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卑人见汉军出现在西方,不禁大乱,步度根又留下一部人马断后,自己便不管不顾,又往西方而去。麴义也不以为意,只是遣了数百骑兵衔尾跟住,等自己这边主力消灭了这部断后的鲜卑,再寻踪去追步度根。
吕布率军到时,只见受降城已遍竖汉旗,而受降城西,已经是喊杀声一片了。
第六百零五章 草原大战(完)()
吕布对于张绣的突然出现,心中很是愤怒。他并不觉得自己会追不上步度根,所以他觉得张绣就是来抢功的。自己已经打败了鲜卑人,现在要做的就是衔尾追杀,可是中途却来了个摘桃子的。
当然,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而是先杀光这些鲜卑人,然后捉到步度根再说。轻重他吕布还是分得清楚的。于是吕布怒吼一声,便也率部冲了出去,加入了围剿鲜卑人的阵容中。
鲜卑人本就大败而还,中途被张绣截击,心胆俱裂,此时又来了个吕布。更是让人崩溃。于是在吕布加入进来后不久,战争很快就结束了。该死的都已经死了,剩下的,都伏在地上瑟瑟发抖。
吕布命自己的部将在这里抓捕俘虏,自己则带着呼厨泉继续去找步度根去了。作为老资格的大将,吕布自然是可以不理睬张绣,但不管上头如何,侯成等人是不敢对张绣不敬的。汉朝社会阶级分明,军中更是如此。在吕布离开之后,侯成等人第一时间来拜见了张绣。然后才开始抓捕俘虏。至于并州军与凉州军如何抢人头,那就是下面的事了。只要不闹出人命来,他们是不会管的。
把断后的鲜卑人一网打尽之后,张绣踌躇了会,还是率部向西了。段煨劝张绣别去了:“吕奉先过此而不见文锦,其意甚恼。恐其恨我等争功,文锦可退也。”
张绣也知道吕布只怕是对自己有了意见,不过国事为重。万一因为兵力太少而让步度根跑了怎么办?要知道凉州那边,鲜卑人可也不少。于是毅然道:“忠明所言甚是,不过步度根狡诈,恐其逃遁,我不得不往。”
段煨便不再劝。张绣心中却是打定了主意,要是吕布能一举擒获步度根,那也就罢了,自己就在旁边围观,要是步度根能突围,自己却是必定要去追击的了。
步度根终究还是没能逃脱。麴义在前方拦路,后面又有吕布来追。两股汉军两下一冲击,原本就已经军心大乱的鲜卑人立时便四分五裂。而步度根的大旗和护卫是如此的明显,不管他们奔向何方,总会有汉骑死死咬住。现在的汉军在大胜步度根后,可不缺战马,尤其是麴义的部队,在攻下受降城后,缴获牛羊马骡无数。所以在马力方面,步度根甚至比不过汉人的一骑双马了。
很快,步度根就被追上了,没劳烦麴义或者是吕布亲自出手,一个并州小校,带着自己的部曲,很轻松的就把他给解决了。步度根一死,鲜卑人的最后一丝抵抗意志也消失了。能逃的尽量奔逃,自忖逃不掉的,便跳下马来,五体投地请降,不敢有丝毫的异动,生怕因此而引来汉人的屠刀。
看到步度根的首级后,吕布冰冷的脸上终于化冻了。首功终究还是未曾让张绣给抢去。吕布是个记仇的人,现在虽然与张绣一道同殿为臣,可当年自己被凉州将赶出长安,狼狈不堪的四处逃窜的情景,他仍然历历在目。虽然不至于和张绣翻脸成仇。但也绝对不会给好脸色给张绣看。
现在两家大军扫荡草原,吕布先败步度根,后获步度根以下头领等首级无数。压了张绣一头去,自然是心中欢喜。打扫完战场回师之后,在受降城中,吕布与张绣见了一面,两人闲谈了几句,决定了军功的分配,然后上簿大将军幕府,便各自散去了。
张绣要回凉州,战利品这些就暂时安置在并州。奏表已经在吕布和他的共同签字下,加急送往了大将军处,他并不担心属于自己的东西会被吕布坑掉。
大战过后,草原上的第一场雪,终于来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迅速掩盖了战争的痕迹。草原,还是这个干净的草原,到了明年,鲜血、尸体等等都会不见,而牧草会长得更快。
两场大战,轲比能集团与步度根集团灰飞烟灭,斩首、消灭鲜卑骑兵数万,捕得俘虏近二十万。牛羊骡马更是不计其数。
刘备相信,在这一战之后,大草原之上,应该能消停不少时间了。三部鲜卑中,东部鲜卑最弱,他们分散成无数的部落,没有一个像步度根或者轲比能这样的单于。又有辽东乌桓在侧,想来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的风浪。展示了自己的雷霆手段,接下来就该是怀柔的时候了。派出大量的官吏,去安抚、招降鲜卑人,招募他们为自己工作,放弃草原上恶劣的环境,到汉境来居住,用环境来让他们潜移默化的做出改变,让他们的子孙后代认为自己就是汉人……
这一个冬天,刘备很忙。
大量的俘虏要安置。青壮被刘备全部罚没为官奴,开始在各地采矿、冶铁、煮盐、修路。为大汉王朝服劳役就是他们这一生的唯一目标。至于青壮妇人,除了一部分被刘备赏赐给汉军之外,其余的依然被刘备给养了起来,当然,也没让她们闲着。那么多的牲口,让她们去饲养着。至于其他的一些老弱,被刘备无情的扔到了奴隶市场。因为汉军不准杀降,而后来的战争中,鲜卑人投降得太快。所以汉军也俘虏了大量的刘备不需要的人。比如年迈的老人和还未成长起来的孩子。
刘备觉得这是一个负担,但既然他们没有死在大草原上,自己也不好把他们又重新给杀了。上天有好生之德,那就去奴隶市场吧,或许会有人需要。至于被人买走之后的命运,那就不是他需要了解的了。
大草原之上,靠近汉境的胡人被汉军屠戮一空,但是刘备却觉得,光靠打仗并不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好办法,草原上的胡人就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匈奴,鲜卑,乌桓,突厥……一个部落消失了,另外一个部落又总会出现。大草原上,总会出现它的主人。所以,迟早还是要寻个法子,把草原给占了。汉王朝觉得草原没用,又不能用来种田。可刘备不这么觉得啊。后世的资料曾显示,大草原上的黄金、铜的储量在全世界排在前十位,还有大量的煤矿。虽然刘备不知道这些矿产的具体数量和位置,但他知道大草原就是个大宝库。限于生产水平,此时可能很多地方都不能探明或开采,可是,能留给子孙啊。
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风云()
刘备北击鲜卑的时候,曹操这边,巴郡之战也进入了尾声。在张卫瞒着张鲁向刘璋请援,而刘璋置之不理后。巴郡就乱套了。
益州不是没有好兵源,但也得看在谁的手中。在张鲁与刘璋的手中,军队的战斗力那简直就是惨不忍睹。所以就算是有巴郡本地的土蛮相助,张鲁也是节节败退。
曹操麾下,都是从连年征战中锤炼出来的虎狼之师,再加上本身装备要比张鲁军队好上太多。张鲁抵挡不住,那是正常不过。在连连失败之后,张鲁终于决定放弃了。死的很多人中,很多都是他的教徒。地盘重要,但传教也重要。若是曹操能够提供比较好的待遇,还准许他传教,那么投降也就无所谓了。
于是张鲁便派了功曹阎圃去见曹操,阎圃拖了两大车礼品,便往曹操大营,拜见曹操之后,说明来意。
曹操也实在是不愿意与张鲁纠缠,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要抢在刘备腾出手脚来之前,迅速扫平益州才是关键。张鲁愿降,那是再好不过。起码又能给他多争取出一段时间出来。不然这战事又要拖到明年去了。于是对张鲁所提出来的要求,全部答应。什么传教之类的,曹操压根不感兴趣。只要张鲁不是蛊惑人心来造反,随他去。
此时杨昂已经战死,张卫虽然不服气,但也独木难支。他也是个虔诚的道教徒,在其兄张鲁投降之后,他一气之下,干脆弃官回家,一心向道去了。
张鲁在得到曹操的答复之后,举江州以降曹操。张鲁一家,得到了曹操的热情礼待。这让张鲁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张鲁素无争雄之心,到了后期,更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道教之上,全心全意的研究《老子想尔注》。他与他的几个儿子,后来历史记载,都得道尸解,飞升而去。其四子张盛,后来自汉中东游,开道家龙虎山一脉,传承千余家。
张鲁投降的消息,终于传到了刘璋的耳中。在失去了汉中与巴郡这个屏障之后,刘璋终于有些坐不住了。之前张鲁霸占那里,现在换成了曹操。他不怕张鲁,因为大家水平差不多。可他没信心对付曹操啊。虽然心里面觉得有朝廷与刘备为依靠,可是刘备毕竟太远,而曹操可就在大门外。刘璋心里实在是没底,于是便召众臣来商议。
能出正经主意的没几个,歪主意的倒是很多,险些没把刘璋给气歪了鼻子。
有人说:“汉中、巴郡原为益州之土。曹孟德既然为朝廷而讨不臣,今张鲁已降,汉中、巴郡当还我益州。”
这话说得非常的理直气壮,刘璋险些都信了,便道:“卿所言甚是,便劳烦卿往曹孟德处一趟,为我讨还巴郡、汉中如何?”
不吭声了。
殿中安静了会,又有人道:“禀主公,逆贼张鲁既降,当上书朝廷,请朝廷委任郡守,治理汉、巴两郡,并下诏令曹孟德退兵。”
这个主意还算靠谱,虽然有没有效果那得另说,但也不失为一条道路。
又有人出列奏对:“禀主公,依臣之见,宜速报之于大将军。若曹孟德来犯我境,便请大将军令司隶都督赵云、凉州都督张绣等将来援我州。”
刘璋想了想,觉得不错。自己是朝廷钦命的益州牧,现在汉中、巴郡被曹操占了,而且曹操很有可能还会来侵犯自己。该如何处理,就看朝廷那边了。把这棘手的问题扔给朝廷去头疼吧。自己先调人去镇守葭萌关与白水关就好了。
刘璋于是让人上表朝廷,说明益州此时的情况。并让麾下诸臣商讨增兵葭萌、白水之事。说到调兵,殿中又乱了。
“葭萌、白水,兵精粮足,何须增援?德阳才是紧要之地!”
“葭萌不增兵,若曹操兵来,如何是好?”
“笑话,葭萌之险,益州人皆知。今巴郡已为曹操所有,德阳、江阳皆可出兵,何必冒险来攻葭萌?”
阶下群臣吵作一团,刘璋听得头痛,命人把舆图拿过来一看,刘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失了一个汉中,曹操不过是能从白水关与葭萌关来攻打蜀郡。自己只要派重兵镇守广汉郡就行了。如今巴郡也丢了。再一看,曹操不但可以从汉中出兵,也可以沿江而上,攻击广汉郡的德阳,然后兵至涪县这个战略要点,然后顺势进击绵竹;还可以南下攻打符节、江阳,侵略犍为郡,犍为郡失了,蜀郡又哪里还有什么安全可言。都打到后方来了,前面的葭萌还有什么用。
刘璋顿时冷汗就下来了,立马就拍板了:“葭萌、白水既然有兵,便令兵马增援符节、江阳、德阳。不得有误!”
刘璋做了决定,下面声音顿时便没有了。不过须臾,又有声音冒出来了:“冬季用兵,将士畏之寒苦,且费用增耗过多,不如待开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