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毫无准备下,琼琚的声音有点高。

    走到她身侧的冯昭听见了,抬脚踩脚蹬的动作不停,以为是冯思远,站到车辕上才一抬头,便笑着打招呼,“大”

    呃

    才吐了一个字,就被里面那张温润含笑的脸看得止了声。

    “还不进来。”

    里面的人到是比她从容,也许是等的久了,一开口,隐约还能听出几分慵懒。

    好吧,冯昭的胆子在陶阳面前从来就没有怯过。

    她顺理成章的走进车厢,看着马车帘子没等琼琚进来,便落了下去,心知陶阳是要问她行踪,索性大大方方的自己先招了,“我去玩了。”

    嗯,理由不错。

    陶阳还是那样温和的笑着,两只手叠放在膝上,不语。

    他不说话,不代表这理由就通过了。

    冯昭了解他,再加上不怕他,鼓着眼睛反而一副比他有理的样子,“你私自跑我的马车上来,想干什么?”

    哎呦,郡主这是倒打一耙喽?

    刚刚被吓得不轻的琼琚没敢跟上来,可守在马车边,却清楚的听见里面的动静。

    感觉危机解除,呃,或者说,等她过了最开始的惊吓,反应过来里面的人是陶世子的时候,危险,似乎就已经解除了。

    若是被冯世子逮个现形,估计不好交待。

    比起冯思远,冯昭宫里的人到是不怕陶阳。

    也可能是他温润如玉的名声过于显赫了。

    知道里面还要纠缠一会儿,琼琚很厚道的给晚来几步的萧深递眼色,用近乎于唇语的声音说道:“被陶世子发现了。”

    萧深有武艺,耳力比一般人要好,隐约听到马车里有男人的声音,可一见车门帘子放下,便猜测了里面的人应该是熟识的。

    被琼琚一指点,他长长的“噢”了一声,然后抱臂环肩,站在车辕边不动了。

    不是该回避吗?

    琼琚看着他半点躲开的意思都没有,很想再提醒他一句,郡主素来不怕陶世子,可不代表陶世子的脾气真是连一个侍卫也能包容的。

    当然,如果郡主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肩上,那就另算了。

    还真别说,冯昭到是义气,真就把责任揽到自己肩上了,“就是我的意思。”

    陶阳一个劲的问她去哪了,她又不惯在陶阳面前撒谎,就实打实的说了。

    不过,陶阳瞥着她半点不相信,“你怎么会知道治觥里那边有集市。”

    甚至,他都想问她,怎么会知道治觥里这片普通百姓住的地方?

    宫里不可能谈论那种地方,武国公府吗

    冯昭眼珠子机灵的转着,莫名的不想拉萧深出来背锅,便强硬道:“是府里的婆子说的,我听见了,就好奇想去看看,反正有萧深呢,连我大哥都说他功夫好。”

    这到是了。

    虽说是大户人家,可婆子丫环月钱统共就那么多,若不是主子身边得脸的,又没摊上有油水的差事,买东西也只能精打细算,去治觥里那片集市,也就合情合理了。

    陶阳缓了口气,这会儿到不拷问她了,只是还是有些微责道:“那里人多,又乱,你出行连车马都换了,万一出点意外,萧深功夫再好,还能以一挡十?”

    “怎么”不能。

    冯昭不服的想要辩解,不过,陶阳却嗔着她拦话道:“你听我说完。”

    被堵,冯昭“哼”了一声,“你说。”

    瞧出她不以为然,陶阳以前也实在没想过她出宫胆子比在宫里还大,不免就想借着这个机会教训教训她,“你既然去了,也该知道那边人多密集,比青阳门一带可是多了不少人,就算萧深能以一抵十,那抵几十,抵百呢?”

    “哪”

    “万一呢?”

    冯昭:“”

    她算看出来了,不被陶阳教训一通,他是不打算放过她了。

    好吧,反正她把两耳朵通开,这耳进,那耳出就是了。

    她心里打好了主意,脸上就半点不情愿的意思都没了,老老实实的听着陶阳训话。

    当然,鬼知道她真听了还是假听了。

    只是,陶阳纵容她惯了,也过于相信她对自己的听从,喋喋说了几句之话,见她不像先前还想着顶嘴,态度也好了不少,顿时,就又软了心肠,“好了,下次要是再想去什么地方,不想被你婶婶她们知道,你就打发人跟我说,我带几个家丁,在外面跟你汇合就是了。”

    “那外祖父知道了怎么办?”

    冯昭白了眼陶阳,一副你这主意真“馊”的模样。

    陶阳瞧她翻白眼怪可爱的,没忍住,噗哧一声,笑道:“这个时候到想起你外祖父了,从宫里出来这些天,连白相家都去了,怎么不见你回文国公府看看。”

    冯昭:“”

    不是没来得及吗。

    她心里小声的嘀咕着。

    光忙着大事了,还真把外祖父和外祖母给忘了。

    当然,不是她不关心两位老人家,而是前世最后的记忆里,两位老人家活得依然好好的,所以,惯性使然,她重生回来,危机意识首先让她想到的是保护前世被伤害的,反击前世害她的人,因此才忽略了两位老人家。

    可这会儿听着陶阳说,她也觉得怪不好意思的,心虚道:“那外祖父和外祖母有没有生我的气啊?”

    “怎么会。”

    陶阳无奈的摇了摇头,“他们就是想你了,知道你刚回武国公府,又打着为父祈福的旗号,一时半刻,不好接你过府去住。”

    可心里却时时惦记着的。

    文国公一生两女,没有儿子,长女早逝,二女及笄之年入了宫,老两口若不是从族里过继了陶阳,怕是连膝下之欢都难享。

    不过,陶阳虽然是养在文国公和国公夫人膝下,却不唤两人父亲、母亲的,老两口怜他年纪小,便让他唤祖父,这样,老两口去了,宫里的陶太后也能把他当晚辈护着些。

    不过,陶阳是个懂事的孩子,从被过继始,便真心实意的孝敬老两口,与宫里的陶太后也能谈得来,以至于进出宫的时次数,到是比文国公夫妇还要频繁。

    冯昭既是遇到了陶阳,又听他提到了外祖父、外祖母,闪了闪眸光,她道:“那,今天你送我回去,顺便跟我婶婶说,明天接我去看外祖父和外祖母。”

    陶阳:“”

    他怎么会没听出来这丫头的一箭双雕。

    拿他阻了姚氏的询问,又帮她揽了明天接出府的活,失笑连连,陶阳无奈中透着宠溺,道:“好。”

第73章 灌酒() 
不得不说,冯昭的主意打得还真是妙。

    姚氏一见陶阳,完全不需要他开口,便自动脑补了冯昭离开白家后的行踪。

    陶阳给姚氏问了安,又提起了明天想接她回文国公府的事儿,得了姚氏的应允,便打算告辞了。

    不过,姚氏却笑着留他,“你也难得来一次,刚好思远在家,我让人吩咐厨房给你们兄弟开个小局,在他院子里喝上两杯,说说话。”

    陶阳不好拒绝,又有冯思远留他,便抱拳应了。

    不过,从姚氏的院子里出来,陶阳却忽然说道:“阿昭说,你对萧深的印象不错。”

    他微偏头,一边走,一边看着冯思远,等着他作答。

    冯思远知道萧深来洛城走的是陶太后的门路,又有陶阳带他出入宫廷,以为陶阳这话是让他帮着品品萧深这人怎么样,一时并不藏私,实话实说道:“按理说,这小子功夫这么好,又走的武行,想进洛城找门路,也该奔到我们这样的武将之家。”

    言下之意,怎么就走了你们陶家的路子呢?

    语气当中不掩可惜、遗憾的情绪,可见对萧深这个人,还是很认可的。

    既然如此

    陶阳笑着闪了下眸,“那不如叫他一起。”

    “好啊。”

    冯思远痛快的应了,转身就吩咐跟在后面的下人去外院寻萧深一起喝酒。

    等到冯昭得了萧深被灌醉的信,已经是隔天早上的事儿了,可亲眼看着萧深被灌醉的冯思远在送走了陶阳之后,一个人站在夜色下,极其纳闷的自言自语起来,“陶阳酒量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好还不算,竟然还会整人了?

    别以为他没看出来,喝酒时,提议玩罚酒的行令,可都是洛城那些出了名的有花花肠子的世家公子哥的把戏。

    也就欺负萧深这么个外来人,不知道里面的门道吧。

    冯思远奇怪的晃了晃头,感觉自己今天晚上喝得也有些多,这会儿被夜风一吹,竟也晕晕的。

    不过,他虽然晕,竟也知道惦记萧深。

    叫了身边惯常伺候的吩咐道:“你找个稳妥的人给萧侍卫送两碗行酒汤去,再同跟他一块来的羽林卫说一声,晚上帮忙照顾点,要是觉得不舒服,趁早请个大夫来看看。”

    冯思远虽然也是世子公子哥,可冯冀元和姚氏却从不娇养他,很小的时候,就扔到军营里历练了,还与普通的兵丁一起吃住,出过任务,所以,这会儿关心起人来,竟也是一副娴熟的样子。

    等他回了院子,又得了随从送回来的信,觉得再没什么不周全的,这才放了自己洗漱睡觉。

    白相家。

    今天公务有些多,白相到家的时候,已经近亥时。

    白相夫人吩咐了丫环伺候着白相净手,净面,又喝了盏热茶,才端了比晚膳晚,比夜宵早的饭菜上来,看着白相尽管还保持着优雅的行态,但筷子进出的速度明显比平时急了许多,不由心疼道:“老爷再忙,也得顾着点身体啊。”

    “这不是年下了吗,太后催着要看帐呢。”

    白相管得是财政收支上的差事,汇总了粮食、漕运、户口、榷酒等,每一样都关乎着国计民生,马虎不得。

    尤其现在是年下,陶太后催得紧,他能回家吃口热乎饭,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闵氏知他说得是实情,可这女人心疼自己男人的心,又完全超乎了理智。

    她又忍不住埋怨起来,“户部那边也不能多尽点心。”

    因着出身帝师之家,闵氏又不似一般的大臣夫人,只知道伺候男人,不懂男人的公务。

    闵氏还是知道一些的。

    比如朝廷现在的弊端。

    白相的差事和户部尚书的差使多少有些重合,可白相的官位又在户部尚书之上,这样一来,户部尚书就会犯些偷懒的毛病,本该自己做的,也都推到白相那儿,美其名曰,上官总比下官见识高远。

    白相也知闵氏见识多,当然,他也有通过闵氏的嘴,让岳父适当性的指点一二的想法,所以,有时候在公务上发生的矛盾与分歧,还有心里的不满与抱怨,就会唠叨给闵氏听。

    此时,听着闵氏说出他的心里话,也只能摇头苦笑,“都是这上面的老油条了,你要说不尽心,他又把事情做了,可你要说尽心,他做的事情,分明就还有余分。”

    无奈的摇了摇头,白相又吞了两口米饭,钳了几筷子菜,直到吃了八九分饱,才把速度放下来,缓缓咀嚼了嘴里的食物,低声道:“等过年给岳父拜年的时候,我想跟岳父说说这事儿。”

    陈年积弊,如此下去,只会拖累朝廷。

    上意明确,下达却不能尽如人意,等到一层层关卡都通过了,要办的事儿,也赶不及了。

    白相在心里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