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吧。”胡九仿佛极了解似的,拍着胸脯保证道:“像他这样的人,杀戳太多,又无根无萍,指不定怎么使招,才能得来这么一个孩子,而且,还特意找人算过,这一胎一举得男,极有可能是文曲星下凡。”

    萧深之前并不知道那妇人肚子里的孩子竟有文曲星一说,疑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伺候那妇人的贴身丫环说的。”

    胡九狡猾一笑,对萧深道:“盯上这妇人,我就多留了一手,想着那院子只怕送进个脸生的人困难,可每日总得吃喝拉撒吧,这吃喝拉撒就得采买,想来那府里外松内严,这采买上,怕是会挑着常用的几家送货,我就顺便让高景把那几家查了查,又挑那嘴松好占便宜,又能跟内院说得上话的,许了好处,便得了这条消息。”

    萧深听了忍不住叫好,双手一抚掌,冲着周行道:“先生当初果然没说错。”

第102章 巧合() 
“没说错什么?”

    胡九好奇的看向周行。

    周行不自在的咳了一声,虚握着拳头掩了嘴,顾左右而言他道:“外面的事已经办得差不多了,少主是不是该给郡主递消息了。”

    显然是不打算继续这个话题。

    若是换了别人,胡九可不会轻易放过,非要刨根问底,寻个究竟,可这人换成周行,他可不敢,生怕一个不注意,再让先生伤了身体。

    唉,算了,反正先生是有学问的人,没准就算把话说出来,他也听不懂呢。

    胡九自我安慰着。

    萧深更是顺了周行的话笑道:“先生说的是,我这就回去。”

    话落,袍袖一挥,大步流星走了出去。

    其羽馆,琼琚得了信,眉眼弯弯的去给冯昭回禀。

    “郡主,成了。”

    从墨姑回宫,琼琚就一直让人盯着宫门那边的动静,连寿康宫那边,她也亲自寻了由头过去请安,顺便还瞄了墨姑一眼。

    瞧她脸上到是没有半点心慌的样子,她还挺好奇,墨姑是拿什么做筏子,才瞒过了太皇太后。

    一下子收服墨姑和秦光,纵使冯昭对萧深有几分信心,可真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忍不住兴奋了一下,心里忍不住高兴道:有了这两个人,寿康宫那边算是在她掌控中了。

    这一刻,她终于生出一种重生后的安全感。

    好像前一世的悲剧,终于可以避免了。

    这个消息,要不要告诉姨母呢?

    脑子里乍然跳出这个问题。

    冯昭低眉想了想,还是唤了琼琚近前,小声在她耳边说道:“我带采蒿去显阳殿,你盯着点寿康宫那边的动静。”

    “是,郡主。”

    难为琼琚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竟然大着胆子只随冯昭命令。

    看着她脸上的镇定,冯昭满意的扶着她的手站了起来,唤了采蒿进来服侍她披了斗篷,主仆二人这才一同去了显阳殿。

    临近年尾,竟然把皇帝发落到灵台,可想而知,这一天,陶太后的显阳殿有多热闹,但凡能说得上话的大臣,几乎都在显阳殿里走了一趟。

    冯昭到的时候,陶太后连晚膳都没用,良姑愁得没法,脸上却分毫不显,始终维持着那份从容不惊,迎了冯昭进了偏殿,待身边没有闲杂人时,才一边引着冯昭往偏殿供陶太后休憩的内室走,一边小声低语,“娘娘今天一直没歇着,郡主来的前一刻,禄大人才走,娘娘却失了吃东西的喂口,一个人进了内室偷个空闲歇会。”

    “哪个禄大人?”

    从良姑的语气中,明显听出对禄大人的不满,冯昭随口就问了一句。

    “是新任浙江布政使禄示明,禄大人。”

    良姑仔细的报了对方是谁。

    冯昭一听,竟然乐了,脚尖微微停顿一下,侧身瞧着良姑,不确定道:“我怎么记得,之前禄示明任的是两江按察使呢?”

    良姑好像没料到冯昭竟然能报出禄示明的履历来,心里微讶,面上却不显,“是任两江按察使来着,不过,禄大人很有政绩,在任期间,口碑极好,又做了几件极利地方百姓的事,恰又逢浙江布政使康大人忽生恶疾,不能理政,严阁老和曹阁老便推了禄大人出来,一是说禄大人对两江的事务了解甚多,有利于接手康大人手上未完的事儿,另一点,也是给康大人一个缓冲的机会,看看有没有可能恢复康健,这样,浙江布政使暂时就不用换人了。”

    “这么说来,禄示明目前只是暂代喽。”

    冯昭意味不明的看着良姑,明明问得与己无关,可良姑总觉得她话里有话,只是并不瞒着她,把太后娘娘的意思告诉她,“虽说是暂代,可康大人的身体,只怕也难恢复”

    良姑说得含蓄,但眼里的神色,已经在告诉冯昭,康大人怕是无力回天了。

    自古江南渔米香,但凡上位者,没有不想聚拥江南的。

    若朝政稳固,没有人虎视眈眈,若禄示明不是太皇太后的人,冯昭大抵不会多想,可昨天打发绿衣出宫的时候,她还拿禄示明说事来着,今儿就碰着了,前后不过两年左右,禄示明竟然升到了浙江布政使的位置,以他一介清名能吏,不结党营私来看,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了。

    冯昭不由在心里暗暗盘算起来,那位康大人突感的恶疾,到底是真的恶疾,还是有心人故意为之呢?

    比如,安远侯府的小世孙就是她让人动的手。

    说起来,这事还真要感谢淮阳侯府的谢大小姐,虽然有点冒险,可还真让她成事了。

    良姑说完,瞧出冯昭已明白她的意思,不由会心的笑了,抬手指了指已经近在眼前的那道与内室相隔的湘妃色帘子,小声提醒冯昭,“郡主过去吧,好好陪太后娘娘说会话,奴婢去安排人传膳,郡主陪娘娘用点晚膳再回去吧。”

    言语中,不无暗示冯昭劝着陶太后开开胃口的意思。

    冯昭会意,笑着点了点头,“姑姑去忙吧,我陪姨母说会话。”

    正好把心里的事儿跟陶太后说说。

    良姑只当冯昭会好好的陪陶太后,欣慰的转身去了殿外,喊了小宫女负责传膳,又去了茶水室,吩咐佩霞沏了冯昭爱喝的茶和陶太后的茶送进去。

    内室,冯昭走进的时候,陶太后正半垂着眸,歪靠在美人椅上,看不出是睡着,还是醒着。

    冯昭试着小声唤了句,“姨母。”

    脚步停在刚进门的位置,没有再往前探,好像随时能进,能退一般。

    陶太后到是没有起身的意思,连眼皮都没抬,可嘴唇却动了,“是阿昭过来了。”

    也就是说,没睡。

    冯昭轻声应了“是”,脚下的步子便轻快起来,也不去寻旁处坐,只挨着陶太后膝盖的位置,靠坐进去。

    陶太后实在没料到这孩子竟然还跟她挤到一处,嘴上说着,“让下人给你搬把椅子”,可身体已经下意识的往里挪了挪,仿佛怕冯昭坐不稳,掉下去似的。

    冯昭便笑嘻嘻的坐在那儿不动了,“我有话跟姨母说。”

    陶太后闻言张了张目,嗔道,“有什么话,值当你这么小心。”

    别说是内室,就是这寝殿,也一样密不透风。

    不过,冯昭乐意,她也不在这些许小事上立她规矩,只放任她道:“说吧。”

第103章 “棉袄”() 
“那禄示明是不是来请姨母收回成命的。”

    冯昭语气里,透出打听的意思。

    陶太后以为她是借着禄示明打听自己对皇帝的态度,眸中显出几分不曾露于臣工面前的失望与无奈来。

    当然,这份失望并不是因为冯昭旁敲侧击的打听,而是对自己儿子如此不受诱惑的失望,她忍不住微微坐起了身子。

    冯昭忙起身给她让开地方,陶太后顺势把双腿放了下来,抬手拍了拍自己身旁空出的位置,“坐过来吧。”

    感受到陶太后语气中的低落,冯昭乖巧的依偎过去,任她把自己搂在怀里,微微侧着眸,关心道:“姨母,你做的没有错。”

    她小脸上一片不忍,让心里本还有些堵的陶太后,多了一分欣慰,眸光中的无奈被慈爱取代,感动道:“阿昭都能做姨母的小棉袄了。”

    冯昭被她搂得歪了歪身子,心里因她这句话,反而比她还不好受起来。

    她清楚的记得,前世,陶太后从来不曾与她说过这么温情的话,而前世的她,好像也从来没和陶太后这般贴心的说过话。

    每每面对她,前世的自己总是像面对考校功课的夫子,只以一股学生教答卷的心态,盼着赶快结束,然后毫不留恋的从她面前消失。

    好像多留一秒,呼吸都会变得困难。

    如此对比,冯昭竟然对前世的自己忍不住痛恼起来,如果老天没给她重生的机会,这样的姨母,是不是就被她错过了?

    心中有了悔意,相处间,她便更加的想做姨母的“小棉袄”,靠着陶太后,冯昭竟有些迫切的想把刘宪不是她亲子的消息告诉她,让她不用为了刘宪,这么伤怀。

    不过,还不待她脱口而出,良姑亲自引了提着食盒的佩霞隔着道帘子温声说着,“娘娘,郡主应该还没用晚膳吧,奴婢擅作主张,把晚膳送来了。”

    陶太后并没有胃口,也知道良姑这是在借冯昭做筏子,便也没有推托,携了冯昭的手一同起身,边往临窗的炕上走,边对帘子外的良姑吩咐,“拿进来吧。”

    “是。”

    良姑心下一喜,忙给佩霞使眼色,两人一前一后的进了内室。

    冯昭被陶太后推坐在炕桌一边,与陶太后面对面的位置,看着良姑和佩霞麻利的摆起桌,便笑着对陶太后道:“姨母这里的东西最好吃了。”

    “好吃你就多吃点。”

    陶太后仿佛没听出她语气里的撒娇,亲手捏了筷子挑了她往日爱吃的菜,帮她夹了几箸,“好吃就多吃点。”

    完全是宠溺的语气。

    良姑听着,趁着布菜的空档,悄悄的冲冯昭眨了下眼睛,隐约传达了感激的意思。

    冯昭瞧得分明,却微不可见的摇了摇头,目光中流露的意思,分明就是“能为姨母分忧,我求之不得”。

    良姑心里替陶太后高兴,原想拉着佩霞留下来布菜,可又一想,也许这会儿,娘娘更喜欢这样与郡主独处。

    心随意动,她退后两布,拉着佩霞寻了借口便出了内室。

    陶太后到是没说什么,仿佛没看到两人间挤眉弄眼的动作,陪着冯昭好好的吃起饭来。

    原是没有胃口的,可时不时的被冯昭一会儿喊“这个好吃,姨母你尝尝”,一会儿又道“这道素锦虾仁也做的不错,姨母试试”,下一刻,没等她把素锦虾仁咽下,冯昭好像又发现了一道好吃的菜,忙又给她布了过来,一来二去的,她竟然也吃了不少。

    “好了,你快吃吧,姨母都要饱了。”

    不知不觉间,陶太后也有七八分饱了。

    冯昭笑着点了点头,这才不再给陶太后布菜,自己吃了起来。

    陶太后瞧她吃的香,又跟着夹了几筷子,等到冯昭吃完,她也才刚刚放下筷子。

    良姑和佩霞都没有走远,隔着一道帘子守着,听着里面的动静,待隐约觉得时间差不多了,便双双走了进来。

    第一眼,良姑先瞧了桌上的盘子,看见每样菜都动了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