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都会向往美好的事物。

    看事情,同样喜欢看到美好的一面。

    萧深每天带着这样的念头,做起事来,只觉得浑身都是力气,连带着手下这帮人,都被他支使的不分白天黑夜。

    可难为的是,这帮人竟然没有一个发句牢骚,吐几句怨恼的,仿佛都习惯了一般,甚至,谁还为谁得的任务多而争抢起来。

    正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这般忙碌终归能换回些许的成果。

    先是由隋六牵头,早冯冀元一步,找到了平顺王府存放火药的地方,又与冯冀元通风报信,声东击西的将那批火药悄悄运走,倒进了洛河里。

    事情至此,平顺王的威胁算是稍稍解除一些。

    隋六是亲自参与的,事后,就有些不敢在洛城呆下去了。

    萧深早就答应了他,事成之后,他若愿意,可以举家搬至淮阳,一来,那是康宁郡主的封地,就是淮阳侯,也是陶太后的人,不会与他为难。

    二来,他姐姐墨姑就在淮阳,他一去,也算有亲人照顾。

    隋六自是乐意得到这样的庇护,所以,事情一完,他便带着全家,顺顺利利的登上了常英给他准备的马车,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洛城,前往淮阳,寻找墨姑。

    等到隋六这边的事安排妥当,萧深才算安安稳稳的坐下来,有空将这些日子发生的事儿,细细的讲给冯昭听。

    也许是心里始终无法放下平顺王前世对她所做的,每当听到平顺王被气得跳脚,竟还不知道是谁做的时候,冯昭就笑得乐不可枝,歪着身子,幸灾乐祸道:“平顺王不是一贯称呼自已为平民王爷,平时头疼脑热的,能不劳烦太医署,就绝对不会让府里的人请一次太医,到是城里药铺的大夫,没少到平顺王府上登门,市井还说,同样是皇亲国戚,平顺王出手可不算大方,每次看诊,最多的诊金,也就二两银子,若是不需要用大夫留药的,或是一两银子就把大夫打发了,这次,怎么劳烦起宫中的太医了。”

    萧深一直就没明白平顺王是怎么得罪冯昭的,但这不妨碍他站在冯昭的一边,帮着踩平顺王几脚,反正宠自已的女人,又没有道理可讲。

    他乐得让冯昭高兴,附和道:“那,要不要我让人把这个消息散出去?”

    虽说是市井流言,但以前大家都没关注平顺王,让平顺王打了一手漂亮的亲民牌,在百姓中,到是树立了不少好形象。

    眼下,可不成了。

    平顺王筹谋之事,翻天覆地还差不多,再让他伪善下去,真若哪天民心被利用,他们可是得不偿失。

    冯昭笑眯眯的朝着萧深点头,两口子这会儿俱都像是成了精的狐狸,心照不宣起来。

    果然,没几天,洛城就开始流传起了平顺王府太医往来频繁,洛城医馆原本常去给平顺王和平顺王妃瞧病的大夫俱都受了冷落。

    起初,大家只当那些大夫的医术不行。

    可人家开医馆,当大夫的也得吃饭不是,你说人家医术不行,岂不是逼着人家医馆生意不好?

    所以,这些大夫就统统找到了商会,要商会出面,为他们讨个说法。

    商会的会长一听说是关乎平顺王府,当时就怂了,还劝着大伙,“怎么说,也是皇亲国戚,以前找你们看病,那是人家愿意纡尊降贵,现在,不过是不想纡尊降贵了。”

    有个常跑平顺王府的大夫听了不乐间了,“会长这话说的可不对,合着咱们这些大夫就是给人家当摆设,当梯子,当玩物的,当口碑的啊?”

    大家都不是傻子,这话太过明白,众人顿时你一言我一语的声讨起来。

    “就算是拿咱们当梯子,可也不能想撤就撤啊。”

    有人发起了抱怨。

    另有人响应道:“就算是撤,也没这么撤的,踩着咱们这些人的声名往上爬,算什么本事,欺压老百姓,还让不让咱们活了。”

    显然,这也是一位生意受到影响的。

    古往今来,老百姓都爱凑热闹。

    几乎是哪里有人围,哪里就有看热闹的人在。

    本来商会会长是要出门的,被这些找来的大夫堵在了商会的大门口,又经这些人七嘴八舌的一说,乱糟糟的样子,早就不知道被多少百姓围观看热闹了。

    时间一长,连最后来的,都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可想而知,等到这些大夫被商会会长劝散的时候,老百姓中间,已经开始流传起了平顺王以前如何假意“纡尊降贵”,现在又如何演够了戏,收够了民心,重又过起了王公贵族的生活。

    仇富,永远是亘古不变的话题。

    老百姓对王公贵族本就充满了好奇心,几乎是一丁点的小事,到了老百姓口中,都能变成极有味的谈资。

第484章 成效() 
也不知道是谁引的头,开始大家还只谈论平顺王从一个平民王爷,重又归位于王公贵族之列,后来,渐渐的,大家就提到了已故的平顺王妃。

    百姓中有人说,“你们知道吗,平顺王之所以娶已故的那位平民王妃,其实就是想借着这件事儿,来在咱们老百姓的心中刷刷印象分,等到将来,让咱们这些什么都不知道老百姓,支持他呢。”

    “支持他什么啊?”

    这人一瞧就是个不知事的。

    那先头讲话的,到是这一片出了句的大嘴巴,偏,消息还灵通,所以,大伙都乐意听他讲官宦人家的趣事。

    这也算是平淡生活的一味调剂。

    消息灵通的那人一挑眉毛,语气肯定的说道:“还能什么啊。”

    虽然五个字,没表达出什么意思来,但这人用手指着皇宫的方向,眼睛里释放着“你懂的”的情绪,只要有点胆子的,估计都能猜个大概。

    猜到的,顿时瞠大了眸子。

    没猜到的,也隐隐明白起来。

    这种事儿,还不能拿到大庭广众下来说,但关上门,大家会偷偷在家里议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谈着谈着,这事儿不仅流传在百姓间,连着官宦人家的内宅,下人里,都开始谈论起来。

    平顺王开始还没在意,被火药的事闹得焦头烂额,根本分不出神来打听这些来自市井民间的消息。

    而平顺王府的幕僚,大家在火药一事上,始终拿不出一个周全的主意,见平顺王心情不好,一改早前的儒雅,客气,差不多逮着谁就冲谁发火,看谁不顺眼,就踩谁两脚,搞得大家有话不敢言,一个个都盼着由对方把外面的消息透给王爷。

    这么一谦让,竟是平顺王最后知道这个消息的。

    平顺王气得鼻子都歪了。

    他指着坐下的那些幕僚,毫不留情的骂道:“本王多年心血,好容易积攒下来的好形象,竟是一朝被毁,你们这些人,平时一个个口蜜腹饯,个顶个说自已是天下第一谋士,现然,我就给你们一个做回天下第一谋士的机会,本王限你们五天之内,将市井流言,全部压下,还有,就是帮本王做回原来的形象。”

    五天,把跌入谷底的形象重新拉升不说,还要做得跟原来一样?

    可原来还有个平顺王妃,现在,王府里只有一位后迎进来的平顺王平妃,哪来的先王妃?

    大伙连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眼神交汇都少了,俱都低着头,不言语。

    平顺王见此,更是生气,他蹭的一下从坐位上站了起来,一只手狠狠的拍在了案子上,“啪”的一声,震的众人耳膜都嗡了两下。

    平顺王自已掌心也差点断裂,可他哪还有心情管这些,如若可以,他真恨不得一巴掌一巴掌扇过去,把这些人的脑袋打开花了,不像现在,能做的,就只是指着这些人的鼻子骂上两句。

    见众人没有出头的,平顺王索性就指了其中一位。

    “贾仁,你来说。”

    贾仁五十多岁的年纪,是嘉安帝十五年的进士,颇有才学。

    最初投靠平顺王的时候,颇受礼遇,只是后来,平顺王招揽的幕僚越来越多,虽然对外做的形象,还是万事不管的样子,但贾仁也算是看透几分,早就猜到了平顺王会有后招。

    说实话,做幕僚的,谁不盼主子野心勃勃,官运亨通,前途无量?

    可近两年,平顺王更侧重于那些新招收来的幕僚的主意,像贾仁这样,在平顺王府时间久,真心为平顺王出谋划策的,反而不太受他的重视。

    渐渐的,贾仁也歇了心思。

    以往,像这样商议大事的时候,平顺王最爱听那些年轻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可眼下,他竟然把自已拉了出来。

    贾仁心就更凉了。

    他隐隐猜到,平顺王怕是要杀鸡儆猴。

    心里暗暗一叹,面上故作平静的起身,两手在胸前做揖,朝着平顺王拱手道:“王爷,在下近来身体多有不适,头脑也不是很清晰,一时间,到也无法为王爷排忧解愁。”

    这个时候说这种话,不是火上浇油吗?

    大家听着,心里俱都替贾仁捏了把汗,生怕平顺王这会儿把所有的火气都甩过去。

    平顺王心里的确是不痛快的。

    甚至,他还真想让人把贾仁拉出去,赏他几板子。

    可当他抬眼,看到贾仁恭敬垂手的动作,还有他低首间,头顶明显的白发时,他忽然就想到了几年前,他第一次见贾仁的情形。

    那时,他还只是个落魄的进士,得了功名,却不受上封待见,对官途心灰意冷。

    可他一路进学,花了家里不少银钱,这些年,家里的积蓄都花在了他身上,就这么一穷二白的回去,只怕辜负了老父、老母的期望,只能一边瞒着家里,一边寻找合适的差事。

    而平顺王与他的偶遇,到真是偶遇。

    当时他还塑造着平民王爷的形象,但听贾仁满口的朝政诟病,侃侃而谈的样子,他觉得,将来若是他坐到了那个位置上,贾仁或许会是个可用之人。

    那时,他就打着储备人才的心。

    可谁成想,如今,贾仁的头发都白了,他还没坐到那个位置上。

    以往,太皇太后都让他等下去,总有一天,那把椅子会明正言顺的落到他头上,到时候,以他在民间积累的人气,坐稳那把椅子,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可他现在一点也不想再等了,他怕自已也会像贾仁那样,从黑发,变白发。

    他看着贾仁不说话,贾仁便始终保持着俯身的动作,其他人也不开口,气氛一时诡谲起来。

    有平常与贾仁不对付的,这会儿原本该幸灾乐祸的,可偏偏,脸上不好笑,心里竟也没有半点笑的意思。

    大概是同处在一个位置上,若是贾仁的结局真不好了,他们也不免生出兔死狐悲的心情。

    就在众人,包括贾仁自已,都觉得平顺王会拿他当那只儆猴的鸡时,平顺王却忽然变了话风,有些意兴阑珊般抬手示意贾仁起来,“到是本王考虑不周了,先生既是身体不适,那就就此告老吧。”

    绝口不提送仪程的事儿。

    贾仁也像是不在意般,求仁得仁,“多谢王爷。”

第485章 兔死() 
平顺王府这边的动静,一直在萧深的眼皮子底下。

    差不多贾仁前脚收拾了包袱一离府,萧深这边就有了消息。

    而彼时,他正陪着冯昭坐在宴息室的大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