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到影射杀手的说法出现,观众集聚的热情霎时被点燃了,已近于爆发。须知他们原先只在争论,并不真去支持哪部电影。似乎处在观望的位置,得想的清楚些。新近的话题,则在此时贡献了助力。
这就是潮流对人的影响,普通人会被挟持,根本无法避开。
比如在一个单位,你的同事聚在一起聊天,关于张斯的电影。说的头头是道,口沫横飞,相互唱和,亲密无间。而你却一头雾水,因为没看,所以进入不了话题。此时此刻,即算你不喜爱这部电影,会否起些好奇心呢?
眼下即是这种状况,大浪涌来,将他们冲进了电影院。
《狙击电话亭》票房回暖,重新上升,一步一步向上爬。本来已在下线的边缘,过了一个星期,不但未掉,反而冲到了初映时的成绩。接下来几天,更是一日比一日高,完全是一副停不下来的模样。
影坛诸人惊愕了,这是什么节奏?
以往根本不曾遇见过这种事,明显不符合已有的定律呀。许多人抓耳挠腮,开始分析其中的缘由,或说“回光返照”,或说“不能持久”,而实际的情况,一再打破大家的预测,《狙击电话亭》的票房竟然已到了它巅峰时的记录!
大家终于重视起来了,任何的分析已经没什么意义,反倒是眼前的热闹不可不看。
随着时间推移,它的周票房几次强冲,与《雷霆万钧》齐平了。总票房的差距依然很大,尚有七千万之数。而热力的汇聚,使它由机会缩短这个距离。影迷们见状,欢欣鼓舞,焕发出了热情。
张斯的粉丝们,到处宣传,请大家助上一臂之力,给国产电影增些颜面!
终于,《狙击电话亭》的周票房开始反超!一次比一次明显,差距以可见的速度开始减小,七千万,六千万,四千万,三千万……两千万!到了这个成绩,便卡住了,因为两部电影档期已尽,而票房潜力也用的差不多了,竟同时下画。
观众稍稍遗憾,接着便欢欣鼓舞起来,因为张斯破了一个记录。
《雷霆万钧》的最终票房在一亿五千,在国内已是绝高的成绩,相当可观。而《狙击电话亭》则停在一亿三千,堪堪差了两千万。内陆电影票房,最高记录是八千万,那是特殊情况。三四千万的成绩,已属难得。
所以《活埋》的票房,被人羡慕,因为那已第一流的了,只有几位大导演能达到。
而《狙击电话亭》越过了八千万,直接颇亿,给人的震撼,可想而知。影坛一片哗然,难于接受。张斯此行,是将记录整整拔高了一大截!大家猜想过他的成绩,应该是挺可观的,却从未想过这样吓人。
“张斯以两千万的差距,输给了斯蒂文,颇令人遗憾。
但这也没什么好说的,历史原因太多,并非他一人可以改变的。国内向来有‘电影不过亿’的说法,似乎是一条分界线。尽管与七八千万的差距并不很大,却是一道难于逾越的坎,生生地隔开了国产与好莱坞电影!
这是华语电影人,感到深深无奈的地方,即算是辉煌一时的香江电影,在与好莱坞的抗争中,也是一败再败。以前巅峰时刻,尚需仰望,如今就更难追赶上了。好莱坞仿佛一道魔咒,压的大家喘不过气来。
从今而后,事情可能要改变了!
一亿五与一亿三差的大么?可以很明确地说,对于过亿的电影,这个差距相当小!张斯是输了,但他却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至少他的票房过亿了!他的行为就在告诉大家,国产电影在进步,在缩短与世界的距离……”
这是话语电影人的说法,代表了许多人的意见。
从张斯的成绩中,他们确实看到了希望,那个强大到令人仰望的对手,似乎并非不可战胜的……至少,张斯就差点做到。而他只是个野路子出身的导演,从声望影响与资历实力而言,似乎排到许多人的后面。
他既然能做到,别人为何做不到?有那么几位,忽然自信心爆棚,竟喊出了“赶超好莱坞”的口号。仿佛一夜之间,华夏的电影质量就提升了,与好莱坞只有一线之隔。
那些冷静些的观众,却显得很不屑。
“张斯是内陆导演?抱歉,我还真没看出来……”
这是近来颇为流行的话语,并没贬低张斯的意思,毕竟成绩摆在那儿,口碑票房双丰收,也没什么好说的。这纯粹是为了揶揄内陆的电影人,你们口口声声说从张斯身上看到了希望,可这希望真实么?
人家的内容是新的,手法是新的,观念是新的……完全是走一种迥异于内陆传统的路子,你们又不学,整天抱着老旧的玩意儿,只知道喊口号,有个屁用啊。观众早把张斯划分到好莱坞导演里面了,才不跟你们为伍!
“在我看来,张斯并未输,而是结结实实地赢了。
电影不能单看票房,须得注意成本对比,以得出盈利的比率。《雷霆万钧》历时六个月,投入三千多万美元,规模宏大,单纯群众演员就是一个极大的数目。而《狙击电话亭》真实拍摄,不过半月左右,投资也只百万华夏币。
所以前者在内陆的票房,与其成本,不过堪堪持平。而后者的票房,则是则是投资的成百上千倍!输赢结局,一目了然。所以说话语影坛,并不如观众所想的那样惨淡,只要稍稍注意,大有可为……”
有人站出来,反驳小部分人的冷嘲热讽。
用大致的数据算了一下,确实颇有道理。观众阅罢,大为佩服。而盲目的性格,使得大家信心猛增,竟开始明目张胆地叫嚣。沉稳些的,还只说张斯“虽败犹荣”,轻浮的人,则已在夸赞华夏电影如何辉煌灿烂了。
这种浮夸的调调,短时间内竟然形成了热潮。
看来张斯那个破亿的成绩,确实给了大家不小的刺激。
而正当国人洋洋自得的身后,张斯却来泼了一盆凉水。他在报纸上贴出了文章,叙述了自己的观点。
“国人爱热闹,我是深知的,即以此事而论,也能看出一二。
首先,我与斯蒂文先生并不相识,电影确实碰在同一档期,但没有比赛说法,或是争斗的意思。外间的传闻,我亦听得一些,十分好笑,看来大家颇愿代我拿主意,径直去与别人一较高下了。
诸位能看得起,倒是荣幸的很。而结果如何,数字摆在那儿,大家看得明白。虽非我主动与人争斗,但论起成绩,确实是败给了别人。至于那些解释的词语,还是不说为妙,输赢有定,又何必寻那许多借口。
至于票房,承蒙许多人的支持,小小出了些风头。
我自然十分地高兴,也算大家对我的肯定。而有些人以此便说话语电影崛起、赶超美利坚等等,实在令人诧异。须知一个电影产业,非一日早就的,好莱坞如今雄霸天下,已是经过数代人的打拼。
华语电影,若要真的崛起,还需电影人多做些实事,少喊些口号。埋头三十年,我们或许可以抵挡它的进攻。至于反击,则要更长的时间。
有人拿我的获利作证,说比率十分之高。
其实,这样的洋洋自得,是极为悲哀的,我们并没有资格去欢喜高兴的。这明明是我们的国家,有着极大的主场优势,可一再败给别人,不会感觉羞愧么?被人堵在家门口痛揍,实在不是光荣的事情、
《雷霆万钧》在内陆的获利比率,确实不高,但它在北美一地的票房,已赚的钵满盆满。加上全球的上映,利润更是丰厚。而《狙击电话亭》只是在自家打闹,又算什么出息呢?好莱坞有人来,要引起去放映,但我们只得个名声,成绩好的话,也分不到什么钱,这不值得难过么?
更有一点,需要说明,好莱坞的厉害之处,在于做一部中规中矩的片子,依然能获取极大的票房。像《雷霆万钧》这样,它是可以复制的。而《狙击电话亭》稍稍差点,就可能颗粒无收,更是难于模仿,即便我自己,也无法再拍一部类似的。
我们的底子太差,需要走的路也很长,须得一步一步来……”
这是张斯的一份自白,条理清晰,内蕴情感。本来热闹喧嚷的舆论,被泼这一盆,顿时静了下来。大家哑口无言,木讷起来。想想也是,差距那么大,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改变呢。终于泄了气,散场了。
“时至今日,华语电影依然无法与好莱坞抗衡,只是在内陆的反响,稍稍好些而已。但与之前被动挨打的局面,毕竟不同,可算不小的进步了。这与张斯有关,他是第一个敢与好莱坞正面抗争的人,在亚洲搅起了极大的风潮。
那段时光,许多人回忆起来,好似梦幻一般。华语电影竟在许多地方,与美国大片碰撞,毫不逊色,甚而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而随着张斯被放逐,华语电影突飞猛进的势头戛然而止,立即跌回了原形。错过了那次机遇,令许多人止不住叹息……”
————引自《华夏电影三十年》
影坛消停下来了,但时间并不很久。
由于此次的风潮,影响颇大,倒是引起了斯蒂文的注意。他找到机会,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并观看了张斯的电影。之后赞不绝口,称张斯是“难得一见的天才”,在电影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
这样的言论,传回国内,自然有一番热闹。
国人扬眉吐气,说起来,还是春洋媚外心理在作祟。
而斯蒂文的言论,不止于此,还公开表示:“张是位值得敬重的对手,那样的小成本,我根本不曾赢他。但上次的比拼,不是我亲自导演的作品,并非严格的两人对决。我自己的电影,也会在大陆上映,到时候或许可以再交流一下。”
斯蒂文是个有修养的人,温文尔雅,如此说法并不是心存挑衅。他是出于真切的情感,表达对张斯的尊敬。说起来,是真的要与张斯“交流”,因为他是好莱坞的顶级导演,又知道大陆票房的大概情况,说跟别人比拼,纯粹是欺负人。
这一幽默坦诚的说法,在国人看来,却有挑衅的意味。
就算没有,张斯也有压力,人家说这样的话,该怎么回呢?
而接下来的信息,大家始知斯蒂文的幽默,他的电影档期还有一月半就上映了。而张斯第二部电影还未开始,若是拍小成本,倒是赶得上。但因为成本差距过大,根本分不出输赢,最多又是一次“虽败犹荣”。
若是排大制作,时间又不够用,两人根本无法撞到一起。
所以这个“挑衅”对张斯完全没有作用,他也不用回应。明白了这一点,大家对于斯蒂文倒生出了不少好感。没想到这个外国佬,话里竟然那么多绕弯的东西。
至于张斯,确实没有应答,他现在要去忙一件别的事情。
“来了没?”
“再等会儿……”
大厅里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气象。圆桌摆开,依次排列,已是黑压压一片人群。大家几人一团,凑在一起聊天,叽叽喳喳的十分繁闹。
陈娜穿着婚纱,坐在镜前,有人为她修饰脸上的妆。身边则站着一精神的年轻人,西装革履,胸前带着一朵鲜花,底下写着“新郎”二字。微笑地看着陈娜,好似很享受这样的感觉,并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