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冬对于佐藤泉光这个新计划也提出了很大的反对意见,他认为,新一代的技术人员不比老一代的,他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别学核聚变引擎的应用技术了,就单单是太空航舰里面各项技术,也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来研究、试验和调整。郑冬本身就是这方面的技术人员,所以他也提出了很多参数进行参考。
然而郑冬的意见却得到了大批年轻一代人员的反驳,他们觉得郑冬是在小瞧他们这一代的技术人员。在成功制造出了新核聚变反应堆之后,他们觉得已经获取到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只需要经过三年的研究,完成太空航舰的制造并不困难。
最后经过政务委员会内部的投票决定,超过三分之二的委员赞成了佐藤泉光的这个计划,于是这个计划得以实施。出于谨慎,佐藤泉光把原先的三年计划,改为五年计划。
会议结束之后,郑冬表示很难接受这个结果,并义愤填胸地离开了政务区,回到了生活区所在的住处。荣浩然看到郑冬的反应之后,叹了口气,紧随着他回去。
这一年,荣浩然已经是46岁了,而郑冬也有23岁了,已经成长起来了。而事实上,荣浩然和蒋梦嫣在普尔历23年的时候便在一起了,算是郑冬的后父。
蒋梦嫣苦等了郑阳文十年,但是到现在仍是遥遥无期,也算是幻灭了。蒋梦嫣不知道郑阳文是死是活,但是她知道自己是等不到和他相遇的时候了,因为在普尔历23年的时候,她也已经是39岁。那个时候荣浩然其实也没有伴侣,一直追求着蒋梦嫣,而蒋梦嫣最后也是答应了她,两个人算是凑合着过日子。直至现在,蒋梦嫣也有42岁了,算是步入中老年。
诺亚百子这一代人每一天都在奋斗着,再加上此前长达百万年的冬眠或多或少也损害了他们的身体,所以他们老得特别快,不到50岁,很多人头发便都白了。
荣浩然和郑冬一起回到了住处,劝慰他,说道:“反对归反对,你的反应也不至于这么激烈吧。”
“荣伯,您不是不知道!”虽说从名义上,荣浩然算得上是郑冬的后父,但从称呼上,郑冬也习惯叫做荣伯。他听着荣浩然的劝慰之后,回应道:“我们诺亚文明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磨难,是在无数生死之间走过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谨慎行事,贸然执行太空航舰的建造计划,实属冒险啊。”
荣浩然听到之后笑了笑,回应道:“我知道,其实政务委员会内那帮人又何尝不知道,只不过有很多人已经等不了了。我们这一代人,基本都快奔50,还有多少个五年可以等待。之前因为我的一个错误,让诺亚文明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让诺亚文明的发展足足滞后了近10年。你的计划是,五年内扩充发展,让新一代的技术人员获取更多的经验,十年内实现核聚变引擎小型化并投入卫星和太空航舰的应用,然后十五到二十年内,搭建行星轨道空间站并实现太空航舰的大规模建造。
如果按照这个稳妥的时间去执行的话,我们至少还要十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走出沙漠星,回到普尔星。然而十五年后,我们老一批的人员基本都得去世了。他们包括我在内,不希望死在这鸟不拉屎的沙漠星上面,我们都希望,在我们临死之前,能看到诺亚文明如何击败巴尼文明,重回普尔行星。
虽然我知道佐藤泉光的计划很冒进,我也反对,但我能理解他的心情。包括那些年轻人,他们多数是在这沙漠星诞生的,从未见过普尔行星上那些原始的森林、动物、大海、蓝天,这些大自然的美景,他们也急于能够真正看到一眼,感受一下。”
听到荣浩然的话语,郑冬说道:“荣伯,我明白,我也希望我们能够早日回到普尔行星,可是也不能因此冒这个险啊!”
拍了拍阿郑冬的肩膀,荣浩然站起来,笑道:“算了,既然多数人都赞成这个计划,我们也不妨试试看,这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诺亚文明发展到现在还是有一些底蕴的,对大家伙有些信心吧!”
第一百七十一章核用小组()
普尔历26年4月,诺亚政府政务主席佐藤泉光开始颁布一系列计划文案,其中多为航舰计划的执行细节,包括各个技术人员给予的步骤参考以及预定目标。
在航舰计划里面,对于太空航舰的制造提出了一个详尽的介绍,经由多名技术人员商讨,统一认为第一艘新航舰的制造不宜有太多要求,只要能实现三个功能即可:
第一,可控核聚变引擎小型化、应用化,可实现定向加速和减速,能将航舰推送至沙漠行星轨道并稳定下来便足够了。
第二,内置小面积封闭空间,并搭建足以维持两个人生存半年的生命维持系统,提供稳定的大气平衡和水资源、食物资源补给。这一点对于现如今的人类来说其实并不困难,因这方面的技术,在血虫袭击地球之前,人类便能在空间站内实现了。只不过现在诺亚文明要再次付诸行动而已。
第三,准确弹射出携带着的八颗卫星到各自所属轨道,并建立起稳定的卫星通讯。
三个功能,除了第一个之外,另外两个其实并没有多大难题,因为这方面的技术都有经验可以借鉴,想要搞定并非是什么难题。真正决定这次计划成败的,还是第一个功能是否能够实现。
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左藤泉光特别召集了大量的技术人员,组建起可控核聚变引擎应用化小组,简称‘核用小组’。原本郑冬作为这方面的技术人才,理应加入核用小组,但此前郑冬极力反对航舰计划,所以佐藤泉光没有召集他加入,怕他坏事。
而郑冬在听了荣浩然的劝慰之后,本想着要全力帮助这个航舰计划的推进,却没想到核用小组的名单出来之后,竟然没有他的名字。这不仅让郑冬有些失望,更有些气愤。
郑冬没想到佐藤泉光会把他们之间的政见分歧带入到工作中来,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郑冬即便当不了核用小组的组长,但怎么说也应该能成为其中一个组员。可共二十二个人员名单出来之后,郑冬竟然没有在其中。
郑冬此时已经不知该怎么表述自己的情绪了,但事实情况就是这般发生了,郑冬也觉得有些无力。他也不想去争辩什么,毕竟原本他就不支持这个计划,既然没被召集到核用小组,那也甭操这份心了。
核用小组成立之后,立即着手进行研究,而诺亚政府也不断为他们提供所需的资源,不管是各种稀缺资源或高技术设备,只要航舰计划需要用到的,诺亚政府都会尽全力去满足。
按照原本的计划,核聚变引擎的应用化需要在三年内完成,然后通过试验、改善和最后的组装,再历经两年,共五年来完成这个航舰计划。
然而三年过去之后,核用小组还没能完成核聚变引擎的应用化,虽说期间提出了不少的方案,但多数通过天书进行模拟运行之后,都没能准确构造出来,都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事实上在天书的资料库里面有很多关于太空航舰的构造资料以及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只不过这些记录着的资料,基本都是中大型航舰的建造。天书记录着的资料是此前地球上在制造诺亚方舟以及其它几艘航舰时的详细情况,只是这些航舰无一例外都是载人超过五十人以上的重量级航舰,和现在诺亚文明所需的小型航舰有着诸多的不同。
其实按照诺亚方舟的建造蓝图来重新建造一艘太空航舰的话,以诺亚文明现在的技术人员其实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只是见到的仿造而已。但问题是,诺亚文明现在并没有那个工业底蕴去建造诺亚方舟这种级别的太空航舰。
诺亚文明在沙漠行星发展了近二十年,期间还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问题,现在发展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工业底蕴,但想要再建造出诺亚方舟,一没资源、二没完善的工业体系、三没高端的技术设备、四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
所以说仿造诺亚方舟级别的太空航舰基本是不可能的,只能减低要求,先把小型甚至是微型航舰制造出来再说。但是航舰的体积越小,核聚变引擎越需要小型化,而这个正是核用小组现在正面临着的问题。
不只是核用小组,郑冬在这三年间其实自己也不断在琢磨着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发现其中牵涉到的参数匹配的调整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是借用天书的高性能来进行运算,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在核用小组研究的这三年间,新太空航舰的大致骨架其实已经即将造好,里面的生命维持系统和携带卫星也都建造完毕,只等待核聚变引擎研制完毕进行匹配。
然而核用小组却迟迟未能提交出合适的计划方案,不只是佐藤泉光着急,所有诺亚文明的人员也都很着急。郑冬其实也不例外,但是他知道,或许核用小组短时间内是提交不出合适的计划方案了。郑冬自己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里面进行研究,虽然他自己没研究出什么合适的方案,但他却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要将核聚变反应堆小型化到目前适合的状态,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内是很难做到的。
现在人类掌握到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并非是最为完善的,诺克拉文明提供给人类文明的核聚变技术其实大致有三代,而人类只是成功研制出第二代而已。主要的方式是将设备内的等离子体加热到极高温,为核燃料的聚变提供高温环境。而要提供这个高温环境,又需要诸多方面的设备要求,这意味着需要占用了很大的体积和质量。
想要缩小这个空间,需要进行不断的试验和改善,以诺亚文明目前的工业底蕴来说,要完成这些试验,要求还是太高了。至少要再发展十到二十年的时间,拥有更充足的资源和技术来进行改善。
或者说直接研制诺克拉文明提供的第三代核聚变技术,然而要想研究透这个新技术,一样没有十几二十年是很难投入实用的。
鉴于这些考虑,郑冬恍然意识到,他和核用小组这三年来起来都是在白费气力,任何方面的技术难题,其实在更高的工业底蕴之中,能够研制出来的效率才会更快,以诺亚文明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一个身体还没发育好的小孩就想成为世界体育冠军一样,底蕴的不足注定会困难重重。
而这一点,三年前荣浩然和郑冬其实就已经有意识到了,只不过当时没有太在意,直到现在,郑冬也才全部明白过来。
很快郑冬向佐藤泉光发去了一封通讯,告诉它核聚变引擎小型化这个工程是很难完成的,并把详细的原因写了进去。同时郑冬还提议出了一个新计划,那就是放弃航舰计划,转而实行卫星计划便可。虽说没有化学燃料来用于推进,但可以利用电磁驱动和小型核弹爆炸驱动来把卫星送入行星轨道。就连具体的方案步骤都写了进去。
佐藤泉光接到郑冬的通讯之后,有些犹豫,他能明白郑冬提出的问题,可耗费大量资源执行了三年的计划,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这让佐藤泉光很是为难。
就在他不知道该怎么抉择的时候,核用小组推出了一个具体的核用方案,并顺利通过了天书的模拟运行。
核用小组的成功让佐藤泉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