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秦沉吟了一会儿,方才回道:“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请韩侯谅解。如今诸侯援军久拖不到,我徒唤奈何!”
申止原以为韩侯都到了,自己又说出了那么重的斥责之语,苏秦至少也会像上次那样,表现出急切和诚恳的样子吧。他没想到苏秦却态度大转弯,不冷不热的,甚至透露出了撒手不管的态势。
申止当即就跳了起来,他伸出手,指着苏秦,说道:“我们韩国对你苏丞相不薄,你也曾信誓旦旦地说合纵的好处就是诸侯间相互照应,共同抗秦,怎么事到临头,就推三阻四起来。莫不成你苏丞相从前所言,都是无所依凭的空话。”
申止的话里明显带着怒气,他直性子说话,不带拐弯抹角。这番话如果说给一个与他性子一样的人听,早已暴跳如雷,当面两人吵了起来。
苏秦却并没有像他那样急切,他心想:“我如果像你申止一般,岂不是显得没涵养,一样不够深沉!”因此,他压住心头的烦恶,向申止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说话,别动不动就跳了起来。
韩侯听了苏秦的话,其实也是心中冒火,但是他顾及当前韩国一定要仰仗于苏秦和他的合纵联盟,所以他也扭头看了一会儿窗外,平复一下心中的情绪。
申止狠话说了出去,如同向对方重重打出了一拳,但是,这一拳却如同打在棉絮上一般,无从着力。苏秦并没有与他一般见识,他看了看苏秦,悻悻然地又重新坐了下来。
韩侯接着申止的话头,说道:“寡人深知苏卿家的难处,但是万事都有来由,这渑池之战的起因想必苏卿家也是了解的。解链还须系铃者,苏卿家就是这个系铃者啊。”
韩侯的话尽管口气倒是不冲,然而却也巧妙地将苏秦套在了话里,那意思分明是说:韩国的祸端是苏秦惹起来的,他不能置身事外,要想办法弥补和解决。
韩侯的温言温语却惹得苏秦心烦不已,他一直不愿听到诸侯们类似的话语,因为他们只想着合纵的好处,却总盼望嫁祸于人,这正是合纵联盟面对的最大的弱点和缝隙。如果不能巧妙地加以应对,合纵之盟早已分崩离析。
苏秦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分析眼下的形势,而是首先要纠正韩侯的心态,不能让他与魏、楚、齐等诸侯一般,把自己所创立的合纵联盟只当作利用的工具,而不思天下大局和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苏秦将目光从窗外转了回来,向着韩侯说道:“当今天下纷争,我不知韩侯有什么样的办法,能让韩国置身于兵祸和战争?”
韩侯听后,想了半天,不知该如何回答苏秦,觉得自己确实没有好办法,他无言以对。
苏秦转而又向着申止,问道:“那么申大夫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保全韩国吗?”
申止在刚才苏秦向韩侯发问时,已经认真地想着苏秦的设问,他也没想出万全之策。
第426章 落子无悔()
申止嗫喏地回道:“我想,任何人都无法阻止这场纷争吧。谁让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呢?”
苏秦冲着申止说:“既然申大夫无计可施,那么不如安静地坐一会儿,没必要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那样实在是对韩国毫无益处,反而显得个人修养不足。”
申止一听苏秦的反讽,羞得脸腾地一下子变得通红,苏秦分明是抓住了他刚才失态的表现,将了他一军。申止反省之下,也觉得自己刚才出语伤人,愧得低下了头。
苏秦再次扫视了韩侯和申止一遍,他发觉这两人都陷入了尴尬的沉默,这才又将话题转了回来。
他接着说道:“既然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于这场大竞争、大拼斗之外,那么,我们只能是选择其中一条最适合于自己的道路,瞻前而顾后,或不思进取,只能是坐以待毙。”
韩侯抬眼看了苏秦一下,不易察觉地微微颔了颔首,他觉得苏秦所言无疑是正确的。
苏秦将韩侯的表情看在眼里,他进而为韩国分析道:“韩侯能选择加入合纵联盟,自然是权衡过各方面的因素的。你能奋起有为,这当然是可取的,勇气可嘉,令人佩服。”
韩侯听到了苏秦对自己的赞许,心中还是稍稍兴奋了一下,他自己认为也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君主,要不也不会亲力亲为地来到洛阳,登门向苏秦求救。“试问当今天下,几位君主能有自己这般礼贤下士?”
韩侯感觉到内心有些委屈,叹息韩国国力小弱,处处受制于人,如今强秦又公然欺负自己,想想都令人愤恨。他眼中有泪光闪过,赶紧将目光望向窗外的风景,避免被苏秦看到内心的波动。
苏秦继续说道:“我辈生于此时,就像落棋子到了一个棋局之中,只有审时度势,坚韧顽强地走下去,别无他法呀!”
苏秦说着,又望了望申止,看他的反应,申止此时哪里还敢多言,他刚才从羞愧之情中缓过来,第一时间就想到:“好个苏秦,真是伶牙俐齿,舌绽莲花,三言两语就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自己以后在他面前说话,还是小心谨慎为妙,可不要让他随便再钻了空子。”
申止也是一个要脸的士人,自恃有才有学,所以讲道理。他如若是那胡搅蛮缠之人,无理也要辩三分,那么也并非就无话可回击苏秦。不过,如果他真是那种人,也当不上韩国首屈一指的掌管外交的上大夫。
苏秦有意在说话间将目光转到他的身上,申止当然是留意到了,但是苏秦正在口如悬河的兴头中,申止不愿意插话。
苏秦再说道:“想必韩侯和申止大夫都是精于弈棋之道的人,弈棋首先要有大局观,落下第一子时,整个自己的谋局已在胸中,尽管后来棋局的发展未必会如我们所料,但是如若没有大局观去落子,那与乱丢块石子何异?”
“当然,韩侯和申止大夫也许未必精于弈道,但是即便是看过一眼别人下棋的人,这个道理也是懂的。我想韩侯和申止大夫也不可能不知吧?”
申止见苏秦扯到了下棋的话题,觉得有些离题,就回道:“这点道理我们当然懂,但是未闻苏丞相对眼下韩国的局势怎么看,我洗耳恭听呢。”
苏秦接着说道:“韩国已入合纵的棋局中,当然就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得失而怀疑合纵的大局面。如若那样,韩国既让秦国欺凌,又失去了其它诸侯的支持,孤立无援,只能是被迅速踢出了棋局。”
韩侯一听,觉得苏秦说的很有道理,他何尝不担心韩国落入了两失的境地,到那时,岂止是秦国吞并韩国领土,恐怕其它临近的诸侯,像魏、楚等国,也会落井下石,瓜分韩国!
韩侯情急之下,脱口回答苏秦道:“寡人决不愿落到那般下场,韩国是合纵联盟的坚定支持者。寡人此次前来洛阳,正是要与苏丞相协商,如何以合纵联盟名义,促请东方诸侯尽快派兵来救渑池。寡人绝无怀疑苏丞相之心,绝无怀疑合纵联盟之心!”
韩侯为形势所迫,心中着急,连连表明自己的决心。苏秦见韩侯和申止都不再怨天尤人,转而坚定信心依靠合纵联盟解决问题,到此时,他才觉得可以考虑下一步调动合纵联盟的力量,以破解渑池的危局。
苏秦心中暗自叹息:“世事太多无奈,只因空耗太多,如果能减少不必要的猜疑和机心,多想着办正事,而不是挑挑拣拣,说东道西,恐怕没有任何事情是办不成的。”
此番苏秦折服韩侯和申止,让他们停止对合纵联盟的埋怨和怀疑,无疑是他每做成一件大事之前的必然步骤。聚人心,有时比移山还难!
苏秦接着向韩侯说:“目前,各路诸侯派到我身边的随从部队,几乎悉数投入到了渑池战场,我这里只剩下了齐国大将颜遂和他率领的二百多名兵卒。我的好朋友宁钧将军已经在指挥韩军摆脱秦军的乘势追击,在渑池立下了首功。想必这些韩侯都是清楚的。”
韩侯韩固点着头,这些情况他都听申止汇报过的。他进而向苏秦说明道:“我国太尉许牧是个草包,都怪寡人无识人之明,让这样的无能之辈欺瞒太久,险些造成韩军全部覆没于崇光城下。寡人思之,常觉有愧。也深谢苏丞相派去了得力的大将宁钧,救韩军于水火,保住了崇光城,否则,局势的发展不堪设想!”
苏秦听韩侯肯定了合纵联盟已经对韩国提供的帮助,心中更释然了一些,他想:“多亏我一上来,就消除了你们嚣张的指责气焰,要不你们还是对宁钧等人所立的大功视而不见,避而不谈呢!”
苏秦向韩侯点头赞许他的态度,说道:“诸侯军队已经在渑池前线建立了功劳,就不能说合纵联盟没有为韩国出国力。当然这点功劳还远远不够,我们期待着更多的力量投入,直至胜利时刻到来。”
第427章 抛砖引玉之计()
韩侯承认了诸侯兵在渑池作战中的贡献,但对于下一步的行动依然没有把握。他问苏秦道:“寡人自料以当下韩国的军力,要赶走渑池的秦军,几乎是没有可能。可是,东方诸侯一再冷眼旁观,不派援军,终究不是个办法吧。”
苏秦一听,心想:“这个实质的难题到底是绕不过去的。”他暗骂那些诸侯都是老狐狸,太精于算计,吃亏的事躲得远远的。
他们是决计不愿牺牲自己的军队,援助了自己潜在的对手。明争暗斗是诸侯间的常态,即便是合纵联盟也决不会消除了斗争,只是从外表上弥合了东方诸侯之间的冲突。
诸侯间纷争难平,他们暂且都名义上归于这个旗号之下,诸侯们都想要沾光,如果反而令自己损失了军力,这种赔本的买卖他们都不愿做。
苏秦低着头沉思起来。申止见苏秦遇到了关键性的环节,连他都显得难以应答,申止再次心急起来,真想又给他来几句刺激话语!
但是有了上次被苏秦反损的教训,申止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心里却不服,眼睛狠狠瞪着苏秦。
苏秦此时大脑在飞速地思索着,想着各种办法,他发觉韩侯和申止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感到很不自在。
于是他就站起身来,望着窗外的景色。此时已是傍晚时分,落日余晖映红了西天,晚霞绯红一片,很是壮观。
多么辉煌灿烂的晚景,如果此时能在明鉴湖边缓缓地漫步一圈,呼吸一下清凉的空气,伸展一下身体,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可惜面对这无限夕阳,他想着的却是一个无比沉重的话题。
“有一天若是能脱得身来,只享受此刻的辉煌美丽,我愿意从此归隐于山林。”苏秦心中惆怅了起来。
然而,正是这片刻之间的心神放松,他的脑海中突然涌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这是一种反向的思考路径。
苏秦继续往下想,心里的喜悦像潮水般涌了起来,他猛然间有了另外的主意。苏秦转回头来,看了一下韩侯和申止,发现他们依旧垂头丧气的,愁容满面。
苏秦没有即刻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说道:“韩侯到了我的府上,是我等臣民的荣幸,你看我们尽顾着发愁了,没想起来招待一下韩侯呢。”
韩侯摆了摆手,回道:“苏卿家不必客气,我现在一点胃口都没有,吃不下东西去。就不用烦劳你操心了。”
申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