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阿俏做完了最后一道炒菜,从女侍应生那里接过了热毛巾,将头发手脸都擦过一遍,稍许去除一些油烟气,这才走到大厅一角,亭亭玉立地候着,等待众人对她这些炒菜的评价。
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且先不论那些洋人,参加比试的中方名厨,见到这些炒菜的火候、成色、装盘、调味,便知阿俏的功力,并不比他们这些在酒楼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家伙们差多少。他们原本只是因为阿俏偶尔赢了一回刀功,便干脆将阿俏推出去抵挡洋人的难题,心中未必对阿俏存了多少尊敬。
可是今日这一系列菜式流水价地送上来,名厨们大多神情严肃,收起了小觑之心,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年轻人,甚至是年轻的女性,照样也有能与他们比肩的高手。
而洋人们则震惊于这些菜式:“这真的是没有用油做出来的吗?”
“不是说中国人没有油就没办法炒菜吗?”
有人挟起一片时蔬,凑到鼻端闻闻,然后震惊地说:“中国姑娘太神奇了,蔬菜能做出肉味!”
也有人扭头过去看“德大”的那位老厨师:“史密斯先生,你确实检查过了,中国姑娘,真的没有带油来炒菜?”
老厨师摇摇头:“真的没有!”
他远远地向阿俏使了个眼神,两人心照不宣——至于厨房里那些,都是属于他们厨师的秘密。
见席面上情形差不多了,阿俏一转身,就去准备第二个难题,“是鱼没有骨”。
阿俏望着事先杀好洗净的几条新鲜鲮鱼,心想:其实这个命题,对于洋人来说还真蛮实用的。
洋人极少有爱吃中式做法做出来的整鱼的,原因是中式多用淡水鱼,淡水鱼则刺多。洋人吃惯了海鱼,因此非常不习惯淡水鱼那细小的刺。
阿俏给鱼去骨的功力很强,比如她当初在徐家做“拆烩鲢鱼头”,将整个鱼头的鱼骨全拆出来,放在盘子上一一清点无误之后才会放心;又如她剖鱼脍,自然能做到整个盘中完全不见骨。
然而这个命题里最刁难人的部分:“是鱼”,表示做出来的成品还要保持鱼本身的形态,虾蟹之类也不能用来代替,而且还要“没有骨”。
但这也难不倒阿俏,她手持厨刀,取了一条鲮鱼,从肚腹处下刀,将整张鲮鱼的皮拆连着鱼头和尾鳍全拆下来。拆出来的鱼身则去骨,将鱼肉捣成泥,和上剁碎的荸荠、香菇,再加入陈皮、蒜头、花生、芝麻、姜蒜之类,将鱼泥捣匀,再将鱼泥填回鲮鱼的鱼皮之中,令那条鲮鱼恢复成为一条“肚腹鼓鼓”的鲜鱼模样。
如此一口气填了七八条鲮鱼之后,阿俏开始热锅,将填好的鲮鱼下油锅先炸,炸制定型不散之后,再加入酱盐糖酒,炖至全熟,便可以出锅了。
鲮鱼出锅,盛在盘中,宛然中式方法烹制的整鱼,鱼头鱼尾俱在,这“没有骨”从何说起。
一时座上的洋人大多交头接耳起来。
中方的名厨们见到端至席面上的鲮鱼,已经大致能猜到阿俏的做法,只是大多略略皱眉,心想:阿俏用这方法,确实能做到鱼“无骨”,只是她依旧保留了鱼头鱼尾,少时难保不为有心人钻空子。
岂料阿俏成竹在胸,她冲上菜的锦江饭店侍应生们点点头,只见侍应生们一起动手,用西餐餐刀将鱼头鱼尾小心翼翼地切下来,堆在盘边,并将完全无骨的鱼腹一段分成一份一份的,盛在小盘中,连刀叉一起,送至等待品尝的洋人面前。
“是鱼”,阿俏做到了,至少她在上菜的时候,人人都见到了这些鲮鱼的完整形态。
而“没有骨”阿俏也做到了,至少送到每位等着品鉴的食客面前,那一段一段的,是外裹炸至酥脆的鱼片,里面全然无故的鲜美鱼肉。
恰巧这由侍应生稍稍处理,再将适合客人食用的鱼肉料理送上桌,也是西式餐饮中的常见做法。阿俏在“德大”的时候就曾经见过。
这种形式上融合了西餐礼仪,而实质上对洋人们非常友善的菜式,一下子就立即受到了洋人们的疯狂欢迎。
“哦天那,要是中国所有的鱼都像这条这样好吃,那我不用吃别的了,只要吃鱼就行了。”
“上帝保佑,这是我头一回顺利地吃鱼,没有任何鱼刺的烦恼。谁能告诉我,这究竟是怎么做的?”
阿俏早就准备着他们问这样的问题——她还特地留了一条填入鱼泥、但还未下锅的鲮鱼,当下取了出来,向洋人们一一解说,告诉他们这道鱼的详细做法。
“这简直是神了!”
听说阿俏能将那鱼皮完整地剖下来,再将去骨的鱼肉填回去,依旧恢复成一条完整的鲮鱼,这足够洋人们震惊一会儿了。
此间最不高兴的,自然是亲自出这道难题的青山。他一直僵着脸,紧紧地盯着阿俏呈上来的鲮鱼。原本他确实曾想要用鱼头鱼尾做文章的,没想到阿俏棋高一着,率先请侍应生处理了。
至此,青山始终板着脸一言不发,鱼肉送至他面前,他也细细地都品尝了,似乎在尝试辨清这些鱼肉里都加了什么样的佐料与调味。除此之外,在阿俏讲解做法的时候,青山也支起耳朵听那通译翻译,一字不愿漏,似乎想把这方法牢牢记在心里。
阿俏见了青山这样,忍不住想:这东洋人总是这样,他表面完全看不起你,内心也是一样,但是他一旦认识到你做出来的东西是值得认可或是学习,他会很认真严肃地去对待,去学习,虽然他内心依旧看不起你。
这样的人阿俏心想,实在不知是该如何评价。只是她明白,像青山这样的人,绝对不可小觑。当然,更不能将对方看得太高而菲薄了自己。
洋人当中那位最能说会道的,品尝过了“无骨”鲮鱼,长舒一口气,抬起头望着阿俏,用汉语说:“神秘的中国姑娘,我承认,你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带来惊喜。我已经不大敢问了,那最后一道难题,没有锅,你准备在我们面前做什么?”
阿俏微笑着说:“我会在你们面前当面烹饪,不过,我也希望你们能猜到我在你们面前究竟做的是什么。”
她一面说着,一面有锦江饭店的侍应生列队出来,在众人面前的圆桌上放了一张铁盘。铁盘上搁着一堆黑乎乎的木炭。
阿俏手持一枝长柄火柴,小心翼翼地将木炭点燃了,堆在一起的木炭表面就燃起细细的蓝色火焰。
大厅里一下子暖和起来,板着细细的毕驳声,木炭燃烧时特有的那种木脂香味开始渐渐散开。
接着好几名侍应生上来,手中执着托盘,他们却没将托盘交给阿俏,而是放置在圆桌上,放置在与座之人的手边。
只见这些托盘之中,有些事先晒干的梨枝桃枝,枝上还带着几朵干花;也有用竹签穿成串的各色水果,水果都是晒至七八成干的,果香浓郁,却没有多少水分。更有趣的是,还有一个托盘里,竟然盛着一蓬一蓬,洁白绵软的棉花糖。
“神秘的中国厨娘,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究竟要怎么做?或者你要我们怎么做?”
为首那名洋人一回头,却见阿俏已经失去了踪影,早已离开了大厅。
第208章()
阿俏不在,锦江饭店大厅里的人坐着面面相觑,不知她在卖什么关子。
当初原题出的是“烹饪不用锅”,不止不允许用锅,用什么容器都不行。因为这个,才提了要求让阿俏全程当着众人的面烹饪。
可是,眼前这副情形,难道是应战的厨师觉得题目太难,所以放弃了吗?
大约等了五六分钟过去,众人面前那一堆木炭还在毕驳着小声燃烧,好在大厅敞亮,室内烟气并不算太重。
百无聊赖之下,有人伸手,将桌上放置着的各种果木也堆进去烤着。除了桃木梨木之外,也不知还有什么的果木,应该是事先炙过的,扔在木炭堆里很快就能点着,便有若有若无的香味传来,倒教人觉得很舒服。
“那位密斯阮的意思,是不是让我们自己动手,来烤熟这些串串?”
洋人们听到这里,也觉得有点道理,伸手拿起用竹签穿起的果脯果干,放在火上用烟气熏着。也有人忍不住,先将果干从竹签上掰弄下来,一口送进嘴里。
“味道不错!”
“难道,阮小姐真的叫咱们自己烤这些果脯吃?”
果脯果干放在火上炙着,一转眼那水果的香气就也缤纷而至。
“那这些棉花糖又是做什么用的?”
“不知道,棉花糖也烤了试试!”
这种棉花糖是将砂糖加热软化之后,吹成糖丝,再裹成蓬松柔软的一大团。这东西却经不得烤,在火上一燎,众人鼻端只闻到一阵焦糖的甜香,但再看那棉花糖却已经被燎黑了一大块,看上去吃不得了。
“密斯阮真是神秘!”不禁有人一声长叹,觉得凭他们自己,是怎样都猜不出阿俏这样烹饪到底是个什么用意。
“怎么样,诸位?”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众人翘首期待的阿俏,出现在大厅门口。
“阮小姐,这到底是”
“密斯阮,你终于来啦,快给我们揭秘!”
表达方式不同,却是一般的迫切。
阿俏见自己当真用这种方法吊足了胃口,忍不住也笑得欢畅。她向众人躬身致意,说:“感谢诸位一起动手,帮我一道烹制了这道佳肴!”
紧接着,有侍应生进来,手中举着一只巨大的金属钟形盖,盖在正在燃烧的木炭上方,少时再打开,里面的木炭,还有众人扔进去的果木,零零碎碎的果干果脯之类,也都停止了燃烧,有袅袅的青烟在厅中升起。
只见阿俏手持一只银盘走上前,右手取了一枚长柄餐夹,夹出一块木炭,轻轻抖了抖,然后放在银盘正中,然后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动作非常标准,竟然将那黑色木炭最外面的一层表皮轻轻地剥去,露出里面一团浅色的禽肉。
“这不是木炭!是鸡肉!”
已经有洋人率先喊了出来。
阿俏冲对方微笑,点了点头:“是鸡肉!”
可是她手下却不停,依旧是将鸡肉切开,只见鸡肉里面尚且还裹着胡萝卜、金针菇、水芹菜等几种蔬菜,紧紧地卷在鸡肉中,红红绿绿,颜色搭配得格外诱人。
原来,阿俏早先呈上的那些“木炭”当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枚乃是“真”木炭,其它则是将鸡胸肉裹上蔬菜之后,再用两三层海带包裹起来。这些包裹好的鸡肉海带卷都被阿俏用明火稍稍炙过,颇有些灰头土脸的样子,看起来与寻常木炭一模一样,即便当面放在这么多人的眼前,竟然还是将所有人都骗过了。
这回是阿俏亲自动手,将每一枚“木炭”都慢慢打开,切成两半,盛在盘上,由侍应生一一呈给席间众人。
“有意思,有意思!”终于有人明白了阿俏这“似是而非”的障眼法,高声说:“我们一直在琢磨到底哪样是能吃的,哪样该放在火上烤,却不知道我们在等待的主菜,一直就在我们眼皮子底下烹饪着呀!”
阿俏点头微笑,说:“不过,这鸡肉卷烤制的过程中,诸位适时加入了各种果木,果干和果脯,所以这些味道都会对这鸡肉卷的本身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