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这支神秘的军队却是刘备和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所率领的。公孙瓒败亡**后,刘备率邹关严田单五虎将保着公孙续离了易京,逃遁到辽西郡。辽西郡本来就是公孙家的大本营,刘备很快地就得到了发展,重新组织起了一支军队,并趁袁尚袁熙败亡之际,在柳城设伏,一举击杀了袁氏兄弟,也算是给公孙瓒报了仇。
刘备将袁尚袁熙的人头献给了曹操,曹操大喜,封公孙续为辽西郡太守,刘备为右北平郡太守,公孙续继承公孙瓒易侯的位子,刘备也被封为了宜城亭侯。同时以田畴为幽州刺史、镇北将军、柳亭侯,总揽幽州兵马大权,北境悉平,引大军还于许都。
刘备与公孙续分手赴任右北平,密谓续道:“少主可暂隐忍之,备誓死不忘令尊所托,必以死报之。”刘备留邹丹田楷在公孙续身边相助,自引严刚关靖单经去了右北平,至于以后刘备暗中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起事,那便是后话了。(未完待续)
第577章 战云密布()
曹操班师回许朝,长史董昭欲表奏献帝,颂丞相曹操功德极天际地,伊周莫及,宜晋爵王位。!什么,只要能成就大王的基业,一切都是在所不惜的。”
曹操一拍额头,高兴地道:“甄姬言之有理,你这个比喻用的极好,刘泽便是一株杂草,孤势必要将其铲除之,绝不能让他肆意滋生!”
┄┄┄┄┄┄┄┄┄┄┄┄┄┄┄┄┄┄┄┄┄┄┄┄┄┄┄┄┄┄┄┄┄┄┄┄┄
当刘泽抵达武昌城时,已经是建安八年四月初一了。
刘泽接到了锦鹰卫北方各分署的密报,所有的情报都指向了曹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曹军调动频繁,大批的军队开始向南阳——汝南——兖州——青州一线集结,据可靠的消息,曹操已经亲临了谯县,名义上是举行祭祖大典,但实则上曹操已经是磨刀霍霍,准备向荆徐淮一线发动进攻了。
一纸契约,就可以约束得住曹操的野心吗?刘泽从来没有做如此之想,古往今来,迷信条约的人最终都会自食苦果,现实的世界中,只有实力只有强权才能保障条约的合法执行,当初与曹操订立互不侵犯的条约,刘泽就是本着互惠互利的双赢目的,曹操有袁绍这个强悍对手而刘泽的谋取方向就是荆襄之地,双方各取所需,这份条约才可以忠实地执行下去。现在平衡被打破了,曹操又如何肯甘心受到这一张纸的束缚,撕毁合约,悍然地发动战争,就早已在刘泽的意料之中。
只是刘泽不知道的是,从徐州到襄阳,曹刘双方有着漫长的边界线,曹操会将主攻方向选择在那儿,刘泽真的不好判定。无论从那个层面上来讲,徐州、汝南、襄阳,对于曹操来说,都算得上重点,徐州近青兖,而兖州是曹操的发迹之地,也是曹操最大的根据地,汝南近许都,许都可是曹操的政治核心,是曹操绝不容许有失的地方,襄阳近宛洛,也是曹操最大的软肋所在,一旦宛城失守,刘泽便可以东逼许都,西取关中,对曹操的战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刘泽在这三个点上都布置了重兵,整整的三个军团,严阵以待,关羽、太史慈、高顺,都堪称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之才,但面对曹操这样狡猾而凶悍的对手,刘泽仍旧感觉到了力量的单薄,曹操如今击败了袁绍,坐拥冀青幽并兖豫司隶七个州,天下十三个州他就占据了一大半,实力雄厚,兵强马壮,据不完全统计,曹操现在拥有的机动兵力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五十万,这是一个何其庞大的数目,就算靖军的全部力量加在一起,尚不及它的半数,而且现在诸葛亮率主力南征,第三军团第四军团又必须要防备江东孙权的进攻,整个儿的南线空虚,再无一兵一卒可以抽调,刘泽真得已经站到了风尖浪口。
武昌城的兴建已接近尾声,简雍糜竺对刘泽的到来表示了热忱的欢迎,刘泽却显得心事重重心不在焉,稍做安顿之后,刘泽立即给关羽、太史慈、高顺下达军令,要他们从即刻起,全军立即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战争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但战争的决定权却不在刘泽这一方,刘泽所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暴风雨的来临。(未完待续。。)
第578章 一触及发()
到五月初一的时候,局势已经是渐趋明朗,曹操已经完成了最后的战略布署,在南阳,曹操任命曹仁为主将,李典为副将,统率十万精兵向襄阳方向挺进,在汝南,夏侯渊为主将,于禁为副将,亦是统率十万兵马向南开拨,在兖州,夏侯惇为主将,乐进为副将,同样是十万大军在握。;x。显然曹操派出了三路大军,同时将会对三个地方实施攻击,每一处曹军的配备都是十万人马,很难看清楚曹军的主攻方向将会是何处。
或许曹操会同时对三处战略要地发起攻击?刘泽摇了摇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同时攻击三个地方,不分主次,那绝对是兵家大忌,曹操现在玩的就是障眼法,让你看不透他到底会选择攻击何处,这三处之中,肯定有一处是曹操选定的主攻目标,另外两处则是起到牵制作用,可是曹操贼得很,直到战争开打之前,他都没有将他的真正意图暴露出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刘泽不好防备,三处都是要害,都可能成为曹操的主攻目标,而且三地之间相隔千里,刘泽一旦做出误判,将很难再进行兵力调整。
曹操出现在那儿,那儿将会是进攻的重点,可曹操到目前为止,一直停留在谯县,没有丝毫的动作,这让刘泽很难判定曹操的真实意图。
决战就要打响了,可刘泽还是无法摸得清曹操的意图所在,这让他心理忐忑不安,历史的进程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让刘泽来借鉴了,就连料算无遗的贾诩也吃不准曹操的进攻目标究竟在何处。
刘泽只好如此问贾诩:“如果你是曹操,你会选择首攻何处?”
贾诩沉吟良久,道:“徐州、汝南、襄阳三地,个个都称的是要害所在,但如果我是曹操的话,定然选择先易后难,淮北汝南之地,一马平川,最是利于军队的大规模运动作战,而且汝南近许都,从地理位置上而言,最是可以威胁许都的存在,所以首攻的目标最有可能是汝南;其次是襄阳,襄阳有汉水相隔,对于不习水战的曹兵而言便是最大的障碍,但襄阳是荆北门户,欲取荆州,必行得襄阳,攻汝南对于曹操的最大好处是可以稳固许都,但并不能真正威胁到主公的核心所在,曹操与主公决战,倒是极有可能将主战场选择在襄阳。至于徐州,臣倒是认为乃下下之选,徐州乃主公的发迹之地,根深蒂固,何况现在主公主要的经营方向已经转移到了荆州,徐州也居于次要地位,曹操必不可能舍主而求次。当然,这仅仅是臣的揣测,至于曹操做何想,臣就实在不知了,子非鱼,焉知鱼所思。”
贾诩的想法倒和刘泽有些不谋而合,但这真是曹操的想法吗,刘泽就不得而知了,无论如何,大战已是如在弦之箭,不得不发,刘泽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江东的孙权似乎也嗅到了什么,或许他暗中已经和曹操联了手,据可靠情报,孙权已经在濡须口集结兵力,准备对合肥发动第三次进攻了,广陵和柴桑方面,也发现了吴军调动的迹象,南线的兵力,已经是死死地被牵制住了,根本就动弹不得。
刘泽遭遇到了重生三国以来最大的危机,这种危机甚至已经是超乎他的能力之外,他将会何去何从?
“启禀靖王,诸葛军师已自交州返回,现已到武昌南门。”
。。。
。。。
(
第579章 诸葛征南()
刘泽初闻这个消息竟有些恍惚,似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中军官再次重申之后,刘泽不禁是欣喜若狂,连衣服都没有穿好,扯过一件披风来披在身上,快步出府,令马夫牵过马来,一路策马狂奔,亲自到南门迎接诸葛亮。`救援广信的靖军只有不到一万的人马,顿时肺都差点被气炸了,原来靖军不过是虚张声势,以一万人马诈称十万大军,敢情是上了诸葛亮的当,让大好的局面白白损失掉了,士燮是痛心疾首,懊悔不已。于是士燮立即调集想全部的人马,从猛陵再次杀向了广信。
不过这次士燮又中了诸葛亮示敌以弱之计,士燮一来一回,已经将五六天的时间给浪费掉了,五六天的时间,已经足够诸葛亮将剩余的八万大军调集到了广信城周围,此次大军再来,则是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广信城西的九千轻骑,不过是一个诱饵。
士燮气势汹汹地杀了过来,却一头撞到铁板之上,其结果可想而知,诸葛亮巧设十面埋伏之计,士家军六万人马损失殆尽,士黄有士武当场格毙,唯独士燮率残部逃往了交趾郡。
诸葛亮在广信破敌之后,不给士燮任何喘息之机,当即分兵三路,令雷绪率第二十一步兵师东取南海,令孟坦率第二步兵师南取合浦,自已会同赵云黄忠诸将率主力西取郁林,直逼交趾郡。
靖军长途跋涉,穿越十万大山,这完全是一片原始荒蛮的不毛之地,数百里之内渺无人烟,充斥着毒雾瘴气,出没着狼虫虎豹,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得住诸葛亮的平南之心,靖军经过无数的艰难险阻之后,终于抵达了交趾郡郡治龙编城下。
龙编乃是士燮的老巢,士燮在交趾苦心孤诣地经营多年,自然不可轻弃。靖军大举攻城,战斗进行地极其惨烈,年近六旬的黄忠身先士卒,勇往直前,挥舞着大刀,从云梯上攀爬而上,第一个冲上了龙编的城头,在黄忠的激励和感召下,靖军士兵悍不畏死,个个争先,奋不顾身,士家军虽然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龙编城最终陷落了。
士燮见大势已去,知道再守下去定会是全军覆灭的结局,所以他痛定思痛,带着家小和亲信,弃城而逃,向南投奔南越徼外蛮夷而去。
拿下交趾郡,交州全境已是在握,诸将齐贺诸葛亮之功,依诸将之意,便可以就此班师回朝了。但诸葛亮却没有撤兵的意思,士燮逃亡,蛮夷未服,交州看似平定实则却是隐患重重。士燮在交州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一旦靖军大兵一撤,士燮必定会卷土重来,士燮一日不死,交州便一日不宁。
为了根除祸患,诸葛亮开始继续向南进军,与南越徼外蛮夷开战。初时,那些蛮夷部落依仗地利之势,还可以与靖军做一番周旋,但诸葛亮却利用远交近攻之计,分化瓦解了各大蛮荒部落,与九真徼外蛮夷、日南徼外蛮夷订立攻守盟约,彻底地孤立了南越徼外蛮夷。面对步步紧逼的诸葛亮大军,内忧外困之下,南越徼外蛮夷也不得不杀了士燮全家,向诸葛亮乞降。
诸葛亮此时倒是显现出优秀政治家的胸怀,对这些蛮夷部落咎往不纠,并与他们歃血为盟,约定只要他们不背盟弃约,天朝永不讨之。蛮夷部落的首领对诸葛亮是感恩戴德,叩首谢恩。
诸葛亮回兵广信,以吴巨暂为交州刺史,总领交州七郡,等回武昌后,禀明靖王刘泽,再行任命,并选贤能之士出任交州七郡之郡守,留兵驻守各郡,交州一境遂平。自建安七年冬十月出征以来,至建安八年四月止,共历时半年,诸葛亮用半年的时间,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