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女重生:将军,耍个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氏却是垂着首,稳步走到了冯冀元的身边,曲膝先是行了礼,“妾身姚氏”

    “姚夫人还是把长姐的托付,先说出来吧,也好安安母后的心。”

    陶太后抬手拦了姚氏的礼。

    姚氏便也不矫情的站了起来,双手交握在小腹前,一副恭敬不如从命的样子,温声道:“长嫂临去前,的确有将康宁的婚事说与臣妾知”

第123章 重点() 
“大家都知道,臣妾的长嫂与大哥鳒鲽情深,不忍大哥地下孤苦,这才自绝于大哥的灵柩前。”

    这一说,到是将十几年前的旧事引了出来。

    在座的重臣们,有很多人对十几年前的事儿还能记忆犹新,更加上,死了的又是陶世双姝之一的安华郡主,曾经不知被多少才子慕名求娶而未得,后又红颜早消,虽说是他人妇,可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跟着唏嘘慨叹命运多舛。

    此刻在姚氏恍若追忆般的情绪感染下,众人好像又回到了那一刻,刚刚听到夫妻双绝时的骇然中。

    而姚氏更是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些微自责,“唉”声道:“就在大嫂自绝的前两天,曾与婆婆、臣妾说过,大哥一去,她就成了孀居之人,将来阿昭大了,少不得要出去见人,只她身份又不适合常出门,而臣妾到时也要掌着府里的中馈,怕是也无许多时间,婆婆年纪也大了,阿昭小孩子心性,也不好让婆婆受累,恰逢,太后娘娘当时与大嫂提及,膝下只得了皇上一子,想让阿昭空闲的时候,常进宫陪着说话,长嫂答应了,并说,太后娘娘既是阿昭的亲姨母,也不算外人,等到阿昭将来大了,该许人家了,便由太后娘娘帮着定夺。”

    原来是这样啊

    孀居之人多有忌讳,一般人家的宴请都不会发帖子,想当然,跟着孀居之人的子女,出去的机会就少了许多,年纪小的时候还不大打紧,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自然就受了局限。

    更有,权臣之家论亲,总要以门第、背景、父兄前程来评估儿婚事的可行性,若康宁郡主没得了郡主封号,只是武国公府长房一女,父又早逝,不曾继承公侯爵位,等到谈论婚嫁时,还真是有点难办。

    即便武国公夫妻视她如己出,到也不如陶太后这样掌权的姨母来得更隧意。

    殿中,但凡有儿女的母亲,仿佛一瞬间都理解了安华郡主托孤陶太后的心意,这份拳拳爱女之心,刹那间便得到了共鸣,更有感同身受者,竟忍不住酸了鼻子,悄悄的用锦帕沾了沾眼角。

    眼见着妇人们受了姚氏的蛊惑,太皇太后气恨得差一点就没在大庭广众之下扑到姚氏身上,狠狠甩她几个耳瓜子。

    还是墨姑瞧着不妥,忙低低的唤了声,“娘娘”

    太皇太后也就一瞬间失态,被墨姑这一声提醒,陡然回神。

    她压抑着怒火,掩在袖子里的手狠狠的攥成拳,寸长的指甲抠进肉里,很快就有了粘湿的感觉,可她半点理会的打算都没有,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静,却极具警告的质问姚氏,“武国公夫人”

    明明是侄媳妇,纵使碍着国礼,可这样的场合,唤一声姚氏也不为过,而且,之前太皇太后已经唤过姚氏,这不过前后几句话的功夫,她直接唤上了武国公夫人。

    呵呵

    瞧瞧,纵使再能伪装,还是没能掩盖住心里的失措。

    仿佛一但陶太后计谋得逞,她隐忍多年谋划的鸿图罢业,便已失掉半臂一般。

    也是,如果冯昭不被她攥在手里,谁知道武国公还会不会乖乖听她调遣?

    只这样的心思不宜宣之于口。

    姚氏更不是她肚子里的蛔虫,也不是她身边伺候的人,哪能透过她一句半点的点拨,一丝半毫的肢体动作,便能明了她的暗示。

    却见姚氏在她这声唤之后,仿佛被吓到一般,脸色从追忆与懊恼中,陡然多了惊惶,原本之前还站着的身形,陡然受不住这一吓,扑通一声,就跪了下去,急忙道:“娘娘,臣妾句句属实,不敢欺瞒。”

    可你还不如欺瞒呢。

    太皇太后瞧着姚氏的作派,心里更恨之余,却偏偏又不能做什么。

    而姚氏到摆出一副生怕她误会的模样,白了面色,补救道:“后来长嫂离世,臣妾才明白,哪里是长嫂担心孀居之后对阿昭他日有所影响,而是长嫂早在说出那番打算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把阿昭的婚事托付给太后娘娘。”

    太皇太后身形一晃,差一点就被姚氏自以为是的补救戳中。

    错。

    不是戳中,而是刺穿。

    那不是补救,是补刀啊。

    还是磨的锃明瓦亮的刀片子,菲薄的刃,散着森森的寒光,直直的朝她扑来啊。

    姚氏,她想干什么?

    是与陶氏那个贱人联手了吗?

    太皇太后一瞬间闪过这样的念头。

    可也就是闪过之后,又被她断然否决了。

    虽然安华郡主活着的时候,与姚氏的感情极好,若她现在活着,或许能影响姚氏倒向哪边的风向,可安华郡主都死了七八年了,姚氏与陶太后又不是能说得来,每次都是必要的场合,才会走过场般的磕个头,问个安,之后再无交集,怎么可能倒向陶氏?

    还有,武国公府好歹是自己的娘家,陶氏就算再心思叵测,也不敢把主意打到武国公头上,想与之伍吧?

    若是真有此心,怎么会在外臣中扶持自己的力量。

    那个叫萧深的,不也就是被陶太后看上了会打仗,能打仗这点,才破格重用的吗?

    太皇太后虽然没把萧深放在眼里,可对陶太后用人这方面的动向,还是该掌握,就掌握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太皇太后之所以能在后宫中与陶氏角逐退而不发,无非就是在寻找合适的契机,给儿子搭建起登基的平台时,能有理直气壮的借口,才能让儿子在登顶高位时,不至于被诟病。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从她有了这个想法的那一天起,这八个字,便深刻于她的脑海中,她更是无数次的劝阻儿子,一定要沉得住气,不能逞一时之能。

    而且,早几年,她也怕武国公冯冀元不能为她所用,而她一个孀居的太皇太后,真若把手伸到朝堂上,明显的扶持武将势力为己所用,怕是陶氏那个贱人,早就寻了由头让平顺王不得安宁了。

    所以,武国公便成了她不得不,也只能去依靠的根本。

    观察了这么多年,太皇太后觉得十拿九稳了,这才在陶氏此次送皇帝去灵台时,没有掺言。

    她以为陶氏打的主意是不想放政于刘宪,虽然与她原来的计划有点出入,可这点若是利用好了,不妨又成为另一个把柄。

第124章 不甘()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陶氏那个贱人,竟然给她来了一招移花接木。

    她哪里是想发落皇帝,竟然是想趁着皇帝不在,把康宁远嫁。

    她可不信陶氏会让康宁留在洛城。

    这一刻,与太皇太后有着同样想法的,还有康宁郡主本人。

    只是与太皇太后不同的是,她深知,陶太后这个时候给她指婚,想的一定是把她从还未发生的事里摘出去。

    这一刻,她仿佛明白了,前一世,为什么陶太后不想把她留在宫里。

    受太皇太后挑唆,她只以为姨母前一世并不是真的疼她,就算是疼,也是掺杂了利益排挤的。

    可这一世,她已经将所有知道的,都提前告诉了姨母,连着自己不想进宫的心意,也与姨母说了,若姨母有十分把握,她才十三岁,怎么可能急着指婚?

    就算是有看中的人家,也不过是提前过了话,等到她及笄,才能将诣意发放下去。

    姨母,这是怕有所不殆吧。

    冯昭心疼的想哭。

    却不知此刻她已泪流满面。

    琼琚吓得忙拿了帕子按她脸上的泪,又不敢有大动作,怕惹来旁人侧目,给郡主招惹事非,可又怕自己动作慢了,郡主这一脸泪,也逃不过有心人的眼。

    一时竟是为难不已,只能小声唤着冯昭,“郡主,郡主,你快别哭了。”

    事情来得太突然,虽然她也不烦感萧深,甚至觉得,郡主心里也不一定烦感萧深,可那是看在萧深能力有佳,给郡主办差也用心尽力的份上,若配上郡主的身份,可不就是委屈吗。

    琼琚想想也替冯昭难受,从小受尽万般疼宠,哪成想到头来竟嫁了个这样身份的人。

    可她又不敢非议,而且郡主最近行事,几乎都不瞒她,比起其羽馆的其他人,她知道的算是多的。

    郡主和太后娘娘明明相处的极为融洽,连良姑都任郡主差谴了,怎么一转眼,就对郡主的婚事,使上了绊子。

    琼琚觉得她还得稳着点,至少在没弄明白太后娘娘的意图前,还是不要妄下推测的好。

    可她也是有心,这会儿一边等着郡主回神,一边瞧向殿内跪着的“仪宾”。

    这一瞧不打紧,恰恰撞见萧深看过来的眸子。

    琼琚吓了一跳,手上失力,替冯昭擦泪的那只手一下子重了许多。

    冯昭被戳痛,水气弥漫的眸子带着些许茫然的看向琼琚。

    琼琚显然还陷在余惊中。

    冯昭又下意识的顺着她的视线,看向殿中。

    这一看,到是正好。

    萧深自打姚氏跪在那儿诉说原委,心里便快速的将事情前后翻过来覆过去的想了一遍。

    他心思敏捷,对于这么一件天下掉馅饼的事儿,可不敢只用幸运和恩典来想,他更多的是想到了这件事到底是陶太后深谋远虑的结果,还是康宁郡主自己跟陶太后争取的?

    一想到有可能是康宁郡主自己提出来的,萧深觉得自己那颗心都要按捺不住,飞快的跳跃起来。

    随着这颗心过于急促的跳动,他更是胆大的冒着风险,雀跃的向康宁郡主的方向看去。

    这一看不打紧,心上人这会儿正哭得泪眼迷朦,他心疼的差一点就想一跃而起,朝着心上人扑过去,将她抱在怀里,好好的疼一疼,好好的哄一哄。

    这样的念头一时占了上锋,竟连刚开始冒着风险撇过来的用意都忘到脑后了。

    直到冯昭水雾般的眸子渐渐透了清澈,泪滴在脸上渐渐消弥,萧深只觉得这会儿的康宁,一双水眸清澈的仿佛这世间最干净的一汪泉,漂亮的没有任何词汇能够形容。

    怎么能漂亮成这样呢?

    这么漂亮的康宁,竟然指给了他。

    是萧家祖坟冒了青烟吗?

    还是老天爷看他萧深长得太招人稀罕,这才起了意,想要成全他?

    萧深心里泛着美美的泡泡,那一脸喜形于色的模样,看得原本难受不已的冯昭,好像都受了她感染,嘴角微不可见的也起了丝丝笑意。

    只是比起萧深的形于色,冯昭的笑意,到显得极淡了。

    若非身边亲近的人,怕是还只留神在她脸上之前的泪,而忽略了她此刻的笑。

    偏,琼琚是她身边亲近的人,服侍了这么多年,对她不说了若指掌,可一颦一笑还是能猜出几分喜怒的。

    看着这样的冯昭,她忽然觉得,郡主其实并不反对这门亲事啊。

    而作为郡主的丫头,只要郡主不反对,她就觉得高兴。

    琼琚从来不觉得像康宁郡主这样的人,换了一个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