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百一十万贯,要想平稳的度过这道坎,至少花费一百万贯,这可不是之前的那些小打小闹,而是真金白银的二百万贯。
除了皇帝外,整个隋朝还没有哪一个大臣能有如此大的手笔,如今这个记录要被自己破了,杜如晦也觉得自己有些疯狂了。
伏在桌上,重新核对了一遍,确定没有错误之后,杜如晦忐忑的来到了杨侑的面前,一言不发的递上折子。
杨侑接过来,以为是平常的折子,打开阅读。
折子一如既往的自白,当杨侑将目光落在最后总额的时候,目光不由的一凝。
“二百一十万贯!”杨侑下意识的杜如晦一眼。
不等杜如晦回答,就拿着自己的孔雀翎开始计算。
杜如晦欲言又止,想为自己辩解几句,却见代王殿下并没有搭理自己,只好停在那里。
整个房间寂静起来,只有沙沙的纸张与笔的摩擦声在房中回响。
看着杨侑的快速的运算,杜如晦不由得好奇起来,现在整个官场都知道代王殿下是个算术天才。
听说是一回事,亲眼见又是一回事,代王殿下不用算盘,只需要一张纸,一支笔足亦。
不到一刻钟,杨侑就已经完成了计算,杜如晦偷偷的一瞄,二百一十万七千五百六十一贯。
来到赈灾司之后,杜如晦也下了苦功夫来学习天竺数字,现在虽然运算不行,但是已经认识了这些数字,还有个十百千位。
看着长长的一串数字,杜如晦知道这和自己计算的一样,甚至比自己的还要准确。
杜如晦心中的震惊无以言表,这可是自己耗费了一天一夜的心血,代王殿下竟然一刻钟就完成了,这也太逆天了吧!
杨侑停下来,看了看自己的计算的数字,和杜如晦的实际数字,直截了当的说道:“一次性拿出两百一十万贯太多了,朝堂的大臣是不会同意的!”
赈灾司虽然独立与朝廷,但是如果真的一次性拿出来二百多万贯,估计又要又大臣围堵自己了。
杜如晦听见杨侑的话,不忧反喜。因为他听出代王殿下没有反对的意思。
既然代王殿下没有反对,那就代表一切都还是有转机的。
杜如晦又从怀里拿出一份折子,递给杨侑。
“微臣也知道,一次性拿二百万贯有点匪夷所思。所以微臣又重新做了一份……。”
杨侑哈哈一笑,对于杜如晦的小把戏也不在意。翻开一看,仔细的阅读起来。
“分期拨款!”杨侑语气之中带着欣喜。
杜如晦道:“微臣发现很多的大型的工程工期很长,并不需要将钱财一次拨完,赈灾司可以分段来拨款,只要不间断的拨款,工程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这样一来我们先付一部分钱财,就能开始工程了,也就七十万贯左右!”
这个时代的拨款一般都是一次性的全额发放,这样不仅占用了大批的资金,还很容易造成贪污和挪用。
所以后世大都采用了分期拨款的方式,先做好预算,然后在随着工期的进程在发放款项。
“七十万贯!”杨侑思考了一下,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你先做一份预算出来,到时候按照”
“预算。”杜如晦疑惑的问道。
杨侑给杜如晦说了说预算的含义和好处。
杜如晦一听,心悦诚服的赞道:“代王殿下果然是天纵奇才。”
两人相互吹捧谦虚一会,杜如晦这才转身离开,去准备代王殿下所说的预算。
望着杜如晦刚刚离去,杨侑按下身边的一个按钮,王喜如同鬼魅的出现在房间之中。
杨侑将杜如晦的折子扔给王喜,吩咐道:“去外面,将赈灾司准备花费二百万一十贯来安定流民的消息传出去。”
“是。”代王殿下
王喜接过折子,没有问什么原因,随即消失在角落里。
“二百一十万贯,”
沉闷压抑的大兴城如同投入了一刻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凡是听到了这个消息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惊呼。
这也太大手笔了吧!这样的单笔巨款在整个大隋朝也仅仅出现几次,那还是在修建大运河和三征高丽的时期。
所有人都相信了不敢相信这个消息,却又不得不相信,因为这个消息的传的太详细了,连杜如晦准备开设哪些工程都说的有板有眼的。
据那些长期和杜如晦打交道的那些秀才志愿者们经过一上午的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整个消息来源的确是出自于杜如晦之手,但是至于代王殿下有没有批准那就不得而知了。
又有小道消息说,杜如晦从代王殿下房门走出去的时候,面带喜色。
赈灾司的和大兴宫的沉默更是助长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性。
大兴城之中,普通百姓议论的沸沸扬扬,官员三缄其口。
还有一种人最为疯狂,那就是商人。
二百万贯那可是一个天大的生意,就是稍微漏个零头,也能让他们吃的钵满盆溢。
同时还有二十万人的吃穿住用,这些都是大生意。
陆家。
陆季同焦急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对着儿子喝道:“派人,给我派人,都给我全力收购粮食。”
陆季同自从被代王殿下解围保住了家产之后,对于杨侑可谓是盲从的信任,而且根据他的推断,这个消息的可能性几乎为百分之八十。
他判断的依据和别人不同,不是因为消息来源多么可靠,还是谁谁谁亲眼看见了杜如晦面带喜色。而是认为这个消息内容之中浓浓的爱民之心,这才是代王殿下的风格。
有见识的不只他一个,几乎敏锐一点的商人都意识到了商机的到来。
招工,扩产。
提早一天准备,就能抢占一分先机,从冯翊郡来到大兴的那些‘打工者’刚到大兴,就被商户一抢而空。只要你愿意干,就能够找到工作。
下手晚的人不得不花高价,雇用京兆郡本地的人来做工。
一时之间,整个大兴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
就在洛阳第一批流民到达潼关的时候,一批快马送来了宇文述的病逝的消息。
杨广身边的第一红人去世,要是放在平时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可在京兆郡仅仅泛起一点涟漪,随即被抛在了角落里。
就连大兴宫也是象征性的发送了一封哀悼信,更别说其他人了。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流民的消息。这对于他们来说才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在近二十万人的求生和一个高官的死讯相比,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第47章 十五万流民()
“一万流民已经越过潼关啦!”
一匹快马飞奔进入大兴城,马背上的人大声的喊道。
有好事之人专门跑到潼关,去记录流民的人数,每个一个时辰就传到大兴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报数的人喊的数字也越来越高了。
“三万。”
“十万。”
“十五万。”
……
听着报数的人一点一点的往上加,人们的心也往上提了起来,
十五万过后,流民数量的增长速度慢了下来。
十五万人是什么概念。那几乎是周边小国一个国家军队的人数了。
三天之内,十五万流民全部涌入京兆境内,万一不小心出现骚乱,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人的将目光投向了赈灾司,真正的考验就要来了,都想知道代王殿下亲自去请的人才是否物有所值。
之前大兴宫里面已经有声音发出,认为杜如晦以前不过是一个小官,根本不足以担当安抚十五万流民的大任。
还是代王殿下力挺杜如晦,驳回了要求替换杜如晦的折子。
甚至为了防止出云公主捣乱,亲自将她押回东宫,将整个赈灾司交在了他的手上。
这一刻,杜如晦就是赈灾司的主人,所有的资源任将任由他调配。
事实证明代王殿下的慧眼依旧精准,整整三天三夜,杜如晦不休不眠,如同一个不知疲惫的机器在高速运转。
在他高超的运作下,十五万流民在三天内平缓的融入了京兆郡,没有出现一点的波澜。
“十五万流民已经完全进入潼关。”
当最后一个报数的人高喊着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整个大兴城都欢呼起来。
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十五万个生命,至此,整个京兆郡的流民已经超过了四十万人,几乎占了京兆人口的五分之一。
“啪啪!!”
掌声如雷。
当杜如晦拖着疲惫的身躯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所有钦佩的看着杜如晦,拼命地鼓掌。
这一刻杜如晦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任何一个人放在他的位置,都不能保证能比他做的好。
大兴城内人们兴奋异常,毕竟十五万人进入了长安,就代表这些人能够活了下去。而且这十五万人还是从东都洛阳过来的。
作为曾经的帝都,大兴城对洛阳总有那淡淡的敌视,近十多年,洛阳已经从政治军事经济上全面的超越了大兴,这让很多的大兴人都不服气。
现在大兴做到了洛阳做不到的事情,终于压过了洛阳一头,多年的恶气终于出了。
洪福酒楼中,王博士和几个秀才同伴正在高谈论阔,
“杜如晦真厉害。”一个秀才由衷赞道,这几日杜如晦表现出来的能力已经完全征服了他们。
“之前,我还嘲笑杜如晦及不上杜克明十分之一的才能。现在看来是我小看人了。”另一个略微高点的秀才懊悔的说道。
王秀才一拍桌子大声的道:“杜克明和他比起来,连提鞋都不配!”
此话一出,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酒楼中欢乐一片。
……
大兴宫中。
潘文林一如既往的彬彬有礼,语气平缓的向卫文升汇报。
“时至今日,十五万流民已经完全进入了京兆郡,没有出现骚乱,流民情绪稳定,正在休整……。”
卫文升听完,沉默了良久,最后悠然的叹了一声:“后生可畏呀!”
潘文林跟着卫文升也有很多年了,在他的印象里面,能够让他称赞的人无一不是当今顶尖的人物。没想到竟然听到了一位。
“恩师所言甚是,学生和杜如晦年纪相当,之前还曾经碰过几次面,当时只觉得对方不是池中之物,现在看来是学生自大了,相比起来,杜如晦远胜于学生。”
潘文林语气中带着苦涩,他是相当自负的人,在同辈之中一直都是佼佼者,今日竟然碰到了杜如晦这个名相胚子,大受打击。
卫文升用欣慰的眼光看着潘文林,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杜如晦的确是宰相之才,再给他十年的时间,我的位置定然是他囊中之物,不过他还不够格让为师用上后生可畏。”卫文升摇摇头道。
潘文林疑惑的问道:“那恩师指的是?”
卫文升轻汲一口茶水,道:“你只看到杜如晦的才能,却忽视了是谁给了他这个机会来施展才华。”
“代王殿下!”潘文林心中一震,脱口而出。
卫文升点了点头道:“不错,从聘用一个辞官在家的人来管理赈灾司,到眼也不眨的就就批出去二百万贯,面对朝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