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孔雀并没有随凤族长老直接返回凤鸣山谷,而是独自离开,沿途不时驻足,权作散心。后来,孔雀在南瞻部洲偶遇羽翼仙,遂结伴同游,也无目的,随意而行。
这羽翼仙在殷郊攻伐西岐城失败之后,便以金雕极速逃遁而走,潜藏数万年之久,方才重新出现。此时封神大战已经结束,羽翼仙遍寻不得截教踪迹,遂一直四处游历。期间曾啄饮虞舜南巡遗留在九嶷山的酒壶,造就了三峰石和潇水之源。
孔雀和羽翼仙同行游历暂且不提,却说在此仙道盛世之下,人道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了。原本只把持在至尊皇朝、大商帝朝手中的运朝开辟之法逐渐流传出去,无数人族大氏族、诸侯蠢蠢欲动。
不觉兔走乌飞,寒来暑往,时光匆匆而过。
人间界,周朝穆天子之后,天子之位传其子姬繄扈,是为周共王;又传其子姬囏,是为周懿王,渐渐王权不振,周王室渐衰。后姬繄扈之弟,姬囏之叔姬辟方得姬氏一族支持,违背周朝宗法夺取天子之位,是为周孝王。周孝王励精图治,西征犬戎,迫使其献马求和,振兴了渐衰的王室。
而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马匹已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祭祀、农耕、战争都需要大量健马。此时骑兵还未出现,但车战盛行,自然需要大量的战马。周孝王得西戎献马,遂在汧水、渭水之间开辟牧场,嬴非子因为王室牧马有功,被敕封秦邑,为附庸爵。
秦邑虽小,附庸爵虽低,却也是得周天子分封的正式诸侯国,乃以后秦国建立不世基业的创业之始。这嬴姓亦是人族大氏族之一,乃五帝之首的颛顼后裔,其先祖因为虞舜驯服鸟兽有功而被赐嬴姓。而且这嬴非子除了是嬴姓族人之外,还是姜姓申侯的外孙,其潜在势力却也不小。
周孝王之后,故太子姬燮继承周天子之位,即姬囏之子,姬辟方侄孙,是为周夷王。周孝王还未彻底中兴周室,周夷王却没能继续中兴之势,渐有诸侯不来朝贡,而且相互攻伐。其中尤以楚国为最,不但攻伐周室,而且僭越分封其三子为王。(。)
第三百七十四章 倾国倾城 人心不古()
上回说到周夷王继位,没能继续中兴之势
而且在此期间,姬氏一族与姜姓氏族的关系一度恶化,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改立姜姓吕氏吕静为齐国君主。周夷王之后,周天子之位又传其子姬胡,是为周厉王,却因其暴虐成性,奢侈专横而导致百姓叛乱。周厉王落荒而逃至彘地,待叛乱平定之后,帝都无人主持,由国相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执政。
后周厉王在彘地去世,姬氏一族奉其子姬静为周天子,是为周宣王。周宣王早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四方既平,王国庶定的中兴之象,但却是昙花一现,晚年独断专行、滥杀大臣。
至此时,周王室衰微,天下动荡,政局混乱,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周宣王之子姬宫湦继承了天子之位,是为周幽王。但周幽王却非明君,贪婪淫逸,沉溺酒色,不理国事,天下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大失民心。
后周幽王下令攻打褒国,褒国战败乞降,进献美女褒姒,幽王得之,宠爱非常。这褒国君主乃是姒姓,乃是夏朝后裔一脉分支,这褒姒却也不是常人。周幽王被迷得神魂颠倒,竟然废嫡立庶,申后和太子姬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姬伯服为太子。
这褒姒乃是一位冰山美人,纵使周幽王百般宠爱也不见其一笑,周幽王对此很是闷闷不乐。所谓国之将亡,必有奸佞,是时有虢石父献策,点燃烽火台,引诸侯来援,以搏美人一笑。当有外敌入侵之时,这烽火才能点燃。向天下诸侯求援,军戎之事,岂容儿戏。
许是色令智昏。周幽王竟然同意了这等荒谬之计,下令点燃烽火。自己则有褒姒在城头上观看。此时周王室虽然衰微,但毕竟在这人间界中具有正统之名,不少诸侯急忙引兵来援。而且周王室衰微,并不代表姬氏一族衰弱,如那鲁国、晋国、郑国、韩国、魏国、燕国,全都是姬姓大国,属姬氏一族分支。
诸侯来援,却不见外族入侵。方知被骗,各方兵马在帝都外乱成一团,褒姒见千军万马,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禁嫣然一笑。这一笑,可谓名副其实的倾国倾城倾天下,为帝都镐京破灭,西周覆灭埋下了祸根。一众诸侯得知此事缘由,愤怒者有之,失望者有之。生出异心者亦有之。
申后之父申侯本就对周幽王废嫡立庶之事极为不满,如今却是看到了复仇的希望。又经几次烽火戏诸侯之后,各个诸侯国已不再来援。申侯乃联合姒姓鄫国、西夷犬戎,一举攻破镐京。吕以云,申以电,二者皆是姜姓分支,申国虽比不了吕氏齐国,却也有几分底蕴。
镐京破灭,气运溃散,各诸侯国君有感,急忙率兵来援。但又哪里赶得及?周幽王不见援兵,仓皇逃至骊宫。被犬戎大军追至,乱刃加身而死。至于褒姒则失散于乱军之中。也不知是被杀还是被俘。
后诸侯援军打退犬戎,并拥立原太子姬宜臼为周天子,是为周平王。镐京遭战火破坏,无论是安全还是经济文化都不足以再继续做帝都,平王乃东迁洛邑,至此西周覆灭,东周建立。
不过此时周王朝大片故土丧失,仅仅拥有帝都周围的一隅之地,东不过荥阳,西不跨潼关,南不越汝水,北只到沁水南岸。周王朝大大衰弱,地窄人寡,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且由于烽火戏诸侯之事,天子失信,各诸侯国兼并争霸也渐趋明面化,其中尤以郑、晋、齐、鲁、燕、宋、楚、吴、越等诸侯国实力最强。
而值得一提的是秦襄公在打退犬戎与迁都之事上皆立有大功,被周平王由附庸爵提升为第三等的伯爵。周平王又与秦襄公盟誓,秦国若能赶走西戎,夺回西周故土,岐山以西之地尽归秦国。秦襄公雄才大略,又有嬴姓一族支持,大败西戎,尽收西周故土,为以后秦国建立不世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朝末年的时候,天下共有八百余诸侯,经过周天子陆续分封,最多时曾达到一千二百余诸侯。又经过不断的兼并争霸,许多诸侯国被吞并覆灭,至平王东迁之时,天下共有一百四十余诸侯。
而天下从周王室鼎盛,四方诸侯来朝,发展到如今群雄割据,诸侯争霸的局面,却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其一自然是人族生产力的大发展,公与私的问题,此时早已不是尧舜垂手而治天下的时代了。这一点早在姒启建立夏王朝的时候便初现端倪,又经商周两代的发展,私有大盛,古之礼乐已然崩坏。
再有则是地仙界中,大商帝朝的推波助澜,扶持多方势力影响人间界。运朝开辟之法也是从大商流传出去的,致使无数大氏族、诸侯蠢蠢欲动,并付诸行动。有了运朝开辟之法另辟长生蹊径,我们未必不能比肩大商、大周,为什么一定要对周王室俯首称臣?
就连姬氏一族内部各脉分支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果然面对长生的诱惑,根本没有多少人能抵抗。长生就能拥有一切,而且又有多少人能坦然面对死亡的恐惧?
而造成人心不古的结果,幽冥教绝对居功至伟。封神之战中,为伏殷郊,广成子代道门和武王答应允许幽冥教在人族传教,自此,幽冥教教义得以大肆在人族传播。虽然有玄宗道门教义与人族圣殿秉承自三皇五帝的圣仁之道抵挡排斥幽冥教义,但还是不能杜绝幽冥教义在人族的流传。
就在平王东迁的同时,地仙界,北冥逍遥岛中,逍遥懒卧云床,双眸之中却是阴阳二气流转,洞悉天道变化。阴阳神衍极速运转,似有大道轨迹闪烁,混沌神文浮现,命运、命数、定数、变数、因果、气运不断交织纠缠。
逍遥周身流转的气机越发玄奥,竟显现出阴阳无极之象,渐渐无极生太极,太极化八卦,无数阳爻阴爻飞舞。而且不止一幅八卦图,而是先天、中天、后天三幅八卦图,命运丝线混乱如麻,交织如网。以逍遥如今的境界,阴阳神衍都不能满足,竟然还要借助伏羲的八卦神算,当知此次逍遥所谋之大。
普通人看到逍遥周身景象自然没什么感觉,但要是道行不足之人看这丝网一眼,便足以法力躁动,气血逆行,爆体而亡。如果境界够了,但却不精于推演之道,必然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耗尽心神,魂念枯竭而亡。是故,逍遥早已开启大殿阵禁,不许任何人闯入,也不容丝毫差错。
终于,逍遥推演渐臻完善圆满,聚北冥无数气运为笔,在阴阳八卦丝网中点抹勾画。随着逍遥的动作,一些命运丝线被抹去,一些命运丝线被添加,一些命运节点被解,一些命运节点相结。阴阳八卦丝网渐变,最后竟然形成一颗太极球,被逍遥一掌推入天地之间,消散无形。
太极球虽然消散无形,却非做了无用功,冥冥中的天道轨迹被碰撞推动,随即,天数大变。
天道有变,无数大神通者、圣人有感,纷纷感应天道变化,演算对自己有何利弊影响。就连三十三天之外,紫霄宫中的鸿钧道祖也被惊动,似是有三千大道演化、一元法则穿梭,混混沌沌的眼眸直直看向北冥逍遥岛。
往昔的逍遥岛气运深厚绵长,其中无尽强者气息蛰伏,无数修士欣欣向荣,此时竟有几分萧瑟之感,绵长气运荡然无存。若非还有逍遥亲身坐镇,只怕逍遥岛此时已经劫数降临,灾难爆发,破败于旦夕之间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证道之机 春秋史诗()
上回说到若非逍遥亲身坐镇,逍遥岛已然破败于旦夕之间
鸿钧虽然目光在看逍遥岛,但元神意念早已融入天道之中,感知天数命运变化。半晌,鸿钧喃喃叹道:“以北冥无尽气运换取一个证道之机,果真是有大勇气、大魄力之人。”
自从冥河、镇元子和太一证道成圣之后,天道对至圣与圣人之间的境界屏障进一步加固,自此再无证道之人。就是这一层薄如窗纱,看似一捅就破的屏障,生生困住了无数大神通者,死活迈不出那半步。任你天资纵横,任你才情惊世,百般尝试,在这宛如天堑般的桎梏面前也得绝望。
像白母这般的无上大能自然是在太一之前功成的,而且是在混沌中突破,造成既定事实,然后再返回天地。但凡错过时机,落到太一证道之后的,也只能徒叹时也,命也。因道途无望,不甘一搏而身死道消者,多不胜数。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啊!
逍遥能想到以气运换证道之机,其他大神通者想不到吗?当然不是,很早就有大神通者想到了,并付诸实践,历经数十万的时间纵横捭阖,聚拢了不弱的气运。但却在换取的那一瞬间,因为一身气运尽去而天人五衰、心魔劫、**同时降临,死得很惨烈。
逍遥能够成功,自然是因为逍遥比其境界更高,看得更远、更全、更清晰。推动天道轨迹前的种种铺垫,触动命数瞬间成千上万次的较量斗争,以后隐藏更深的后续布局,无一不蕴含着大智慧。可不只是鸿钧所说的大勇气、大魄力而已,而且逍遥真的只是换取一个证道之机吗?
鸿钧感叹同时,缓缓一指点入虚空。大道法则尽敛其中,顿时天数再变,更加复杂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