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确实好了,因为他的转变,甚至成名,再也没人欺负过他们家。而且,她妈妈性格越来越活泼,很愿意在别人面前提到他”
观众很愿意听这样的事,尤其那些喜爱张斯的人。
他们喜爱的公众人物,生活越起伏,他们就会越喜爱。
如果平淡的像白开水,连谈论的焦点都找不到,能说的东西也就少了。并且,一般人的生活太无聊,他们需要将情感寄托在偶像身上,如果偶像的生活没有起伏,他们也就少了许多乐趣。
就因为这个缘故,凭张斯单亲这一点,为他增加了大批粉丝,尤其是一些女性粉丝。
还有一些评论涉及到了张斯的学校:
“这个小城里默默无闻的学校,使得我万分好奇。
不单单是因为有张斯这样才华横溢的学生,更因为它能包容这样才华横溢的学生。
之所以这样说,与我们的教育制度有关,当了解了我们的制度后,你会体会到这个学校的难得之处。
我们的教育是为大多数人设立的,这不必多言。
但它的变通性很差,除了能教人知识外,同样,也教人平庸。
因为它拒绝异类,甚至打击异类,把异类排斥在外。
但我要说的是,天才大多属于异类。
现代教育是一个不承认天才的教育制度。
许多学校感到可惜,可惜自己学校为什么没出现像张斯这么个人物。
其实没什么好可惜的,有这样的人物,你们也包容不了,对他对你们都没什么好处。
或许,有人会感到不服气。
但是,请仔细想一想,再作出自己的表态。
张斯的在节目上看来侃侃而谈,风度迷人,再正常不过了。但把他放到教室里,就会成为一个异类。
他的天才是有基础的,你们的班主任会放任这样的人上课不好好听?你们的校长会为了一个学生,特意交代不要干扰他?你们的老师会对这样的学生推崇,并帮他在全学校师生面前安排演讲?
我听说,张斯在校园里完全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上课时只要想出去,可以在校园里随便溜达,而不会担心有什么老师责罚。
这是多么难得的事,除了对那些无可救药的差生,学校何曾这么做过?
这里需要一份开阔的心胸气度,需要一份对学生的信任,同时还需要一双伯乐的眼睛。
一般学校里是没有这种鉴别制度的,我们的鉴别方法只有一种,分数高低。这是一个很公正,却也很低级的方法。
其它学校里,若说没有天才,很难让人信服。
可绝不会产生张斯这样的学生了,因为其它学校缺少这样的土壤。”
华夏国的现代教育许多人都在批评,之前早就有人讨论过这种问题,张斯的出现又给这些人提供了由头,跟张斯本人反倒没什么关联了。
当然,这种讨论,大抵无用的居多。
尽管一直在批评教育,就像一直批评高考一样,大家都知道其中有种种不好,可是却找不出可代替的方法。就连简单的补救方法,也很难找到。
所以很快就有人撰文辩驳,谈论张斯的特殊性与巧合性。
在这些人看来,张斯的出现完全是个意外,这是他自身特殊决定的。
若是其它学校也学着桃源中学的做法,定然会形成极大的混乱,收到与原意相反的效果。
不论支持或反对,中间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大家承认了张斯是个异数。
并且以此为论点,展开了辩论。
当然,异数并不见得就是天才,很多人,尤其一些成年人,还是将他的成就归结于个人的多年坚忍与努力,这是这些成年人真正佩服他的地方。
由此,他也获得了许多家长的支持,以他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第九章节目之后(三)()
对于一些细心的人,在调查之后,还是联想到了一些东西。
因为许多报纸披露了张斯家人的信息,其中单云清占了大部分,偶尔也提到了张倩依两人。
对于更远一段时间的那场争论,许多武侠还清楚地记得,提到张若虚的时候,曾牵扯到了张倩依。
以对张倩依的亲密程度而言,张若虚和张斯似乎存在着某种相似性,那么,这两人是否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当然,很少人会猜到这二者原是一个人。
因为报纸宣传的缘故,张若虚被人的定位大概是一个四十左右的中年人,尽管他本人从未承认过,可读者的潜意识非常强大,根本未曾将他与一个高中生联系在一起。
此外,这次意外走红的,无疑是桃源中学的“三剑客”了。
张相文与谢敏振完全没有料到这种事,许多人对冯涛的随口一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张相文与谢敏振的原身份也对这种兴趣起到了催化作用。
“三剑客”的组合本身确实也吸引人,一个少年才子,一个业界泰斗,一个原大学教授,这种强势组合,在一个小小的中学中出现,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
同时,也使得桃源中学出尽了风头,给普通观众的一个模糊感觉就是,这个学校藏龙卧虎。
当然,对这个组合的关注,大家还是比较善意的。
在对张斯的宣传中,这一事实,无疑成为了使人惊奇与赞赏的佳话,张相文与谢敏振给人的总体印象,也成了年老而活泼,才高而坦荡的形象,同时,还带着点读书人的怪异。
这场小有规模的议论,算是替张斯正明了,此后再也没人提及他的演讲是节目组作假这种话。
至于学术界的讨论,比娱乐界来的迟些。
不知是否因为张斯年少的缘故,他遭遇到的抨击比易中天少的多,大部分人还是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待他的。
也有严厉些的文章,比如这篇:
“现在大家对品三国一片叫好,我并不反对。
单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这个节目确实已经够‘高品味’了。但从学术角度来讲,其中还是有许多问题的。
首先说一下内行与外行的问题,张斯同学如此还是个高中生,所学所知,其实全凭自己理解得来。
通过这种‘野狐禅’修炼出来的‘野翰林’,如果说是内行,就实在有点令人发噱了。
对于许多观众称其为‘专家’,我还能理解,因为大家并不了解其中的细枝末节。
对于许多专业人士,还一味激赏,我就很难理解了。
学术问题是个很内行的事,外行不是不能讲,但外行讲内行的话,往往会出现许多错漏。
品三国的问题主要在于,使得学术庸俗化,娱乐化,甚而是娼寮化了。
学术本身是很严肃,也崇高的。
张斯同学却使得这些统统不见了,许多人对他的语言很赞赏,说是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这也正是我要批评的地方。
学术有学术的语言,这是它自身品格的一种体现。
品三国中,完全看不出这种高雅的语言,而是在扯家常。
这是没有责任心的一种表现,为了获得观众的喜爱,竟将一些史实拆开打碎,用现代语言重新包装,而不顾历史本身。
这种用学术来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完全是娼寮化的”
————大学某教授
这是从总体上的评价,不好判断是非,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评价的倾向,完全凭作者的喜好。也有一些比较实际,列举了令人信服的例子:
“从一般观众角度而言,我还是非常欣赏这个节目的,不过里面有些错误或是不足,还是应该指出来的。
第一,资料运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清代朴学家王先谦、赵一清、王鸣盛、钱大昕、沈钦韩,潘眉、侯康、梁玉绳等人的注释考证以及丛书、类书有关三国史的资料等等还没有充分利用。
上述资料,有许多是零金碎玉,搜集起来颇费功力,但专攻三国史的人,这项工作必须要做。
此外,今人之著作,采择面也比较窄,史家和书名太多,恕不一一列举。
第二,文中有不少硬伤及注释翻译欠妥处,我在后文将一一举出。
第三,有些逻辑思维方法和学术见解不无需要商榷之处。
第四,张斯的历史观点有的不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他的史观只是强调人性、制度、文化等等,而没有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来看问题。
有些青年人对马克思主义冷漠了,但这其实很有用,很重要,应该花些时间研究一下。
第五,”
像这样的评论,看不出作者的明显倾向,但所列所举,均是确有其事,即便不喜欢,也没书名话可说。
至于之言片语的评价,就更多了,完全不成系统。
“以三国演义为假想敌,用历史来要求文学,对文学不公平——伤害了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葛洪
“大众化不是娱乐化、通俗不可庸俗、普及不能粗鄙。”
————某教授
“品三国的文字却很粗糙,不值得一读。如果只是听听他在百家讲坛的讲座还是不错的,因为这样的东西更适合视听而不是阅读。”
————许令
“大家对张斯的批评大都处于误解,在我看来,他的演讲是极好的,确实值得许多老师学习。”
————张春
“张斯对普及历史知识,做了很大贡献。把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从追捧影星、歌星、玩电子游戏,看无聊的肥皂剧的现场,拉到了‘百家讲坛’来。能多了解一些中国地历史与文化,总比拿着荧光棒在台下起哄,迷失自我强的多。”
————某专家
“许多人的批评我很看不惯,纯粹出于一种‘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的心理,有理没理都来瞎凑热闹。张斯的演讲并没那么多毛病,许多问题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哪有一棒子打死的?按捺不住的话,自己也可以去试试,不必在这儿瞎骂人。”
————佚名学者
“让一个高中生讲历史,有点太荒唐了”
“张斯缺少一个严肃的心态,做学术不是说相声,可以那么随便。他的语言太随便,不够精炼,对许多史实问题说的过于模糊”
“大家太过苛责了,他还是个中学生”
“对曹操的评价应该是品三国最大的缺陷出,张斯只顾着新颖,却提出了宁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的说法,实则上,说在传播一种消极影响”
“”
第十章节目之后(四)()
在这许多纷争之后,出现了一篇长文,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赞同:
“首先,给大家说一个不则笑话的笑话:
甲:雍正和乾隆都是谁的儿子?
乙:
甲:你连这个都不知道?雍正是康熙的儿子,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啊!
乙:不,他们都是编剧和导演的儿子。
许多人看了感觉好笑,但在好笑之余,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多问一句:
为什么史学被糟蹋成这个样子?
原因很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史学知识的普及程度不够。
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康熙、乾隆等等,‘长在深闺人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