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描述到了太后娘娘这边。
良姑越听,眉头越皱,几次都是欲言又止的想像同陶太后说些什么。
第492章 沉住()
陶太后却不似她那般沉不住气,听过,脸上并没什么表情,连手上批阅奏章的笔都没顿过,淡淡的应声,只表示自已知道了。
等到回事的人退下去了,陶太后停了笔,微微正了身子,良姑忙拿了投湿的帕子捧着送上去,“娘娘,净手吧。”
陶太后接了过来,一双玉手不过蘸了蘸,又递了回去。
良姑重新接了帕子回来,却不必她亲自去洗或是换的,身后自有佩霞、佩锦帮忙。
佩霞接了帕子,佩锦递茶,良姑接手,转身,又捧着送到了陶太后眼皮下。
陶太后看了一眼,摇了摇头,“还不渴。”
良姑捧着茶碗,放到了书案上,顺手,又把刚才陶太后批阅过的折子整理一番,归类放好。
这些事儿,良姑做的顺手,不过几息间,桌案上就规矩起来。
刚好,佩霞和佩锦也照着往日陶太后的习惯,这个时辰,下去传点心和水果去了,殿内服侍的人就只有两个小宫女在门口候着听差谴。
桌案这边,陶太后微微动了动身,寻了个舒服的姿势,不急不缓的对良姑说道:“身上可是不舒服?”
“没有啊。”
良姑一时没反应过来。
等到话一出口,她见陶太后正无奈的盯着她看,霎时窘然,道:“是奴婢沉不住气了。”
显然是想到刚才来人回话时,她那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陶太后只是想提醒她,见她自已明白了,便不多说什么。
良姑见此,心里愈加的小意起来,又暗暗提醒自已,以后断不可再这般行事了。
显阳殿这边一点小插曲,很快就飘了过去。
寿康宫里的气氛,却并不因平顺王的到来而好转。
“冯昭”更是被太皇太后吩咐了怜儿送了回去,还道,这几日辛苦她了,明日就在其心馆里好好歇着吧。
既如此,“冯昭”自是乐得装糊涂,顺从的又对太皇太后嘘寒问暖两句,推了怜儿的相送,说自已带了琼琚和采蒿两个,留了怜儿在太皇太后身边服侍,这才略显忧虑的离开了寿康宫。
等她前脚一走,后脚,太皇太后的面色就沉了下来,指着怜儿,吩咐道:“去,把王爷请进来。”
平顺王正在偏殿坐着,怜儿不敢说平顺王脸上阴沉沉的样子,不像来侍疾的,到像是来讨债的,得了太皇太后的吩咐,只能低着头,转身朝着偏殿的方向走去。
平顺王要不是碍着康宁还在,早就冲到太皇太后面前了,这不,等着怜儿过来一请,立时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还因动作太猛,带动的椅子都跟着发出了吱嘎的声响。
怜儿瞧着,就多了个心眼,坠在平顺王身后的脚步,越走越慢,差不多平顺王进了太皇太后养病的屋子,落下了帘子,她还要隔着十几步的距离才能到。
等到帘子一落下,她的脚步,索性就停了下来。
不止如此,她还不忘向四周瞧瞧,吩咐还留在殿里的宫女,“这里没什么事了,你们都下去吧。”
“是。”
众宫女都巴不得这个时候不在殿里伺候呢。
自打平顺王妃在这殿里亲眼捉了回平顺王和白菊的奸,寿康宫的宫女再见平顺王,就没觉得会有好事轮到自已头上过。
甚至,因着上次平顺王妃害得平顺王平妃小产的事儿,还有几个当值的宫女隔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家嘴上都不说,心底却生了惧意,再见平顺王,都恨不得绕道走。
这是太皇太后的亲生儿子,纵有千般不是,那也是人家母子之间的事儿,她们这些服侍人的宫女,说起来,命如草芥,人家想要捏死,还不是一句话,一眨眼的事儿。
所以,这个时候,怜儿能想到她们,还把她们打发出去,众人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对怜儿,只有更顺从,听服的。
不一会儿,殿里就只剩下怜儿一个人在,就连锦丫,也因这两日病了,怕把病气过给太皇太后,而没进殿服侍。
这样的机会,虽说存在着风险,到也更方便偷听。
其实,平顺王和太皇太后说话,根本也不需要离得多近才能偷听到。
平顺王几乎是一见到太皇太后的面,就开始吵吵,“你这一病,到底要装到什么时候,外面那么多事等着我们去办,氓山大营那边,你到底还有没有后手,柱国公府,你到底能不能把柱国公拉拢过来?我那批火药,冯冀元那个孙子”
“那是你表兄弟。”
太皇太后对这个儿子,实在是没辙了。
气也气了,恼也恼了,骂也骂了,原本以为自已病了,他也算是良心发现,请命来侍疾了,她之前还谋算着趁着他进宫侍疾的机会,要不要做点什么?
或者,干脆就借着这个机会,把事情闹起来算了。
宫里,虽说眼下皇帝的后宫形同虚设,但陶太后可是女人,按律,平顺王是成了年又成了亲的王爷,就算是侍疾,也该住到远离后宫的前边院子去,而陶太后竟然大咧咧的把人直接塞到了寿康宫。
母子住到一个屋檐下并不会不合礼数,但寿康宫处于深宫内院,若是平顺王是个不规矩的,真摸到了哪个娘娘
宫里能称得上娘娘,还有利用价值的,也就陶太后了吧。
太皇太后之前一直就想着这件事儿。
以前她是没想过,也是觉得不会有这样的机会,给陶太后栽脏水。
但陶太后竟然主动给她送机会,她若是不利用,岂不是傻了。
不过,陶太后身边的亲信众多,这事儿要成,还要闹起来,需得一番筹划。
可她满心想法,还不及跟平顺王说,平顺王已经咄咄的质问起了她,仿佛,十多天前来那一趟,火气还没发够。
太皇太后听着,不免就心寒起来。
甚至,忍不住去想,这样的儿子,若是真给他谋成了事,对自已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
居安思危。
说实话,陶太后当政这么些年,并未苛待过太皇太后。
平日用度不说,三节六礼的,下面大臣进孝的,没落下过她一样。
朝廷有事儿,自有陶太后在前边周旋,没有一件烦心事,落到她头上的。
同为女人,太皇太后也不得不说,陶太后这个女人,很不一般。
第493章 变卦()
可一山不容二虎。
她谋划了这么多年,不能因为一个惺惺相惜就毁掉了。
已经走到了这一步,哪怕前面是座悬崖,她除了闯过去,真的再无路可走了。
所以,看着平顺王在那儿发脾气,太皇太后无力之外,除了安抚他,也只能是安抚他。
任他一个人说了个够,问了个够,太皇太后才算攒了些气力,缓声与他说道:“江儿。”
已经有许多年太皇太后不曾这般唤过平顺王了,一时,他还有些愣怔。
太皇太后本就有意为之,见他愣怔,模样有些恍惚,仿佛忆起了什么,心口不由一松,似乎觉得自已之前升起的那种想法,实在有些悲观。
瞧瞧,孩子还是自已的孩子,不过一个称谓,就能把他拉回到多年前。
可见,这孩子心底还是孝顺的。
太皇太后也不知道是自我安慰,还是非要这么想,才能舒服些。
反正,她这么想了,也没人拦着她。
“江儿,你记住。”
她又唤了声“江儿”,显然,这一声已然让平顺王回过神来。
他看着床上略显老态的亲生母亲,难得安静下来,听她说道:“武国公再如何,也不至于站在你的对立面,所以,只要你还没登上那个位置,冯家,武国公府,哪怕是做做样子,你都要表现出亲热来。”
这是在指责他刚才不该那样的去称呼冯冀元。
当然,若是他喊冯冀元孙子了,那他是谁?
太皇太后是冯冀元的姑母,岂不是连太皇太后都要跟着挨骂。
平顺王先前是没想那么多,实在是被冯冀元父子气得肝痛,所以才口不择言的,这会儿被太皇太后一提醒,他到后知后觉了。
只是,他还不得不在太皇太后面前告冯冀元一状,“母后,你是不知道,那冯冀元父子有多可恶。”
“江儿。”
太皇太后不喜欢他此刻的样子,完全没了之前几年苦心经营的温良无害的形象,她想说,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这样了呢?
可话到嘴边,像是明白,就算是说了,平顺王也未必愿意听,更别说虚心接受了。
与其说出来让他反弹,还不如换种说法,让彼此满意呢。
“你要知道,冯冀元父子再可恶,那也是你母亲的娘家侄子,陶太后永远不可能相信他们父子会真心的站到她那一边。”
这到是实话。
平顺王并不反驳,只嘟囔一句,“那他们也没站在我这边啊。”
太皇太后一见他这副迟钝的模样,心里连连叹气,可嘴上却是鼓励他道:“别忘了,康宁还在哀家身边呢,冯家的孩子,都重感情,当年,你大表哥过世的时候,现在的武国公有多伤心,你也是看见的,如今,你大表哥膝下就康宁这么一个孩子,我把她留在你身,武国公就算投鼠忌器,也不会与咱们为敌的。”
“如此,到是最好。”
能保证冯冀元不与他们为敌,平顺王还是松了口气的。
现下,他忆经收拢了不少守城的将领,只要氓山大营的人不动,他起事时,陶太后手上的人手,根本就不在他的眼里。
“不过,那批火药,还是可惜了。”
平顺王略显遗憾的说道。
语气到是比先前几次来的时候,好多了。
太皇太后瞧着,心里也跟着舒服一些。
想了想,便问起了他上次来发火,关于那个幕僚的事儿。
“贾仁的事儿,你查的怎么样了?”
太皇太后上次在他发火的时候,就当面喝斥过他,让他亲自去调查真相。
眼下,时日不少了,太皇太后有意问起,平顺王却答的随意。
“还能怎么样,人死不能复生,我总不能去翘开他的嘴巴,问问他,到底是谁害的他吧。”
太皇太后被平顺王语气里的随意气了个倒仰。
刚缓和几分的心思,生生被惹急了,一时瞪着他道:“你就这么轻易的揭过了?”
要是这么不放在心上,那上次又来闹那么一出,为哪般?
这般的心性不定,变化莫测,一但成为君王,真的好嘛?
太皇太后今天已是连着两次在心里问起自已。
可答案如何,好像也不那么重要了。
如若她不去把这件事儿做成,那么之前那些年的忍耐,她又是为了什么?
如此的心境,她再跟平顺王说下去,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最后,还有可能把自己气个好歹。
索性,也不等平顺王解释,或者,平顺王干脆就没打算解释,太皇太后又扔了个问题给他,“你这趟进宫,除了要问我你刚才说的事儿,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打算?”
这问题来得蹊跷,平顺王听了不由疑道:“这深宫内院的,我有什么打算?”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