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李舒崇用树枝在地上写字,“告诉”了云蕾自己的聋哑情况,还把自己作为书院派掌门,掐指算出雁门关和大明朝有难,特地来此保家卫国的打算全都“告诉”了云蕾,并把自己要传授美女小擒拿的意思也告诉了她,云蕾虽不知道双剑合璧的威力,但为了让李舒崇更好的救国救民,决定也把玄机剑法传授给他。两人都是学武的好苗子,才一上午时间,两人互相学习,竟然全都掌握了。
时间已近中午,李舒崇直接“告诉”云蕾,自己要去金刀寨帮方庆要回军饷,叫云蕾一起去帮忙,而且还“透露”,有惊喜在等着她。
方庆苦等了一上午,一直没有表演上吊的机会,眼看就要失去夺回军饷的机会,难免被朝廷千刀万剐。没想到这两个武艺高手的少年英雄会一起去帮自己,真是绝处逢生,喜出望外。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ps:十二点多就要写完了,谁知突然停电,更糟糕的是我忘了保存,只好等来电后,又重写了一遍。不知道这件坏事的后面,有没有好事不期而至呢?
第七十一章 千秋功与过(上)()
武举人出身的方庆,在云蕾和李舒崇这样的侠客面前,却是武功最低微的人。
李舒崇不想过多影响原著中的世界,所以这次去金刀寨分工很明确:云蕾负责出面去和金刀寨讨要军饷,李舒崇暂时作为方庆的“保镖”,主要负责方庆的人身安全。李舒崇“告诉”云蕾,这次行程有惊无险,不到万不得已,自己是不会出手的。看到自己的压力都由两位少侠来承担了,安全也有了保障,去往金刀寨的路上,方庆的心里踏实了不少。
三人一起出发了,在路边客店里吃过午饭,直奔金刀寨的方向。
金刀寨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肥沃的田地,还有不少人在田间耕作。猛地一看,李舒崇还以为这里是世外桃源呢,根本不像是威震胡汉的金刀寨的巢穴。
三人来到山寨面前,忽然寨门大开,两队强人列阵相迎,刀枪如雪,甲胄鲜明。李舒崇心想,拍电影的时候,演员们扮演的侠客们总是显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真实场景里,大多数人都会和身边的这个方庆一样,吓得腿肚子抽筋的。因为这种情景下,一般人总会不由自主地去想,万一那些锋利的刀枪偷袭一下自己,小命就会交代在这里了。
进到大堂以后,李舒崇优哉游哉地欣赏着云蕾的表演。只见她先是用拳脚功夫打败了少寨主周山民,然后用宝剑和手持金刀的老寨主交起手来。
只见云蕾左穿右插,犹如蝴蝶穿花,身形越来越快,让人头晕眼花;剑光闪闪,犹如长江大河,滚滚而上,剑气纵横,快如闪电。金刀寨主却兀立如山,岿然不动;金刀虽然是缓缓挥动,却虎虎生风,震撼人心。李舒崇心想:也就是在原著的世界里才能看到如此精彩的对决吧,想要把这些场景真实的拍摄出来,即使现在的电脑特技那么发达,也还是太为难那些导演了,除非找到真正会这些武功的人,真刀真枪的较量才行,可是这样的演员去哪里找呢?除非有一大批武功高强的人才,而且还要他们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来拍这些娱乐节目才行。
李舒崇忽然有个想法,要是在省城的电视节目里,定期直播昌南书院的真刀真枪的训练,估计应该会有很多人感兴趣吧?这对于昌南书院的推广来说,绝对有相当大的帮助。只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怎样才能让别人知道这才是真功夫,而不是电脑特技呢?
就在李舒崇走神的时候,场上的局面又大有变化。只见云蕾青锋斜削,俨如狂风扫,剑尖直刺有如暴雨摧花,剑光缭绕之,但见四面八方都是云蕾的影子,剑光忽东忽西,忽聚忽散,翩若惊鸿,宛如游龙,不但把旁观的人看得眼花缭乱,金刀寨主也有点招架不住了。只见老寨主的金刀,竟然脱手飞出,呼的一声插在横梁之上。原来是云蕾施展出了师门最冒险的神招,击败了金刀寨主。
李舒崇的思绪还停留在昌南书院电视直播的事情里,眼前的情节却没有停留,一直在继续:金刀寨主周健拿出云靖的遗物,半根使节,十年没见过周健的云蕾终于想起了爷爷的这位老朋友,周健也把扣押的军饷发回给了方庆。原来,周健扣留军饷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逼迫雁门关现任总兵丁大可,迫使他不敢联合瓦剌的大军夹击金刀寨。
李舒崇看到方庆拿回了军饷,决定和他一起去雁门关,只能暂时和云蕾分别了。至于今晚她们和澹台灭明等人的交手,反正也是有惊无险,再加上李舒崇分身乏术,所以就没有陪同云蕾了。金刀寨的人都不认识李舒崇,还以为他和方庆是一伙的呢,没有人去关注到他。
李舒崇跟随着方庆,押着四十万两银子的军饷,第二天上午,回到了雁门关。
丁总兵会怎样评判这次的功与过呢?会不会对我军法处置呢?一路上,方庆一直在担心这个问题。一方面,方庆丢失了四十万两白银的军饷,差一点让守城的官兵们饿肚子,甚至差点激起军队的哗变,这是要凌迟处死的极大的过错。另一方面,通过他的努力,加上有贵人相助,这批军饷失而复得,只是晚到了几天,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也算是大功一件。功过相抵,按大明的律法,估计会略施薄惩,重打几十军棍,或者罚没一些俸禄,以儆效尤吧。总是保住了性命,这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方庆心想,要是能劝说身边的这位少侠归顺朝廷,那可是大功一件呀,说不定丁大人一高兴,就可以免去自己的皮肉之苦了。想到这里,方庆一路上对李舒崇殷勤伺候起来,并把他的想法委婉地“告诉”了李舒崇。李舒崇看到这次方庆其实本质不坏,只是以前有点喜欢吹牛的毛病,这次大难不死,相信他已经吸取了教训。自己到时候帮他说一点好话,让丁大可对他从轻处罚算了。至于帮朝廷效力的事,李舒崇想都没有想过,他可没那个空闲。于是他给方庆留下了一张字条,让他在形势危急的时候交给丁大可。到了雁门关以后,李舒崇便和方庆分别,飘然离去了。
雁门关里,总兵府上。
丁大可得知四十万两军饷失而复得,却一点也不激动。金刀寨主周健前天就曾和他单独相见,约好了只要丁大可不和蒙古兵勾搭,不去围剿山寨,就会把军饷全部奉还。丁大可权衡轻重,只好放弃了围攻山寨。只是朝廷要他围剿山寨的事情就不好交代了。
方庆把军饷交卸给雁门关的军需处后,便到总兵府交差,请罪。他知道自己死罪可免,活罪难饶,心里忐忑不安地等待着丁大可的处罚。丁大可也是矛盾至极,但内心里还是倾向于让方庆做替罪羊,谁叫他武功低微,丢了军饷,破坏了朝廷交给自己的大事。
方庆察言观色,知道自己的处境极其危险,于是把李舒崇写的字条拿出来交给丁大可,说是救了自己的那个少侠所写的。丁大可一看,上面虽然区区十几个字,却使他激动不已,然后又面如土色。纸条上写着:
小孤山,
一脉传。
家风严,
名利淡。
第七十二章 千秋功与过(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方庆被丁大可暂时收押了,罪名是办事不力,险失军饷。
在得知李舒崇回来了以后,丁大可也只能暂时如此处理了。他知道李舒崇会来找他算账的。
十年前,李舒崇传授给他很多的武功,也为他指点了迷津,告诉他日后一定是雁门关总兵。可是,李舒崇还是低估了丁大可对功名利禄的渴望。
在刚开始的时候,丁大可也是专心练功,同时暗中招募了一些人成为了书院派的弟子,也把李舒崇传授给他的武功再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他渐渐发现,自己的武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实力也在渐渐增强。现任总兵江峰年事已高,丁大可作为第一顺位的人选,五年到七年之内,雁门关总兵的位置非他莫属。可惜丁大可没能经受住王振抛出的诱惑。
王振,河北蔚州人,略通经书,屡试不第,只好做了教官,后来王振破釜沉舟,甘愿净身入宫做了太监。明宣宗很喜欢他,让他专门服侍皇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明英宗。明英宗即位后,很自然要重用自己喜欢的人,于是任命王振为司礼太监。于是,王振既是宫里的太监总管,又是特务机构“东厂”的提督,大权在握,终于实现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图谋。谁若顺从和巴结他,就会立即得到提拔和晋升;谁若违背了他,立即受到处罚和罢黜。就这样,王振把自己的心腹分别安插到各个重要部门,迅速形成了一个以王振为核心,从中央到地方的朋党集团。
再说说王振与瓦剌的关系。瓦剌是蒙古的一部,明朝初期,臣服于明朝,每年都要向明朝献马朝贡。几十年后,瓦剌逐渐强大,统一了蒙古,进而想恢复大元的天下,统一全国。于是对明朝不断骚扰,成为明朝北方的严重边患。王振专权后,不但不布置加强北方边防,反而接受瓦剌贿赂,与瓦剌贵族进行走私交易。例如,王振让自己的死党、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千万别误会,不是射雕里的郭大侠)每年私造大量弓箭送给瓦剌,瓦剌则以还赠良马报答王振。
可惜王振的这一套在雁门关行不通,原先的总兵周健根本不听他的号令。周健弃官后,新上任的雁门关总兵江峰也坚持执行周健遗留下来的策略,这就非常不利于王振暗中与瓦剌贵族进行的走私交易。第二年,王振派人告诉丁大可,只要他承诺今后会听命于王振,马上就可以当上雁门关的总兵。
就这样,丁大可提前当上了雁门关总兵,代价是成为了王振的朋党,对王振唯命是从。由于前任总兵周健,成立的金刀寨,在瓦剌和大明之间建立了一个百里左右的缓冲地带,这对于大明王朝和大明百姓来说是极大的好事,可对于王振和瓦剌贵族来说,简直就是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所以才有了这次王振授意丁大可,与瓦剌暗中勾结,试图围攻剿灭金刀寨的计划。谁知道被金刀寨主周健识破,这才有了这一出“劫走军饷又放回”的好戏。
自知理亏的丁大可很害怕见到李舒崇,不过,他并没有加强总兵府的防卫措施,他也期待着能见到李舒崇,希望李舒崇给他指点迷津。这几年来,虽然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总兵,但他知道自己在助纣为虐,王振暗中的资敌卖国行为迟早要让大明朝付出代价的,丁大可每天都要接受自己内心深处良知的拷问。这种日子,对于从小家风严谨的丁大可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简单点说,丁大可后悔了,但又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通过明查暗访,李舒崇大体上知道了丁大可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时利欲熏心,投靠了大奸臣王振,其他方面倒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李舒崇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能否自救就看丁大可如何选择了。一天之后,李舒崇来总兵府找到了丁大可。
当丁大可再次见到李舒崇的时候,不禁惊呆了。十年时间过去了,丁大可已经是人到中年,可在李舒崇身上并没有一丝岁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