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学校里的一些男生,更是拍手叫好。
因为平日在校园中,男女同学读书类型不同,女生看不惯男生那些“打打杀杀,粗鄙不堪”的,男生也看不惯女生那些“扭扭捏捏,情情爱爱”的,故而常有争端。
开始总是对总的类型进行攻击,可惜太笼统,只能各自己爱看的“过人之处”说出来。女生有一个杀手锏,就是以骊清为首的言情作家常排在销售榜前列,大名如雷贯耳。
每次将这个论据抬出来,男生都无言以对,因为销售榜里,一位武侠作家都没有。
其实也不是没有,武侠的读者群十分庞大,要比言情来的多,可那些武侠是来自港台的,而港台作家并不参与排名。
许多学生并不懂这点,即算懂也没用,女生一句“空口无凭”就会把你堵回来,因为人家喜爱的作家可是“白纸黑字”写在榜上呢。
这次张若虚的出现,实在使这些男学生扬眉吐气了一把,都感觉“与有荣焉”。
当然,因为射雕英雄传还没发行,一切还只是推测,女生们并不承认它又什么了不起。于是很多男学生开始攒钱,决定到时也去买一本,以表示对偶像的支持。
一般人似乎也对这种状况乐见其成,更有人开始在报上调侃:“
武侠与言情
近年以来,不知什么缘故,言情开始流行。无论是港台流传来的,或是大陆自产的,处处可以看见。女学生的话题总离不开那些言情人物,家庭主妇的热切度也相差无几,至于那些女文艺青年们,就更不必说了。
令人不解的是,有一些男生似乎也迷上了这些情情爱爱的东西。
他若是为了追求女同学,以寻找共同话题,才坚持翻阅的,那实在是值得人尊敬的,因为这种付出,确实难能可贵。
若是自己喜爱,我就不知该说什么了。
男女身理心理都不同,所喜爱的也不同。
并不是说男生不能读言情,只是从一般情况下看,应该更喜爱武侠才是。
武侠的主题简单,更说不上深刻,但它常能传达一些诸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良”“讲义气,重承诺”、“男儿一言,重逾千钧”之类的意思。
这些意思是很男性化的,只要控制好度,应该对社会民族都有好处的。
它教男生怎样去做一个男性,激发他内在的血性。而言情可以教女性温柔、贤惠、婉约等等品格,可它能给男性带来什么?
可能会使一个男生变得优柔寡断,扭扭捏捏吧。反正,我认为是不会有什么益处的。
那么,何以男生也看言情呢?
有我上面说的原因,此外还有可看的书不够。
在这里不就不提那些正统文学了,也许它能带来种种好处,但学生不爱读,因为可读性太低了。我不对这些做出争论,因为这是一个事实,大家看的最多的还是通俗。
可是,我们当下的通俗本就不多,又为言情占去大半,学生想看也没的看。作家们应该注意一下这种事,逼着男生跑去看言情,算是怎么回事?
张若虚先生的出现,可算是开了一个好头。
暂不论他的作品具体如何,但能把男生拉回来,看男生该看的书,我感觉,应该给他记一笔功劳的。
武侠与言情,没有高下之分,因为作品好坏永远是个体的,不能通过类型来划分,但从这个时间段来说,我们无疑更需要武侠。”
第二十三章比较()
列举近年走红的作家,引起了许多人关注。
因为并不是靠确切的数据来排名,个人倾向比较明显,这也就使得许多人不满,纷纷要发表自己的意见。
又由于身份学历,个人喜好都存在着很大差别,意见也就显得五花八门了。
专家学者还是偏爱黄山的,对他的评价很高,小市民与学生则推崇张若虚与骊清两个人,独立女性更支持雪伦,小朋友喜欢司马渊,至于大部分不读书的人,张斯的吸引力更大些
也有一些感慨性的言论:
“三十年前,销售榜的前十名都是纯文学作家;二十年前,纯文学作家占了一半;十年前,纯文学作家还有三四位;如今的话,能有一两个已经非常难得了。
传统作家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倒是那些新生代作家,年纪轻轻便出了名,作品可以畅销各地。
但这些作家都是靠些稀奇东西吸引人,作家本身没什么底蕴,又没什么阅历,写出来的东西总有股想当然的味道。
对于这些缺少厚重感的作品,读者却趋之若鹜,不得不说,世道变了。
国民贪图快速浏览的快感,追求一种刺激感,而不是思考”
这类文章比较少,因为没什么娱乐效果,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大家的目光主要还是集中在了武侠与言情的争论上,或者换句话说,集中在张若虚与骊清身上。
而这两个人,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
骊清已出名好几年,读者群底数庞大,张若虚则是风头正盛,尤其经过前次的纷争,使得许多不读他的人也知道了。
所以,对作家本身的介绍上,已经没什么卖点,大家开始对两人做出比较:“
当言情女王遭遇武侠圣手
骊清十六岁开始写作,按出道先后,还算是张若虚的前辈。当然,从实际年龄看,大概是张若虚大些。
两人可以说是大陆类型最顶尖的人物了,也可以说是代表人物。
大陆的言情不是自骊清开始的,却到她这儿达到了高峰,可以说,大陆言情界没有一人是她的敌手。
至于武侠,时下流行的都来自港台,张若虚的明显学自港台,但在大陆而言,却算是开创者。
尽管大陆之前也有武侠作家,但都不成气候,并且大多还拘束在明清的套路中。
从风格而言,骊清的已经定型,属于很现代的那种。故事也都在表现都市男女间的恩怨纠缠,节奏明快,叙事细腻。
张若虚只有一部尚未完成的,风格还不好定论,但但就这一部而言,还是属于比较传统的。
骊清的,主人公机智直接,没有多少是非感,一切总以自我为出发点。
张若虚的,主人公有愚有智,但却比较含蓄,出发点在道德上。
通过这两人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传统与现代的区别。
现代是个体化的,在表达欲望的主题,传统则是群体化的,在表达道德主题。
这中间没什么善恶之别,高下之分,只是表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
骊清明显是在现代化教育下长大的,显得独立并且个性,并不对国家或者什么民族负责,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张若虚大概是接受的传统教育,还在诉说着各种责任,传达着传统的道义。
两人的处事也很不同,骊清张扬,张若虚则含蓄,从他给读者的回信中可以看出来。若说骊清是一个身着洋装,时尚靓丽的女子,对着过往的人飞吻。张若虚则是一个还穿着长袍,温文尔雅的男人,对着熟悉的朋友抱拳拱手。
当这样的两个人撞到一起的时候,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这个很难猜测,假如我们把他们当做是敌对的,那么谁的胜算更大呢?
若论底蕴而言,骊清明显要浅薄的多,故而她的格局也小。张若虚明显是个饱读诗书的人,对历史有自己的思考,故而的格局很大,超出港台的同行很多。
骊清的语言轻快而洋气,透着股时尚的味道,容易给人惊艳感。张若虚的语言洗练而内敛,初读像品茶,淡而无味,却越品越能感到其中的韵味”
文章做了很多比较,给出的结果是:不分胜负
但明眼人都能开出,作者是在偏袒张若虚,对他倾斜的多一点。
至于其他人的评论,就显得直接而张扬了:
“骊清的走红,纯粹是那些无知读者追捧造成的。一个二十左右的小姑娘,能有多少底蕴?能写出什么好书?
但现在看书有一个特点,就是追求速度感。
骊清明显是在这方面占了优势,她的直白而浅薄,当然利于阅读”
“以年龄来判断底蕴明显是不靠谱的。
一个人的底蕴来自他的生活,源于阅读与经历。有人一辈子过的普通安定,有人却每天见识不同的东西。读书就更不必说了,在于个人喜好而已。
若说年龄,那么近来很火的张斯怎么解释?他年龄比骊清还小”
“张若虚与骊清之间存在可比性么?两人明明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内的,根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其实,两人都是极有才华的人,无聊骊清,还是张若虚,都是自己领域内的佼佼者。比或不比,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地位。”
“骊清的作品是低龄化的,只要过了中学,就再也读不下去了。她的那些情节狗血而俗套,只能用来哄那些没见识的女学生流泪。张若虚的则要深刻的多,虽然是武侠,却有着作者倾注的情怀”
“只是两个通俗作者而已,有什么好争论比较的呢?他们与那些前辈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生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没有国恨家仇,没有社会动弹,很难出现什么伟大的作品,这是这个时代已经注定的了。既然谁都说不上伟大,又何必争呢?”
“张若虚的已经跟不上时代,他的作品在表现古代人的事,尤其还虚构了一个江湖。这明显是与时代脱节的,完全没有半分关系,不能体现现代人的喜乐。而骊清的却仅仅与生活联系着,透着现代的气息”
“他们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都是通俗的代表,应该相互扶持尊敬才是,怎么反倒窝里斗了呢”
“”
张倩依看着事情又扯到自己弟弟身上了,真为他感到无奈,原以为保持沉默就行了,却没想到躺着也能中枪。
当她把报纸递给张斯时,张斯只随便翻了翻便没兴趣了。
张倩依说道:“看来,你又要出名了。”
张斯耸耸肩,故作轻松地说道:“没办法,老天爷比较关照,谁也挡不住,早知道,我应该去当个演员的。以这种曝光率,想不红都不行。”
“当演员,你这种小白脸是挺适合的。”张倩依说道。
张斯问道:“你是我姐姐么?”
张倩依说道:“我这是夸你。”
张斯说道:“你夸人方式真特别”
张倩依说道:“谢谢。”
第二十四章郦清回复()
在大家议论了很久之后,看到了骊清的答复:“
我不喜爱这么被人比来比去的,一直不喜爱,就像菜市场的白菜,感觉傻傻的。
我的成绩如何,我想,一直有数据可以证明,并不需要去争论。那些争论在我看来,不是无聊透顶,就是别有用心。
我不是个爱夸耀自己的人,可也不想被人贬低,甚至污蔑。
我有我自己的价值,不需要别人来评判,也不需要别人来比较,如果是我的读者,自然知道。
至于某个人,完全是个自大狂。
刚刚出道的人,往往容易如此,竟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了。仗着刚得来的一点名气,胡乱瞧不起别人,更谈不上半分尊敬。
可别人读了我的话,或许以为我瞎写,要我说,这一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