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相在心里默叹着,明明太后娘娘有意整除吏治,可每每动一点,就会被很多大臣联名反驳,以至于现在吏治混乱,想要整顿,却举步维艰。

    闵氏并不知道白相心里打着支持陶太后的主意,想从她父亲那儿得些指点,只陪着他抱怨两句,又守着他用好了饭,撤了桌子,换了茶,这才抬手挥退了屋里的丫环,只留了贴身的伺候,小声提了今天康宁郡主过府说的那些话。

    “当时在亭雅院,芳华说这屋子里温暖如春,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雪花,一边捧碗凉凉的酸梅汁,那才惬意呢,可郡主当时却说,若是所有的地方都能过上这样的生活,那百姓们一定就安居乐业了。”

    “真的?”白相抿茶的动作一停,茶杯直接就被他放在矮几上,目光锃亮的看着闵氏。

    闵氏苦笑,手背叠着手心连拍两下,“这还不只。”

    “还有什么?”白相眼里的亮光更甚,一副催促的样子。

    闵氏又道:“我出嫁时,父亲送了本游记与我,老爷可还记得。”

    白相微微思索了一番,好像在回想,片刻,才道:“是那本岳父亲手记上,他游记四方的趣闻轶事吧?”

    “正是。”闵氏点头接口道:“从我出嫁后,家里的兄弟子侄还有楠儿若是谁出门,去了哪里,有什么好玩的事,好吃的东西,也都会回来说给我听,我就学着父亲的做法,也都记了下来。”

    “你给郡主看了?”

    “郡主拿走了。”

第74章 告状() 
原来不只是看啊!

    白相心里渐渐起了涟漪,漆黑带笑的眸子缓缓漾出一道光,让他开口时的每一个字,都似感染了笑意,“听闻,当年文国公教导两个女儿时,便是汇天下之所集,旁门杂类皆入得了耳,近得了心?”

    这才有了“双姝”的美名。

    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白相忽然提及,闵氏余下的牢骚也就止住了,仿佛也忆起了当年陶氏双姝的盛名,更忆起自己儿时的趣事,不由一笑,感慨道:“要不是有文国公如此教女,我娘也不会任由我爹把我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一般官宦人家的女孩子可做不了陶氏双姝,所以,这么多年过去,才会盛名不减。

    当然,也是陶太后当了皇后,又做了太后之后,陶氏双姝的名声,更盛从前,也引得许多名门贵族在教女上,再不复从前的教条,只习女则女诫等。

    只是,“老爷怎么忽然说到这个?”

    闵氏眸带好奇,看着白相。

    只见白相眼中的笑意渐渐变得意味深长起来,可却并没有给闵氏解惑,反而转开了话题,问起孩子们的亲事来。

    一恍,陶阳被文国公夫妇收养进府,已经过去几年了,就像他们的长女离世,也有六年了。

    时光荏苒,文国公夫妇看着亭亭立于眼前的少女,那初长成的模样,隐约就是长女幼时的模样,一时眼泪冲眶,竟双双流下泪来。

    冯昭不想刚一见面,就惹哭了两位老人家,跪在地上顾不得被唤起,便朝着两位老人家膝行过去,一手揽住一人的腿,将头埋在两人膝前,也哑了声,“外祖父,外祖母,你们切莫伤心,若是母亲泉下有知,定会不安的。”

    只有真正关心你的亲人,才会感知你的喜怒哀乐。

    长女已经早逝,文国公老夫人温氏怎么还忍心让她在地下不得安宁,被冯昭这一劝,原本的放声大哭,一下子也变得凄凄切切起来,躬着身子,搂着冯昭哭道:“好孩子,你母亲若知道你如今已这般懂事,必是会安心九泉的。”

    “外祖父,你也别伤心了。”

    劝了温氏,冯昭偏头又去劝文国公。

    触景伤怀,文国公一个大男人也是湿了眸,红了鼻尖,整个人看上去难过极了。

    可好在,男人比女人理智,这一会儿,又瞧着外孙女小小的脸庞仰头关心着他,仿佛长女在家时,每次都会小大人般的管着他这个,管着他那个,心里既酸涩,却又欣喜。

    反应过来孩子还在地上跪着,他忙伸臂牵了她起身,“别跪着了,地凉。”

    连仆妇都没唤,可见心里对冯昭这个外孙女的在意。

    温氏也被他唤得醒过神,帮忙之余,又不免自怨道:“怪我,光顾着哭,都忘了让孩子起身。”

    冯昭顺着两位老人家的力道站了起来,忍了泪,撑着笑,哄着两位老人重又坐下,“没事的,在宫里,姨母罚我跪的时候多着呢,哪次都比这次长,而且,不分冬夏的,我都习惯了,再说,给外祖父和外祖母磕头本来就是阿昭的本分,怎么能怕这儿怕那儿的?而且,这屋里温暖如春,就是穿了夏衫跪在地上,都不会有一分凉气渗入体内。”

    噼里啪啦,小嘴一张一合,片刻间,便说了好长一通话。

    文国公陶渊和妻子温氏将将收了脸上的难过,还没等缓下心情,忽然又被冯昭那句“在宫里姨母罚跪”给引开了思路,不约而同的瞪起了眼睛。

    文国公虎着脸问冯昭,“你姨母对你不好?”

    不等冯昭解释,温氏也紧跟着追问,“她怎么罚你跪的,这么小的孩子,她也不怕伤着筋骨?”

    冯昭:“”

    两位老人家摆明了冯昭要是诉委屈,他们就不顾了身份,进宫找小女儿算帐去。

    嗯,人家是陶太后的亲爹、亲娘,虽说现在身份有别了,可那也挡不住陶太后是从温氏肚子里跑出来的。

    这底气啊

    陶阳嘴角抽搐的看着不分青红皂白的老两口,顾不得给冯昭打眼色,忙上前替陶太后说好话,“祖父,祖母想是误会了。”

    他一上前,文国公和温氏的眸中的火气通通就转移过来。

    好在,陶阳也是稳住阵脚的,始终是温温尔雅的样子,缓笑的扶住文国公的小臂,一边示意他后坐,一边稳声道:“姑母疼阿昭都来不及,怎么可能罚她,再说,良姑也疼她,就算姑母嘴上说了惩罚她的话,实施的时候,良姑保不齐就会照顾她。”

    也就是说,即使冯昭说得是真的,那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的。

    管教小孩子吗,哪家长辈不都做过这种事儿。

    连文国公夫妇也不能说在两个女儿小的时候,没做过这样的事儿。

    可文国公夫妇仿佛忘了自己年轻时对待女儿的态度了,这会儿分明就是没道理可讲,纵使被扶着坐了,文国公陶渊脸上也没好看多少,唬着脸道:“她是太后,下了令,良姑就真敢不从?”

    陶阳:“”

    以前怎么没感觉祖父这么不讲理呢?

    还没等他感慨完,被冯昭扶着坐回椅子上的温氏也跟着描补一句,“良姑在家的时候,就最听她的话,如今又在宫里,只怕就更听她的话了。”

    话里话外,竟然不相信良姑能背着陶太后给冯昭放水。

    陶阳听得哭笑不得,无奈之余,只能把球抛开“罪魁祸首”,“祖母不信,大可问问阿昭,我说的是不是事实。”

    他算看出来了,眼下的情形,他辩百句,不如冯昭一句来得管用。

    虽然小丫头这招移花接木转移两位老人家注意力的方法用得不错,可也不能把火无端的烧到宫里吧?

    回头太后娘娘再打发良姑回来问安,两位老人家一准得给良姑脸色看,要是再顽皮一些,束了府里下人的嘴,指不定良姑就得一直糊涂着,不知道打哪得罪了两位老人家。

    陶阳想得想笑,却只能忍着。

    冯昭也知道良姑每隔段时间都会出宫,替陶太后给两位老人家问安,顺便探看探看两位老人家的身体。

    这会儿陶阳想到的,她其实也想到了,不过,她到不觉得良姑应付不来两位老人家的责问,只是,自己惹的祸,还真没必要让良姑背。

第75章 回旋() 
辞别文国公夫妇的时候,天已暮沉,照旧是陶阳送她回了武国公府,向武国公夫妇交了人,才告辞离去。

    姚氏待冯昭出了屋门,才低声和冯冀元叹息一句,“要是阿昭和陶世子”

    语焉含糊,话未说全,可冯冀元却能听懂,摇头不以为意,“那孩子在阿昭面前,过于绵软了些。”

    到是实话。

    看出冯冀元对陶阳不甚满意,姚氏玩笑道:“陶世子若是一辈子都能纵宠着阿昭,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话虽如此,可冯冀元却道:“陶家过继他还指着他开枝散叶呢,阿昭年纪小,再加上生孩子这事,又是九死一生,我想着,她嫁过去的人家,最好是子孙昌盛,不指着她开枝散叶的,到时候,她生个一儿半女的,也就行了。”

    “老爷”

    姚氏微嗔的看着冯冀元,失笑道:“这种事儿,哪是现在说得着的。”

    且不说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就是有了,这开枝散叶的事,还不是人家两口子自己的意思。

    姚氏心里这般想着,表情上便流露出来。

    冯冀元一看便知,鼓着嘴,颇有些不服气的说道:“怎么说不着,你看上合适的人家,先把这个意思透过去,那家要是同意,便继续相看,要是不同意,也就不用再相看了。”

    合着,这中意不中意,还在能不能生孩子上?

    虽说这洛城当中的权贵人家不乏看中这一点的,可若娶的是冯昭这样的贵女,其实,更多在意的,是两家联姻背后的利益关系,能不能开枝散叶,到不甚打紧。

    这样的道理,冯冀元定是明白的,可这会儿他却直白白的把冯昭开不开枝散叶的事儿摆了出来,把利益关系压到了尘埃,姚氏心知他是疼惜冯昭,便不忍拂他这片心,顺着他的话哄道:“好好好,听你的,我若遇见合适的,必是先把老爷的意思放在前面。”

    “这还差不多。”

    仿佛没听出姚氏有意哄他,冯冀元孩子气的松了嘴,端了茶杯,慢慢啜了起来。

    姚氏瞧着他那副“心满意足”的模样,忍俊不禁。

    这边夫妻俩的打算自然没传到冯昭的耳朵里,这会儿,她正在自己的院子里,听采蒿回话。

    “郡主前脚一走,后脚葛公公就捧了只漆木匣子进了府,奴婢亲自接了东西,葛公公说是皇上新得的玩意,惦记着郡主,自己都没舍得把玩一下,就让他给郡主送来了。”

    说着话,琼琚已经掀开了那匣子,捧出里面的东西,送到冯昭眼前。

    到不是什么稀罕物,就是一颗琉璃球,在屋内烛火的映衬下好似有波光流动。

    冯昭抬指碰了碰,脸上并无多大兴趣的模样,语意透着慵懒的问道:“除了问什么时候回宫,还说什么了?”

    采蒿摇了摇头,“没说别的。”

    冯昭点头示意琼琚把东西收起来,“行了,我累了,打水沐浴吧。”

    “是。”

    采蒿躬身而退,琼琚收了匣子,放到炕上的百宝阁里,转过身,便先去了净室,查看沐浴要用的东西。

    待冯昭沐浴出来,采蒿后知后觉的敲了下头,想起件事儿,“郡主,下半晌,去淮阳侯府学做点心的婶子过来回话,说是淮阳侯府点心房上的妈妈说她已经学了七八成像,如果郡主想吃,她随时能做了呈上来。”

    虽说才过去几天,可冯昭这几天过得实在充实,竟把这事儿给忘到一边。

    被采蒿这么一提,她忽然偏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