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通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迨耪拢淮蟊偎陌倬盘酰О税侔耸拢凰雷锞鍪卤韧蛉陌倨呤拢晃氖橛诩父螅湔卟荒鼙槎茫皇且钥す杏谜卟担蜃锿垡欤患槔粢蛟滴校钤蚋瞪椋菰蛴胨辣取!币蛭商勇遥延谑褂弥剩谑墙馐偷娜撕芏啵胶罄淳鸵捕汲腥纤梢砸谩!督椤ば谭ㄖ尽匪担骸昂笕松猓魑戮洹J逅镄⒐钋洹⒙砣凇⒅P钊逭戮洌杏嗉遥沂蜓浴!痹俸掀稹墩伞泛汀读罴住贰ⅰ毒鍪卤取防矗褪恰胺捕献锼庇捎谜撸隙蛄Ф倨呤酰甙倨呤蚨Ф儆嘌浴<蛑笔遣豢墒帐傲恕

    删定的必要,前汉时人,就知道的,所以汉宣帝留心刑狱,而涿郡太守郑昌上疏,说这是一时的事,“若开后嗣,不若删定律令”。宣帝未及措置,到元帝、成帝手里,才下诏议行。班固说“有司……不能……建立明制,为一代之法;而徒钩摭微细,毛举数事,以塞诏而已”。所以到后汉时,还是错乱得那么样。直到魏文帝手里,命陈群、刘劭等删定,才定为新律十八篇。新增十三篇,旧有的六篇,废掉一篇。晋武帝还嫌他“科网太密”,再命贾充等修定,共为二十篇,于二六八年泰始四年。颁行。是为《晋律》。我国的法律,从李悝手里具有雏形,直到这时候,才算发达完备。参看《晋书·刑法志》。

    《晋律》现已不传,然据近人余杭章氏所研究,则其单辞只义,有很文明的,转非隋唐以后的法律所及。章氏说:隋唐以后的法律,是承袭北魏的,夹杂了鲜卑法在里头。他文集中有一篇文章论这事,可以参看。

    skbshge

第58章 学术() 
两汉的学问,从大概说起来,可以称为儒学时代。从儒学之中再分别起来,又可以分为今文时代和古文时代。

    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史记·儒林传》说“……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大概当时的休养生息,是取黄老的主义;参看第三章。对待诸侯王等,则实系取申韩之术。到汉武帝,任用赵绾、王臧、田纷、公孙弘等一班儒臣;又听董仲舒的话,“表章六艺”,“罢黜百家”;于是战国时“百家之学并行”的现象,至此就“定于一尊”了。

    儒家之学,所以独盛,近人都说因其明君臣之义,而且其立教偏于柔,《说文》训儒为柔。便于专制,所以世主扶翼它;我看这也不尽然:(一)儒家之学,利于专制,是到后世才看出来的;当时的人,未必有此先见。(二)无论什么学问,都是因其环境而变迁的。儒家之学,二千年来受专制君主的卵翼,在专制政体之下发达变迁,自然有许多便于专制的说法。西汉时代的儒学,确和后世不同;这点子便于专制之处,就别一家的学说,也是有的。假使当时别一家的学术,受了专制君主的卵翼,在专制政体之下发达变迁,也未必不生出便于专制的说法来。况且到后世,反抗君主的议论,道源于儒家之学的很多,近世讲今文学的人,就是一个好例。别一家的书,主张专制的话也还在,岂能一笔抹杀。若说法家的便于专制,显而易见,容易招人反抗;不如儒家之术,隐而难知,得“吾且柔之”之道。则全是用后世人的眼光议论古事,实在是陷于时代错误的。然则儒家之学,所以独受世主的尊崇,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我说这个在后世是全然出于因袭,并没有什么道理,儒家之学,在社会上势力已成,做君主的人,自然也不去动他。况且君主也是社会里的一个人,他的思想也未必能跳出社会以外。全社会的人,都把孔教当作“天经地义”,他如何会独想推翻孔教呢?至于汉武帝所以尊崇儒术,则和秦始皇说“吾悉召文学……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史记·泰始皇本纪》。参看第一章。是一个道理。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因为他“治具”最完备。《七略》说儒家之学,出于司徒之官,是不错的。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仍要留着博士之官(他出去封禅,也是教儒家议礼),也是这个道理。不必过于深求,反生误解的。

    西京儒学的传授:最初,就是《史记·儒林列传》所说:“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到后来,则分为十四博士。就是:

    诗:鲁、齐、韩

    书:欧阳、大夏侯(胜)、小夏侯(建)

    礼:大戴(德)、小戴(圣)

    易: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

    春秋:公羊{严(彭祖)、颜(安乐)}、谷梁

    以上十四家,都是元帝以前所立,《书》的欧阳、大小夏侯,同出伏生;《礼》的大小戴,同出后苍;《易》的施、孟、梁丘,同出田何;《公羊》严、颜二家,同出胡毋生;只有《诗》的鲁、齐、韩三家,没有公共的祖师;然而三家的说法,总是大同小异。

    到平帝的时候,才另有一派学问。其源出于刘歆,歆移书博士说:“……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为宫,而得‘古文’于坏壁之中:‘逸礼,有三十九,‘书’十六篇,天汉之后,孔安国献之,遭巫蛊仓卒之难,未及施行。及《春秋左氏》,邱明所修,皆‘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藏于秘府。”于是别立《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又有毛公的《诗》“自谓子夏所传,而河间献王好之,未得立”。《汉书·艺文志》。这一派为“古文之学”。

    “今文”就是汉时通行的隶书。西汉诸经师,都是口耳相传;所传经文,就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书写。到刘歆等,才自谓能通史籀所造的“大篆”,和大篆以前的“古文”。参看第一编第十章第二节。所传的经,别有古文本为据。于是人家称这一派为“古文学”,就称西汉经师所传为“今文学”以别之。所以今文古文,是既有古文之学以后,对待的名词;古文未兴以前,今文两个字的名词,也是没有的。

    东汉之世,古文之学,比今文为盛:卫宏、贾逵、马融、许慎,都是古文家的大师;而郑玄遍注群经,尤称为古学的“集大成”。其实郑玄是兼用今文的,不过以古文为主。三国时代,出了一个王肃,专和郑玄为难,伪造孔安国《尚书传》、《论语》、《孝经注》、《孔子家语》、《孔丛子》五部书,以互相引证。又有一个注《左传》的杜预,和他互相影响。于是古文之中,再分出郑王两派,互相水火。古文家本没有师法可守,个个人是互异的,但不如此的互相水火。遭晋永嘉之乱,两汉经学传授的统绪中绝,于是今文家的书,只传得《公》、《谷》和《韩诗》,而并无传他的人;古文之学,也几乎中绝,而魏晋人一派的学问大行。现在所传的《十三经注》,除《孝经》为唐明皇《御注》外,只有《公羊》的何休《注》,还是西汉今文家言。其余《诗经》的《毛传》,是纯粹古文家言。郑《笺》虽兼采今文,然而既没有师法,就和他所注的《三礼》,和赵岐注的《孟子》,都只算得古文家言。此外《书经》的《伪孔传》、《易经》的王弼《注》、《谷梁》的范宁《集解》、《左传》的杜预《集解》、《论语》的何晏《集解》、《尔雅》的郭璞《注》,就都是魏晋人的著作。

    咱们原不必有什么“薄今爱古”之见,就看了儒家之学和其余诸家,也是平等的,难道还一定要考出什么“今文家言”来,以见得“孔门口说”之真?然而这其间有一个很大的关系。生于现在,要考校古代的历史,不能不靠古人所传的书;而古人所传的书,也有个分别。大概其说法出于从古相传的多,则虽看似荒唐,而实极可靠,把后人的意思掺杂进去多的,骤看似乎可信,其实仔细考校,总和古代社会情形不合。从这一点看起来,却是西汉今文家的话,价值最大;东汉古文家次之;魏晋时代的人,价值最小了。百家所传的书,只有儒家最多。咱们现在,要考校古史:其势不得不借重于儒家的经,要借助于儒家的经,其势不得不借重于汉以后经师之说,要借重于汉以后诸经师之说,就对于汉朝的今古文,和魏晋人所造的伪书,不能不加以分别。本书里头,论到学术派别。书籍真伪的地方很多,都是把这种“分别史材”的眼光看的。

    汉朝人还有别种学问,并入别一篇里讲,以便有个条理系统,免得琐碎。

    中国通史第二篇中古史(中)第一章后汉的灭亡和三国

    skbshge

第59章 后汉的乱源() 
两汉时代,总算是中国统一盛强的时代;两汉以后,便要暂入于分裂衰弱的命运了。这个分裂衰弱的原因也甚多,追溯起来,第一件便要说到“后汉时代的羌乱”。

    羌族的起源和分布,已见第一篇第六章第四节,和第二篇上第四章第二节。这一族分布的地方,是很广的。现在专讲后汉时在中国为患的一支,《后汉书·羌传》说:

    羌无弋爰剑者:秦厉公时,为秦所拘执,以为奴隶……后得亡归,而秦人追之急,藏于岩穴中,得免。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既出,又与劓女遇于野,遂成夫妇。女耻其状,被发覆面,羌人因以为俗。遂俱亡入三河间。《注》:“黄河湟水赐支河也。”案赐支就是析支,就是河曲之地,不能另算做一条河。所以注引《续汉书》作“河湟之间”。诸羌见。爰剑被焚不死,怪其神,共畏事之,推以为豪。河湟少五谷,多禽兽,以射猎为事;爰剑教之田畜,遂见尊信;庐落种人依之者日益众。羌人谓奴为“无弋”,以爰剑尝为奴隶,故因名云。其后世世为豪。至爰剑曾孙忍时,秦献公初立,欲复穆公之威,兵临渭首,灭狄豲戎,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出赐支河曲数千里;与众羌绝远,不复交通。其后子孙分别,各自为种,任随所之:或为牦牛种,越帯际且玻蝗缃袼拇ǖ奈鞑亍;蛭茁碇郑愫呵际且玻蝗缃袼拇ǖ墓愫合亍;蛭卫侵郑涠记际且玻蝗缃窀仕嗟奈涠枷亍H碳暗芪瑁懒翡抑小2⒍嗳⑵薷荆蝗躺抛樱胖郑晃枭咦樱咧帧G贾耸ⅲ哟耸家印

    《后汉书》说越帯⒐愫骸⑽涠贾钋迹际请冀V螅饩浠翱治幢厥挚尚拧5蛘庖欢挝淖郑梢灾っ髁胶菏贝泄嫉那既巳肥蔷愉抑姓庖恢Аd抑惺歉龇饰值牡胤剑冀S质歉龃又泄映鋈サ模奈拿鞒潭龋艿帽热獾那既烁咝础敖讨镄螅旒鹦拧卑烁鲎郑涂梢悦靼住

    这一支羌人的根据地,是从河湟蔓延向西南,包括青海和黄河上游流域。他的文明程度颇低,而体格极其强悍;《后汉书》说他“堪暑耐寒,同之禽兽”。而且好斗。部落分离,不能组织大群;又好自相攻伐,要到一致对外的时候,才“解仇诅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