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合纵连横-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

    陈需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头,此刻,他望着苏秦,如同那冻饿之人,看见了热腾腾的的食物在眼前,当然会一心一意地吃到面前的救命之食。

第286章 二度落泪() 
苏秦眼睛静静地望着陈需,显得信心满怀的样子。说道:“齐国、燕国向来不愿意干预其它诸侯的事务,你也是知道的。现在你到这两个国家求援,遭到了拒绝,也是常理之中。”

    陈需尽管也知不容易,但有些不服气,说道:“我这次出来,抱定了不求到救兵绝不回去的决心。”

    他又举例:“我听说当年楚国的申包胥,到秦国求援,抱着秦廷的柱子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了秦哀公出兵。我就不能当一回申包胥吗?”

    苏秦目光灼灼地盯住了陈需,心中暗笑,他当然也知道申包胥哭秦廷的故事。当年楚国被伍子胥率领的吴军攻破郢都,楚昭王出奔。楚国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申包胥入秦求救。硬是凭着死缠烂打的坚忍毅力,感动了秦哀公,出兵击吴,挽救了楚国。

    苏秦心想:“人家齐王田辟疆可不是害怕你使出申包胥这一招,所以连宫门都不让你进,你又为之奈何。”

    他因而说道:“可是,你现在连人家齐国的临淄宫都进不去,哪里会有根柱子让你抱着。”

    这句话让陈需起了急,他恨恨地回道:“他们不让我进宫,我就在这里守着,也学那申包胥,七天七夜不吃不喝,看他齐王能否看得过去。即便是死在这里,我也心甘情愿。”

    苏秦连忙劝道:“陈丞相罢了,罢了,你好歹也是一国之相,何必学那申包胥。况且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各国都鬼精得很,哪里有那么多的道义可讲。我看你如果真学那申包胥,恐怕饿死在临淄宫前,都不会有什么用处。”

    苏秦的话令陈需的眼泪又下来了,这已经是他今日的第二次掉眼泪的,直哭得苏秦也为他感到了心酸。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一国的丞相,年纪一大把,只因国事紧急,被逼到这个份儿上,想来也特别地不易。

    而陈需流泪,也正因苏秦的话刺中了最深的痛处。秦、魏交战,本以为魏国死守到春深,秦国的军队因春耕忙,会撤退回去,军士们放下刀枪,拿起锄头,耕种自家的田地。

    不料此次秦军却一反常态,直至三月堪堪过完,仍未现后撤的丝毫迹象。秦国人或许是汲取了上次在曲沃城不战而撤的教训,安邑死活不肯轻言放弃。

    秦、魏在安邑陷入了比拼耐力与意志的消耗战之中,那秦军尚且有外围的支援,不感觉到辛苦,可是魏兵近三万人被困于安邑城中,缺粮少水,如何能长久地支撑下去!

    是以他陈需才不遗余力地到其它诸侯国搬救兵,不只是燕、齐,就连宿敌楚国、近邻韩国,他也派人暗中前去求兵,然而,这两个国家也都以开春时节,兵力不足为由,婉拒魏国之求。

    不到万不得已,陈需何须亲自到齐国来跑一趟,这是魏国“最大”的希望,也是一根可以看得见的救命稻草,陈需怎肯轻易放弃。

    如今陈需的人已身在临淄宫门之外,实指望见到齐王田辟疆,将准备好的一番声泪俱下的陈辞,倾诉于齐王,感动齐王出兵相救。却不料连人家的宫门都跨不进,故而想学那申包胥的壮烈,也惭愧无门。

    想到了这些衷肠,陈需泪水汹涌而出,口中叹息:“老天啊,为何对我魏国如此不公,怎么就不能给我们一丝一毫的喘息机会!”

    苏秦见陈需老泪纵横,身体微微发颤,看来他的确已到伤心之处。苏秦伸出了双手,扶住了陈需,安慰着说道:“陈丞相莫要着急,我们再想想其它的办法吧。”

    陈需伤心地呜咽,抽抽搭搭地说:“我现在除了求援于齐国,还能有什么办法?该做的事都做了,该走的路都走了,就是毫无结果,这叫我情何以堪。”

    苏秦继续宽慰他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陈丞相何必死抓住一根稻草不放,或许我们还有另外的蹊径呢。”

    苏秦说着话,目光坚定地看着陈需。陈需悄悄地溜了一眼苏秦,发觉苏秦是那么地不慌不忙,他忽然想起:刚才苏秦不是说已有谋划了吗?自己怎么把这个茬儿给忘了呢。

    既然苏秦有谋划,自己又何不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详听一番,也许不失为一个绝妙的计策,就像三年多前在曲沃城一样,由于计谋运用得好,竟然未经苦战就破解了曲沃之围。

    想到这里,陈需不仅收住了悲伤,心说:“唉,只因自己对于齐国寄予的希望太大,未料初来乍到,就吃到了闭门羹,所以才惹出了这么多的泪水。苏秦说的对,不定有其它办法可解安邑之围。”

    陈需热切地望着苏秦,目光中充满着殷切的期待,说道:“苏丞相有何妙策,陈需洗耳恭听。”

    他还以为苏秦又能如解曲沃围一般,以兵不血刃的筹划,消除干戈于无形。所以就夸赞道:“以你的聪明才智,一定有办法能让那秦军不战而退,陈需阅人多矣,先生之谋略和口才实在是旷世难匹。”

    陈需连“旷世难匹”这样的谀辞都使出来了,可见他内心的煎熬与急迫,否则,以他的身份、地位和资历,对于一个小字辈,怎会这般卑躬屈膝。

    苏秦听了以后,不以为然地莞尔一笑,说道:“陈丞相过奖了,以我苏秦的这点水平,怎能兵不血刃地令秦军退却,轻而易举地解了安邑之围。此事还需费些周折的。”

    陈需听了苏秦陈述困难,不由自主地“啊呀”了出来,心想:“原来你苏秦也没有把握解开安邑之围哪,这可如何是好。”

    陈需急得如同十只猫爪挠心,不住地搓着双手,眼神惘然失措地望着苏秦。

    然而,苏秦见陈需再度紧张起来,却没有跟着他一起掀起情绪的波澜,他依然平静地说:“安邑之围不同于当年的曲沃,这次他们汲取了半途而废的教训,岂能是靠言语说服和收买贿赂就轻易打发走的。要想解围,还得软硬兼施才可。”

第287章 利益攸关() 
本来心急火燎的陈需,听着苏秦的有条不紊的劝解,心内才稍微平静了一些。心里忖度:“既然苏秦并未放弃希望,不管他是如何个软硬兼施法,且听听他怎么说。”

    苏秦明白陈需此刻如坐针毡,难免情绪失控,一会儿悲,一会儿喜的,皆因被逼入了死角,无计可施。

    苏秦望着陈需,心想:“要说此人为人处事那滴水不漏的工夫,岂是我苏秦这样压不住性情的人可比的,若是在尚且讲究残留周礼的百年之前,陈需无疑是那种最受欢迎和推崇的有礼有度的好执政者。”

    可是,眼下的却是天下大乱,陷于纷争不休之中,乱世有乱世的合理法则,群雄奋起,人人皆欲出人头地,谁还会在乎那陈旧的礼规。这也正是申包胥的做法,在他的那个时代是可行的,陈需今天照搬过来,必败无疑。

    苏秦不慌不忙,心平气和地对陈需说道:“你着急求救于东方诸侯,在你看来好像是一条现成的路,但是缺乏对形势的详细分析,结果像那没头的苍蝇一样乱撞,处处碰壁。”

    苏秦的话里毫不隐瞒批评陈需的策略失误,陈需此时正巴望着苏秦的好计,不仅耐心地听,还点着头,丝毫不加驳斥。

    苏秦顿了一下,继续直言不讳:“你们恰恰没有想到:最有可能帮助魏国的,却是魏国一直以来当做敌人的赵国吧。”

    苏秦的话石破天惊,陈需吃惊地抬起了头,定定地瞧着苏秦,心说:“你说什么?我没听错吧。怎么可能是赵国呢。”

    苏秦解释:“魏国的安邑被秦国占领,受到威胁最大的国家是哪一个呢?显然就是赵国,秦军折而向北,赵国的故都晋阳恐怕也如安邑一般落入秦人之手。难道陈丞相连这都看不出来吗?”

    苏秦讲得头头是道,不由陈需不服。他一字不落地听过了苏秦的解释,心说:“可不是这么回事儿嘛。晋阳在安邑北部,一马平川,秦军毫无阻碍就能赶到。如若向南攻韩,还有拐弯东流的大河挡着呢。”

    陈需猛地一击掌,说道:“这我怎么没有想到呢。哎呀,简直是愚钝透顶。”

    苏秦想:“是你钻进了思维的死胡同,不能另辟蹊径。”。

    他看陈需豁然开解,自己心情这才轻松了一些,要不都快被陈需的那副苦瓜脸和婆娑泪给弄得都快神经劳累过度了。

    苏秦接着不遮不盖说:“当今诸侯把那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各国交往首先重利,哪个国家还讲过去的那一套。所以你求这个国求那个国,只怕是空费口舌。”

    陈需悉心倾听,身体都一动不动。苏秦看他那全神贯注的模样,发觉他此时已被自己的言语折服。苏秦开始着手劝离陈需。

    苏秦说道:“陈丞相在这里等了快一个白天,又累又饿的,尤其是一直站在这里,受了风霜,我苏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毕竟我们朋友一场啊。”

    苏秦几句贴心的话语,令陈需感到了温暖,他再想想自己的付出,以及受到的委屈,眼眶再次发红。

    苏秦一看陈需又泛起了欲哭情绪,心想:“求求你,别再洒泪当场了,你让别人受得了吗?”

    苏秦以为陈需是再次想到了魏国的困难,被逼得心急落泪,他连忙全盘说出自己的主意,让陈需安心一些。

    苏秦道:“陈丞相切莫忧虑过度,我苏秦自知不才,但现在也担着赵国的丞相之位,以我的身份,加之赵国的客观形势,赵国对魏国安邑的危难不会袖手旁观的。”

    苏秦摇了摇陈需的膀臂,要他想开,又说:“你姑且随我前往赵国使团的驻地吧,暖和暖和身体,解解困乏,咱们再定个详细的计划。我站这里刚刚半个时辰,两腿就酸累死了。可陈丞相已经站了一个白天了啊。”

    苏秦这番宽心的安慰话一说出,那陈需刚才还只是发红的眼眶里,却汹涌而出滂沱的泪水。陈需又是宽慰,心想魏国的安邑终于看到解围的希望了;又是感怀,自己的一片苦心,终于有人替他说出。

    两相交集,陈需怎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他像个孩子一样,呜哇大哭了起来。边哭边说道:“谢谢苏丞相,有赵国帮忙,我魏国安邑有救了。”

    苏秦难堪地站在那里,四下望了望,发现临淄宫前的侍卫们,都好奇地往自己这边瞅着,连远处的马车夫,都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们。

    苏秦感到很是后悔:“早知道我的宽慰话,竟然惹得陈需第三次哭泣,而且比前两次更凶,我何苦此时说出来呢。”

    苏秦此时面对感情宣泄而出的陈需,也无可奈何,眼睛望着天空,等着他哭个够,慢慢恢复平静。

    陈需这第三次落泪不同于前两次,更多的是感动,他此时从心里认可了苏秦这个人,几年前在曲沃,那时苏秦仍然年少,举止有失轻狂,给他安排个舞伎孟婷,他就按捺不住,当夜与孟婷鱼水相欢,是以陈需觉得苏秦性格轻狂,有缺陷。

    现在,苏秦尽管心中对自己有意见,但依然能真心真意地为自己解困,陈需自是感激万分。况且,苏秦如今是赵、燕、齐三国之相,大权在握,呼风唤雨,当年看走了眼,而对方并没有深究,陈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