
皇太极对于此次议和,也表明了态度,他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信,结尾处写道:“……约九月不至则治兵。”
陈新甲看到马绍愉的信件之后,知道了谈判结果,这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可惜,百密一疏,这件事属于国家最高机密,他的保密意识太差,就这么放在桌上了,他的秘书以为是一份普通的塘报,竟发表在邸报上,这就相当于将议和之事公布于天下。
言官们马上蜂拥而上,弹劾陈新甲卖国投敌的奏则,犹如雪花一般飞到崇祯皇帝的御案前,一场口水仗开始了,崇祯皇帝震怒,看来这个责任他是不会负的,内阁辅臣诸如周延儒之流,也不是有担当的人,没有出来说公道话的,能够担这个责任的,就只有陈新甲了。
陈新甲就有点儿犯书生意气了,非常没有大局观,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文章,还声称这是皇帝要他做的,崇祯皇帝没办法,只得杀了他。
陈新甲被杀之后的1643年,再也无人敢向崇祯皇帝进言与清朝议和,袁嘉升那天早朝,招来陈新甲的兄长陈新第,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主动提出和满清议和,并说:“前段时间,朕派人招降李自成,效果不佳,他们占据开封自立。攘外必须先安内,朕去年错杀陈新甲,乃大错也。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
要是换了别人,估计不敢接受这个议和钦差大臣的身份,陈新第这个人,还是很忠君爱国的。历史上他任定番知州,张献忠的农民军攻定番,他率军坚守,斩数百人,最后战死了。他接受了:“臣遵旨。”
袁嘉便下旨,让陈新甲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和俸禄,派陈新第去盛京议和。
朝中的舆论自然又是一片哗然,给事中方士亮、给事中马嘉植等言官咄咄逼人,盛气凌人跪在地上,说:“臣等誓死反对以民脂民膏款建虏。”
魏藻德等内阁大臣们也纷纷跳出来反对和满清议和,武英殿内大臣们跪在地上齐呼:“请皇上收回成命!”
袁嘉升抚掌大笑,从御座上站起身,大声说:“如此看来,卿等可真是忠君爱国啊!但你们可知道,你们反对议和,动动嘴皮子容易,战场上流血的,却是我大明的将士们,死的也是我辽东的百姓!”
魏藻德说:“他们为国尽忠,流血牺牲都是本分。”
说完,魏藻德给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使了一个眼神,光时亨心领神会,立即跪下道:“我等誓死守卫大明的大好河山,与建奴寸土必争!”
光时亨说完,在大殿上砰砰砰磕头,很响亮,直到自己头破血流。
袁嘉升大笑道:“好一个为国尽忠!好一个寸土必争!!这样吧,今日在这朝堂之上的,都是食我大明俸禄之人,更应该为国尽忠。这样吧,主战的,站左边;主和的,站在右边。”
大殿内的大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袁嘉升的意图。但皇帝乃是金口玉言,袁嘉升开了口,诸臣就开始战队了,这一点大明的官僚非常擅长。
一阵喧哗之后,内阁大臣魏藻德、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给事中方士亮、给事中马嘉植等人立即起身,站在了左边,坚决主战。
只有兵部尚书张国维、户部尚书倪元璐、左都御史李明睿等少数大臣站在了右边。
“来人,点香。”袁嘉升朗声道:“诸位爱卿都打定主意了哈,主战的站在左边,主和的站在右边。你们还有最后一柱香的时间考虑。”
魏藻德、光时亨、方士亮等人说:“臣等不用考虑,誓死……”
“诶呀,你们别把话说得太早,还是考虑一下吧,今日主战的官员,朕会立即下旨,让他的九族和他一起立即赴辽东战场,为国尽忠。”袁嘉升坚定地说:“君无戏言。朕可是认真的哦,你们还有一炷香的时间选择。”
“啊?君无戏言。这……”
魏藻德等人很尴尬,再次面面相觑,在朝堂上耍嘴皮子他们责无旁贷,真正要他和他们的家人上战场,那辽东的战场,可是九死一生……想到这里,给事中马嘉植马上一路小跑站到了右边。
“哎,马大人,等等我……”给事中方士亮假装去追马嘉植。
大殿上站在左边的大臣们开始躁动起来,毕竟这个崇祯皇帝,像是变了一个人,最近行事跟太祖朱元璋一样,办事雷厉风行,一言九鼎,有些人叹了一口气,就自觉跑到了右边。
魏藻德也想走到右边,碍于面子,等了一会,便大踏步要站到右边。这时,光时亨一把拉住了魏藻德的衣袖,说:“魏大人,你怎么……”
“哎,光大人,我家里尚有八十岁老母,可不能让她去辽东……”魏藻德一甩袖子,站到了左边。
到最后,光时亨很悲哀地发现,左边主战的就只剩下了他一个人。在一炷香快烧完的时候,他正准备转身去右边。这时,袁嘉升发话了:“很好!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忠君爱国,特许他的九族立即起身,赶赴宁远,为国尽忠!”
“皇上,香还没烧完……”光时亨急得满头大汗,欲辨已忘言。
“哦,朕是看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