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日,忽必烈再度亲率大军攻城,相比于之前几次,这一次声势更大,来势更汹,大有毕其功于此役的意思。
金轮法王、朗士高、潇湘子、尼摩星、尹克西、马光佐等高手全部随大军压城而来。
忽必烈道:“之前尔等所言,那郭靖之徒贾里玉武功尽废,是否属实?”
金轮法王道:“回四大王,此事已得贫僧查证,贾里玉功力尽废一事,的确属实,那日襄阳城之战,贫僧与朗兄联手,激他使出全力,终于力竭而废。”
忽必烈看向朗士高,后者回了一句“没错”,神态却不及金轮法王恭敬。
实际上,那日贾里玉大显神威,弃剑用拳,先伤金轮,再退朗士高,此事为二人引为平生之耻,但对贾里玉那一拳却心有余悸,暗下决心势必要再度提升自己功力,他日找贾里玉讨回场子,报一拳之仇。
当然,对金轮法王来说,除了这一拳之仇,他还有一剑破轮之仇。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次攻城之战中,他们只见到郭靖,却始终不见贾里玉,好奇之下,潜入襄阳城打探,这才得知贾里玉自从那一战之后,昏迷了七日,醒来后功力尽失,沦为普通人。
金轮法王和朗士高等人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又喜又憾,喜的是从此世上又少了一个大敌,遗憾的是,他们未能在贾里玉全盛之时亲自报仇。
不过二人后来仔细回想了一下贾里玉的那一拳,毕竟还是喜悦多过遗憾。
谁知道让他在修炼几年,他会到达什么地步?
忽必烈见国师和朗士高都这么说,确信了贾里玉武功尽废的事实,说了一句“可惜”,然后下令攻城。
这一场攻城恶战持续了三天三夜,到了第四天,蒙古军已经到了“三而竭”的地步,攻势不如第一二日凶猛,等到第五日,蒙古军休兵时,郭靖突然下令开城门反攻。
轰隆隆一声响,厚重的襄阳城门缓缓开启,近万名宋军气势高涨地冲杀向蒙军。
起初,蒙古军颇有些出乎意料,应对不及,阵型稍显散乱,宋军大占上风。
厮杀了半日,只见四大王忽必烈战车上的指挥将军挥动旗帜,四支埋伏多时的千人队从四个方向冲杀过来。
忽必烈攻城至今,始终没动这四支千人队,等待的就是郭靖开城门。
一时间,蒙军士气高涨,逐渐重夺优势,双军就此陷入拉锯战中。
这一战,郭靖身先士卒,鲁有脚、朱子柳等人也争先恐后,虽然宋军遭遇忽必烈奇兵,但是随着各位江湖高手逐渐熟悉行军打仗的规则,随着他们彼此间配合的默契,蒙古军一时半刻也难以占到便宜。
“擒贼先擒王,国师,你去为本王擒住郭靖。”忽必烈久攻襄阳不下,这一战已是他最后一战,因此势在必得。
金轮法王稍作犹豫,说了句“大王自己小心”,说着跃下战车,骑了一匹快马冲向正纵横沙场的郭靖。
“郭大侠,咱们又见面了,别来无恙啊。”金轮法王两只铁轮被贾里玉打碎之后,如今又换了银轮。
郭靖也不答话,呼呼两掌招呼过去,金轮法王掣起双轮迎战。
朗士高看了一会,道:“四大王,我去助国师一臂之力。”
“好。”
朗士高随即也跟了上去,冲阵之前,看了一个蒙古兵一眼,那蒙古兵微微一笑,跟着他一起冲向战场。
朗士高身形雄壮如山,双拳抡起如流星飞锤,挡者披靡,而跟他一起冲阵的那个蒙古兵身法快捷无伦,左闪右躲,偶尔拍出两掌,中掌者无不痛苦惨叫。
眼见朗士高攻到郭靖近前,正被潇湘子、尹克西、尼摩星、达尔巴等人缠住的朱子柳、鲁有脚和郭芙等人也是无计可施。
郭靖和金轮法王激战正酣,忽觉两股劲风从侧面袭来,当下也不着慌,右手施亢龙有悔抵住金轮,左手施见龙在田迎上朗士高。
三掌相对,郭靖也只是稍落下风,后退之际,以《九阴真经》的飞絮劲卸掉两人掌力,便在这时,忽觉背后传来一阵阴风,听到一句“师傅小心”的提醒,身体陡然拔起,飞至半空,凌空倒挂,身法居然和贾里玉的“老猿挂枝”有三分神似,正是郭靖和贾里玉论武时,教学相长,得来的启发。
郭靖飞起之后,紧接着用了一招“飞龙在天”,居高击向背后偷袭者,那偷袭者为郭靖掌势所笼罩,只得抬掌迎敌,和郭靖双掌相对时,感到对方掌力峰峦叠嶂般袭向自己,周身气血翻腾,阴寒之气倒流,忙撤了双掌,退到朗士高和金轮法王身旁。
“你就是百损道人吧?”郭靖导去身上那股莫名的寒气,看着那个蒙古兵问道。
“区区贱名,岂敢劳郭大侠垂询,在下正是百损道人。”
话刚落音,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百损道长还是如此喜欢藏头露尾。”
众人惊而回首,看到贾里玉提剑踏步而来,穿越双方兵士时,身子不摇不晃,但每走一步都恰好避开蒙古兵的武器,无论他们怎么劈、戳、斩、刺,就是没办法沾到贾里玉半片衣角。
场间诸位皆是高手,自然能看出贾里玉步法中的玄妙,金轮法王、朗士高等人皆是暗暗叫苦:“他的功夫怎么又回来了?”
郭靖惊喜交集,叫了一声:“玉儿。”
“师傅。”贾里玉应了一声,随后道:“今儿我们师徒两放手大杀吧!”
贾里玉说完,身子一闪一晃,也不见他拔剑,一道刺眼的惊芒掠过,贾里玉长剑直指百损道人。
百损道人翻动双掌,也是使出看家本领,待他双掌接上贾里玉那一剑,忽觉那一剑化作千千万万,剑尖颤动,蕴含着无穷变化。
百损道人刚与郭靖对了一掌,还未完全平复,再接贾里玉这神妙无端的一剑,这锤炼了一月有余的一剑,这敛锋藏锐了三十日的一剑,实在力有不逮,只听嗤嗤嗤嗤十数道细碎的声音响起,百损道人手上臂上尽皆被剑气划伤。
“好狠的剑!咱们后会有期。”百损道人痛呼了一身,负伤逃走。
时至今日,贾里玉终于悟出一剑成阵之法。
一剑退走百损道人后,贾里玉昂然道:“师傅,你先困住这二人,我去取了忽必烈的人头来。”
说着挺剑前掠,凡阻他去路者,皆被长剑挑开,那些蒙古士兵或手腕、或膝盖、或臂膀遭受剑伤,手中兵器当当落地声,不绝于耳。
“保护大王!”金轮法王见状大骇,舍了郭靖,迅速回防,不料那贾里玉去了不远,忽然折身杀回,第二剑指向仓促回身的金轮法王。
金轮法王顿知上当,但无计可施,脱手飞出两只银轮,疾步回到忽必烈战车之上。
“大王,贾里玉使诈,速速退兵为宜!”
忽必烈早遥遥看到贾里玉现身,沉吟半晌不语,见战场之中,朗士高已经被郭靖打得节节败退,而那个贾里玉倏忽来去,只杀千夫长、万夫长一流指挥将军,眼见他一剑刺死一位万夫长,忽必烈再不犹豫,大手一挥,沉声道:“撤军!”
战车那位挥旗的卫队长用蒙语高叫一声:“撤军!”然后挥动大旗。
“撤军!”
声音一传十,十传百,转眼传遍整片战场。
“撤军!”
蒙古大军前军殿后,后军做前队,浩浩荡荡撤离襄阳城。
一月不出剑,出剑退一军
第一百五十二章 和重剑杨过的二次交锋()
“经年磨剑,向众藏锋。偶然难遏,剑败群雄。”
朱子柳写完这四句话,拈须而笑,跟夫人说道:“我便以这幅字当做贾里玉兄弟和郭大小姐的新婚贺礼如何?”
朱夫人对夫君的才学向来敬服,道:“没有比这和更合适的贺礼,相比之下,我的金钗、玉珠失之雅致,逊色多了。”
朱子柳微笑颔首,比起自己的功夫,他更得意的还是自己的书法。
似乎每个在书法上有两把刷子的文人都会着迷于自己的字帖。
除了朱子柳,现在在绞尽脑汁准备贾里玉和郭芙新婚贺礼的还有其他武林同道。
郭大侠、黄帮主嫁女是一贺,贾里玉娶妻又是一贺,以郭靖、黄蓉、贾里玉三人如今的江湖地位,这场婚礼能轰动大半个江湖,如此武林盛事,半点马虎不得。
那日襄阳城下,贾里玉一剑伤了百损,之后假意攻击忽必烈,围魏救赵。随后突袭金轮法王,夺了他的银轮。
那是贾里玉藏锋月余后归来的第一战,又一次的技惊四座,大杀四方,最终更是迫使忽必烈退兵,而且这一退不是临时退兵,而是真正的离去,忽必烈回草原了。
所以,这是一次大胜。
如果说这次大胜的关键在于郭靖的调兵遣将、在于黄蓉的运筹帷幄,那么这次大胜最显眼、最提神的战绩则在于贾里玉的归来,在于他单人单剑要杀忽必烈,并最终杀退蒙古的第一国师。
在宋人的眼中,蒙古铁骑所向披靡,无人可挡,而作为蒙古军的统帅,忽必烈必然是高高在上,威不可侵,难以战胜。
可是那一天在襄阳城下,数万将士亲眼看到贾里玉就那么提着一把剑,于千军万马中,朝忽必烈走去,蒙古的勇士挡不住他,蒙古的箭矢射不中他。
有那么一瞬间,宋蒙两国的将士都认为忽必烈这次凶多吉少了,贾里玉奔走在战场中,身不着片甲,头不戴半盔,仿佛一位进京赶考的书生,文质彬彬地向虎威如山、受到重重护卫的忽必烈走去,大家居然都生出“忽必烈危矣”的念头。
实际上,不要说别人,就是忽必烈自己看到贾里玉向自己走来时,心里都咯噔了一下,他感觉到他手中那三尺青锋的寒意。
在那一刻,他积威了多年的气势,被贾里玉完全压倒。
同样是在那一刻,忽必烈下定决心要杀了贾里玉,他此生此世不会再用这个人,即使他投降于己,他也不会再用。
哪个君王愿意用一个气势上能压过自己的臣子?
这也是忽必烈决定退兵的一个原因,所谓来日方长,这次没能取下襄阳,下一次必然功成,到时候他会再次直面贾里玉,然后给他一个英雄般的裁决。
因为贾里玉的那一个举动,因为忽必烈的退军,襄阳城的宋军突然意识到一个事实,蒙军并非不可战胜,忽必烈并非不可刺杀。
这一战的意义不仅是退了忽必烈大军,对襄阳城守城的士兵来说,也具有生动的教育意义。
而在这之前,襄阳城好多人都认为贾里玉为了对付金轮法王和朗士高,耗尽精力,身受重伤,最终沦为普通人。
他们不会因此看轻贾里玉,但是他们会因此觉得可惜,并会渐渐淡忘贾里玉。
一个月之后,所有人都会习惯贾里玉的手无缚鸡之力,敬他靖蓉弟子的身份,却不会再崇拜他单剑破阵的风采。
古往今来,最温暖的是人心,古往今来,最残酷的也是人心。
这是自然现象。
不过一切的淡忘随着那一日的一战势必重新清晰起来,而且相比于以前,重新归来的贾里玉无疑具备了跟多传奇的因素。
当然,这倒不是贾里玉有意装逼,实际上,如果不是事情紧急,他至少还要过半个月才会去拔剑。
和坑龙的交易让他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