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从挽明开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扫荡贼寇也。”祖大寿说。

    袁嘉升说:“就算如此,袁崇焕身为主将,议和这么大的事,也应该事先请旨,否则,一个主将,跟满清大汗勾勾搭搭,朕能没有疑虑吗?”

    祖大寿说:“皇上,你回想一下,督师当年与后金议和,难道皇上真的未知?皇上难道不是默许督师和满人议和?督师认为,皇上只不过碍于‘不议和’的祖训,碍于大明尊严,不愿意承认罢了!现在跟满清议和,不也没什么吗?”

    “你说得对,朕确实有过和满清议和之心。”袁嘉升想起来

    崇祯皇帝确实自己也和满清议和过,差一点挽救了大明朝。那是在明清松锦大战后,皇太极一举击破明军十多万,崇祯皇帝当面秘密授意一直有议和意向的兵部尚书陈新甲。可惜后来事情泄露,朝中的顽固分子攻击陈新甲卖国,骂他是大汉奸。崇祯皇帝为了颜面,只好拿陈新甲当替罪羊,杀了他。后来袁嘉升自己来到大明,才和满清暂时议和。

    袁嘉升说:“即便不说与满洲议和是死罪,袁崇焕身为朝廷命官,奉命督守辽东,每年耗费国家数十万军饷,崇祯二年却为何让皇太极的数万人马入关,危及京师?”

    祖大寿道:“崇祯二年的那场大战,末将也亲自参与了。当年皇太极率军越过蓟州,借道蒙古入关,入关之口,乃属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袁督师早就派我去提醒兵部和朝廷重兵把守此入关口,皇上难道不知?当时关宁军在辽东凭坚守城,已经没有余力阻挡满清借道蒙古。”

    袁嘉升道:“那袁崇焕率你们赶来京师勤王,为何迟迟按兵不动,不马上和后金贼寇决战?直至贼人到达京师,惊扰圣驾,这难道不是‘通虏谋叛’吗?”

    听到袁嘉升说袁崇焕“通虏谋叛”,祖大寿内心悲愤不已,道:“皇上,当年袁督师带着我们勤王,只有九千人马,从辽东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哪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九千人长途奔袭,早已是疲乏之师,能战者已经不足五千。满清骑兵长于野战,是故督师按兵不动,不与后金贼寇决战,否则我们五千人就是入虎口了。我记得当时督师派我率军退至三河,截断了满兵退路,只待其他勤王之师到来,当时督师跟我们说,等其他勤王之师一到,合力击之,可一举破贼主力,绝大明之后患!只可惜,末将还未等到其他勤王之师,督师已身在冤狱之中,大明就这样错此歼灭后金之良机!”

    “啊?袁崇焕还派你去三河截断满兵退路?大明就这样错此歼灭后金之良机?”袁嘉升感到很意外,感觉到崇祯皇帝真是错怪袁崇焕了。

    “皇上,你想过没有,若督师有异心,通虏谋叛,我们何须率兵连夜兼程回京师,为骂己为卖国贼之京师愚民浴血奋战?督师更何须在狱中召回我等辽东诸将?当年督师何苦率我等坚守宁远,苦战满清鞑子?督师要叛国,只须打开山海关之门,满清粮道一通,大明危矣。当年督师如果勾结满人,率关宁铁骑入关,即可横扫半壁江山,何须等到勤王之时勾结满贼??”

第69章 为袁崇焕平反(2)() 
袁嘉升为了彻底搞清楚崇祯皇帝是不是真的冤杀了袁崇焕,继续问祖大寿,道:“祖将军,就算你说的都有道理,袁崇焕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但是袁崇焕假传圣旨,私斩岛帅毛文龙,为后金除一心腹大患,难道这不是事实?这总不是群臣污蔑他吧?”

    祖大寿道:“皇上,当年在辽东,欲杀毛文龙者,非袁督师一人也。乃是皇上左右诸大夫皆曰毛文龙可杀,国人皆曰毛文龙可杀。”

    “都说毛文龙可杀?”袁嘉升道:“朕怎么不知道?”

    祖大寿道:“当年袁督师渡东江,只身入毛文龙的大营,刚开始并没有动杀心,只是好言安抚毛文龙。但是,毛文龙有恃无恐,目无朝廷和国法,袁督师迫不得已,才以十二罪斩毛文龙!”

    “十二罪?!毛文龙有哪十二罪,竟然致死?”袁嘉升问道。

    祖大寿说:“当年袁督师跟我说过,他杀毛文龙,主要是忧虑他剿降献捷,欺诳朝廷,私通敌国。毛文龙跟皇太极的信,我亲眼看见,确有其事。”

    “但是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可是为满清除一心腹大患!”袁嘉升说。

    “袁督师虽杀毛文龙一人,并不意味督师不重视用东江牵制满虏,督师也从未考虑过放弃东江,杀了毛文龙后,他反而亲与其他将领一道定兵制,强军纪,对东江军士各赏银三两,还将所带十万两军饷赏其余岛兵。后来,袁督师还请求皇上将东江饷银增至四十二万两,米十三万六千担,这些请旨应该都有记录,皇上难道都忘了吗?何来袁督师为满清除心腹后患之说?这都是污蔑之词。”

    袁嘉升道:“污蔑之词?这正因为袁崇焕诛杀了毛文龙,其部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才背叛大明,这难道不是袁崇焕杀毛文龙的过错吗?”

    祖大寿情绪激动,问崇祯道:“皇上,毛文龙不死,难道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他们就不会投降满清了吗?他们投降,都是因为后金兵势所迫,并不是感念毛文龙的私恩。想一想,袁督师只身去东江,所带之人不过我等几十亲信,杀毛文龙若杀一弱鸡。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将领真的感念毛文龙的私恩,他们杀我们也易如反掌!可见当时,这些人也非忠于毛文龙个人,而都是贪生怕死之徒!袁督师不杀毛文龙,一旦形势不利,他们也会一起投清。”

    祖大寿是当事人,袁嘉升竟也无言以对,道:“那袁崇焕的‘高台堡市米’之罪,拿物资资助满清贼寇,这总是有的吧?”

    祖大寿捶足顿胸,道:“皇上,这罪名,更是荒谬绝伦。要牵制满清八旗的骑兵,大明必须要有精锐骑兵。袁督师建立关宁骑兵,每个关宁铁骑,至少需三匹好马,才能远征,才能不远千里勤王;辽东并无大明的马场,当年袁督师若不开市,不拿大米从蒙古人手里换来大批好战马,辽东哪来可与后金抗衡的铁骑?哪来可以驰援京师之关宁大军?”

    类似的指责还有很多,比如说袁崇焕在宁远之战时“丢粮弃岛”。这个袁嘉升知道,宁远之战时,是高第经略辽东,袁崇焕只是区区一宁前道,觉华岛并非其职责范围。论过失,高第责无旁贷。所以宁远之战后,高第被免职,袁崇焕才升任辽东巡抚,加兵部右侍郎。袁嘉升不再发问,沉默不语,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看来世人以为袁崇焕是冤死的,其实袁崇焕是笨死的!

    袁嘉升心想,黄台吉那反间计,真瞒得了崇祯皇帝吗?满桂身上几支箭矢有明军记号,肯定是满清鞑子伪装袁军。袁崇焕要杀满桂,何需等到京城外让崇祯皇帝知道?在辽东随便找一个理由就可以处死满桂。

    袁嘉升想起袁崇焕入狱的八个月,崇祯皇帝三番五次派人暗示过袁崇焕,皇太极兵临京城,总要有人顶罪,只要他认罪,就饶他不死,这样袁崇焕过后还有机会当忠臣,崇祯皇帝自己也保全颜面做一代明君,可惜袁崇焕百般重刑之下还矢口不认罪。

    袁嘉升问祖大寿:“以你对袁崇焕的了解,他为何不认罪,认罪了朕不会杀他。”

    祖大寿叹了一口气道:“袁督师常跟我说,大丈夫不惧战死沙场,而患死于谗言也。故袁督师入狱八月之中,虽受百般酷刑,矢口不认其罪!此乃是君子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

    袁嘉升明白了,袁崇焕死就死在那犟驴脾气上,他要做君子,不认罪,崇祯皇帝一代圣君、中兴之主的颜面何存?而且祖大寿也跟袁崇焕一样倔,害了袁崇焕,他和那些辽东将士,连崇祯皇帝的诏书都不接,袁崇焕在大狱中一纸书信他们就回京城浴血奋战,祖大寿还想要用军功和官阶换袁崇焕的性命,这太幼稚了,袁崇焕这样的将领怎能为大明朝廷所用?他可以拥兵自重,或勾结满清,打开山海关,那崇祯皇帝中兴大明的夙愿,岂不是成了落花流水?

    要知道,崇祯皇帝不好女色,对于威胁到他大明中兴之梦的人,那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个!在袁崇焕之前,是熊廷弼,在袁崇焕之后,是孙元化……这些年崇祯皇帝杀的比袁崇焕官大的文臣武将,可以从皇极殿排到长安街,袁崇焕却没有好好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通过祖大寿的据理力争,袁嘉升也派人查阅了很多的资料,找了很多证人,最终,袁嘉升终于搞明白了,袁督师不是什么圣人,他只是顶他妈硬头皮上,做了他认为自己能对得起大明帝国的事,至于事情的后果,明清局势的朝夕变换,却是袁崇焕不能够左右的,但是他拳拳之报国之心,却是明明白白的。

    袁嘉升最终,决定给袁崇焕平反,下旨昭告天下。

    祖大寿满脸泪痕,是激动得哭了,说:“袁督师地下有知,也能含笑九泉了。”

    袁嘉升对祖大寿说:“袁崇焕有你这样部将,也是他的幸运!”

第70章 黄宗羲和顾炎武() 
袁嘉升答应了祖大寿,为袁崇焕平反,并下令大赦天下,释放囚犯。

    这时,太子朱慈烺来信,告知江南放开了手工业后,经济繁荣稳定,但很多地方的有钱人,和传统的士绅发生了激烈冲突。

    袁嘉升意识到,大明要买入资本主义时代,必须先来一场思想革命,不过,社会的变革,必须先打牢思想基础。

    袁嘉升不想步子迈得太大,决定从革新儒家文化开始。他先是成立了大明的皇家科学院,汤若望等传教士成为首批皇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皇家科学院的院士,分工部院士和文部院士,每个月都发薪水,相当于二品大员的待遇。这样就吸引了很多国外传教士来到大明,经过考核,只要他们有一技之长,或者带来新知识,都得以录用。

    袁嘉升还传旨,在江南贡院贴了“招贤纳士榜”,凡是对儒家思想有新见解的人,都可到江南贡院报名。皇帝本人将亲自面试,经过袁嘉升的选拔,可以加入皇家科学院,成为皇家科学院的文部院士,也可以当官。并且,袁嘉升下旨,此次皇帝招揽人才,以青年才俊为主,不问出身,无需功名,不念过往,唯才是举。

    这相当于又开了一次科举,一时间,大明的士子们热血沸腾,尤其是那些没有考中功名,争相报名。短短半个月,报名的读书人多达一万人。

    袁嘉升亲自主考,出题“论儒家”,先是组织笔试,然后是面试,每一位考生都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初试中,34岁的黄宗羲、31岁的顾炎武、25岁的王夫之、33岁的方以智等72人脱颖而出。

    袁嘉升发现,这些人的思想,都显示出晚明社会的各种思潮已经很进步,大明真可谓人才济济!

    袁嘉升第一个面试了黄宗羲,因为黄宗羲在他的答卷中提到了税费改革。不管是王安石的变革,还是张居正的改革,每次田地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回涨到更高的水平。

    袁嘉升问黄宗羲:“天下之田赋改革,为什么老百姓不受益?”

    黄宗羲说:“因为大明不分土地的肥瘠程度,按面积一个标准征税,造成负担不均。”

    袁嘉升说:“说说看,你有什么好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