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呀”叫了一声,立刻摔倒在地。
高胜这时已挺剑冲到舞台上,见嬴怡公主被击倒,他大喊一声:“来人勿伤公主。你是什么人,报上姓名来,为何遮遮掩掩,不是大丈夫所为。说着,拔出火精剑,刺向苏秦。
高胜的剑气灼人,苏秦不得不松开拉着孟婷双手,他一侧身,闪开高胜的一击,顺手从腰下抽出青霜剑。
高胜望见这柄宝剑,不由得暗赞一声:真是一把旷世的奇物。只见青霜剑熠熠生辉,光芒四射,寒气逼人。苏秦展开精心研习的天舞剑术,与高胜斗在一处。
高胜武艺本身就出众,再加上火精宝剑的神奇,所以罕遇敌手,今日火精剑遇到青霜剑,丝毫不占上风,在双剑交击、对撞的过程中,火星四溅,光辉夺目,宛如夜空中绽放的两朵烟花,但两剑却棋逢对手,都完好无损。
高胜的墨家剑术精湛纯熟,而苏秦自创的天舞剑术飘逸灵动、变化莫测,二人一时难分伯仲。
台下的御前卫士见号称秦国“武功第一”的高胜都不能取胜,大家于是一涌而上,都冲到台上,为高胜助拳。苏秦在人群中闪展腾挪,身形飘忽,御前侍卫被他顺带着撂倒一片,但苏秦却也未下杀手,尽量留他们一命。
秦军人多势众,再加上一个武艺高强的高胜,所以渐渐地占据了主动。高胜在精壮勇猛的御前侍卫的助拳下,腾出了手脚。他趁着苏秦不备,从苏秦侧后刺出一剑,这一剑刺得十分精准,直取苏秦猝不及防的右后部位。
正在对付面前侍卫的苏秦,听到脑后的风声,心说不妙,情急之下,来不及转身和闪避,凭借听力判断剑势,将青霜剑向后一背,力道使足,如同鹰击长空般,猛击侧后来剑。
完全不见来剑的情势下,火精剑竟然给青霜剑击中剑身,“锵琅”一声,火精剑剑势被荡开,高胜握剑的右臂一震,感觉到青霜剑出击的力度和精准度。
高胜本以为一招之内拿下蒙面人,不料苏秦一招“苏秦背剑”,全凭对剑锋的方位和速度判断,就将来剑化解。
这都是在祁连雪山中艰苦磨练的成效,在毫无旁人和他事惊扰的状态下,只与剑声和风声为伴,在阒寂无人、心无旁骛的状态里,经历过长久的“熔炼”,才能使身体感官的视觉、听觉、触觉与剑锋和剑势的融合无间,体悟到、凝成了人剑合一、意指剑随的高妙境界。
一旦领悟到这种境界,人的剑术水平就到了真正称得上是高超的地步,否则,仍只是只见招式,而不见意髓。此刻,苏秦的手中之剑仿佛化成了他的身体一部分,随着他的身体而舞,进入到自动的潜意识状态。
其实不管读书也好,击剑也罢,还是从事各种含有技艺的活动,就连那宰牛的屠夫,都可以达到这种物我两忘、指与心稽、灵台一而不桎的境界。
苏秦对这种境界有所领悟,但除了在祁连雪上中独自剑舞时沉浸其中之外,在实战中还未敢施展,因为人都高度依赖于视觉,目之所不见,岂敢随便信任?
此刻是形势所迫,也是高胜剑势激发了他的天然状态,所以在本能驱动下,背出一剑,令高胜等人目瞪口呆。
高胜也不是容易相与的。他见苏秦仍未全部转身过来,抓住主动攻击态势不放松,紧接着又连出三刺,分别取苏秦的上、中、下三路,为苏秦所必防。
苏秦闪避腾挪之中、仓皇之间,被高胜剑锋扫开了蒙面的布带,露出了真面目。高胜一看,大吃一惊,说道:“原来你还没死。”
苏秦一边格斗,一边高声说道:“故人别来无恙!我为什么要死?我偏要好好活着。看到我苏秦活着,一定令你们很不痛快了吧。”
说着他哈哈大笑起来。与情人绝决,灰心失意之时,也觉放下了所思所念,心中豪气顿生,决心今晚放手一搏。
第88章 曲终人散去()
苏秦豪气干云,想要当场凭借一人之力,杀开一条血路。但临机之时,又想起了师父鬼谷子的谆谆教诲:击剑格斗,勇狠难除;服人为要,力戒杀心。
鬼谷子年轻的时候专研兵法,所教的弟子孙膑和庞涓都以兵家鸣世,然而越到晚年,他越生悔意。亲眼所见,耳之所闻,哪一处战场不是尸横遍野,流血漂杵。
所以晚年所收苏秦和张仪两位弟子,重教讲谋略和雄辩,那排兵布阵、指挥作战、兵法修列几乎毫不触及。而且总是一再叮咛两位弟子切勿如同凡夫俗子一般好勇斗狠,成为一个徒逞一时意气的莽夫。
鬼谷子的话讲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慢慢地也就仿佛融化到两位弟子的血液之中,令他们关键时刻总是想起师父所立的准则。
因此,苏秦豪气归豪气,但是手下仍留有分寸,不敢妄下杀招,他闪展腾挪、虚虚实实地出击,想要冲出包围,但秦兵在国君嬴驷面前,岂敢随便退缩,人人都欲表现英勇气概,前仆后继地不断冲上来。苏秦被困在其中,苦苦缠斗。
高胜见苏秦剑法比从前有了飞跃,手中又拿着一柄绝世的宝剑,心想:“这小子一定有什么奇遇,怎么不到一年,武功竟然精进到这样的程度。再让他持续进步下去,自己将来也恐怕不是对手。”
高胜想到这里,有了趁人多势众,废掉苏秦拳脚的念头,下手也绝不容情起来。
那边观看打斗的秦君嬴驷、公孙延和魏卬,在蒙面客脸上布带被挑断的瞬间,发现来人竟是苏秦,霎时都瞠目结舌。
魏卬本人首先是高兴了一会儿。他发觉苏秦仍在世,当然非常开心。如果不是当初自己央求苏秦一起出使义渠,他怎么会失踪了呢,他曾为此十分自责。此刻,看到苏秦重现,又练就了那么精湛的武艺,更是心花怒放。
然而,魏卬身边的公孙延却咬牙切齿,他曾被苏秦收拾得很惨,今日,看到苏秦渐渐陷入了被动,心想:“我的机会来了,我何不去助阵高胜,一鼓作气,借机报仇雪恨。”
想到这里,公孙延取来一把弯刀,恶狠狠地向苏秦扑了过去。魏卬看在眼里,又接着替苏秦着急死了。
公孙延想要趁火打劫,加入战团,不防这时斜刺里冲出两个人来,他们正是苏代和张仪。他二人原本为躲开秦君,正在湖边的屋子里安稳地休息,猛然间听到乐舞场传来了打斗声和呼喝声,二人于是出来观看,眼见一个身材颀长的精猛汉子在那里与一群秦兵打斗在一起。
二人观察了一会儿,都觉得那个汉子十分眼熟,但是他蒙着面,一时不敢断定那人是谁。
当那个男子的蒙面被高胜的火精剑挑开之时,二人惊醒过来:那个男子正是他们苦苦找寻的苏秦。他们见苏秦一人被百倍于自己的秦人围攻,哪还能再袖手旁观,不约而同,迅速地扑向秦兵。
张仪见公孙延前来助拳,就让苏代去帮苏秦,自己迎着公孙延去抵挡他。公孙延本来以为胜券在握,没料到又冲出两人来帮助苏秦,他不禁暗自叫苦,心说:我还是出击太早,再观察一会儿形势就好了。
公孙延从来没见过张仪,也不知他武功如何,所以小心翼翼地试探张仪。张仪却使出捭阖武经中的剑法,纵横交织起一张剑网,将手中剑舞得如风车一般,他为人刻苦,武功也很精纯,所以把个公孙延打得只剩招架之功。
公孙延无奈往秦军的人群里钻,总让别人替他抵挡几下张仪,这样才堪堪打了个平手,但也是一追一躲之势。
苏代加入到苏秦那边的战团,形势逐渐就发生了逆转,他可不像哥哥苏秦那样,与秦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不忍下重手,他吃了秦人太多的苦头,所以一出手就是杀招,所击之下,兵士们纷纷倒地不起。
苏秦在打斗间,看到苏代和张仪出现,高声喊道:“师弟、苏代别来无恙,想死你们了。”
苏代和张仪听到苏秦的叫声,也纷纷应和,苏秦顿时精神为之一振,手中青霜剑更觉轻灵迅捷,三个回合就将高胜逼得退后一丈有余。
此时最焦急的人是魏卬,他看到苏秦等人虽处于上风,但如果秦君招来更多的部队,最终他们还是抵挡不了,不如见好就收。
所以,魏卬站在高处,大声呼喝道:“大家都停一下,你们彼此无冤无仇,为什么打斗个没完,快听我的,停下来吧。”
苏秦等三人都对魏卬比较信任,见他急切的样子,就主动缓下了攻击势头。高胜等人已被逼得手忙脚乱,堪堪落败,所以也巴不得对方歇手。这样,两拨人竟然都慢慢暂缓了相互的攻击。
魏卬转身向秦君嬴驷进言道:“君上,我见那苏秦等人并没有伤害您的意思,否则,他们早来扑到这里了。他大概也是一时被逼,所以才出的手,不如招降他们,以免两败俱伤。”
秦君嬴驷内心极度不悦,因为有人竟然在他面前放肆妄为,令他国君的威风扫地。但他也明白硬拼下去,秦兵损失会很大,而且,他有更重要的安排,尤其此刻要千方百计地拉拢魏卬,因此不愿纠缠于动武打斗。
嬴驷竟然点着头,笑逐颜开,说道:“如此甚好,我看大家也是误会了,不如就此散掉歌舞,今日就到这里吧。”
公孙延这时赶到了秦君面前,他听见秦君要就此罢手,急迫地说道:“君上明鉴,那苏秦得到魏将军的纵容,在君上面前竟然如此大胆,此时如果不调集大军,剿灭了他,恐怕今后就成祸患。请君上三思。”
公孙延一片为秦君着想之心,语词热乎而恳切,若是一般国君,早被他说动,可是嬴驷却没有,他淡淡地说:“寡人主意已定,你不必多言。”
说着,站起身要走。公孙延大概觉得自己仍有必要提醒秦君,所以,再次喋喋不休说道:“臣请君上再考虑一下,毕竟机会难得啊。”
魏卬听到公孙延的话,直担心秦君改变主意,恨得牙根痒痒。就在这时,秦君嬴驷抬起手来,啪嗒一声,干脆利索地给了公孙延一个大嘴巴,骂道:“寡人不让你多言,你却偏要说,是何道理!”
秦君打罢公孙延,转身拂袖而去,不再理睬他。公孙延吓得面色如灰,但心里却仍然是百思不得其解:“我究竟错在哪里?为什么不听我的忠言进谏,反而要当众责罚我。”
他一脸苦相,灰溜溜地跟在嬴驷后面,向外走去。
嬴怡公主见哥哥要离去,也赶紧跟随上来。至于高胜,他则一直没多废话,一副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姿态,随着秦君而去。
第89章 难题()
秦军撤走后,苏秦和苏代、张仪三步并两步地走近彼此身前,执手相看片刻,又紧紧拥抱在了一起。自从上次一别,已经一年,中间经历了多少悲欢离合、曲折坎坷,终于再次相见,他们岂能不唏嘘感慨。
与弟弟和师弟说了几句话后,苏秦又连忙快步走到魏卬身前,向他拱手躬身施了一礼,口中连连称谢。
魏卬上前两步,一把握住了苏秦的手,激动万分道:“苏先生到哪里去了,我们四处都找不到你。今日又见到你,真是天大的好事。”
苏秦也紧攥着魏卬的手,一连感叹几声,方才回道:“我遭遇了十分离奇的事情,说来话长,且容后再细禀于将军。”
他转而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