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此,诺亚政府还举行了盛重的仪式,即是对于这代人的尊重和敬佩,也是为他们的未来寄托希望,希望他们有朝一日能够再次醒过来,医治好自己的疾病。那个时候,诺亚文明应该已经重回普尔行星了。
他们这十一人都冬眠了,剩下的九个人其实也差不多了,只不过他们现在情况还不是很糟,而且手头上还有比较重的任务需要完成。像巴布鲁,他是现任的政务主席,还需要继续维持诺亚文明的发展。
不过巴布鲁也经常叨咕着,他这五年任期结束之后,也会和其他的老朋友一样进入冬眠了。到那个时候,整个诺亚文明的重担,便算是完全交付在新一代诺亚人员的手中了。
普尔历34年,巴布鲁的任期结束。而在他的任期之间,他也一直以稳重为核心去进行发展。直至现在,诺亚文明已经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工业基础。同时卫星计划已经在启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便能够把卫星都送上去。
巴布鲁卸任之后,便由郑冬担任第六任诺亚政府政务主席,副主席也是新一代的人员,名为瑞克。马科斯,是第一任政务主席罗萨。马科斯的儿子。继承着罗萨聪慧的基因,瑞克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登上了这个位置。
这一年,也算是新老诺亚人员政权交替的里程碑时刻,所有老一代的诺亚人员在把手头上所有的工作都交托出去之后,便都进行了冬眠。来时一百零二个人员,到了此刻也只剩下二十四人。这其中付出了多少辛酸和努力,只有他们自己能明白。
郑冬掌权之后,也开始着手进行一些大计划了。由于有了巴布鲁这一届五年的稳固发展,现在诺亚文明积蓄了很强的底蕴。在巴布鲁卸任之前,他便启动了卫星计划,而郑冬只需要延续这个计划,让其在三个月后正常升空便可以了。
新的卫星计划并没有采用核聚变引擎,而是采用郑冬此前提出的方案,主要以电磁驱动发射,经由小型核弹的定向爆发提供动力,把卫星设备送上行星轨道。
沙漠行星的质量比较小,地心引力也比普尔行星小很多,大气也更为稀薄,所以即便是不采用化学燃料和核聚变引擎,也同样能够发射卫星。
只不过电磁驱动设备的研究也并不容易,毕竟不是发射炮弹,而是发射一整套设备到太空上,所以需要提供的动力要求很高。不过相比于核聚变引擎的小型化,这个项目的研究相比之下便容易了很多。
只不过电磁驱动的技术相比于核聚变引擎要更为落后,之前佐藤泉光和核用小组是没能知道核聚变引擎小型化是多难,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研制先进一点的核聚变引擎,而非是电磁驱动。
航舰计划失败之后,一切冒进的计划都不会再被执行,所以诺亚政府便退而求其次,进行电磁驱动的研制,随后在巴布鲁任期的最后一年成功研究出来,现在已经进入制造和试验阶段,不用三个月就能执行计划。
所以卫星计划不算是郑冬大计划里面的重要一项,他上任之后,颁布了三个政策。
第一,大发展政策。虽说在巴布鲁任期的五年内,诺亚文明稳稳地发展了很多,但依旧是不够,郑冬希望在卫星计划成功实施之后,诺亚文明将能全面开发沙漠行星。
第二,大型生活区建造政策。发展到现在,诺亚文明的人数已经达到了两千人以上,虽然其中多数都是孩童,但再过十年,这些孩童便也能够成长起来,到那个时候,还会有更多的人口。所以郑冬希望在他的任期之内,能够启动大型生活区的建造,这个生活区的面积和生活条件至少要能够满足一万人的生存。、
第三,新航舰计划。这次新航舰和佐藤泉光的航舰计划不同,郑冬不要求核聚变引擎进行多大程度小型化,因为他希望能够建造起中小型的航舰,至少能够容纳二十个人的正常生活。
不过不管是大型生活区还是中小型的新航舰,这两个大项目都建立在大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只要诺亚文明能够掌握更多的资源,这一切便不是难题。
三个政策颁布之后,郑冬召集了三个开拓小组,分别前往沙漠行星的三个重要位置进行简单的开发,随后在那里着手建造信号塔。
大发展政策是卫星计划为前提,只要有卫星上空,经由信号塔行星信号传递,诺亚政府将能实时掌控整个沙漠星的情况,进而才能进行大开发、大发展。
普尔历34年6月,卫星计划执行。共九颗卫星在电磁设备的驱动上成功发射升空,随后借由小型核弹的定向爆发,九颗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随后在诺亚区的远程操控之下,九颗行星按照既定的程序分散出来,进入到各自的轨道,建立起了卫星网。
普尔历34年8月,三大信号塔建设完毕,以这三个信号塔为中心,分别建造起罗萨区、郑阳文区和楚欣区三个新的发展区域,以纪念他们三个在诺亚文明生死存亡之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罗萨和郑阳文命名区域,多数人都没有意见,毕竟他们都是英雄,但以楚欣命名,便有很多意见甚至是反对声,但郑冬依然还是这么确定了。因为他认为,楚欣为了诺亚文明的发展,背负了几十年的骂名,她值得这个称谓。
即便是现在,有人提起楚欣的时候,都会骂她是个屠夫,但她只不过在诺亚文明发展的关键时刻,做了一件其他人不敢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第一百七十四章索沙改革()
普尔历35年6月,郑冬启动大型生活区的建造工程,他提出,当凭诺亚文明现在的资源和底蕴,建造起大型生活区其实已经没什么问题了。不过考虑到诺亚文明现在需要启动很多的项目,所以不可能把主要的资源投入到大型生活区的建造中来,所以这个项目将分成三步去进行。
第一步,做好规划。先把用于大型生活区的建造区域全部划分出来,并且哪个位置用于建造什么建筑,一一规划好。同时打好地基,做好粗略的分区。
第二步,优先建造居住区。
大型生活区将不单单只是提供居住和活动,而将是按照一个城镇的标准来建筑。这里面不单单有用于休息的,还会有饭馆、学校、公园、石碑、酒吧等等娱乐性的建筑。而整个生活区都会采用先进技术进行隔离,生活区之外是沙漠行星稀薄的大气,而生活区内则是适合人类呼吸的空气。
大型生活区的目的是给予诺亚人员一个真正的绿色空间。只不过要完成这么大型的一个工程,所需要耗费的时间和资源实在太多了,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而郑冬现在主要是先让生活区内的居住区构造起来。居住区也是隔绝大气的,不过空间比较狭窄,但用于居住也足够了。等到整个生活区都建造完毕之后,再对居住区进行改善。
第三步,逐步构建大型生活区的封闭穹顶。要想把整个生活区和外部大气隔离,将其整个封闭是无法避免的,只不过这同样也是一个大工程,需要逐步去进行。
三步同时进行,缓慢地推进这个工程的建造,郑冬和建筑方面的人员沟通商榷之后,将这个工程进行的时间定为五到八年。
大型生活区建造的同时,郑冬也积极推动新一代人员的培育。直到现在,诺亚文明的人员还是偏少了,依旧需要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来增加人口。而养育这些孩子,也一直是诺亚文明不小的负担。
但这些负担绝对是值得的,如果没有郑冬他们这一代人作为新鲜血液补充上来,诺亚文明就不可能一直延续下去。
普尔历36年,普尔行星诺亚洲,索沙林诺亚国首都。
距离暗魈发现人工智能熊猫,距今已经有26年了,而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索沙林诺亚国以指数型的方式飞速发展起来。
诺亚国已经占领了整个诺亚洲,甚至在沿海区域建立港口。虽然它们的船只还不足以让他们跨越大陆去航行,但航行到周边诺亚洲周边的岛屿已经能够做到了。
而索沙林的数量,也惊人的达到了近五百万。不过这个数量已经快接近索沙林目前的生存承载力了,再增加可能会出现大问题,所以诺亚国的也开始在着手控制一下数量。五百万只索沙林里面,其中超过五成是五岁以下的,索沙林的繁衍能力本来就很高,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尚未成年的索沙林能大量存活下来也是正常。
另外,现在的索沙林已经完全掌握了铁、铜、铝等多种类型的冶铁技术,还探查出了油田的分布,在熊猫的帮助下正在学习如何使用和开采石油。
现在的索沙林诺亚国算是走出了封建时代,正在逐步走先工业时代。不过这只是少部分精英索沙林拥有这方面的技术,多数的索沙林还是处在封建甚至是原始时代的状态。思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时间去过渡,但技术,完全可以凭借精英的能力进行跨时代的发展。
诺亚国的首都现在隐隐然已经有人类文明在18世纪前后的那种格局,整座城市都是有着明确的分区,居住区、工业区、教育区、信仰区等等,按照功能的不同去进行着。
虽然现在索沙林诺亚国的工业水平还处于低端水平,但已经有少部分的精英索沙林,已经拥有着信息时代的知识水平了。
在诺亚国内,有一个智力极其变态的索沙林,它从普尔历12年开始进入到诺亚神殿进行深造,直到现在过去了二十四年,它甚至在尝试着去理解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了。
这只索沙林叫熔岩,因为它的皮肤跟其它的索沙林有着比较大的不同。其它索沙林的皮肤在正常状态的时候是灰色的,而它则是偏向暗红色。虽然这并不影响它跟其它索沙林进行交流,但却看起来很有不同。
熔岩不只外表不同,在技术创新上上也是最接近人类的一个,暗魈甚至代表诺亚神,册封它为第二个神奴。现在诺亚神殿关于熊猫的日常维护,都是它在进行着。
熔岩在诺亚神殿里面有一个独立的实验室,不单单成功实现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自主研发,也正在不断把新的电气设备研究出来,例如电灯和和有线电话等等。熊猫甚至称它为索沙林的爱迪生,对它的领悟力和学习力更是称赞有加。
而也正是有熔岩存在,索沙林诺亚国在科技方面的很多研究才能提升了很多。毕竟熊猫的资料库就在那里,想要学什么都有,只要有足够的领悟力。
暗魈虽然在科技创新方面没有熔岩那么强的学习能力,但它更注重于思想的提升。它现在多半的时间也是呆在诺亚神,不断去学习人类的思想和文化。如果说熔岩是索沙林中,创新能力最接近于人类的,那暗魈则是思想文化上最为接近的。
暗魈在这近三十年内学习了不少人类的书籍,也自己不断写书,把人类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和道理转化为普通索沙林容易理解的言语,然后复印出大量的书籍,传播到整个诺亚国内。
现在的暗魈,已经明白了诺亚神其实并非是一个个体,而是一个文明。在熊猫的程序设定里面,有三个指令。第一个是,如果远在沙漠行星的诺亚文明超过五十年没有信息传来,那熊猫便归属于索沙林诺亚国。如果诺亚文明在五十年外有信息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