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元平呵呵笑起来,站起身走到窗户旁,凝视这远处的栗山没有再吱声。
王元平不说话,其余人也没有贸然吱声的,办公室里一阵沉默。
本书于看书辋
第119章 未雨绸缪()
半晌,王元平转回身靠着窗户,看着几人缓缓道:“我们不再重新上,而是直接买一个。”
“买一个?”三人一听,更晕了,他们实在不知道领导在怎么想得,李大海大着胆子说道:“领导,您怎么打算的,还是给我们讲讲吧。”
“是这样,从南方刚回来时,我与李平讨论过机械厂的前途问题。大家看,现在的木工机械行业,我们雄踞全国前三名。暂时没人能够撼动我们的位置。可是,同志们,木工机械不能一直这样好下去吧。市场总有饱和的那天吧?”
老谢和二李思考了一下,觉得有理,便都点了点头。
王元平继续说道:“真到那天,各位,我们厂怎么办?要知道,我们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人了。这么大规模的工厂;这么多的工人,一旦市场萎缩,我们拿什么养活这么多人?”
李平点点头,道:“是啊,领导说的很有道理,真到那时候,恐怕遭殃的就是他们了。”
“人一旦没有饭吃了,什么事都能干的出来。那时三千多人可就是定时炸弹了。”王元平接着说道。
李大海和老谢齐声道:“没错,领导说的有道理,这么多人一旦发不出工资,那肯定会闹起来。”
“且不说他们闹不闹,即便是真到时放假回家,我们也对不起这些工人啊。别忘了,他们可是指着这个厂发工资养活一家人啊!到那时让他们去找谁?我可不想对不起这么多辛勤工作的工人,更不想留下骂名!”王元平斩钉截铁的说道。
老谢眼里充满了敬意,赞道:“我真没想到,领导会想得这么远。咱们大阳厂的工人真是有福啊,摊上了一个好当家人!”
王元平听了,摆摆手道:“不说这个。我接着讲,为什么会考虑到纺机呢,是因为我之前回家时听说的。大家知道柜镇吧?在家里和朋友聊天时聊到了柜镇,我很有兴趣,于是就跑那里连续观察了两天。柜镇离我家很近,有十五公里的样子吧。每天早上六七点钟我就让司机把我送过去,两天我把柜镇的所有纺机厂都观察了个遍。这个镇的纺机规模让我感到震惊!没有想到柜镇的纺机规模做的这么大。在镇周围我数了一下,大概有三十几家做纺机的,当然,除了第一和第四纺机厂之外,其余都很小。产品种类也不全。”
说到这里他停了停,大概是站的时间长了,王元平重新回到沙发上坐下,继续说道:“说来也巧,我的一个中学同学就是柜镇的,考察的第二天中午正好碰见了他。我们俩说了会话,我这才知道他就在一个纺机厂工作。他和我详细的介绍了纺机市场和柜镇的情况。也就是这次谈话,促使我下定决心要上这个项目。只是怎么上还没想清楚。”
说到这里,王元平又是一停,扫了一眼三人。见老谢等三人直愣愣的看着自己谁也不说话,便笑了笑,接着说道:“从柜镇回来没几天,我这个同学给我打电话,告诉我这样一个信息。柜镇的一个个体户纺机厂因酒后伤人致死,被抓起来了。家里无心再经营这个小厂,想要连技术带客户一起转让。因为我和我这个同学说过想干这个。所以我同学得知这个信息后,马上就给我打了这个电话。呵呵,正好,借此机会,我做通了他的工作。我们厂可以把这个厂买下来,总共一百万左右。”
老谢和李大海听完后沉默不语。李平看了看他俩,赞道:“领导,这个决定太英明了,我支持。其实,纺机我多少也了解一些。柜镇的纺机属于粗放型的,基本都是买回配件组装,即便是一纺机和四纺机也是这样干,只是这两个厂做的是梳棉机等大型纺机,而其他个体户做的是剑杆织机和喷水织机。纯粹的组装没有多少技术含量,这也是柜镇之所以有这么多厂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干就不一样了。”
王元平等三人一听,抬起了头,饶有兴趣的看着李平。他们明白,说到机械技术。李大海虽然懂行,但这几年毕竟不太管了,而李平却一直靠在一线,应该是绝对的行家。他说不一样,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就见李平不疾不徐的说道:“我们有铸造和机加工,不用再行投入。找几名纺机装配的技术人员就可以干起来。也正是因为此,只要不是专用的、特别的机械,咱厂都能做的了。而其它个体户想干那就难了,除非和柜镇一样,只是装配。”
李平的这番话说完,李大海首先拍了巴掌:“李厂的话有道理,只要有这两个车间我们什么行业的机械都可以做。关于生产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关心他们的销售怎么样?”
这才叫卖什么吆喝什么,李平管技术和生产,他关心的是生产能不能搞了,而李大海是搞销售的,自然关心的就是销售。这就叫“术业有专攻”。
看着李大海,王元平笑道:“大海,这个我早已想到了,我这个同学说销售没问题,前几天我让司机小刘去了柜镇私下了解了一下,确实如此。销路没问题。现在的纺机市场,说句不好听的,还是卖方市场。如果我们做,加上中央电视台广告的推广,我想,市场方面应该没问题吧。我现在考虑的是这个厂到底是整体搬到大阳呢还是放在柜镇?”
二李不说话了,又是一阵沉默。一直没有说话的老谢这时说道:“领导,我想还是要整体搬迁到我们这里来。对于纺机我多少也知道一些。搬迁过来也不太麻烦。”
李平插话道:“嗯,谢厂说的有道理,机械厂如果不带铸造和机加工这两块,搬迁很容易的,小个体户没有多少东西。三天之内就会搬利索。”
“那行,就这么定了,关于组织生产和技术研发李平去搞。你组织一个领导小组吧,你来做这个小组的执行组长,名字嘛,就叫纺机分厂吧。地点嘛,把空闲的十六号厂房也就是原定九车间的那个厂房。这个工作作为这段时间厂里的头号工作,所有资源都要向这里倾斜。我的要求,必须在这个周完成。大家看行吗?”
李平思考了一下,拍着胸脯道:“领导,不用一个星期,我想最多四天我就能让纺机分厂转起来。”
“嗯?有那么快吗?那感情好。”王元平喜道。
“领导,既然定了,我这就让赵科长组织一队人,立马赶赴柜镇,今晚我过去,连夜做出方案进行搬迁。”
“用什么手段那是你的事情,我只看结果。”
“好的,我先打个电话。”说完,不等王元平说话,李平径直走到办公桌前拿起话机拨通了总机要了生产科的电话。
李平的电话打得很干脆,在电话中把事情原原本本的和赵科长详细说了一番,后又嘱咐赵科长哪些人要参与到这个组里来。等到对方记录好,李平接着吩咐他,马上把这些人找到生产科开个会,等自己回去就要看到搬迁执行方案。
看到李平办事的利索劲,王元平满意的点点头。心想:如果都像李平这样,那么工作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本书源自看书惘
第120章 又生一计()
会议结束后,李平把生产科的方案要过来仔细过了一遍,修改了几处之后发报给了王元平签批。
王元平拿起方案计划书认真阅读,这个方案写的很详细,也很细致。连新来的纺机安装的工人吃、住和行都考虑到了。王元平看完后感到很满意,提笔在方案右眉头批了几个字“同意此案,请李平同志组织实施。”
拿到领导签批后的方案,李平紧锣密鼓的组织了队伍,当晚赶到柜镇,与王元平的同学接上了头,并连夜开始了验厂、合同签订、付款和准备搬迁事宜。
王元平的思绪还是在东吴省考察团那里:如果能把这个考察团弄到大阳厂来,以大阳厂现在的规模,应该能使他们动心。可怎么能把考察团吸引过来却是个难题,要知道,这可是省委副书记带队的考察团,规格这么高,接触都很困难,不用说吸引过来了。
因此,等李平从柜镇回来后,王元平连夜再次召开了班子会,这次的班子会杨丹参加。
等王元平把自己的想法合盘托出后,与会众人均沉默了。想把一个省长带队的考察团弄到大阳来参观,恐怕比登天还难!
半天后,李平像是忽然想起来什么,眉毛一动。说道:“领导,我倒是有个亲戚在省会昌南当军官,好像是个师级领导吧,但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王元平一听来了兴趣:“嗯?说说看,他在什么部队“?
“好像是省武警总队,是什么政治部主任还是副主任的。是我老婆的舅舅”。王元平一听,心里一喜。省武警总队政治部,那应该可以的。他到底还是对官场的事知道还是有些少,省武警总队的一个政治部主任也就是师级干部,别说和省长打交道,就是和市长打交道都是不可能的事。
老谢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师级干部和省领导恐怕说不上话。”
王元平一皱眉,想了想道:“管他呢,先让李平联系一下看看,李平,此事不宜拖。你现在就去打个长途电话看能不能联系上你这个亲戚,在电话中详细说明白这个事”。
李平答应着去了,王元平对剩余的两人道:“你们也回去想想,这几天以这个事为主。大海,你牵头,赶紧行动起来。把我们的宣传材料带上一些。先派人过去。派人选我要过目,这次我想咱们几人都去,毕竟这个事不是个小事。老谢在家看家,组织好家里的事情,要保证厂容厂貌干净整洁、工人管理井然有序,再弄点横幅标语什么的把厂内弄得好看一些。围墙和机加工车间的施工要赶快,别管冬天不冬天的,先弄起来。别到时真要是弄过来了一片狼藉可就麻烦了”。
老谢和李大海连忙答应,各自忙乎去了。
老谢他们刚走,杨丹和于得水一前一后进来了。王元平笑着问于得水:“于哥,谈好了吧”?
于得水咧着嘴笑的跟什么似的,几乎是冲到王元平的办公桌前,喜笑颜开的道:“王书记,谢谢了!谢谢了!这个活我保证做好,刚才杨主任说这几天就要干。我回去准备准备,马上带施工队伍进来。您看怎样”?
王元平也笑了,站起身来走到他的跟前,看着他认真说道:“于哥,咱们交情归交情,但和工作是两码事。只要价格公道。工程质量有把握。你放心,今后大阳厂的维修活就交给你了。但是有一样请记住了”。
说到此,他脸上的神情立马严肃起来。于得水心里一惊,赶快收起笑脸。一本正经的看着他。只听王元平缓缓的一个字一个字的说道:“工程质量如果不过关,于哥,咱哥俩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会立马请你离开大阳厂。”
于得水连忙道:“你放心,你放心。如果工程质量不过关。于得水再无颜面见你,上天也好,入地也好,自此再不敢登老弟的门字!”
“呵呵,上天入地到不用。工程做好咱哥俩都不为难。上天入地?”王元平正在拿着茶壶倒水,这几个字引起了他的兴趣,一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