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之后,张温麾下诸军损失惨重,只有董卓全军返还,汉军已经无力深入继续征讨;而韩遂则成功吞并北宫伯玉、李文侯、边章等人残部,迅速整合凉州势力,拥兵数万,成为凉州最强豪雄。
洛阳皇宫。
汉灵帝听着凉州战事的奏报,脸色难看至极。
“陛下,方今天下动荡,诸州战事不断,已难募集多余兵马应对西凉叛贼。凉州本是苦寒之地,土地贫瘠,民众多为羌胡异族,生性好斗,难以驯服。臣以为不如舍弃凉州,使羽林兵马固守司隶方为上策。”司徒崔烈语出惊人。
崔烈,字威考,冀州安平人,本是冀州名士,但因花钱买官,名声衰退,渐渐被世人所不齿,连其儿子崔钧都心生嫌弃。
汉灵帝昏庸荒诞,明码标价卖官粥爵,如三公之位便标价一千万钱。原本任职廷尉的崔烈通过皇帝傅母程夫人的关系,以五折优惠价格——五百万钱购得司徒之位。可笑的是,汉灵帝后来觉得五百万钱卖亏了,常常懊悔。汉廷之,可见一斑。
“斩崔司徒,天下可安!”一人忽然厉声喝道。
出列说话之人,名叫傅燮,字南容,凉州北地灵州人,曾以护军司马身份随皇甫嵩讨平兖州黄巾,擒获渠帅卜已,位居首功。本来按其军功,可以进爵封侯,可惜他素来与宦官不和,不肯与“十常侍”结交,最终被赵忠从中作梗,只被征召为议郎。
“傅燮于朝堂之人公然辱骂重臣,臣请按律斩之!”尚书郎杨赞是“十常侍”心腹,正愁没有把柄弹劾傅燮,此时赶紧出列参奏道。
“傅燮言必有因,请陛下听其说完不迟。”大将军何进出列说道。
何进身为外戚重臣,与宦官集团争权夺利,暗斗多年,早已势成水火,凡是与“十常侍”对立之人都是他维护与拉拢的对象。
“好。傅燮,你且说来,若是有理,朕恕你无罪,若是妄言,朕便依法治你死罪。”汉灵帝刘宏开口说道。
“凉州为天下要冲,国家藩卫。高祖平定陇右,武帝开拓凉州,方才斩断匈奴臂膀,使大汉边境安定百年。
如今凉州治理混乱,出现叛党,陛下寝室难安。崔司徒身居高位,不能为国分忧,却妄言割弃万里疆土,臣实在不解!
倘若羌胡异族霸占凉州,只会越发猖獗,司隶又岂能安稳?大汉又岂能安稳?崔司徒若是这个道理都不明白,那便是愚昧无知,有何才德身居高位?若是明知此理却还故意说出刚才那番话语,那便是不忠于陛下,斩之可也!”傅燮义正言辞答道。
这番话慷慨激昂,令不少大臣暗暗称赞,连一向昏庸的汉灵帝刘宏都点头赞许。
崔烈吓得双腿一软,跪倒在地拜道:“天地可鉴,臣对陛下忠心无二!”
“起来吧,我知道你们都是想为朕分忧。只是眼下凉州之乱确实难解。”汉灵帝缓缓说道。
“陛下,以臣之见,不如先行招安韩遂,以解近忧;再任命忠勇之才赴任凉州,以解远虑。赴任之才,明可治理郡县,暗可招集兵马,如此既可安定民心,也能扫平祸乱。”一个低沉沙哑却又带着几分妖魅的声音说道。
众人听这声音,便知道说话的必是皇帝新近的两大宠臣之一——中常侍宋猜。
宋猜面如女相,身似女形,身着女装之时,甚至比寻常女子还要美艳,但他却是个实打实的宦官。传闻宋猜并非汉人,而是出生南越之地的异人,汉灵帝之所以宠信他,似乎是因为一些特殊癖好。
“宋卿所言有理,不知可有人才推荐?”汉灵帝大赞道。
“耿鄙、程球皆为忠勇之辈。傅燮、盖勋本是凉州人士,多有战功,此四人皆可重用。”
宋猜的举荐十分狡猾,其中耿鄙、程球是“十常侍”心腹之人,而傅燮、盖勋确实是忠勇之辈。这么一来,既能免于皇帝猜忌,也可堵住其他大臣的反对之辞;既可将宦官势力安插至凉州,也可将傅燮这个没事就弹劾宦官的刺头支到偏远之地去,可谓一举多得。
汉灵帝大喜,当下颁旨招安韩遂,封其为安羌将军,许凉州西部五郡交其治理,又任命耿鄙为凉州刺史,程球为治中从事,傅燮为安定太守,盖勋为汉阳太守。
“陛下,臣请按照讨敌功过,赏罚征西诸军!”大将军何进眼见宦官势力远布西凉,自然不甘落后,急忙开口说道。
征西诸军之中,以董卓功劳最大,而何进与董卓略有交情,何进自然想趁此机会壮大董卓,也好增强外戚势力。
汉灵帝觉得何进之话也有道理,当下颁旨免除张温、袁滂、周慎三人官职,又按何进提议将董卓补缺至并州刺史。
原并州刺史张懿在同胡人交战之时遇害,董卓因此得以补漏。
谁也想不到,宦官外戚的明争暗斗,却使得凉州并州此后各自崛起一方豪雄!
汉灵帝平衡了双方提议,正想退朝,忽然又有一人出列说话。
“臣也有事启奏。”
第一百一十六章 废史立牧()
众人定睛看时,发现说话之人乃是位列九卿之首的太常卿刘焉。
刘焉,字君郎,荆州江夏竟陵人,乃西汉鲁恭王刘馀后裔,身高八尺,貌有威严,历任洛阳令、冀州刺史、宗正、太常等要职。
“臣以为,方今天下大乱,只因各地刺史太守腐朽无能,盘剥百姓,以致众叛亲离。眼下黄巾动荡、叛贼四起,各郡虽然可以募兵自守,但却不能越境讨贼,难以协同作战。陛下何不挑选清明廉洁之重臣,用以担任州牧之职,取代刺史坐镇一州?如此则既可监察州中官员,任贤免庸,又可统筹一州军事,讨逆平乱!”刘焉声若洪钟进谏道。
汉廷在各州设置的刺史一职,虽有监察州中官员的职能,却无调动各郡太守的权利,实权有时甚至弱于太守。而各郡太守虽然握有兵权,却又不敢擅自越境作战,只有朝廷授意的持节者才可随意领兵越境征讨,如皇甫嵩、朱儁以及之前的张温等人。因此许多叛贼常常流串于多个郡县,难以禁绝。
“刘太常所言甚是。”汉灵帝这人好似风中芦苇,见风就摆,听谁说的都有道理。
“陛下刚刚才任命了耿鄙、董卓为凉并二州刺史,此时贸然废史立牧,恐怕有所不妥。”中常侍宋猜进言道。他好不容易才将耿鄙扶上凉州刺史的位置,这还没正式上任,刘焉就开始搅合,心中自然是不乐意的。
“太常卿的立牧之说,臣深以为然。陛下并不需将各州刺史尽数换为州牧,只需挑选三州先做尝试,倘若成效斐然,再行推广不迟。”大将军何进立刻反驳宋猜。
“唔,有道理。那大将军觉得选哪三州为妥?”汉灵帝刘宏问道。
“益州米贼为患、幽州乌桓侵扰、豫州黄巾复燃,此三州虽然贼势凶猛,但叛贼势力仅占一二郡而已,还远未及凉州、冀州、荆州等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可以先行尝试。臣愿保举太常刘焉、宗正刘虞、侍中黄琬三人为州牧。”何进不止建议立牧的州地,更是直接推举就州牧人选。
何进推举的人员,表面上不属于外戚势力,实际上都是处于“十常侍”对立面的成员。刘焉、刘虞身为汉室宗亲,虽非外戚势力,但却是反对宦官的强大助力。黄琬则是解除党锢之后重获重用的名士,曾因“党锢之祸”被禁锢十余年,自然也是反对宦官的不二人选。
“准奏。”汉灵帝刘宏点头称许。当下便命人拟旨,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刘虞为幽州牧、黄琬为豫州牧,令三人总揽一州事务,负责任免官吏、安民治政、募兵讨逆等。
自此之后,州牧独揽一州大权,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渐渐脱离汉廷掌控,成为威震一方的大诸侯。
话分两头,且说黄粱所率的虎狼黄巾在此期间休养生息,使得汝南、陈郡焕发生机,民生恢复,一片欣欣向荣。在枣祗、骆俊的治理下,两郡第一批粮食得以大丰收,不止解决了粮草问题,还蓄存了不少。此外,虎狼黄巾还新增了不少兵力,总数已达一万五千余人,而虎狼新军也扩充至4000人。
黄粱得知朝廷任命黄琬为豫州牧的消息,急忙召集众人商议。
“主公。我听闻黄琬乃是扇枕温衾’的大孝子黄香曾孙,为人正直,识人善辩,早年曾与名臣陈蕃共事。此人曾短暂任职青州刺史,期间一手举荐曹操为济南国相,后来迁离之时又表举曹操为青州刺史,使青州局势得以迅速平稳。此人若是入主豫州,恐怕不易对付。”戏鸢出言道。
“豫州州府位于沛国谯县,正是其提拔之人——曹操的祖籍所在地,若其到任之后,必然深得民心。咱们不如先行攻占沛国,使其无法到任。”雷扬提议道。
“雷渠帅所言甚是。况且陈国、汝南、沛国三郡之地便已占据豫州四分之三,这三郡若是尽归黄巾,那黄琬纵有通天手段,也难掀起波澜。”戏鸢接口道。
“也好。虎狼黄巾休养了好些时日,正是需要实战提升的时候。”黄粱点了点头,继续道,“此次攻略沛国意义重大,不容有失。军师可有进军方略?”
“沛国治所在相县,豫州州府在谯县,此二城均有重兵把守。沛国相名为张成,乃是‘十常侍’之首张让的族人,昏庸无能,不足为虑。豫州刺史名为王允,文武兼备,是个不可小视的人物。这二人素来不和,难以同心协力。以我之见,不如兵分两路,主力经陈郡攻取谯县,偏军则直取相县。”戏鸢设谋道。
“王允?!”黄粱心头一惊,他没料到豫州刺史竟然是这位名人。
“莫非是王子师?”雷扬也惊呼一声。
“正是。此人嫉恶如仇、秉公执法,早年在并州太原郡担任小吏之时,便敢诛杀犯法的小黄门赵津,后来更当众指责太守王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差点被王球收监害死,好在时任并州刺史的邓盛赏识于他,不止将其力保,还邀其担任别驾从事。此后,王允的才德渐渐显露,去年被汉廷三公同时征召,出任侍御史一职。黄巾起义后,原豫州刺史成雍弃城逃跑,朝廷因此将其任命新任刺史。上任之初,豫州一片混乱,州府钱粮俱无,王允能在数月之间稳定沛国局势,驱除沛国黄巾,实属不易。”戏鸢难得地称赞一次对手。
黄粱眉头紧蹙,心中暗道:这个王允看来的确就是历史上那个牛人,这货可是在演义中以貂蝉为饵巧设连环计,诱使吕布诛杀董卓的幕后主谋,其心机之深沉非同一般,恐怕不比
“众将听令!”
“在!”
“许褚、戏鸢、周仓、何曼、黄连、范韬,随我领三千虎狼黄巾、四千虎狼新军,进兵至陈郡苦县。”
“诺!”
“淳于琼,命你单领一军,许定、徐福二人为副将,领三千轻骑,直取沛国相县!”
“诺!”
“雷扬,命你暂代汝南太守一职,率吕范、枣祗二将,领三千强弩,负责守护平舆。”
“诺!”
“传令新平杨雄,命其率陈到四将,领三千轻骑,移驻苦县,与我大军汇合。”
“诺!”
“传令陈县程寒,命其率刘辟、龚都,领铁甲两千,移驻长平,防范颍川汉军。”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