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蒙哥汗道:“不管怎么样,这些人都是勇士,像贾里玉一样的勇士。”
圣者微微颔首,道:“勇气可嘉,未免有些不自量力,这是他们不如贾里玉的地方。”
蒙哥汗叹道:“若汉人人人都像贾里玉,我立即收兵,保证终生不再踏入襄阳城半步。”
圣者微微一笑。
蒙哥汗问道:“上师以为贾里玉能否生擒,能否为我所用?”
圣者摇头,语气坚定的答道:“虽然此人命理奇特玄妙,难以一窥全豹,但是我可以确定,他绝不是那种受人指使的人。”
“他为宋朝皇帝守襄阳,难道不是受人指使?”
“据我所知,他随他师傅守襄阳,并未得宋朝朝廷一官半职,是以江湖人的身份守卫襄阳,因此他不算是为宋朝的皇帝守襄阳,而是在为宋朝的百姓的守襄阳。”
“我蒙古铁蹄扫荡天下乃是大势所趋,他如何看不透这一点?”
圣者道:“大汗,恕我直言,中原慷慨豪杰之士实多,即便日后我大蒙攻克宋廷,取得汉人江山,假以时日,他们还是会重新夺回去,但是大汗会因为这样的结局而放弃攻打宋朝吗?”
蒙哥汗身为成吉思汗的嫡孙,原本也是一位有勇有谋的统帅,听到圣者这么说,心里自然有所感应,当即沉吟不语。
圣者道:“相同的道理,郭靖、贾里玉他们不会因为襄阳城必破而放弃守卫,他们汉人有句话叫做在其位谋其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郭靖被天下人奉为镇守襄阳城的大侠,他这一生便只能做这一件事。”
蒙哥汗道:“难道南人尽是这些沽名钓誉之徒?”
圣者道:“倘若如此,他们应当有更好的选择。”
蒙哥汗沉默了片刻,点点头道:“上师言之有理。”
当天晚上,又有刺客潜入大营,但是这次刺客的目的不在蒙哥汗,而是在那些统兵的将帅。
那个刺客杀了一位万夫长和两位千夫长,重伤了一位千夫长,之后立即远遁,据目睹刺客逃走的小兵说,那位刺客临走前也受了一点伤。
于是那位受伤的千夫长升为万夫长,所居大帐距离大汗的金帐又近了一点,手下的亲兵也各有封赏。
……
蒙古大营打铁铺。
炉子里的火烧得通通直响,冯铁匠挥舞着大铁锤,乒乓乒乓地砸个不停,等到一天的工作结束,他回到自己的房间后,才痛苦地坐在床上,慢慢解开长裤,殷红的献血已经染透了裹住伤口的破布。
他的脸上却没有愤怒和仇恨,只有古怪的笑意,嘴里骂了一句“臭小子下手不轻”,然后兀自处理起伤口。
不一会感到一阵轻风袭来,抬头看到屋里多了一个人,一个蒙古小兵。
“冯师伯抱歉,演戏太投入了,真伤到了你。”那蒙古小兵一口汉话。
冯铁匠摆摆手道:“皮外之伤罢了。”
那蒙古小兵取出一个小瓷瓶递给冯铁匠,道:“师祖亲配,师伯千万收下。”
冯铁匠闻言,脸色一变,神情肃穆恭敬,双手接过瓷瓶,语气激动道:“贾兄弟,你见到师傅,替我替我向他老人家致谢。”
蒙古小兵自然就是贾里玉。
贾里玉道:“师祖一直后悔当初的举动,只是他性格如此,不会宣之于口,这瓶九花玉露丸就是他让我转交给你。”
冯默风一听,更是老泪纵横,拿着那瓶玉露丸半晌无语。
贾里玉道:“明晚过后,师伯就离开蒙古大营去寻找师祖吧,如今你既已重归桃花岛门下,总要再当面拜一拜他老人家。”
冯默风道:“能回来就走。”
“当然能回来。”
翌日晚,一个黑影迅捷无伦地从铁匠铺离开,转眼消失在蒙古大营之中。
伯都刚升为万夫长,欣喜之余不免压力山大,他心里非常清楚,之所以能一举从千夫长升为万夫长,一半以上的功劳要归在那个叫腾格尔的亲兵身上,那个腾格尔不仅作战勇猛,而且对待自己还很忠诚。
吃完饭的时候,伯都心血来潮,准备赏赐一番腾格尔,分一半自己的食物给他,他派人把腾格尔喊进账,笑吟吟地说出自己的赏赐,腾格尔也老大不客气,居然在他的桌子旁坐下,大快朵颐起来,伯都面露不悦,心想我赏赐你那是我的仁慈,你应该感恩戴德地谢恩,然后领了食物下去,怎么坐在这里吃了起来?
伯都道:“好了,你把这块羊腿拿出去吃吧。”
腾格尔不理他,吃完手里的羊肉后,抬头看着伯都,道:“因为这一半的食物,我留你一条性命。”
伯都正要发怒,忽然眼前人影一闪,接着自己失去意识。
就在伯都晕死过去的同时,一道“有刺客”的喊声划破蒙古大营的上空
第一百八十八章 风云第一杀,大汗驾崩了()
根据大家固有的观念来看,但凡刺客,讲究的是一击即中,随即远遁千里,不应该是一击即中后,潜藏一天,又来二击,这不合道理。
归根结底,还是他们屡次强调的那句话,南人狡猾,心思复杂,不能以常理推测。
圣者跟蒙哥汗说:“一击即中,远遁天涯,这是他们中原刺客的准则,之所以去而复返,是因为他们一击未中。”
蒙哥汗恍然大悟,刺杀万夫长千夫长只不过是幌子,那些亡命之徒的目标始终在自己身上。
“去看看伯都。”蒙哥汗雷霆一怒,掀帐而出,圣者眉头微锁,赶紧跟上。
尹克西探了伯都的脉搏,回禀蒙哥汗道:“尚有生机,还能搭救。”
话音刚落,人群中突兀地闪出一个人,举起一根铁杖朝蒙哥汗头上砸下去。
圣者伸手将蒙哥汗向后扯了一把,自己挡在蒙哥汗身前,单掌立起,嘴里喝了一个“嗡”的音节,账内仿佛滚过一道闷雷,震得人人耳鼓生疼。
与此同时,尹克西、潇湘子、尼摩星三人齐齐攻上,将刺客逼出大帐。
圣者佛心起波澜,没有因为刺客被逼出而有丝毫放松,相反,他感觉到了更大的危机和更可怕的杀气。
“大汗,我护送你回金帐。”圣者眼观八方,耳听六路,神色警惕空前,这个时候,他甚至不敢相信大汗的亲兵。
呼一阵轻风拂过,如果不留意倾听,根本察觉不到那道细微的声音,圣者何等样人物,佛心通明,俯察天地万物,自然能不会错过那道动静。
只不过,能察觉和能阻止是两回事,等到他感应到那道恐怖至极的剑气向自己袭来时,一道惨痛的呼声从身后传来,他转身救蒙哥汗,自己就要受那一剑,他接那一剑,就要放弃蒙哥汗。
入圣以来,从未遇到过如此两难的境地。
圣者最终合击双掌,继而捏不动明王印,嘴里喝出一声“临”,选择了正面硬接那一剑,但,接空了。
“呵呵。”一道极具讽刺性的笑声在耳旁响起,待圣者回味过来,蒙哥汗已然成为一个无头尸。
那道剑气的目标并不是自己,仅仅是路过自己而已。
那个刺客猜透了自己的心思,猜到了自己会先自救然后救大汗,所以他的第一目标就直接锁定了蒙哥汗。
心灵之战输了,招式上也输了。
圣者禅心难定,快速转变手印,口中真言狂吐,誓要将刺客斩杀于账内。
“如果是四王在侧,你会先救哪个?”
那道带着嘲讽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
“四王从你受佛戒,以后登大汗位,你就是统帅天下佛教徒的第一国师。”
“如果我不杀蒙哥汗,你会不会出手杀他?”
“你明知道账内有杀机,还是任由蒙哥汗前来,到底是我要杀他,还是你要杀他?”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超凡入圣,便全无过错?”
一道道诛心的话语比密宗真言还要可恨可怖,听在圣者的耳朵里,彻底扰乱禅心。
“如今蒙哥汗已死,阿不里哥即将登位,你不劝忽必烈回城夺位,更待何时?”
听到这里,圣者微微一怔,接着耳边响起一道爆喝:“看剑!”
一座宏大的剑阵,仿佛天罗地网般地铺将过来,圣者双目微闭,说了一声“罢了”,张开双臂,拥抱剑阵。
这是圣者的终极绝招,抱菩提。
张开怀抱,拥抱菩提,怀内乾坤,包罗万象。
一道至刚至强的罡气护在圣者身体前侧,抵御着贾里玉蕴藏万千杀机的剑阵。
“嗡、班、则、尔、萨、垛、吽!”
“菩提菩提,永世轮回。”
“玛、奴、巴、拿、呀!”
“菩提菩提,回头是岸!”
“班、喳、萨、埵、低、罗、巴!”
“菩提菩提,速速归去!”
圣者吐音如雷,万夫长大帐已经被劲风撕得粉碎,大营内人呼马啸,震天的噪音却掩盖不住圣者的真言。
贾里玉身处其中,感受最深,耳鸣心颤之间,眼中幻象迭出,一会是幼年时抱在西瓜在河里游泳,一会是与少年时代的郭靖黄蓉策马奔腾,遨游江湖
一会是高中时代遭遇朋友背叛,成绩一落千丈,一会是跟着郭靖学习降龙十八掌
有时自己是高考状元,赞誉和夸奖此起彼伏,有时候自己是杀人如麻的江湖少侠,令得江湖武林闻风丧胆。
两个世界就像自己的两世人生。
不同画面的切割和对比,给自己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颤,如梦似幻,真假难辨,怀疑人生。
“既然一切都是虚幻,自己何必那么辛苦费力抵抗?”
贾里玉握着青龙剑的手逐渐失去力气,他双眼迷离、困倦,脚下虚浮,身体摇动,将倒未倒。
圣者也是面色惨白,呼吸困难,每叫出一个字,都像费了好大的力气,他急于将贾里玉送回极乐世界,但是对方脑海中呈现出来的幻境世界太过天马行空,好多事务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他不知道那个能双轮加上铁架的代步工具是什么,他不知道那个方方正正的盒子为何能装得下那么多活灵活现的人
他从未看透过贾里玉,哪怕是自己占据了一丝上风的此时此刻。
“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然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陷入两世缠绕,几乎无法自拔的贾里玉突然开口说话:“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此为大逍遥!”
幻境倏然消失。
贾里玉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心中暗暗庆幸。
圣者往后退了几步,噗地吐出一口鲜血。
贾里玉面带微笑,道:“佛本是道,你要这一身斗战的功夫做什么?”
圣者点头道:“是啊,我要这一身杀伐的伎俩做什么?”说着合掌盘腿坐下,不一会头顶冒出白烟,圣者将一身功夫废去。
贾里玉转身离开,身如飞剑,掠向围攻冯默风的战团中。
圣者自废武功,金轮去襄阳城探险,如今蒙古大帐,还有谁是贾里玉对手。
贾里玉甫出一剑,刺死尼摩星,再布剑阵,重伤潇湘子和尹克西。
“冯师伯,咱们去吧。”
眼见蒙古大军源源不绝地涌来,再斗下去,难免要落得力竭被擒或被杀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