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才能事无巨细的回起话,“叫隋六,明面上,在洛河码头当个管事,不过,以前只是他一个人摸爬滚打,没少摔跟头,现在挂到了平顺王名下,行事比以前严谨了。”

    这是他那同乡的原话。

    当然,他也没来得及仔细打听平顺王平时行事什么事,平顺王府在洛城里到底扮演着几分不尴不尬的角色,所以,这会儿他说隋六严谨,不像是贬低平顺王府,反而像是在夸随六跟了主子,竟然也知道学着主子的做派了。

    嗯,王孙贵族,在他眼里,严谨都是行于表面的,而这番作派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

    谁让人言可畏呢。

    “隋六”平顺王低低的念过一遍这个名字,目光下意识的就看向张先生的方向。

    多年的主仆,平顺王自然知道与王府贵胄打交道,出谋划策的还得是张先生。

    微不可见的,主仆目光交织在一处,有火光迸射。

    只是这会儿人多,口杂,就算这屋里都是卫侯爷的幕僚,可也不能保证没哪个幕僚像赵大成口中那个同乡一般,也巧遇了谁,嘴巴大,就把不该说的话,全说了出去。

    至少,那个同乡不说,卫侯爷是不会知道平顺王表面的恭顺,谦卑,竟然只是做戏。

    他也不会想到,太皇太后每个月都会私下里派人跟自己的儿子见面,而不是正大光明的宣儿子进宫里问安,说话。

    这里面蹊跷可见,隐隐的,卫侯爷觉得自己的汗毛好像都竖了起来。

    他有种发现了大秘密,而且,自己很可能就要参与到秘密当中一样。

    浑身的血液此刻开始沸腾,叫嚣,他有点按捺不住的抬手压下了还打算继续说着什么的赵大成,仿佛刚刚想起一般,抬眸笑扫了屋里的众人一眼,“到是我疏忽了,留了众位许久,想来,众位也饿了,大家先去用膳吧”

    也是凑的巧,这边他话还没说完,院子外,模模糊糊传来了心腹与莹月的声音,“姨娘,侯爷还在议事,你先回去吧,等侯爷议完了事,小的自会禀报侯爷,姨娘来过。”

    “我不进去。”莹月声如其人,柔婉如弦上月,“这是我给侯爷准备的吃食,你帮给侯爷送进去,还有众位先生,我已经吩咐厨房那边留饭了,你听着点屋时的动静,这人一饿,脑子也容易不受使,若是侯爷传腾,你就直接打发人去厨房说一起就行了。”

第111章 套话() 
借着莹月的话,卫侯爷恍然大悟般的向众位幕僚表了歉意,放了众人去用膳,却独独留下了张先生。

    赵大成走得心有不甘,几次回头瞟向卫侯爷,欲言又止的样子。

    幕僚中有懂得察言观色的上前搭了他的肩,挡了他的视线,笑着打起了哈哈,“我这会儿肚子可是扁扁的,大成兄弟,咱们俩来上两盅,怎么样。”

    从前这幕僚可不会叫他大成兄弟。

    赵大成瞧着那人,心里暗暗的想,又知道这会儿卫侯爷没单独留下他,想来他还得再寻机会,索性,便借了那人的力道,一起书房外走,“王先生瞧得上,我就陪你喝两杯。”

    “叫什么先生,咱们都是给侯爷办事的,不嫌弃,就喊一声哥。”

    豪爽的仿佛赵大成不喊出来,都不够意思一般。

    赵大成顺势就唤了声,“王哥。”

    “哎,好兄弟。”

    被唤王哥的人一边满足的笑着,一边压了压手上的力道,冲着赵大成挤眉弄眼。

    赵大成瞧着他下颌抵着前边陆陆续续往各自院子里走的先生,不明所以。

    王哥示意他把脚步放慢,等到跟前边的人拉开了些距离,这才小声凑到他耳边,笑道:“这声哥,不能白让你叫,趁着离宵禁还有些时候,咱哥俩到外头爽快爽快去。”

    赵大成总觉得王哥嘴里的爽快带着点神秘的色彩,他其实并不打算去,可这王哥手上力气还真大,也不等他答应,拖着他便向府外的方向走。

    卫侯爷待府里的幕僚极宽厚,平常出门,若有需要,都会备一、两辆马车代步。

    王哥显然是用惯了的吧,到了门口,唤了门房,不一会儿,便有小厮赶着马车过来。

    “春香院。”

    王哥熟门熟路的报了地方,小厮眼里的笑就多了点暧昧,甚至有点羡慕。

    赵大成若说开始的时候还没回过味来,等到人踏进春香院,被一屋子花红柳绿围上,便知道男人为什么都喜欢来这种地方了。

    等到几轮酒下肚,他更是被拿着嘴儿给他喂酒的花娘迷得神魂颠倒,王哥问一句,恨不得说上十句。

    待把他肚子里知道的那点东西都摸了个九成九,王哥便功德圆满了,拿出五两银子给那个花娘,唤了两个力气大的婆子帮着把赵大成架到了花娘的屋子,隔着窗户,听了一会儿里面颠鸾倒凤的动静,朝着地上吐了口唾沫,轻呸了一声,大步离开。

    东都侯府。

    王哥赶回去的时候,身形利落的钻进了原先侯爷议事的院子,三步并作两步的跑到书房外,唤了侯爷的心腹进去禀报,得了召唤,这才推门进去。

    人刚在屋子里站定,连口水都没碰,便先冲着张先生点了下头,随后,又与卫侯爷说道:“把人灌醉了,之前的他说的话,套了个九成九,是真的。”

    “真的!”

    卫侯爷既激动,又矛盾,既喜,又骇。

    被两种情绪煎熬的他,久久拿不下主意。

    王哥平时不显,可时常受张先生点拨,便与他站到了一个阵营,同为幕僚,在意见相左的时候,他通常都会支持张先生。

    当然,像这种需要帮忙套话,而张先生又不适合出面的时候,他便会出现。

    可又为了让他的出现不被别的幕僚排斥,甚至把他定位到张先生身边,他还得学会周旋,比如探听来的消息,会半真半假的与别的幕僚分享,这样真真假假,就算张先生这边得了侯爷的看重,也不会把别的幕僚压得太难看。

    都说独木难成林,三人行还有我师,张先生此人一心效忠卫侯爷,自然也盼着卫侯爷身边帮衬的人多。

    可这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也就有人多的坏处。

    比如,这消息渠道,纷乱杂陈,谁知道哪个可靠,哪个不可靠。

    这个时候,王哥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

    张先生迎着卫侯爷惊骇不明中还隐隐夹杂着兴奋的目光,极力压下自己周身奔涌的澎湃气息,勉强让声音显得平静,稳重,可开口是一丝丝的颤抖,还是无法掩盖。

    “侯爷,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显阳殿。

    良姑愕然的跪在地上,久久缓不过来神,她嘴里喃喃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脑子里像过电一般将这些年来自己陪在陶太后身边的始末,来了去,去了来的想了一遍又一遍,痛、悔、恨、疑、惊、怕、骇,各种情绪齐上阵,直叫她脸上的颜色纷乱杂陈,若是让旁人瞧了去,只怕还以为陶太后出了什么大事,这良姑也许下一刻就要倒台了。

    可这一刻,内室里只有主仆二人。

    良姑痛悔交加,涕泪横流,后知后觉的跪着磕头,边磕,边痛诉着,“娘娘,是奴婢没用,这么些年,枉担了娘娘待奴婢这片心,还自以为自己聪明,却没想到,从头到尾,竟被人蒙骗了十多年去,娘娘,你罚奴婢吧,娘娘”

    一声比一声压抑,却也一声比一声凄楚。

    她丝毫没有做样子给谁看的虚伪,每一个字,都是痛彻心扉的悔。

    她知道这件事的变化带来最大伤害的就是陶太后,而这份伤害不比小门小户,正妻移位那么简单,而是极有可能被寿康宫那位当作大把柄,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至陶太后于死地的。

    良姑比任何人都能感同身受这份煎熬,所以,磕起头来,半点没有为自己留余地。

    陶太后不知道是想明白了,还是内心的确过于强大,这会儿竟然还能亲自下地,扶着良姑起来。

    “娘娘”

    良姑没敢托大,也没敢跪地不起,察觉到陶太后的手碰上她的手臂,便主动从地上爬了起来。

    不是她跪的不诚心,而是不想让戴罪之身的自己还劳烦陶太后亲自动手扶。

    她受之不起啊。

    陶太后到也没强求她,等她站起来,竟然还能心平气和的抬手抚上了她的额,关心道:“一会儿还是拿药酒擦擦吧。”

    不碍的。

    良姑张着嘴,想这样说,可触及陶太后看似平静,却又深沉至极的眸心时,忍住呼吸,重重的点了头,“娘娘,奴婢省的。”

    主仆两个并未言传,已经意会。

    良姑走出去,就是陶太后的脸面,额头无端青紫,落入有心人眼里,少不得就会打听一二。

第112章 太热() 
此时,事情尚未明朗,陶太后和良姑都是相信冯昭的,可相信之余,接下来,她们更有一场硬仗要打。

    陶太后深若幽渊的眸子,此刻汇集着铺天盖日的风暴,可与良姑相商时,她的语气,又平静的仿佛夏日无波无澜的死水,“阿良,我们都不能哭。”

    良姑听话,抬手抹了把泪,像小孩子似的,重重的点着头,“嗯,奴婢不哭。”

    说起来,良姑也不小了,要不是为了陪她,早就该嫁人生子,现在也快要抱孙子了。

    陶太后朝她伸了伸手。

    良姑自己手背上还粘着泪,来不及拿帕子擦,便把小臂递了过去。

    陶太后却浑然不嫌弃的覆上了她的手背,然后紧紧的握住。

    “娘娘”

    感受到陶太后的力道,良姑差点没忍住再次泪奔。

    她是心疼陶太后。

    每一次都是这样,受了委屈,无法对人诉,只能把这份委屈压抑在心里,化作力量,折磨自己。

    哪怕是手背触了陶太后的手心,可由她此刻握着自己的力道推断,之前她自己握拳时,一定比这个力道还要狠。

    陶太后爱留指甲,而且,她的每一只指甲长的都极圆润,保养的也好,涂上蔻丹,犹为漂亮。

    但留过指甲的人都知道,长指甲不能做握拳的动作,尤其还握得特别紧那种,一定会划到手掌的。

    良姑几乎都不用去想,便知道陶太后此刻的掌心,又是一片血肉模糊。

    她目光里的心疼更甚,自责也更多了几倍。

    陶太后瞧着她为难自己的样子,竟然还能在此刻笑出来,只是那笑,淡若无痕,仿佛只抽动了一下嘴角。

    “阿良,我们都不要再想过去了,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娘娘是说那边吗?”

    良姑不糊涂,被陶太后一提醒,语意含糊,可目光却偏向了寿康宫的方位。

    陶太后嘴角渐冷,眸若寒霜,欺风赛雪,“明日一早宣陶阳进宫,把你手里能用的人,都给我撒出去,还有,文国公府那边”

    “娘娘是打算把老国公和夫人送出洛城吧。”

    知陶太后者,莫若良姑。

    见陶太后点头,良姑却不乐观的说道:“动静会不会太大?”

    怕是寿康宫那边起疑。

    暂时,康宁郡主还没有更可用的消息传来。

    只是,留两位老人家在洛城,若是寿康宫那边真动起手来,也的确危险。

    陶太后在这点上,犹为坚持,“这事儿,让陶阳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