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年,伐灭郯,郯子奔莒[二年: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郯、莒:皆当时小国。]。初,桓公亡时,过郯,郯无礼,故伐之。

    五年,伐鲁,鲁将师败。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柯:地名,在今山东东阿。]。鲁将盟,曹沬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已而曹沬去匕首,北面就臣位。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沬。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愈一小快耳:不过是图一时的小快乐罢了。],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于是遂与曹沬三败所亡地于鲁。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甄:地名,今山东鄄城县。],而桓公于是始霸焉。

    十四年,陈厉公子完,号敬仲,来奔齐。齐桓公欲以为卿,让;于是以为工正。田成子常之祖也[田成子常:田恒,汉人避文帝刘恒之讳而改,齐国后期权臣,后代齐。]。

    二十三年,山戎伐燕[山戎:北部少数民族名。],燕告急于齐。齐桓公救燕,遂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孤竹:古国名,在今河北卢龙县。]。燕庄公遂送桓公入齐境。桓公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召公:燕国的始封之君。成康之时:西周成王、康王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

    二十七年,鲁湣公母曰哀姜,桓公女弟也。哀姜淫于鲁公子庆父,庆父弑湣公,哀姜欲立庆父,鲁人更立釐公。桓公召哀姜,杀之。

    二十八年,卫文公有狄乱[狄:春秋时期活动于齐鲁晋卫之间的少数民族。],告急于齐。齐率诸侯城楚丘而立卫君。

    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三十年春,齐桓公率诸侯伐蔡,蔡溃。遂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先君太公:齐国始封之君姜尚。]:‘五侯九伯,若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赐我先君履:意谓足迹所到之处都可讨伐。],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贡包茅不入[包茅:楚国特产的茅草,祭祀时用,按规定是楚国上交周王的贡品。],王祭不具,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昭王南征不复:指周昭王南征,淹死于汉水之事。],是以来问。”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共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君其问之水滨:你到水边上问汉水去吧。]。”齐师进次于陉。夏,楚王使屈完将兵扞齐,齐师退次召陵。桓公矜屈完以其众。屈完曰:“君以道则可;若不,则楚方城以为城[方城:楚国山名。],江、汉以为沟,君安能进乎?”乃与屈完盟而去。过陈,陈袁涛涂诈齐,令出东方,觉。秋,齐伐陈。是岁,晋杀太子申生。

    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葵丘之会的内容包括:禁止篡弑,凡某国遇篡弑,同盟各国互不承认,并出兵平乱,另立新君;裁制兼并,凡在同盟各国,互不侵犯,若有争端,请予盟主仲裁;某国遇外寇,同盟各国出兵相救;遵守宗法秩序;等等。]。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文武胙:祭祀文王、武王时用过的肉。大路:天子的车乘。命无拜:不必跪拜答谢。]。桓公欲许之,管仲曰“不可”,乃下拜受赐。秋,复会诸侯于葵丘,益有骄色。周使宰孔会。诸侯颇有叛者。晋侯病,后,遇宰孔。宰孔曰:“齐侯骄矣,弟无行[弟无行:放心不用去了。]。”从之。是岁,晋献公卒,里克杀奚齐、卓子,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为晋君。桓公于是讨晋乱,至高梁,使隰朋立晋君,还。

    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离枝、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登太行,至卑耳山而还。诸侯莫违寡人。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寡人兵车”至此:意谓主持过三次军事会盟,九次和平会盟。也有说是后人根据“九合”之说编织,非实指。一匡天下:指拥立周襄王事,或说安定了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异于此乎?吾欲封泰山,禅梁父[封泰山,禅梁父:在泰山筑坛祭祀天地。梁父:泰山脚下的小山。]。”管仲固谏,不听;乃说桓公以远方珍怪物至乃得封,桓公乃止。

    三十八年,周襄王弟带与戎、翟合谋伐周,齐使管仲平戎于周。周欲以上卿礼管仲,管仲顿首曰:“臣陪臣,安敢!”三让,乃受下卿礼以见。三十九年,周襄王弟带来奔齐。齐使仲孙请王,为带谢[为带谢:因为带向周王赔罪,因为齐国一直偏袒王子带。]。襄王怒,弗听。

    延伸阅读

    “尊王攘夷”与日本明治维新

    春秋后期,新兴的诸侯国分割了周的政治版图,周的统治已然名存32实亡。战国年间,各国王室招揽士人,罗致新说,旧日的政治学说渐渐式微。秦汉以后,王朝更替和帝位争夺冲淡了对周代政治的回忆。东汉以后,胡人入袭,儒学式微,“尊王攘夷”之说,更少有人问津。南宋偏安江南,学者朱熹整理旧说,企图将儒家发扬光大。朱熹颇为中意“尊王攘夷”之说,以为是救济南宋时局的良方,可以振人心、正纲纪。“尊王攘夷”之说被写入朱熹派典籍中,广为人知。但在此后的几个世纪中,目睹王朝更替的中国士人,对这种上古的政治理想依然十分淡漠。

    明清之际,朱熹学说东渡日本,在多受汉风吹拂的日本扎根,成为江户幕府的官方学说。18世纪,日本学者在朱子学的熏陶下,开始大规模研读本国史实。他们将源自中国的“尊王攘夷”之说,与本国自古流传的政治神话相配,敷衍、发扬成新兴的政治思潮。在中国无人问津、多受冷落的“尊王攘夷”学说,因为无意中契合了日本的事实,渐成风生水起之势。19世纪中期,吉田松阴在松下村塾讲授“尊王攘夷”之说,明治维新时期的风云人物,多出自松阴门下。其中如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实为近代日本的缔造者。

    幕府末年,欧美列强相继东来,迫使日本开埠通商,引发了幕府统治的危机。幕府的反对者决定拥戴失势多年的古老皇室,挑战幕府的权威。朝廷贵族、地方诸侯、流浪武士、庶民相继加入以“尊王攘夷”为名的倒幕活动,逼迫幕府将权力交还皇室,驱逐西洋人。在声势浩大的“尊王攘夷”运动冲击下,幕府左右失措。倒幕派乘机发动内战,拥立明治新政府,彻底击溃幕府,夺取了国政大权。

    在内战中获胜后,明治新政府的处境依然十分困窘。在维新中失势的旧武士心怀不满;农民暴动此起彼伏;而政府内部却歧见丛生。执政的官员以“尊王”为名,大力肃清异己,镇压政治反对派,最后以皇室独断的形式,颁布了明治宪法。明治宪法是“尊王攘夷”运动的顶点,以近代国家法律的形式,复活了古老的政治思潮。而源自中国的“尊王攘夷”学说,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近代日本绝对主义国家的官定政治神话。

第7章 布衣孔子() 
(西汉)司马迁

    导读

    本文选自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

    根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殷,殷宗室微子启被封于宋。孔子祖先是宋国公族,后来降为公卿。孔子六世祖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因周礼“五世亲尽,别为公侯”,后代遂以孔为姓。孔父嘉于宋国内乱中被杀,其后代逃难至鲁,地位渐失。孔子父亲叔梁纥以武士积功升至大夫,六十余岁时生孔子。父亲去世后,孔子随母亲迁居曲阜。

    孔子幼时家境贫寒,成年后做过鲁国公室贵族季孙氏的家臣。鲁国内乱,孔子奔齐,后又返鲁。鲁定公时孔子为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在大司寇任上,孔子一度代理相国政务,堕毁“三桓”中季孙氏、叔孙氏的封邑城墙。齐鲁夹谷之会时,孔子与会,使齐国归还所侵夺的鲁地。孔子后来在鲁国不得志,遂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试图得到参政的机会,但是未能如愿。晚年时,孔子回到鲁国,修订礼仪、诗书,收徒授学,终老于鲁。

    司马迁作史记孔子世家之时,距孔子去世已近三百年。在先秦百家争鸣的氛围中,先秦诸子的追随者已就诸学派之观点进行了争论、订正和整理。史记孔子世家虽然是孔子的传记,但是也吸收了先秦到西汉时流行的对孔子的评价。在司马迁笔下,孔子既是积极参与政治的官员,又是礼仪、学术的传播者,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来自西汉时人们对孔子以及儒家学派的评价。

    从孔子的政治传记可以发现封建政治之一斑。在春秋末年,鲁、卫、齐、宋、楚等诸侯国的公室与贵族共同参与政治。在古代典籍中,这种政治参与表现为公室与贵族、贵族与贵族之间的争战和妥协。在封建政治的纷乱中,孔子及其弟子在列国得到问政的机会,并且享有自由和自信。这一切都是君主专制主义兴起前夜的风景。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纥与”至此:一说违礼结合为“野合”。正义认为孔子之父娶颜氏女时,年逾六十四,不合礼法。],祷于尼丘得孔子[尼丘:山名。]。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生而首上圩顶[圩顶:头顶凹,四面高。],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陈俎豆:陈列祭器;俎豆,皆祭器。设礼容:模仿祭礼动作。]。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殡:入殓未葬。五父之衢:地名。盖其慎也:按风俗夫妇应合葬,孔子不知父墓的确切地点,所以这样说。]。郰人父之母诲孔子父墓[诲:指点,告诉。],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要绖:腰上还系着孝麻,即还在服丧期间。季氏飨士:贵族季孙氏宴请士人。],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非敢飨子也:意谓不能宴请你这样的人。]。”孔子由是退。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为季氏史,料量平:任管理仓库的小吏,粮物出入公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任牧场管理员而牲畜壮,繁殖快。]。由是为司空[司空:掌管工程。]。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此段综述孔子形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