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句践的功勋大臣范蠡流亡齐国,他建议同僚文种仿效自己的选择。文种拒绝了流亡的建议,不久之后,他被迫自尽。

    范蠡以不祥的口气写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暗示了文种悲剧的渊源。北方封国贵族的政治自信在范蠡那里已然荡然无存,后者最多将自己视为君王珍视的工具。在封建政治的大崩溃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对范蠡的悲叹感同身受,也往往更愿意依着范蠡的建议行事。

    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苗裔:后裔。庶子:庶出的儿子。]。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披草莱而邑焉:意谓披荆斩棘建造城邑。]。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句践立,是为越王。

    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死士:敢死队,一说由死囚组成的队伍。三行:排成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槜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句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兵者凶器”至此:意谓兵器是不祥之物,战争违反道德,争斗是处事的下策。]。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持满者与天,定倾者与人,节事者以地[“持满者”至此:意谓按天道行事,才能得到天的帮助;安定倾危的局面,才会得到人民的爱戴;节约财用才会因地制宜。]。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句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句践使陪臣种敢告下执事:句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句践。句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触战以死:指以死相拼。]。种止句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句践乃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句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句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必有当:(吴国)肯定会受到相应的损失。]。”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句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汤系夏台”至此:商汤曾被夏的暴君桀囚于夏台,文王曾被商纣囚于羑里,重耳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即位前晋国内乱,曾逃匿于狄。翟:通“狄”。小白即齐桓公。]。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振贫吊死:赈济贫者,吊唁死者。],与百姓同其劳。欲使范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填抚:即镇抚。],亲附百姓,蠡不如种。”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句践自会稽归七年,拊循其士民,欲用以报吴。大夫逢同谏曰:“国新流亡,今乃复殷给,缮饰备利[殷给:富裕。缮饰备利:整治军备。],吴必惧,惧则难必至。且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今夫吴兵加齐、晋,怨深于楚、越,名高天下,实害周室,德少而功多,必淫自矜。为越计,莫若结齐,亲楚,附晋,以厚吴。吴之志广,必轻战。是我连其权,三国伐之,越承其弊,可克也。”句践曰:“善。”

    居二年,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也[疥:即疥癣。]。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越大夫种曰:“臣观吴王政骄矣,请试尝之贷粟,以卜其事。”请贷,吴王欲与,子胥谏勿与,王遂与之,越乃私喜。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忍人:残忍之人。父兄不顾:指伍子胥之父被楚王拘捕,楚命子胥兄弟回京,子胥兄伍尚闻命即回,子胥奔吴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托子于鲍氏: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大夫鲍氏。],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据伍子胥列传:伍曾佐阖庐破楚称霸,夫差即位前诸公子争立,伍“以死争之于先王”,夫差为表感激,欲分吴国一半给伍。],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居三年,句践召范蠡曰:“吴已杀子胥,导谀者众,可乎?”对曰:“未可。”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句践复问范蠡,蠡曰“可矣”。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习流:习水战之兵。教士:训练有素之士。君子:集解:“王所亲近有志行者。”索隐:“君所子养有恩惠者。”诸御:索隐:“谓诸理事之官在军有执掌者。”]。

    吴师败,遂杀吴太子。吴告急于王,王方会诸侯于黄池,惧天下闻之,乃秘之。吴王已盟黄池,乃使人厚礼以请成越。越自度亦未能灭吴,乃与吴平。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因而留围之三年,吴师败,越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句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蚤朝晏罢:很早上朝,很晚休息。蚤,通“早”。],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见诗经。则,榜样,模型。]’,君忘会稽之厄乎?”句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句践怜之,乃使人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甬东:地名,今浙江定海。君百家:统治百家。]。”

    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乃蔽其面,曰:“吾无面以见子胥也!”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句践已平吴,乃以兵北渡淮,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使人赐句践胙,命为伯。句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长颈鸟喙:脖子长,嘴尖如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子为我从先王试之:意谓你到先王那里去试用那四条计谋吧。]”种遂自杀。

    延伸阅读

    伍子胥复仇

    伍子胥是楚庄王名臣伍举的后裔。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太傅,与少傅费无忌一起辅佐太子。费无忌奉命往秦国为太子娶妻,秦女美貌动人,费无忌遂建议楚平王自纳之。楚平王纳此女后,费无忌借机进谗言,称太子心怀怨望,有意谋反。平王心存疑惑,就召见伍奢询问其事。伍奢为太子辩解,但是平王不听,并遣使者杀太子。太子得到消息,逃往宋国。平王拘禁伍奢,以他为人质召伍子胥与其兄伍尚。伍尚往见,与伍奢一起被杀。伍子胥逃往宋国,与太子建会面,一起流亡宋、郑、晋诸国。太子建卷入了晋国的政治密谋,后因此在郑国被杀。伍子胥携太子建之子胜逃亡吴国。

    吴王僚召见伍子胥后,准备任用他。但是其时吴国公子光有意夺位自立,他不愿吴王僚伐楚建功,劝其不要信从伍子胥。伍子胥发现不消弭吴国的内患,就无法借吴国之力复仇,遂退为他计。其后,伍子胥向公子光推荐了刺客专诸,欲借刀杀人。公子光宴请吴王僚,使专诸藏短剑于鱼腹之中,于宴会上刺杀吴王。公子光继位后,重用伍子胥,使之主持伐楚大计。

    伍子胥一边训练吴国军队,一边反复派兵骚扰楚国,使楚军疲于奔命。几年之后,吴国与唐、蔡结盟,共同讨伐楚国。联军连战连捷,一举攻入楚国都城。楚王逃亡,伍子胥将去世的楚平王的尸体掘出,鞭尸三百,以报杀父之仇。伍子胥的旧友申包胥在山中逃亡,他派人责问伍子胥说:“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今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其无天道之极乎!”伍子胥则愤愤不平地回答说:“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申包胥与伍子胥对话时,正值周文明渐渐向南方传播的时代。

第9章 三家分晋() 
(北宋)司马光等

    导读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一。

    平王东迁洛邑后,王室日渐衰微,诸侯叛服无常。但是周的封建政治并未立即崩溃,齐桓公、晋文公等在中原地区奉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数次击退南方的楚国对中原的侵袭,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天子的权威和封建政治的传统。

    封建政治以“礼崩乐坏”的形式持续了数百年,直到中原姬姓大国晋国分崩离析后才最后没落。晋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晋初封时,仅方圆百里,且为戎狄环绕,并非重要的诸侯国。至平王东迁时,晋国因卫护有功,方才见重于王室。

    平王东迁不久之后,晋公室的一支被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至公元前7世纪,曲沃一支日渐强盛,攻灭了晋都翼的正宗,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