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佳羞怯地笑了一下,谦虚说道:“哪里哪里,是我和高妍一起出的主意,我以前听人家说过,不过是照猫画虎去做,没想到还真成功了。”
宁钧大大地喝了一口梅浆,看着魏佳,眼神中明显带着歆慕,故意高声赞美道:“天下的美味,不过此杯浆水。比那大鱼大肉味道都好。”
宁钧的话显然是要讨好魏佳,魏佳岂能听不出来?但她看都没看宁钧一眼,脸色沉静,继续给众人续着梅浆。
高妍听出宁钧的话语的弦外之音,又瞧着魏佳不理不睬,为宁钧找台阶说道:“宁将军快人快语,但是夸人也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嘛,明明是清雅芬芳的浆水,何必比作那胡吃海塞的鱼肉呀。”
宁钧没听出高妍的插话之意,还以为自己的比喻是真不合适,他挠了挠头,想着:“自己是一个军人,从没有细想过这些,不过是怎么想就怎么说罢了,难道得罪了魏佳姑娘。”他不好意思地看着魏佳,可魏佳却依然不动神色。
宁钧的言行,苏秦都看在眼里,他发觉宁钧好像对魏佳有了一点儿爱慕,然而魏佳却不冷不热的样子,也不知她心里是怎么想的。这两人在一起,倒也是绝妙的一对儿。
苏秦又问起了苏代和高妍的婚事,这次苏秦的儿女兴奋起来,他们毕竟是小孩子,喜欢热闹,一五一十地说开了。原来就在十几天前,苏父已经给他们二人举行了婚礼,场面十分浩大,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来了不下五百人。
苏玉和苏瑞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当时的盛大场景,在他们看来,那是他们迄今为止经过的最令人兴奋的事件。因此他们至今还津津乐道。
苏代和高妍毕竟仍处于新婚期间,说起婚礼来,还很害羞,两个人同坐在一个几案后,低着头,拉着手,任凭苏玉和苏瑞添油加醋地叙述着。
苏秦乐呵呵地听着苏玉和苏瑞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他有些小小的遗憾:自己未能参加疼爱的堂弟的婚礼,但更多的是高兴:他们俩经过了爱情的波折,最终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苏秦也感激自己的父亲,他知道苏父是一个嘴硬心软的人,对堂弟苏代又视同己出,所以才在第一时间就给他俩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婚礼之后,苏代和高妍就名正言顺地一起生活,组成一个单独门户。
苏秦想念起自己的老父,他提出要回苏家大院去看父亲,众人也都劝他尽快前去。于是,饮过梅浆后不久,苏秦就携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在堂弟苏代的陪伴下,一起向苏家大院走去。
一路上,苏玉和苏瑞与苏秦明显熟悉了起来,两人不仅让苏秦拉着他们的手,有时他们还好奇地问苏秦的游历生活和所见所闻。
苏秦自然是有问必答,言语间温柔有加,透出了浓浓的父爱。
苏家大院位于洛阳城的西南部,门前是一条通衢大道,院子的围墙足有一丈多高,显得很是气派。
苏代见府门并没有关上,就直接推开进去,两个孩子紧接着快步跟了上去,苏秦最后一个跨入了自己曾经那么熟悉的大院子里。
苏家大院是一个两进的院落,每一进都有六间正房,十几间厢房,都是二层建筑。第一进院子现在是哥哥苏喜和嫂嫂居住,第二进院子由苏父居住。
苏秦未离家时,住在第二进的偏西的三间正房里。苏秦走后,妻子也紧接着回了娘家,人去楼空。苏秦的儿女都和爷爷住在一起。
苏秦的哥哥苏喜不在家中,苏嫂正在屋中闲坐,她瞥见苏代和两个孩子进了大院,坐着没动窝,再一看又一个人影进到大院里,定睛看时,发现是自己的小叔子苏秦。只见他风尘仆仆,衣衫不整,心里难免生出厌恶之情。
苏嫂是小家碧玉出身,料理家务,甚至帮忙打点苏家的生意,都是一把好手。苏喜比苏秦大五岁,苏嫂进苏家门时,苏秦还是个少年,那时苏秦与嫂嫂的关系还不错。
自从苏秦结婚以来,两家就因为生意上和家庭里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时发生争执和冲突。苏秦和自己哥哥苏喜还比较忍让,但是苏秦的原配妻子范菡和苏嫂之间变成了水火不容,
苏秦毅然离家游历天下后,范菡因为心中有气更是指桑骂槐,整天介一副不满表情,一家人都忍气吞声,惟有苏嫂偏不忍让,两人经常爆发骂战。最后,范菡也干脆回了娘家,再也不回来,将一双儿女扔给了苏父。
苏父有时难免要苏嫂帮孩子做些买衣做饭之类的事情,苏嫂因为与苏秦一家的不睦,十分不愿,经常给冷脸看。苏父无奈之下,只好亲自照料孩子,直至苏代远归,才由苏代接手。
第143章 老父之望()
苏嫂见苏秦回来,一副穷酸文士的模样,打心眼里瞧不上他。她见苏代带着孩子进院,本来并不想出屋搭话,后来看见苏秦,她反而赶紧起身,推门出了屋。
苏秦正要穿过第一进院落的游廊到第二进院子里去,苏嫂此时已站在自家门口,突然发话道:“我倒是什么贵人登门了啊,原来是季子回来啦,也没见你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是不是在外面混得不怎样,噢?”
苏秦听到苏嫂话里有刺,他不愿与她一般见识,抱拳拱手行了一礼,说道:“苏秦见过嫂夫人。这厢有礼了。”
苏嫂见苏秦灰头土脸的,自己那么挤兑他,他也无动于衷,不由得更加得意,又说道:“人家都说你苏季子在外面呼风唤雨,名声大得很,怎么也没见你风风光光地回家,倒是这么悄无声息地回来了。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回家躲清静来啦。”
苏秦头也不抬地往后院走,不想在游廊上与苏嫂发生言语上的争斗。
苏代听不下去了,说道:“苏秦哥哥活得怎么样,也轮不到你一个做嫂嫂的说三道四,管好你自己的事情吧。其他事说给你听,你也不懂的。”
苏代的话里含着的意思是:苏嫂没有见识,孤陋寡闻。苏嫂哪有听不懂的道理,她瞪大了双眼,气哼哼地骂苏代道:“你是一个堂弟,管人家亲兄弟间的事,手是不是伸得太长了?”
苏秦拉了苏代一把,示意他别再与苏嫂废话。苏代也气愤地瞪了苏嫂一眼,然后跟随苏秦走入二进院落。
前院的对话声音忒大,也惊动了后院的苏父,他出了房门,站在院子听着,突然就看见儿子苏秦出现在面前。苏父一时错愕,呆站在那里。苏父日思夜想盼望苏秦早点归来,可是当亲眼看到苏秦时,反而不相信自己的所见了。
苏秦见到父亲,连忙跪在地上磕头,给父亲行参拜之礼。苏父想要上前扶起儿子,可是想想儿子的所作所为,又气不打一处来,站在那里,仰望着天空,不发一言。
苏玉和苏瑞见了爷爷,亲切地叫了一声:“祖父!”苏父慈爱地看了他们一眼,可是对于跪在地上的苏秦仍然不理不睬。苏秦自己觉得愧对父亲,也不敢随便站起来,大家一时就僵持在了那里。
苏代见状,忙上前来打圆场,他说道:“大父,您整天盼着苏秦哥回家,可是等他回家了,您却对他爱答不理的,这是何苦呢。”
苏父恨恨地说道:“我就没他这么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浪荡成性,放着好端端的家业不打理,非要出去流浪,弄得家破人亡,孩子还得别人给他养着。可怜我这把老骨头,还要操心隔代的事,他却像没事儿人一样。”
苏秦心内惭愧自己亏欠父亲太多,索性就任由他骂,也不还言,就跪在那里赔罪。
苏代又劝解苏父道:“常言道:‘人各有志’,苏秦哥哥喜欢游说诸侯,成就一番事业,自有他的道理,您却要他做生意,这事是勉强不来的。他现在跪在那里,一直给您赔罪,您就原谅他吧。”
苏父听了苏代的劝解,这才看了一眼跪在院子硬地上的苏秦,到底他还是心疼儿子的。说道:“你傻乎乎地跪在那里干什么,还不赶快起来。”
苏秦知道父亲的气消了一些,于是就站起身来。他仔细地看了看父亲,发觉他头上的白发增添了很多,比以前苍老多了。苏秦心里十分难过,深深地为自己不能在父亲面前尽孝而自责。他的母亲去世以后,苏父一直再也未娶,为了苏秦的两个孩子,苏父操碎了心。
苏秦小心翼翼地上前搀扶父亲进屋,苏父倒也没有再拒绝。苏父对于苏秦的气恨,暂时被搁在了一边。
进到屋子里,大家坐了下来。苏秦关心地询问父亲的身体情况,苏父轻描淡写地说了一番。他是一个硬气的老人,不愿在孩子面前多提自己的身体不适,以免孩子们牵挂。
苏父也问起了苏秦这些年所做的事情,苏秦尽量捡一些好听的话来说,他同样也不想让父亲为自己操心。
苏代在一旁也不停地插话,向苏父夸赞苏秦的智谋和口才,告诉苏父哥哥的“光荣”事迹,苏父听了,难得地点了点头。
苏父后来又问道:“你这次回家是不是就此干回到老本行,踏踏实实做生意了呢?”
苏秦看着父亲,有些为难,不知如何回答。他觉得如果自己照实说,父亲一定会勃然大怒,再惹他生一肚子气,可是如果欺骗父亲,说自己呆在家里就此成为一个生意人,那也并非他的意愿。
苏秦思忖了一会儿,说道:“我这次回来,主要是花点时间照顾一下孩子,其他事情以后再说吧。”
苏父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心中不快,但孩子刚回来,他也不便再追问。他想起了苏秦与儿媳范菡的遗留问题,说道:“你这次回来,是不是去孩子们的母亲那里看一看,要是能把她接回来,就还是一家人在一起过吧。”
苏秦在集市上,已经从那个农夫的嘴里,听说了妻子范菡在娘家的所作所为,知道这件事根本不可能,但他为了让父亲高兴,就含混地说道:“我再去探望一下再说吧,您就别操这个心了,孩子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他们自己的人生就要开始了。我们就不要再勉强孩子们的母亲了。”
苏秦话里含着劝解苏父的意味,他表明家庭要不要复合,不是自己能说了算的,还是要尊重孩子母亲的意愿。
苏父却没怎么明白他话的深意,老人家继续说道:“还是一家人在一起过日子的好,能劝回来还是尽量劝一下吧。”
苏秦点头答应了苏父。苏玉和苏瑞这时和祖父、父亲、叔叔呆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家常话,觉得十分幸福。苏秦也一边说话,一边不时看看自己儿女。他也享受着这久违了的亲情。
然而,苏秦一直纠结于父亲的期望,他与范菡复合还有可能吗?他心里很没底。
第144章 人囧于贫()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时分,太阳已经落山,已过了苏家的晚饭时间。苏父奇怪:平时这个点儿一家人都吃过饭了,今天怎么还不见动静呢?
苏父让苏代到前面去问一问苏嫂:为什么还没有端上晚饭来。因为平素都是苏嫂在指挥佣人布置一日三餐的。
不一会儿,苏代就回来了,他说:“嫂嫂说,苏喜哥和那两个侄子还都没有从商铺返回,等他们回来了,再布置晚饭不迟。”
苏父一听,特别生气,说道:“平素他们也是很晚才回来的,都是留了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