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医学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气乍复,或生烦躁者,返阴丹、复阳丹、金液丹,不可凉药,并加生姜,良姜要药也。外借火气,但不可太近。叔和诗云:阴毒伤寒身体重,背强眼痛不堪任;小腹痛急口青黑,毒瓦斯冲心转不禁;四肢厥冷惟思吐,下利咽疼脉细沉;若能速灸脐轮下,六日看过见喜深。葱熨法见结胸。以手足和为吉,如手足指冷,甲下肉黑者死。

    阳毒无汗眼红而遍身斑纹,胸紧若石。

    三阳病深,必变为阳毒。有初病遽然而成者,有经吐下变而成者,多因酒面金石僭燥,肠胃极热所致。又或证属阳明,误投温药,助热为邪,内外皆阳,阴气暴绝故耳。外证比常阳证,潮汗闭涩,满渴狂谵,甚则发斑喘急,加以吐血咽肿,两眼如火,六脉洪大促数,宜黑奴丸、白虎汤、三黄汤、生地芩连汤、阳毒升麻汤。

    咽痛及赤斑者,青黛一物,每用二钱,井水调服,或活龙散尤妙,阴气复而大汗解矣。外用冷水蘸纸搭胸,热又易之。诗云:阳毒健乱四肢烦,面赤生花生点斑;狂言妄语如神鬼,下利黄赤病不安;汗出遍身应大瘥,鱼口开张命欲翻;有药不辜但与服,能过七日渐能安。又阴阳二毒伏逆,变为结胸,有自利者,有大便闭用药而不得利者,宜结胸条灸脐法以利之。阳毒内服活龙散,阴毒内服破结丹。庶几阴毒得泄则阳气复,阳毒得泄则阴气复,阴阳升降,荣卫流汗,自然大汗而解矣。若心下已结,延至五日间,断不可活。

    阳盛拒阴,大热证也,脉数而身反尽寒;阴盛拒阳,大虚证也,身热而脉不鼓击。

    此言阴阳隔绝,必死之证,不特极与毒而已。病患身寒厥冷,其脉滑数,按之鼓击于指下者,非真寒也,此名阳盛拒阴,宜三黄巨胜汤。身热脉数,按之不击,或身冷而欲坐井中,欲漱水而不入口者,非真热也,此名阴盛拒阳,宜霹雳散。

    取证而不取脉,可汗可下;脉浮可下,以热入腑而不大便。借使大便不难,其敢下之乎?脉沉可汗,以热在表故也,故用温药微汗。

    借使身不发热,其敢汗之乎?凭脉而不证书,似阳似阴。

    常法:清高贵客,脉证两凭;劳苦粗人,多凭外证。又有信一二分证者,又有信一二分脉者,须要临时参酌。伤寒阳证似阴,阴证似阳,全凭脉断。

    太阳证,里虚而脉沉,补中宜发;太阳证,发热头疼,脉宜浮而反沉者,里虚气衰也。急宜救里,使正气内强,逼邪自出,四逆汤中用姜、附补中兼发散也。假如里不寒则脉必浮,乃麻黄常证耳。

    少阴证,表郁而反热,发中宜补。

    少阴证,当脉沉,无头疼,无发热,今反发热者,寒邪在表,郁闭为热耳。然终无大热,或下利手足冷为异耳。用麻黄以发表间之热,熟附以温少阴之经,加细辛为汗剂之重者,去细辛加甘草为汗剂之轻者。若使寒邪入里,则外必无热,是四逆证也。噫!太阳、少阴脉沉发热同,而受病与药别也,微哉!他如少阴心烦不得眠,或咽疮声不出,或咳而呕渴,或口燥咽干,腹胀不大便,数证皆热也,岂可概以温药治之耶?脉伏而必有邪汗当攻,尚非真气之脱亡;一手无脉,谓之单伏;两手无脉;谓之双伏。杂病得之则危。伤寒表证脉伏,因寒邪郁闭其脉,冬月麻黄汤,三时羌活冲和汤以汗之,不可误为阳得阴脉。如里证脉伏,因热邪陷结而不流通,宜和解,俟病稍减而脉至,乃敢审证轻重下之。

    脉无而将欲正汗勿攻,譬如久旱之甘雨。

    伤寒病六七日来,别无刑克证,忽昏昧不省,脉静或无,此欲作正汗,如久旱将雨之吉兆。喘促无脉者,加味生脉散;中暑脉无者,白虎加参汤;阴躁无脉者,回阳返本汤;下利脉不至者,白通加猪胆汁汤。或因汗下太过无脉者,亦必有正汗,急用四逆汤温之;脉结者,炙甘草汤;热厥烦渴无脉者,解毒汤合小柴胡调之;寒厥郁闭,其脉两手俱无,亦是好汗相逼,汗出自愈,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加人参、五味子,以回阳助汗。诸证服药,仍前无汗脉不至者皆死;汗出脉续出则愈。

    或先温而后一汗兮身轻,厥阴下利,腹满身疼,先温里以四逆汤,后发表以桂枝汤。

    或先解而后一攻兮便愈。

    太阳证如狂者,表邪未解,热结膀胱,精采与人不相当,谵语烦躁,先以桂枝汤解其外,后以桃仁承气攻其里。小便不利者,五苓散渗之。

    有表证而反不可汗者焉,必其表之将入于里;表证悉具,本可汗也。而发渴脉浮,表将入里,未可汗也。误汗者,玄武汤救之。

    有里证而反不可攻者焉,必其里之未全于腑。

    里证悉具,本可下也。若恶寒脉不实,里犹带表,未可下也。误下者,理中汤、丸救之。

第77章 外集(11)() 
利半表而温半里,半表里极难识,有言身前后者,有言身上下者,有言太阳阳明之间者。小柴胡解少阳之半表里也,身后为太阳,身前为阳明,少阳居中,或从前,或从后,寒热莫定,此以身之前后而言也。五苓散分利膀胱之半表里也,膀胱寒水近阳明燥金,水多则寒,燥多则热,故亦往来寒热也,此以太阳阳明之间而言也。理中汤治吐泻不定,上下之半表里也,以身之上中下而言。

    汗三阴而下三阳。

    此皆变法也。三阴不当发汗,常也。然太阴脉浮桂枝汤;厥阴脉浮弦为欲愈,桂麻各半汤以助其势耳;少阴反发热脉沉,麻黄附子细辛汤汗之;微热无厥逆诸里证者,麻黄附子甘草汤微汗之,是三阴未入于脏者,皆可汗之。太阳忌下,常也。有曾汗吐下而小便数大便闭者,太阳阳明,宜大承气;少阳阳明,小承气;正阳阳明,调胃承气,是三阳已入于脏者,皆可下之。胃与大、小肠为三阳,脏乃藏物之脏也。

    颠倒六经,非真见不敢;脉络贯通故也。百症云:均一头痛身热也,内实不大便者宜下,外实小便清者宜汗。尽皆不拘常法如此,非真见能如是乎!反复汗下,有神手何妨。

    以表里邪未净也。

    上一段论传阳变阴之极,变病变法,推究融会以尽其妙。

    伤寒

    战汗已占病可解,战者,邪正相争也。有战而汗解者,太阳也,脉必浮紧而芤,浮为在表,芤为正气虚,故与邪战而后解也。也有不战而汗解者,阳明也,脉必浮数不芤,浮为表,不芤为正气不虚,故不战而汗解也。有不战不汗而解者,少阳也,虽有寒热表邪,寸关尺大小、浮沉、迟数同等而无偏胜,不日阴阳和平而自解矣。又柴胡证,误以药下,而柴胡证仍在,不为逆,更与小柴胡服之,必蒸蒸汗出而解。日中得病者,夜半解;夜半得病者,日中解。凡身寒鼓颔战栗,急与姜米汤,热饮以助其阳。

    老人虚弱发战而汗不行,随即昏闷者不治。又渴甚饮过者,黑奴证也,亦汗出而解。

    发痒谁识疾将移;发痒乃阳气初回之象,非风、非血燥也。

    瘥后昏沉非怪魅,瘥后半月十日,昏沉少神,错语妄言,或无寒热,或寒热似疟,或朝夕潮烦,皆由汗出未彻,毒流心包络间,知母麻黄汤主之。无表邪者,陶氏导赤各半汤极妙。大病后喜唾痰者,理中汤。胃热虚烦而呕者,竹叶石膏汤加姜汁。从腰以下有水肿者,牡蛎泽泻汤。手足挛搐者,牛蒡根汤。遗精者,桂枝龙骨牡蛎汤加鹿茸一钱,或十味温胆汤。瘥后不食,参苓白术散、枳术丸。瘥后狂言,益元散加辰砂。瘥后失神及干呕,柴胡百合汤。瘥后血迷,当归活血汤。瘥后腰痛,独活寄生汤。瘥后声沉,补中益气汤。瘥后体瘦肌热,或咳嗽者,用柴胡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瘥后阴虚盗汗,补阴丸。瘥后疟疾等证,俱照常治法,轻者损谷节欲,慎动自愈。

    遗毒不散发疮痍。

    凡伤寒三日后,脉数而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疮痈。或汗出不彻,项后耳旁连颊腮有结核硬肿者,谓之发颐。或下之不尽,热气流于大肠或肛门,并小腹肿痛,谓之脏毒。或瘥后项下颈边生风堆数枚,不红不痛如瘰之状,或瘥后发疹者,俱宜清热凉血,消毒去风,外科法治之。

    劳复、食复、饮酒复者热甚,复者,其病如初也。伤寒新瘥,津夜未复,血气尚虚;或梳洗太早,言动思为太过,则成劳复。盖劳则生热,热气乘虚还入经络,未免再复。治宜清热解劳,小柴胡汤、麦门冬汤和之。热气浮者,栀豉枳实汤、鼠屎豉汤。表证多者,柴胡桂枝汤汗之;里证多者,大柴胡汤下之。伤寒新瘥,胃气尚弱,若恣饮食,不能克化,浊秽脏腑,根据前发热,若用调和脾胃药,胃热转增。大凡伤寒无和胃之理,治须清热消食。轻者胸中微满谓之遗热,损谷自愈;重者胸高喘满腹胀,必须吐下,栀豉枳黄汤主之。烦热甚者,竹叶石膏汤。胸痞者,生姜泻心汤。饮酒复者,其热尤甚。盖酒性至热,必烦躁干呕,舌苔,妄语不寐者,解毒汤,或草龙胆一味,水煎服,汗出自解。凡复证,先病七日出汗而解,今复举亦必七日而解;先病十四日出汗而解,今复举亦必十四日而解;虽三四次复举,亦必三四次战汗而解。但劳复证久不愈,恐成痨瘵。

    阴易、阳易,阴阳交者命危。

    男子新瘥,妇人与之交而反得病,曰阳易;妇人新瘥,男子与之交而反得病,曰阴易。

    言阴阳感动,其毒着人如换易也。其病状身热,热冲胸,头重不能举,眼内生花,乃所易之毒上冲也。四肢拘急,小腹腰胯皆痛,阴肿,手足挛卷,阴气已极,卵缩入腹,痛引阴中,吐舌数寸,而脉离经者,即死。纵不死,百节解散,经脉缓弱,气血骨髓空竭,恍惚,呼吸气力转少,不能着床,起居仰人,牵引岁月。仲景有烧散、赤衣散、鼠粪汤,可救其失。囊缩腹引阴痛欲绝者,单青竹皮水煎服之。阴火上冲,面赤如烘热,心胸烦闷者,八物汤、竹皮逍遥散。四肢拘急不伸者,当归白术汤,或单干姜四两水煎温服。汗出手足自伸,挟痰恶寒呕逆者,橘皮竹茹汤。有不因易而自病复者,名曰女劳复证,治亦相同,但多憎寒发热,用鼠屎、竹皮、烧之类。虚弱者,兼用人参逍遥散。小腹急痛厥冷者,当归四逆汤加吴萸、附子。论云:余劳尚可,女劳即死。阴阳交者,凡发汗后,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谓之阴阳交。言交合阴阳之气为邪所伤,不可分别,此死证也。

    一病百合,经络将何以识?病后未甚平复,失于调理,余证在阳,医反下之以攻阴;余证在阴,医反汗之以攻阳。以此百脉一宗,各不得解,无复经络传次,似寒又无寒,似热又无热,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有时又或强健,但能睡卧不能行,口作苦味,药入即吐,有如邪祟,治以百合为主,以其能和百脉也。分汗吐下后加减,及陶氏柴胡百合汤。渴者,栝蒌牡蛎汤。又百合洗法,洗后淡食将养,勿用盐豉。头痛者,六十日愈;不痛者,四十日愈;头眩者,二十日愈。

    遍身不仁,针火顽然无知。

    不仁者,顽麻不知痛痒。汗下气血俱虚。不能周流一身,或为寒袭,经络凝滞。经曰:少阴脉不至,肾气微,精血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