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延冷冷地看着高胜,说道:“我们没有捉到鬼谷老儿,逮着一个徒弟回去,也算个有个说法,奈何即刻处死他?”
高胜这才明白公孙延的用意,他恨恨地看了一眼苏秦,心说:“这次且绕你的性命,不怕以后没机会报仇。”
苏秦观察到高胜的神情,知道此人惦记上了自己,但现在沦为阶下囚,任人宰割,莫不如超然一点,所以苏秦微闭双眼,一副满不在乎的神色。
公孙延下令秦军就地休整一个时辰,之后,他连夜率领众人,向西朝着曲沃方向进发,准备与秦国大军会合。
因为要急着赶回到曲沃,公孙延命令部队连夜行军,秦兵爬山越岭,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苏秦本来就有伤,又经历了一整天的战斗和奔跑,身体几乎累垮掉了。他伤口疼痛万分,耷拉着脑袋,被秦兵推搡着向前走。
路上苏秦一直迷迷瞪瞪的,几次走着走着竟然睡着了,押解着他的秦兵猛烈地摇晃他,他才惊醒过来。
苏秦十分不情愿地瞪着推搡他的兵士,嘴里都囔着:“太野蛮了,还让不让人活!”推他行进的士卒根本不理睬他说什么,面无表情地继续押着他前进。
苏秦观察了一下行军中的秦国兵士,见他们尽管已经疲乏到了极点,但仍然队形齐整,依序而行,不禁佩服起他们的军纪来。
其实秦国兵士并非不想休息,但将军有令,他们必须无条件服从。秦兵良好的纪律意识,根源于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商鞅变法不仅局限于农业,他针对秦国军事体制,也做了十分大胆地变革:废止了贵族世袭爵位,一切由士卒所立军功来决定爵位高低,有功必赏,有错必罚,耕战结合,军政一体。
商鞅变法虽少恩薄情,但极富成效。苏秦今日亲眼见到秦军异常严明的军纪,方才对此有了切身的感受。
队伍行进了整整一个夜晚和白天,终于在黄昏时刻赶到了曲沃城下。
曲沃自西周以来就是三晋大地上的中心城池,位于黄河以东一百五十多里处,春秋时代晋武公以此为据点侵占了侄孙的江山,旁支取代了正宗,晋国开始雄霸天下。
此地战国以来一直为魏国所有,此时城池竟已被秦军围困,秦军攻入魏地不可谓不深。
苏秦望了一眼曲沃城下黑压压的秦军营寨,倒吸一口凉气,心说:“秦国兵威之盛果然不同凡响。”
公孙延和高胜押着苏秦进入秦军军营,直奔中军大帐而来。苏秦见那大帐圆形穹顶宽大,直径足有三丈,整个大帐从上到下,都由黑色布面通体包裹得严严实实,大帐四周打扫得干净整洁。
公孙延来到大帐门口,请警卫向里面通禀一下,警卫点头答应,转身入帐,不一会儿就出来,铿锵有力地回禀道:“魏卬主将有请公孙将军和高胜先生进帐相见。”
公孙延和高胜一左一右,推搡着苏秦进入帐内。苏秦抬头观看,发现在大帐中心靠后位置,摆着一个几案,一个年近五旬的将军正襟危坐于几案后。
他面沉似水,三绺长髯飘飘,身材消瘦,眼睛精芒闪动,神态不怒自威。他的举动透着一股饱经沧桑、指挥若定的精干之气。
公孙延和高胜将苏秦噗通一声按跪在地,然后两人抱拳躬身行礼,禀报道:“末将参见魏主将。”
坐在几案后的老将军抬起双手略略一拱,回了一礼,平静地说道:“不知两位同袍有何军情通报于我?”
于是,公孙延和高胜一个为主,一个帮衬着,详细地给魏主将汇报他们行动情况。老将军听着汇报,不时插话问问细节。
苏秦在地上跪着,听着他们的对话,他隐约猜到端坐在几案后的应是号称公子卬的魏卬将军。魏卬能征善战,声名传遍天下,论年纪正与眼前这位将军符合。
关于魏卬,还有一段尽人皆知的故事:秦孝公二十二年,商鞅受封秦国大良造,率兵联合东部的齐国夹击魏国,魏卬在危难之时受命西却秦军。
商鞅与魏卬青年时代就是好朋友,战场上商鞅使诈,欺骗魏卬议和,结果魏卬因为轻信朋友,冒险前往赴约,途中却遭秦军伏击,沦为阶下囚。
魏惠王盛怒之下,处死了魏卬所有的至亲。魏卬怨恨满腔,又绝望无奈,只得滞留秦国不归。
苏秦想:“怪不得魏军一再败北,原来是魏卬在率领秦军作战;魏卬是一代名将,精通兵法,又熟知魏国的排兵布阵、地形地貌,再加上秦军的悍勇,魏国岂能不一败涂地。”
第12章 情伤故国()
魏卬安静地听着公孙延和高胜禀报完毕,低头看了看地上的苏秦,只见他精神困顿,身上衣服破烂,还留有鲜血的印迹,只有一双眼睛还透着些不屈的神色。
魏卬听说他是鬼谷先生的弟子,心中一动,稍作盘算,打定了主意。他命令手下前去解开苏秦的绳索,又让苏秦在一旁暂歇一下。
公孙延和高胜不解地看着魏卬,眼神中满是疑问。魏卬见他二人有异议,解释道:
“此人身为鬼谷先生的弟子,或许正是君上想要任用的人,今日对他这般待遇,如何能令他心服?莫不如善待他,也许可以使他回心转意。”
公孙延和高胜与苏秦有过节,心中怨恨,听到魏卬主张善待苏秦,他们心有不甘。尤其是公孙延,更是不服,他瞪着苏秦,不发一言,生了闷气。
然而,魏卬毕竟是主将,他是副将,主将的意见,公孙延不能不听。因此,公孙延带着狐疑和不满告辞出帐,高胜也随同他一起出来。
待到公孙延和高胜离开后,魏卬命令手下将苏秦安排到另一处靠近中军大帐的营房内休息,还派人给他疗伤,并主动给苏秦送去了丰盛的食物。
在没有人折磨的情况下,苏秦的伤势渐渐好转,人也精神了起来,他打心里感恩于魏卬。
可是每当他出帐外活动,总是发现在二、三十步外,有兵士尾随,他停下来,对方也停下来,他走动,对方就跟着他走动。苏秦回到营帐中,那个兵士就在不远处望着帐中的动静。
苏秦料到这是公孙延不放心自己,所以派人跟踪。他心说:“你跟踪就跟踪吧。我到了这般地步,还能逃出去吗?况且,自己如果逃跑,魏卬将承担起很大的罪责,他又何苦给恩人惹麻烦呢。”
过了几天,一个傍晚,苏秦正在自己的营帐中闭目养神,忽然从帐外走进两位中军警卫,对苏秦说道:“魏卬将军有请苏先生到大帐中共进晚餐。”
苏秦听后,颇为惊讶,因为自从他沦为秦人的阶下囚后,一直对自己的未来抱着悲观的态度,谁料在遇到了魏卬后,命运却出现了转机。
魏卬还将他当成贵客一般,邀请共进晚餐,更属意外。苏秦对魏卬的感恩再添一层,他连忙整理衣冠,跟随两位警卫去见魏卬。
进到中军大帐,魏卬站起身迎接苏秦,口中说道:“我忙于军务,几日未探望苏先生,颇为失礼。”
“我本是将死之人,多亏将军抬爱,苟活至今,大恩未谢,岂敢劳烦将军探望。”苏秦早已感激万分,再看到魏卬如此折节下士,更觉得愧疚难当,恭敬地回禀了魏卬。
二人又寒暄两句,魏卬把苏秦让座在左侧的宾客席上,他回坐于主将的席位。中军警卫们端着食物进帐,不一会儿将酒菜布齐。
魏卬挥手命令所有手下人全部撤出了大帐,独留苏秦与自己在帐中叙话。
魏卬和苏秦相互敬酒,祝对方长寿,履行士人饮酒的开场礼节。之后,魏卬开口说道:“苏先生是鬼谷前辈的高足,想必对当世的形势有所了解,不知你怎么看待时局。”
苏秦因感谢魏卬的厚待,再加之佩服魏卬的风度,也就无话不谈。
前段时间他在云梦山中,听到了鬼谷先生和孙膑纵论天下大势,受益匪浅,他于是照猫画虎地把听来的话讲述一遍,当然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魏卬耐心地听罢,一拍几案,连声夸赞识见高明。苏秦心中受用,有些自鸣得意,也庆幸自己得到明师指点教导。
魏卬称赞一番,却又连叹了几口气,苏秦见状,大惑不解,忙问魏卬为何事叹息。
魏卬答道:“我身为秦国主将,一个月前击败五万魏军,斩杀魏将龙申,顺势渡河围困曲沃,固然立大功于秦,也报了当年魏王杀我亲人的仇恨。然而魏国毕竟是我的祖籍之国,今日被我杀败如此,我又于心何忍!”
魏卬说着,眼中竟然有泪花闪烁。他是魏国宗室公子,自然很难割舍对魏国的亲情。说话时,他心中矛盾纠结,百转千回,悒郁难平。
苏秦看在眼里,不由得被感动,也随着有一丝悲伤感情泛起。
魏卬举杯痛饮一口,猛地站起身,拔出宝剑来,在大帐中轻舞几圈,一边舞剑,一边吟唱着魏国的歌谣: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这首歌谣广泛流传于魏地,大意是讲一个士人心中有所思念,形销骨立,不理睬旁人,人们空知其外貌,他内心的思绪又有谁能理解呢。
魏卬声情并茂歌舞着,看得出他此刻心情正与歌谣中的士人一般无二。
一曲歌舞罢,魏卬倚剑而立,老泪纵横而下。苏秦劝道:“将军威名远播天下,您的冤屈,世人皆知,今日将军得报冤仇,应该高兴才对,何必再寻烦恼?”
魏卬抹了抹泪水,归坐于席,说道:“世人只知我虚名,哪里知我内心忧愁。现在曲沃就在眼前,攻取曲沃,则魏国失掉西部江山的重心。我非不能取之,是不忍也。
“秦君名为派公孙延助战,其实是监督我攻取曲沃,我骑虎难下,好生为难。今日听苏先生一席话,知你是非凡之人,不知可有妙计解我之困?”
魏卬对祖籍之国的感情令苏秦动容,“将军待我恩重如山,苏秦肝脑涂地也无已回报。愿为将军效劳。”苏秦恳切地回答。
他苦思冥想,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办法,然而办法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的。他一边思索,一边与魏卬搭话,消除他此刻的悒郁情绪。
“如若将军愿意撤兵,又有什么可顾虑的呢?”苏秦试探着询问。
魏卬犹豫片刻,最后下定决心和盘托出,因为苏秦毕竟是东方诸侯国人,此时此境,在秦营里,也只有他才能帮助自己了。魏卬清了清嗓子,郑重说道:“我可以上书请求秦君撤兵,但恐秦君不仅不撤兵,反而会怀疑于我。”
他顿了顿,又补充说:“如果是我和副将公孙延一起上书,主副将领意见一致,那事情就好办多了。”
苏秦来了兴趣,他顺着魏卬的思路分析道:“公孙延为人狡诈,况且又刚刚得到秦君的嘉赏,立功心切,恐怕很难答应。然而,人总是有弱点的,关键是能不能抓住弱点,为我所用。”
“公孙延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弱处呢?”苏秦问道,启发着魏卬继续深思。
第13章 巧设陷阱()
魏卬想着公孙延的人品和行为,简练地说道:“此人尽管心机很多,但比较贪心,他率领魏军在阴晋还未与秦军开战,就被秦君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