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洪荒逍遥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百一十三章 九天息壤 治水无功() 
上回说到袁明不得出战,手痒难耐,急得抓耳挠腮

    终于,猴子还是没忍住,怪叫一声,举棒直扫龙宫大军。敖云白玉神鼎飞出,挡下星辰千钧棍,三位东海龙宫长老齐出,迎向袁明。

    袁明身为混世四猴之一的赤尻马猴,善于变化,力敌九龙,又善于控水,以一己之力对战三位大罗金仙而不落下风。棍影漫天,七尺长的星辰千钧棍在袁明手中如同有了生命一般,棍势若长江大河,势不可挡。攻则无孔不入,守则密不透风,刺如毒蛇吐信,扫如翻江倒海,崩挑撩格各具精妙。

    袁明棍法忽而一派阳刚,堂堂正正,以力压人,忽而刚柔相济,圆转如意,灵巧多变。三位龙宫长老则经验老道,应对沉稳,道术玄妙,始终不曾让袁明得逞。久战无果,袁明虚晃一棒,跳出战圈,喝道:“痛快!痛快!今日暂且罢兵,来日再战。”

    双方鸣金收兵,各自回营不提。不日再战,依旧没有什么大的进展,双方僵持不下。袁明、焦狂这边虽然占着些许优势,胜多败少,但始终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被敖云死死地托在下游龙宫一带。

    四海之外,不知何故,深海蛮兽大量苏醒,疯狂地冲击四海防线,牵制住了四海龙宫的主要力量。龙宫援军久久不止,敖云也无力反攻,战局依旧持续。这一持续就是五百多年,三日一小战,五日一大战,从不间断。

    阐教金仙也曾多次出战,有胜有败,不过大教嫡传弟子的他们就是保命底牌多。并无一人丧命。而圣殿修士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和待遇了,五百年来死伤不小,甚至都有人开始质疑鲧的决定的。

    大战未止,妖族兴风作浪,水患至今未平,好几次都有大水泛滥。差点就要淹没人族城池了。所谓水来土掩,大水滚滚而来,鲧自然是要堵了。阐教十二金仙为其找来各种灵土,化作高山以阻河道,总算保住了人族城池。

    但是这一次,袁明亲自带领无数妖族兴风作浪,大雨倾盆,大水漫天,包括人族第一古城宛丘城在内的好几座城池都岌岌可危。鲧大急。一边请求敖云太子率领一众水族施展控水之术暂缓危情,一边向十二金仙请教哪里可以找来无上圣土——九天息壤。

    广成子等人商议半晌,终于决定由广成子、赤精子、慈航道人以及普贤真人四人前往三十三天外的娲皇宫向女娲娘娘借取九天息壤。借助灵宝之威穿过地火水风四大乱流层,来到娲皇天外的广成子四人,毕恭毕敬行礼,向娲皇天内传音。

    “弟子广成子(赤精子)拜见娲皇娘娘,愿娘娘仙福永享,早日合道。”四人神态谦恭。久久不起。没办法啊,人家可是万劫不灭的圣人啊!敢不恭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突然,四周景色大变,四人抬头一看,原来已到了娲皇宫外。而四人却对此没有任何察觉,圣人手段果然深不可测,色愈恭。礼愈至。一位身着金色羽衣的女子出现在众人面前,说道:“主人早已吩咐我等候多时了,这便是九天息壤,尔等那去吧。”

    这女子正是女娲的坐骑金凤,只见她伸出芊芊玉手。掌心中有十几粒金黄色的小土粒。这正是那九天息壤,重逾千斤,一粒可化万里山土,可生养万物,妙用无穷。众人大喜,连忙接过息壤,再拜再谢,口称圣人大德。

    广成子四人人本来还忧心忡忡,以为此事必然颇费周折,甚至最后要请师尊出马才能成功,不想却出奇的顺利。虽然没见到女娲圣人,但却已经达到的目的,不再多留,告退而回。

    完成任务回到黄河水域的广成子四人将九天息壤交给了鲧,让他前去解决此次水患。得到息壤的鲧信心满满,他继承的巫族血脉可是后土一脉的,如今有此土行至宝在手,治水还不是手到擒来。

    鲧施展巫族秘术,撒下数粒九天息壤,顿时化作万丈高山,挡住了滚滚洪流。惊涛拍岸,势不可挡的洪流却奈何不了息壤所化的高山,不断地拍击、回旋。无边洪水本是同时冲击数座人族城池,袁明眼见洪水皆被息壤高山所阻,却是应变机智。

    只见他集无数妖族之力,同施控水之术,使其合流一处,方向一偏,滔天洪水直向有熊城而去。面对如此天威,人力依旧是那么地渺小,有熊城守护大阵不能敌,片刻便被洪流强势摧毁。阵法即破,城墙更不能挡,轰然倒塌,有熊城转眼便成一片泽国,不知多少人族葬身洪流,千里浮尸。

    鲧不善速度,堵之不及,便见有熊城倒塌,无数族人丧生,悲痛不已,目眦尽裂。不过鲧并没有哭天抢地,而是留下所有圣殿修士,让他们全力救人,自己则奔赴黄河主脉,以截洪水之源。鲧沿着黄河主脉,自下而上,沿途撒下剩余所有息壤,化作九座十万仞高山,堵了黄河河道。

    滔天洪水在淹没有熊城之后又滚滚而去,所过之处狼藉一片,无数生灵丧生,沿途冲毁无数人族部落,还有三座人族城池。一座是颛顼帝时期所建的衮州城,一座是帝挚时期所建的沁阳城,最后一座则是虞舜在位期间所建的新城。

    黄河河道被堵,洪水有奔流千万里,终因后力不继,在敖云太子等一众水族的施法之下渐渐退去。只留下一片泥泞沼泽,还有一些被困水洼的河鱼,至于人族的尸体早就不知道被冲到哪里去了,也许被河鱼吃了,也许被妖怪给炼了。

    蒲坂城中,议事大厅,四座城池,无数部落被淹的消息传回,群臣惶恐,悲痛不已。虞舜直接口吐鲜血,面色苍白,继而大怒,一掌拍碎案几。下令急召鲧速回蒲坂城,又派能臣救济灾民,全力补救。

    鲧奉召返回蒲坂城中,神情颓废,虞舜看到鲧一脸风霜,满头白发的样子,怒火也稍降了一些。堂堂太乙金仙,又是气血浑厚的天巫,竟然一夜白头,虞舜心中有些不忍,毕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但是人皇轩辕曾经作为政治中心的有熊城都被冲毁了,黄帝后裔极为不满,勒令虞舜必须严惩鲧。虞舜作为黄帝后裔的一员,自然不能违抗族中的主流意见。而且他也认为其罪不可轻饶,遂以治水无功之名将鲧流放到了羽山。

    被流放到羽山的鲧郁郁寡欢,整日沉默不语,不断反省自身,思索自己治水九百年间的得失。这日,盘坐在河边巨石之上,仍在思索治水之事的鲧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一梦。

    梦中自己郁郁而终,尸体不腐,有人以吴刀剖腹,跳出一小孩,转瞬便长成青年模样,自名‘禹’。至此梦醒,鲧起身仰天大笑三声,施展巫族秘术,随即倒地身陨,果然尸身不腐。

    冥界地府,一位黑袍人恭恭敬敬地从后土宫中退出,苍老的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激动兴奋,随即迅速飞向冥界与人间的通道处。三年后,跨越两界通道的黑袍人径直奔向羽山,来到鲧的不腐尸身之前。

    黑袍人咬破自己的食指,以精血在鲧身上画满无数鬼画符一样的祭符咒印,正是神秘的巫文。黑袍人又取出一柄宝刀,这柄正是由祝融打造,后来引发二人大战,共工怒触不周山的那把吴刀。

    黑袍人以此神刀剖鲧之腹,这柄宝刀因此也被称为剖鲧吴刀。那鬼画符一样的巫文放出奇异毫光(。。)

第二百一十四章 青丘涂山 冥泠柘木() 
上回说到黑袍人画在鲧身上的巫文放出奇异毫光

    蓦然毫光大盛,从中跳出一小男孩。男孩沐浴神光,瞬息变大,转眼便长成青年模样,面容刚毅俊朗。黑袍人袖袍一挥,一件兽袍遮住青年赤。裸的身体,而鲧的尸身则化作一条玄鱼向北游走。

    这青年乃是天生圣贤,生而知之,当即朗声道:“吾名,禹!”顿时,天显异象,黄云漫天,祥云万朵,仙音靡靡。

    禹又向身旁的黑袍老者一拜,说道:“敢问老丈姓名?”

    “吾乃巫族长老巫咸,奉巫祖之命前来教导与你,以完治水大业,登人主之位。”二人居羽山十年,大禹以师礼待巫咸,巫咸全心全力地教导大禹,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修行至理、洪荒异闻,无所不包。

    十年之后,大禹已是天巫巅峰境界,九转玄功第五重,可谓天资纵横。鲧施秘术,舍生成全,又有巫咸以巫文相助,禹的巫族血脉相当浓郁,堪比大巫,但能有此成就亦是开创奇迹。

    “为师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你了,该是你前往蒲板城的时候了。”巫咸满脸欣慰,眼角含笑。

    大禹跪倒在巫咸面前,三拜九叩,以谢巫咸的教导之恩,而后施展缩地成寸之术,大步向蒲板城方向而去。一路上看见无数灵物山川,以巫咸传授的种种知识相印证,大感纸上得来终觉浅,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这日,大禹来到了青丘山脉之前,绕行的话要耽搁不少时日,遂决定横穿青丘山脉。这青丘山脉乃是天狐一族的居住地。是天下灵狐的圣地,禹刚进入山脉边缘便被狐族发现了。

    不过狐族并不是什么好战的种族,不会不分青红皂白得将大禹擒拿杀害,反而请他到族中做客。大禹也曾听过巫咸将一些狐族的事情,知道狐族不算小族,潜在实力强大。好奇加之盛情邀请,遂没有拒绝。

    天狐一族极具灵性,近乎本能得感应出大禹前途不可限量,以狐族的精明,当然也乐意结个善缘,热情招待,歌舞不绝。天狐一族以尾巴决定潜力和实力,从洪荒天地开辟至今,只有媚心生而九尾。青丘娘娘生而八尾,余者就是七尾、六尾。

    青丘娘娘带领狐族摆脱了做鼎炉的命运,日益强盛,而媚心则因族人无知而脱离青丘入了北冥逍遥岛。千年之前,天狐一族诞生一女,生而八尾,被狐族寄予厚望,视作狐族强盛的希望。直接以天狐一族的姓氏取名,称为涂山氏。

    大禹居青丘山脉九日。与涂山氏相识相知,颇有一见钟情之感,但大禹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承诺道:“待我平定水患,许你一生相守。”

    涂山氏赠大禹一方手帕,其上便绣着这句话。大禹不语。重重点头,将手帕放入怀中贴身保管,而后转身头也不回得离去。涂山氏伫立山脉边缘凝望着大禹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远方,久久不回。

    离开青丘山脉的大禹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人族共主所在的蒲板城,在虞舜居住的宫殿之外作歌以自荐。正在议政大厅之中与群臣商议水患之事的虞舜忽闻有歌声传来,大喜,传令请宫外贤能进殿一叙。

    大禹入内,不卑不亢,虞舜见他一表人才,气质沉稳,完全没有年轻人的轻挑张狂,不由暗暗点头。问道:“汝是何人?有何本领,来此作歌自荐?”

    大禹略一拱手,说道:“吾名禹,苦学十年,为平黄河水患而来,为天下黎民百姓而来,为我人族昌盛而来。”

    “哦?不知汝父何人?”虞舜问道。

    “所谓英雄不问出处,陛下何须在意这些。”大禹避而不谈。

    虞舜天资纵横,又有人族气运加身,修行一日千里,如今已是大罗金仙境界。即使大禹没有说,虞舜一眼看过去便可以知道许多事情,诸如境界、血脉等等。虞舜见他不答也不介意,转而问他治国之方,大禹对答如流,所行颇有创新之处;又问他德化之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