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像是踩准了时间,他前脚刚走,后脚,文国公夫人就由桂姐陪着一道回来了。
两边并没有碰上,桂姐送了文国公夫人进屋,脚还没站稳,就被催着去给冯昭送燕窝。
桂姐不敢多留,一边应着,一边就转了身离开。
而文国公夫人瞧着还坐在临窗大炕上走着神的文国公,讶异极了,“你不是累了吗,怎么还没歇着?”
刚才在前边都哈欠连天了,怎么这会儿坐在那儿,好像心事重重的?
文国公低着头,脸上的表情若隐若现,让离的不远不近的文国公夫人看得不大清。
等到他抬头看过来的时候,脸上的沉郁的表情已经换了轻松惬意的模样,看向丝毫不知未来凶险的老伴,笑得一脸无害,“打听清楚了?”
没头没尾的,但夫妻经年,文国公夫人一听就懂了,连带着,自已之前问出的问题,也找到了答案。
原来老爷困了还没睡,是在等她说这件事儿啊。
她觉得夫妻两个心意是相通的,自已惦记的,果然也是老爷惦记的。
不由的,她就笑点了头,一边朝着文国公走去,一边说道:“琼琚把什么都说了,桂姐问的详细,都好,哪哪都好。”
“都好就好。”
文国公像是放下了提着的心,露出一脸轻松的笑,“行了,什么都好,这下,咱们的心也可以放回肚子里去了,走,睡觉去。”
文国公夫人也笑得轻松起来,“我来伺候老爷更衣。”
文国公这么多年都没因夫人未能给自己诞下男嗣而纳妾,另娶,只专心调教了两个女儿,将两个女儿培养的个顶个的出色,这一点,犹为让文国公夫人感激,所以,越上了年纪,她对文国公的照顾,就越尽心起来。
第444章 化零()
次日用过早膳,冯昭的马车如前一日来时那般,悄无声息的从别院的角门驶了出去。
只是,与来时不同的是,马车旁还跟着一匹骏马,待向马上的人看去,不是陶阳,又是谁。
陶阳领了羽林卫的差事,自是不能天天回到平城,但念着平城的文国公夫妇,便与同僚调了五日一换的早班,这事儿,太后娘娘也是应允的。
因着他来往频繁,守城的小吏早就看了个面熟,因此,瞧清他今日并非一人,旁边还有一辆马车紧随时,也没当回事,赶在马车近前时,殷勤的吆喝着百姓让路,待他路过时,又恭维的说了两句话,便靠向一边。
有早晨起来排队出城的百姓看到这一幕就不满的嘟囔起来,“那人谁啊,不排队不说,还能让守城的丁头点头哈腰的?”
想来,这人也是知道能让守城的丁头点头哈腰的人,身份地位自是要比丁头高出许多的,所以议论虽议论,却不敢说得大声。
他前后有听见的,要么不做声,安分排队,要么,就凑热闹般的说上两句,“那人你都不认识?”
“就是,那可是文国公府的世子爷,听说,现在管着羽林卫呢。”
平城有座文国公府的别院,以前每隔一段时间,那座别院就会迎来主人小住,听说,这次文国公夫妇都住了过来,算一算,也有小半年了。
市井民间虽然不关心这些权贵的生活,但因着平城没少受文国公的恩惠,老百姓做点小买卖的赋税还是文国公帮着申请减免的,一时间,到是换来不少百姓的感激。
所以,这些百姓只要一听说什么事是关乎文国公府的,自是格外关注些。
而文国公府的世子因着青年才俊,尚未成家,自然也成了百姓口中热闹的谈资。
有的时候,还有些娘子大胆的幻想自家即将成人,或者已经成人,尚未婚配的女儿,有没有可能撞上大运,被文国公世子瞧上,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
为了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文国公府的别院外头的土地,不知道多出多少道脚印。
陶阳从不关注这些事儿,文国公夫妇也不可能从这些百姓身上选一个孙媳妇出来,所以,就算是听到下人回禀了,也就当作有男好求来笑说几句。
身后的议论声渐行渐远,有的飘进陶阳的耳朵,有的,被清晨的风刮得四处飘散。
陶阳的心思从来不在这上面,这会儿,他一边纵着马跟在马车旁边,一边想着进城后,如何悄无声息的把冯昭带来的人安排下去。
若说地方足够大,房子足够多,自然是文国公府最为合适。
又加上现在祖父、祖母都在平城调养身体,府里就他一个主子,这些人住进去,举动上也能轻松自在些。
但一点,文国公府外面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呢,这些人只怕前脚刚挨了文国公府门前的台阶,还没等迈上去,就会被人报到暗处盯着文国公府的人的耳朵里,打草惊蛇。
陶阳瞬间否定了这个念头。
文国公府不合适,萧家在洛城的宅子也不合适,一但那个宅子有了动静,怕是萧深的行踪就要泄漏,要不,让这些人住到城外?
在城外寻一处庄子还是很容易的,神不知鬼不觉,往返进城也不麻烦,有什么动静,随时有个传话的,也不显眼。
打定了这个主意,等到与常双、常英兄弟的碰头的时候,陶阳就把自已的意思说了。
常双、常英兄弟自不敢拿主意,两人对视一眼,由常英做代表,拱手向陶阳致谢道:“世子考虑的周到,我们兄弟自该听从,只,这样一来,郡主若有差谴,一时半刻,我们怕是会耽误了,与其那样,到不如我们兄弟化整分零,分头进城,再在城里找几间不起眼的民宿住些日子,一来方便郡主有事时用人,二来,我们兄弟心里也能踏实些。”
这个套路真不是常双、常英兄弟想出来的,出门前,胡九就想到了这种可能,提前安排了他们。
陶阳没想到这两兄弟心思竟如此缜密,考虑事情,又是如此周到,一时间竟找不到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连思考都不思考了,直接同意道:“既是这般,你们可有人去办这件事儿?”
常英先笑道:“昨天郡主落脚,在下就已经安排人去城门口候着了,今天早上跟着第一波开城门的人出了城,又是快马加鞭,赶在咱们前面,如果事情顺利的话,等到咱们到了洛城,我们那兄弟估计也找好了落脚的地方,到时候,他会在城门口接咱们的。”
当然,还有一点常英没说,就是他先派出去的人,不只要找他们落脚的地方,还要想办法联系上大人,即便一时联系不上,也要尽可能的在大人出没的地方留下信号。
虽然他们也不确定大人这会儿能不能收到他们护送郡主来洛城的消息,但军营里的汉子,自有一套与同伴联系的方法。
常英能感觉到文国公世子的好意,却不会轻易把底牌泄漏出去。
其实,就算他泄漏了,陶阳也不感兴趣。
甚至,他若泄漏了,陶阳还能帮他联系一下萧深。
虽然他们有他们的方法,但陶阳出面,自是更方便一些。
既是定了化零为整的计划,一行人在路上就渐渐分出了层次,常英带着一队先行变妆,装失成过往的商旅,预备到洛城大赚一笔的模样摇摇摆摆的前行着。
而常双这边却是始终守着马车前后,与陶阳一左一右的护卫着。
马车的帘子遮住了外面的事物,但车窗的鲛纱却是透明的,隔关车窗,陶阳一边不紧不慢的跟随着,一边将他们商量的想法,说给了冯昭听。
冯昭觉得这样的方法没问题,便道:“就按你们商量的办吧。”
安排了她的随行人员,接下来,就要说到她的问题。
陶阳忖了忖,道:“我让人给你堂哥送信儿。”
想到冯思远做事还有些毛躁,冯昭不由多嘱咐了陶阳一句,“让传话的人一定要说明白,我不想大张旗鼓。”
这个要求不难。
陶阳直接喊来了路儿。
路儿是他的贴身小厮,这种事儿传话,路儿最合适,当着冯昭的面,他低低的交待几句,便让他快去快回了。
第445章 城门()
原本以为这样交待了,冯思远就算再惊讶,再迫不及待,也会按捺下性子,等在府里,但事实是,冯思远片刻都坐不稳身下的椅子,匆忙间命阿吉与他更换了衣服,逼着路儿带路,两人各骑一匹马,直奔城外,朝着冯昭的车驾迎去。
没有车马累赘,他们的速度自然要快上许多,冯思远足足跑出了十几里地,与冯昭一行的车驾碰了个面对面,才勒马停下。
官道上因着这两人急行而来卷起的尘烟还在。
坐在马车里的冯昭自是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但骑马随护在侧的陶阳却是在看清来人是冯思远,还穿了那么一身小厮的衣裳时,嘴角轻抽。
冯思远压根就不管他什么表情,勒了马,目光一下子就落到了马车上,也不等陶阳开口,人就驾驭着坐下的马儿调转了方向,与马车平齐。
陶阳不忍看他一会儿尴尬,很有风度的控制了马速,让过冯昭的马车,自已从马车尾,绕到了另一边。
这样的小细节,冯思远根本就没在意,他正打量着马车前后看似散漫,实则内敛于心的几个护卫,还有坐在马车车辕上负责赶车的那一个。
这会儿看到的是背影,刚才迎面,却是直接打了个照面。
在他接近马车的那一瞬,他有种感觉,若是他的来意不善,只怕,车辕上的这个车夫,就够难缠了。
更有一点是他没有忽略的,连同周围散落的护卫在内,都不是熟面孔。
也就是说,这些人都不是文国公府的人。
虽说他和文国公府平常接触的不多,但两家毕竟做过姻亲,又都在洛阳居住,谁家出门用哪些熟面孔,就算叫不上来名字,但也是知道的。
再者,若是他没看错,那个赶车的车夫身上有种上过战场的人才具有的血腥之气。
这样的血腥之气是经历过生死,见识过征伐的。
与江湖中的侠义豪情又是不一样,所以,这些人不用猜,一准是萧深的人。
没想到啊,萧深这家伙,还真是深藏不露啊。
冯思远将周遭的情况摸了个底透,这才放下了提着的心,开始同冯昭打招呼。
“这是闹的哪一出,没个前因后果的,忽然就跑回来了?”
语气凉凉的,流露着明显的责怪。
到底是太过突然了,马车里,冯昭和琼琚、采蒿都愣了一下,琼琚和采蒿最先惊喜叫道:“是世子爷。”
叫过之后,两人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陶阳也是世子爷啊,琼琚忙补救道:“郡主,是冯家世子爷到了。”
冯昭心说,我自已堂哥的声音,我会听不出来?
非但听出来了,她也没漏掉他语气里的责怪。
可他就算是问责,要不要这么急巴巴的赶过来?
等在府里不行吗?
非得让她招摇过市才算罢休吗?
要是这般,她还不如不让路儿跑这一趟呢,到时候悄悄的入了府就是了。
路儿这会儿也冤啊,见武国公世子凑过去和郡主说话,生怕自家世子责怪自已,他提着马缰,绕到自家世子那一头,面带委屈的解释道:“实在是拦不住啊,原本只是照着世子爷的意思,传了话就该走的,可冯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