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噗嗤”,孙若雨再也忍不住轻笑出来,一把挽过香菱的手臂,笑道:“你放心好了,我不会灌醉你的。”
听闻此言,香菱再无担忧,关上府邸大门,随孙若雨登上马车。
马车一路稳稳行进,片刻之后,停在归云阁门前。
孙若雨领着香菱走下马车,迈步走进归云阁。
店小二一看是孙家小姐,急忙迎上前去,恭敬道:“孙小姐,里面请,还是四楼雅间?”
孙若雨点了点头,轻启朱唇:“所有的招牌菜都呈上来,另外再来一壶好酒。”
“好嘞,二位小姐楼上请。”店小二语罢,为二人引路。
行至四楼,店小二为二人推开雅间,奉上茗茶,这才下楼而去。
香菱耐不住心中的焦急,问道:“若雨姐姐,公子到底有什么消息传来?”
孙若雨故作神秘道:“我说过需得喝酒才能告诉你,如今酒菜未齐,不能泄露天机。”
香菱满脸焦急之色,再度开口问道:“公子是不是传来了好消息?”
“那是自然的。”孙若雨面露笑容,卖了个关子,说道:“不仅是好消息,而且还是天大的好消息?”
听到这话,香菱心道:“莫非是公子即将凯旋归来了?”看向孙若雨,只见她脸上满是笑容,估计自己的猜测八九不离十。
香菱见此,心中悬石落地,与孙若雨闲聊起来。
盏茶之后,酒菜上齐,满满摆了一大桌。
香菱见菜肴摆了满满一桌,足足有近二十道菜,开口道:“若雨姐姐,只有你我二人哪能吃得了这么多菜肴?”
“今日高兴。有大喜事庆贺嘛,多点一些菜肴。”孙若雨笑道。
香菱提起酒壶先给孙若雨斟了一杯酒,随后又给自己倒了一杯,目光灼灼看向孙若雨,只待她开口。
孙若雨猜到香菱心意,提起酒杯,笑道:“这第一杯酒庆贺大明收复安南。”
“果然如此,想必公子不日便可回到京城。”香菱心道,举起酒杯与孙若雨碰杯,一饮而尽。酒入喉咙化作一股暖流,驱散了冬日的寒冷,香菱觉得整个人由内而外的温暖。
一杯酒下肚,二女面颊微红,显然酒劲不小。
孙若雨夹了一个狮子头放入香菱碗中,道:“香菱妹妹尝尝这狮子头,京城酒楼之中数归云阁狮子头最为好吃。”
此时,香菱一心想知道未安的消息。不过,见孙若雨给自己夹菜,只好夹了一小块狮子头放入口中。狮子头入口之后,只觉得口感软糯滑腻。清香味醇。不由得开口赞道:“若雨姐姐所言非虚,果真好吃。”
孙若雨笑了笑,开口道:“我何时骗过你?”语罢,提起酒壶给香菱斟了一杯酒,又倒满自己的酒杯。举杯道:“我知道你急切想知道未公子的消息。这第二杯酒便庆贺未公子安然无恙,凯旋归来!”
听闻此言,香菱面露喜色,与孙若雨碰杯,一饮而尽。
二女又吃了几口菜肴。再次倒满第三杯酒。
孙若雨举杯笑道:“这第三杯酒便是庆贺未公子此番平复安南位居首功,回京后青云直上!”
听到这话,香菱樱桃小口微张,酒杯举在空中,宛如被施了定身术一般。
片刻之后。香菱才缓过来,面露惊色,问道:“若雨姐姐,你说公子位居首功?”
孙若雨眼含笑意看向香菱,点了点头。开口道:“当然,我是听爷爷说的,不能有假。此事值不值得喝酒庆贺?”
“当然……当然值得!”香菱激动道,微微颤抖的手举着酒杯赶忙与孙若雨碰杯,杯中酒有些撒在桌子上。
孙若雨见此。并未怪罪,她初闻未安位居首功也是这般激动,笑着将杯中酒倒入口中,一饮而尽。
三杯酒下肚,香菱脸色更加红润。她得知未安位居首功之后更高兴。追问着未安的近况。孙若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雅间之中虽然只有她和孙若雨两人,但是气氛异常热闹。二女边吃边聊,所聊的人和事都是围绕着未安。
当然,这一切远在安南的未安并不得知。
数日之后。张辅收到朱棣手谕。留下几万将士镇守安南,便领着众多将士踏上归途。
整个大军近三十余万,驱车近百辆。车上装有金银、铜钱、玉帛及锦缎之物浩浩荡荡奔赴京城。
归途无战事之忧,众将士又归乡心切,所以行军速度颇快。仅仅过了月余。大军便行至和州,距离京城不足百里。
京城皇宫金銮殿上,文武百官皆立。
兵部许尚书右跨两步从群臣中走出,躬身道:“禀报圣上,张辅大将军率领众将士已行至和州,最多两日便可抵京。”
朱棣闻言龙颜大悦,笑道:“大军远征安南,平复叛乱,震慑四方宵小,大壮大明声威。两日之后。众爱卿随朕出城,前往凤台门迎接众将士凯旋而归。”
“大军得圣上出城相迎真乃三生有幸。”许尚书恭敬道。
解缙从众臣中走出,躬身道:“圣上如此礼贤下士,堪比周文王与齐恒公。圣上英明神武必可开创永乐盛世!”
“哈哈……”朱棣放声大笑,“解爱卿深得朕心。朕也欲开创永乐盛世,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乐享天伦。”
“圣上英明,功传千秋!”解缙跪地高呼道。
众臣闻言皆跪地高呼:“圣上英明,功传千秋!”
呼声响彻金銮殿。远远传至午门之外。
两日一晃即过。
鸡鸣三遍,东方微白。
朱棣沐浴之后,在太监的服侍下换上衮冕。衮服华贵至极,乃是用苏州上好缂丝所织。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十二旒冕。更衣之后,方用早膳。
用过早膳,朱棣携黄公公及众多侍卫行至金銮殿前。
此时已近辰时,文武百官已在金銮殿外恭候多时。
黄公公上前一步,高声道:“跪。”
文武百官皆跪于地,叩首高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棣目光扫过群臣,道:“众爱卿平身,今日前往凤台门迎接远征安南众将士回京。”
“谢圣上。”群臣起身,依次走过内五龙桥,依官位品阶蹬上停在御道的马车。
浩浩荡荡的车队从皇宫出发直奔凤台门。
最前面是导驾仪仗,开道是两队骑兵及六行步甲队组成的“清游队”,其作用是清道。十二名士兵手持的十二面龙旗紧随其后,分作两排。龙旗后则是专用车队,其中包括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等。
导驾仪仗后接引驾仪仗,主要以乐、仗为主。文武百官马车均在其中。十二排骑兵分别手执横刀、弓箭,相隔排列组成的卫队。其后的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乐队之后则是由各种幡、幢、旌旗等组成的旗阵。
引驾仪仗的后面是朱棣乘坐的玉辂。玉辂由太仆卿驾驭,前后有四十一位驾士簇拥,两侧则由左、右卫大将军护驾。紧随玉辂的是锦衣卫和宦官。外围则布列着多队禁军的骑兵和步卒。
朱棣所乘玉辂之后为后部鼓吹队,有乐工近三百人。紧随其后的是后卫部队,由两位将军率领的左、右厢步甲队及骑兵。
整个依仗队总人数约为五千人,浩浩荡荡连绵数里。
京城百姓皆知安南远征大军凯旋归来,圣上亲自出城相迎。百姓们均想一睹盛况,纷纷涌上街头,主街两侧站满了百姓。
仪仗队所到之处,百姓皆跪于地,叩首高呼“万岁”,整个应天府一片祥和欢乐之象。
仪仗队行一路行至凤台门,京城百姓亦跟随仪仗队来到凤台门外。
朱棣所乘凤玉辂落于正中位置,护卫围绕玉辂两侧。众多大臣所乘车辆落于玉辂之后,分两侧位列。其余将士、乐工分两侧站立。
百姓立于两边,延绵数里只为一睹大军之威。
香菱也在其中,不过是在孙家孙若雨的马车之中。孙家贵为京城八大家族之一,所占的位置自然是不错,可以一眼看到官道。
马车中,香菱十分焦急,不断撩起车帘,向南观望。
孙若雨不断安慰香菱,劝诫她莫要着急,不过她自己也频频向南观望,显然也有些心急。
待日悬正空,南方官道上出现一个黑点。
片刻之后,黑点慢慢变大,最后连成一片。
第一百六十二章论功行赏()
“来了,来了,大军回来了!”百姓中有人高呼道。
“真的来了,是大军回来了!”一个壮硕的汉子高声道。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妇人垫脚远眺,可惜她老眼昏花,看不真切。只得问向旁边壮硕的汉子:“虎子,我家小旗是不是也回来了?”
虎子闻言一愣,心中暗道:大军远征安南不知死伤多少,王小旗是否能活着回来不得而知。他转头看向旁边的老妇人,见她满脸期待之色,不忍让他伤心,只好出言安慰道:“放心吧,大娘,小旗肯定也回来了,说不定还立了大功咧!”
听闻此言。老妇人点头微笑,满脸褶皱都舒展开来。
老妇人身旁,一位膀大腰圆的女子粗声道:“那我家段勇也应该一并回来了。”
“是啊,他们都离家快一年哩!”老妇人开口道。
壮硕的汉子目光扫过膀大腰圆的女子,看向远方。并未说话,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担忧。
望着大军越走越近,人群中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声音直传数里之外。
正在行军的远征军众将士听到百姓的欢呼声心中激动不已。众将士离京近一年,此番凯旋而归自然欣喜不已。又听闻圣上率文武百官出城相迎更加兴奋。行军的速度又加快了几分。
盏茶之后,大军风尘仆仆行至凤台门。
只见张辅身披札甲,头戴凤翅盔,跨骑骏马行于大军前方,沐晟跨骑骏马坠后半马于张辅。二人后面,李彬和陈旭骑马分居左右。再往后,便是未安和黄中。
人群中香菱看见行在前面的未安,抓着旁边孙若雨的手臂,欣喜道:“公子回来了!公子回来了!”
孙若雨眼圈微红,激动道:“是啊,未公子终于回来了!”
朱棣见大军行近,走出玉辂,文武百官皆走出马车立于朱棣身后。
“吁……”张辅勒住胯下骏马,翻身下马,率众将行至距玉辂几步之外,单膝跪地,恭敬道:“臣张辅率三十万大明将士参见圣上。”
随着张辅下跪,三十万大军皆跪于地,高呼道:“参见圣上。”
朱棣上前几步双手托住张辅双臂,搀扶起他,朗声道:“众将士平身!”
“谢圣上!”三十万大军异口同声道,响声震天,远传数十里之外。
朱棣气沉丹田,高声道:“诸位将士远征安南,平复叛乱,震慑宵小之辈,弘扬大明之威,乃是大明的功臣。朕携文武百官、大明百姓拜谢诸位将士!”语罢,朱棣带头躬身行礼。身后的文武百官及京城百姓也都躬身行礼。
众将士见圣上、文武百官及百姓都躬身行礼,无不激动万分,甚至有不少人落下眼泪。
大军中,一名身形较为单薄瘦弱的士兵手捧着一个陶罐哭得最凶。他啜泣道:“段勇,你……你看见了吗?圣上……圣上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