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氏明明知道这是假话,可面上却表现的更加羞愧,信以为真道:“是臣妾的错,当时长嫂说过,臣妾也实在没多想,再加上阿昭被姑祖母接进宫来,臣妾和国公爷就想着,阿昭年纪还小,咱们洛城勋贵人家嫁女,怎么着也得留到十六、七岁,那时,别人家的孩子也长出了模样,定了性子,若是瞧着哪家的好,再进宫来跟姑祖母相商,可偏偏太后娘娘竟然把嫂嫂的话放在了心上,年前就让人到府里问过了臣妾,臣妾不敢欺瞒,便一五一十的说了,那会儿,臣妾忙着府里过年的事儿,到也忘了和国公爷提,等到臣妾想起来的时候,太后娘娘已经为郡主看好了亲事。
只当时,臣妾想着,娘娘也是疼爱郡主的,又是见多识广,这人选上,怎么也比臣妾的眼光好,可万万没想到,娘娘竟然挑了中郎将萧深,臣妾虽然瞧着那萧深也是品貎堂堂,飒爽英气,可这家势上,也的确是”
姚氏仿佛一肚子的苦水,一直没来得及往出吐,这会儿借着与墨姑说话,便一股脑的都说了出来。
仿佛她也不是得益者,而是受害人一般。
真正拿大主意的,都是陶太后。
而陶太后这几年的行事,太皇太后又不是不知道。
本来她们就是臣子,再加上陶太后又占了冯昭姨母的名头,还有安华郡主临终的托付,于情于理,她们都没有反驳的余地了,再争取,怕是就得被陶太后落个违抗君命的罪名。
武国公府就算再有本事,也抗不起这样的名声啊。
墨姑听得也替姚氏感慨,“夫人说的这些,娘娘这几日里也想到了,虽然也知道夫人为难,可还请夫人也理解理解娘娘。”
第139章 全套()
所谓搭桥过梯,姚氏一听墨姑的话,忙不迭的就接道:“臣妾知道,这宫里,最疼阿昭的,还是姑母。”
“夫人知道就好。”
墨姑满眸笑意的收回手,呶着嘴,示意姚氏往太皇太后那边看。
姚氏顺着她的意,目光瞧过去,恰见太皇太后正拉着冯昭说着悄悄话,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刚才对她还有些幽怨的冯昭,这会儿小脸竟飞扬了笑意,红扑扑的。
姚氏又是当着墨姑一番感慨,“阿昭回府住那些日子就天天念叨着姑祖母这儿什么好吃,姑祖母这儿什么好玩,姑祖母说了什么笑话,姑祖母又得了什么好东西给她”
“娘娘疼爱郡主,郡主也陪伴了娘娘,这一老一少,既是亲戚,也做了伴,情份自然又是不同。”
墨姑像是听多了姚氏这样的感慨,到是没多少惊讶。
“行了,既然有些事儿咱们阻止不了,趁着你婶婶进宫,把她带你那儿去,让她好好跟你说说这嫁人的事。”
太皇太后这会儿正拉着冯昭的手,细细的为她打算着。
冯昭刚刚才被逗笑的小模样,这会儿又绷起了几分不大高兴,一副不情愿的样子。
太皇太后瞧得无奈,又抬手捏了捏她的小脸,嗔道:“好孩子,姑祖母从来都没学过掌家理事的事,你若留在姑祖母身边到还好办,可现在要嫁人,姑祖母身上会的,到不适合你了,你婶婶主持中馈多年,御下往来自有一番见解,趁着你还没出嫁,多听听,等到旨意送下去,哀家再跟那边那位说说,让你回国公府住些日子,多看看,虽说是临阵磨枪,可好歹也比钝头强。”
“我学着姑祖母,身边带几个得力的人就是了。”
冯昭似乎还大想跟姚氏独处,拉着太皇太后撒娇,“反正姑祖母从来不会,这宫里也没谁敢不把您放在眼里,不如,姑祖母就帮我挑几个人,带在身边,好不好?”
“这样”
太皇太后似乎没料到冯昭会这样说,一时间,略显犹豫。
原本,她还真有这样的打算,可显阳殿那边插了手,萧家又是显阳殿的人,她怕自己就算安排了人在冯昭身边,也打听不出什么。
再者,萧深现在也不成气候,她的人,都是要用在刀刃上的,平白拴在康宁这边
“姑祖母不疼阿昭。”
好像怕太皇太后不舍得似的,冯昭又拉着她的胳膊晃起来。
太皇太后被她晃的身子都打了晃,不由失笑的推了推她的脑门,“你这孩子,什么时候心这么急了,你以为那得力的下人是路边的小猫小狗,一抓一大把啊。”
“难道不是?”
冯昭傲娇的扬了扬小下巴,一副别人一抓抓不着,姑祖母想抓,自然是一大把的。
太皇太后瞧着又是好笑,又是好气,这会儿心里到是算计的少了些,真心更多一些,“你也不想想,那随便抓的,怎么就能心无二致,再如何,也是跟随在自己身边,调教以后的才能放心用些。”
冯昭到是不笨,一副受教的模样,偏小脸上又迸出了几分惊喜,“那姑祖母能把琼琚、采蒿她们给我吗?”
“本来就是你的人,自然是要给你的。”
太皇太后没想到,冯昭竟然这么天真,还真当宫里的宫女,她用惯了的人,出了宫就不给她了。
要是真那样,不等她出嫁,她这么多年受两宫恩宠的名头立马就会荡然无存。
不管显阳殿那边是怎么想的,这般有晃晃打脸的事儿,怕是断然不会做的。
可她瞧着冯昭虽然被人传的跋扈,可行起事来,还这样拘谨,心里便更加欢喜起来。
懂得拘谨,行事便有了阻碍,只要她始终站在自己这一边,就算武国公冯冀元那块有点动摇什么的,不需她与之周旋,只要适时的递话给冯昭,自有帮她周旋的人。
若是这般,康宁身边,还真得放个能递得上话的人。
太皇太后这会儿到不觉得在她身边放个人浪费了。
可放谁好呢?
太皇太后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
只她也不能让冯昭巴巴的在这儿等着,她还想盘算盘算呢。
眼角的余光一闪,她忽然瞄见姚氏还在,顿时便把冯昭支给了姚氏,“姚氏,既然你在帖子上也说了要教阿昭点东西,这会儿我便把人交给你,你陪着她回其羽馆,说你们娘们的私房话去吧。”
比起之前进来那会儿,太皇太后此时的态度已经和善许多了。
姚氏忙忙的应了,“臣妾告退。”
冯昭瞧着推阻不过,只能也福了身,“那姑祖母好好歇一会儿,让墨姑陪着您说说话,若是闷了,就唤上几个宫女,陪您打打牌。”
“好啦,好啦。”
太皇太后受用的推着她,“快去吧,中午就留了你婶婶在你那儿用膳,一会儿我交待墨姑一声,若是累了,午饷便歇一歇,左右还有一大下午,你们娘们说话的时间。”
交待完冯昭,太皇太后又对姚氏说,“等你跟康宁说过了话,便不需要过来请安了。”
言下之意,自行离宫既可。
虽然没再责骂,可这态度还是很冷啊。
显得有些气未消一般。
姚氏却觉得能这样,已经很好了,又恭敬的道了声,“是。”
冯昭这才携了琼琚,引着姚氏回了其羽馆。
路上,两人一直保持着两人左右的距离,几次,姚氏都欲往前凑些,或者试着与冯昭说说话,可每每张口,冯昭都垂着眸,一副心无旁鹜的模样。
姚氏瞧着脸上就有些落不下来了。
这样的一幕,在两人踏进其羽馆的院子,便被有心的人传到了太皇太后的耳朵里。
墨姑彼时正服侍着太皇太后用燕窝粥,上好的血燕,细细的熬了,绵软甜适,滑爽入口,刚刚好。
听了那人的回禀,墨姑不动声色的睨了她身上的服饰一眼,又仔细打量了她脚上穿的鞋,因着她始终低着头,到不好看清她脸长什么样。
太皇太后慢条斯理的一边喝着粥,一边愈加满意的露了笑,停了吞咽的动作,扬了扬下颌,“下去吧,到秦总管那儿领赏。”
“这是秦光的人。”
墨姑暗暗在心里记下了。
太皇太后等到那人退下去,眸光缓缓扫了眼偏殿伺候的宫人,略有思量。
第140章 猜错()
墨姑心思缜密,伺候太皇太后这样的主子,一向又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这会儿一瞧她的眼神,心里暗暗猜测着,太皇太后这样打量人,怎么有些集市上买家评断货物的意思?
一般来说,买家评断货物,自然是有要买的打算,只是价钱合不合适而已。
可太皇太后若是作为买家,这一殿的宫人在她眼里,必然是有可用之处?
太皇太后要把人用到哪儿去?
她心里不禁暗暗盘算起了太皇太后最近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与外面传递消息,自然有她和秦光,像殿内的宫女,一来还不能入了太皇太后的眼,二来,与平顺王商谈的都是极机密的事儿,并不适宜被很多人得知。
难道,除了平顺王,太皇太后又打起了别的主意?
如此一想,墨姑又忍不住去猜测太皇太后打的别的主意是什么?
这种事,若需要开口问主子,那就落了下乘,她也就算不得太皇太后第一信任的人了。
太皇太后一向不主动与外臣联系,可宗人府那边管事的齐王又是嘉安帝的兄弟,齐王妃与太皇太后年纪相当,这些年虽然不常常进宫与太皇太后为伴,可逢年过节,少不得带了家里的晚辈进宫给太皇太后请安。
每次,太皇太后都给小辈们打了赏,安排了小辈们出去玩,只留了齐王妃在跟前说着各家的闲话。
什么东家的小子娶了西家的媳妇,哪家的孙子长的乖巧可爱,哪家的老寿星祖孙满堂,哪家的内院不得消停。
这些事儿听着都是闲话,可原本白菊在宫里的时候,这些闲话,都慢慢的被她当成可用的资源记了下来,后来,她成了太皇太后跟前伺候的人,虽然只见过一次齐王妃,可太皇太后也提醒了她该记着什么。
好似,上次齐王妃来,就是向她求了恩典,想给荣宁伯府的小子说门亲。
荣宁伯府还是当年嘉安帝活着的时候,嘉赏的爵位,并非世袭,只待荣宁伯过世,这爵位就收回。
当然,这种事儿也不是绝对的,若是子孙有出息,皇家为显恩典,赏他个三代而终,或是五代也不是不可能。
但荣宁伯府也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能耐都让荣宁伯给占了,子孙竟是难得有一个成器的,以至于,现在荣宁伯都垂垂老矣,却偏生咬着牙不敢死。
有时候想想,也挺令人唏嘘的。
齐王妃跟早逝的荣宁伯夫人原是手帕交,荣宁伯也是没办法了,想必是拿了当年的情分,求到了齐王妃跟前。
齐王妃对这种事儿一向不敢多揽,可毕竟是手帕交的后代,便多少想要照顾些,但让她去求陶太后,又怕被泼了面子,这就寻到了太皇太后。
以齐王来说,朝廷的事儿,大多已经置身事外了,若不是管着宗人府,怕是也湮灭在洛城的勋贵圈里。
陶太后那人呢,又是对这些皇亲不留余地的,脾气好的时候还罢了,若是碰到心情不好,你若开口想求她恩典,不是被泼了面子,就是被数落一通,更甚的,后来还会被追着查着找些痛脚。
这样的性了,皇亲们没少在背地里诟病她,可真当了面,也没谁敢多一句嘴。
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