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看到的乃是本次英法联军的旗舰加尔各答号,这是一艘标准的风帆战列舰,并没有加装蒸汽动力的它只有纯风帆动力,机动性不佳是自然的,但是火力却是非常庞大,拥有总数超过八十门的舰炮。
该舰虽然在一群装备了蒸汽船只、后装线膛火炮的其他战舰中显得老旧落后,但是上面那密密麻麻的侧舷舰炮窗口依旧让人看的头皮发麻。
“其他几艘也不简单啊,你们看,前头的那两艘也都是有四十门火炮以上的大船啊!”旁边又有人如此说着。
而此时海军的巡洋舰队司令沈蒙项道:“这一次这些洋人恐怕是倾巢而出了啊,根据我们的情报,他们在香港地面上的大型战舰也就只有几艘而已,现在是全部拉了出来,除了他们加尔各答号外,还有煽动号,复仇者号,果敢号!单单是这前头的几艘主力舰,拥有的舰炮就三百门以上!”
“另外你们看,其他的那些蒸汽巡洋舰上,他们的火炮数量普遍偏少,但是看外形的话。应该是和我们的绍兴级巡洋舰一样装备了后装线膛火炮,而且口径似乎把我们这边的还要大一些,有些都是一百五十磅口径的!”
沈蒙项和其他陆军将领不同,他作为海军将领。尤其是中华帝国皇家海军里第一支,同时也是唯一一支远洋舰队,即‘巡洋舰队’的指挥官,自然是花费了诸多心思和时间来了解外国同行,尤其是英法两国海军的在远东地区的实力了。
之前海军方面也是在香港那边收集了诸多关系英法联军舰队的情报。虽然不可能把英法联军舰队的全部船只都排查清楚,但是对于他们的一些主力舰还是有着有限情报的。
“怕什么,我们的吴淞炮台经过这大半年的施工,已经是稳固如山,配属大小火炮将近五十门,其中半数都是后装线膛火炮,他们如果要冒险进攻我们的炮台,必定让他们好看!”
说话的是第七步兵师的师长钟翼岚,他显然是对吴淞炮台抱有极大的自信!
不过其他人却是自信不去起来,这一场战斗可是硬仗啊。炮台的火炮不如别人,原本寄予厚望的后装线膛火炮也不是说自家独有,人家英国人非但也有而且口径还更大,中华军这边的后装线膛火炮最大口径是一百八十毫米,按照英国海军的磅制标准,大约是一百一十磅左右。
但是人家英国的巡洋舰船头上配属的后装线膛火炮只用眼睛远距离观看,就能够知道那至少是一百五十磅以上的大家伙。
而且兵力上也没有什么优势,驻防上海的第七军有两个步兵师,兵力大约一万六千人,然后海军的吴淞炮台守备部队有大约三千人。海陆两军可用于陆战的总兵力大约有一万九千人。
而英法联军呢,其单纯的陆军部队就超过一万五千人,如果再得到海军陆战队、水兵的增援,就算是达到一万八千人甚至两万人也是有可能的。
所幸的是。就在吴淞炮台的西北方向,徐言青的第二军已经严正以待,一旦英法联军在吴淞炮台地区登陆的话,那么第二军就会迅速南下增援,到时候第二军和第七军汇合后,就能够重新夺回兵力优势。
如果说英法联军不直接从吴淞炮台登陆。而是继续西进的话,那么第二军也会紧跟着西进。
大体上来说,徐言青的第二军就是机动兵力,英法联军在那里登陆他们就去那里增援。
中华军的一群高级将领们拿着望远镜观察着这支庞大的英法联军舰队时,对面的英法联军里的高层们也是观察着远方的吴淞炮台。这些人里头有着战争爆发后,成为新任英国全权驻华公使的额尔金伯爵(james b。elgin),新任法国全权驻华公使葛罗(b。gros),英国海军里‘中国舰队’司令西马(michael seymour),以及之前一直负责和中华帝国进行谈判的英国外交官包令(ohn bowling)。
当然了,现在的包令已经不是英国驻华公使了,原本应该被调回本土或者到其他地方任职的他并没有被调走,而是继续留在远东协助额尔金伯爵处理对华事务,并依旧负责和中华帝国的外交谈判事务。
“将军,我们的舰队需要多久才能够把那个炮台给粉粹,然后进行登陆?”额尔金伯爵放下望远镜后,转头问向西马。
西马,此人乃是英国海军世家出身,现为海军少将衔,此人自1856年远东局势紧张后出任中国舰队司令,参与了1857年时期炮轰广州的战事,后续额尔金伯爵率军进攻广州,也是他指挥舰队配合作战。
也就是说,此人乃是英法联军里的舰队指挥官,麾下数百艘船只都是归属他指挥的。
听见额尔金伯爵的话后,西马放下了望远镜,不过却是没有第一时间说话,而是略微皱眉,沉默了数息后才道:“直接炮击炮台并掩护陆军登陆的难度会非常大,从战术的角度上来说,我建议直接绕过这个炮台,从他们的腹地登陆!”(。)
第两百九十九章 重炮之间的较量(一)()
吴淞炮台的修建工程在中华帝国和英法联军爆发直接冲突之前就已经开始,早在去年林哲察觉到英法两国想要获得更多的通商港口以及试图把鸦‘片贸易合法化还有把控关税等举动后,林哲就已经是开始着手应对来自英法联军的威胁。
不过去年中华帝国的战略重心一直都是放在夺取江北上面,所以对苏南尤其是上海等沿海的防御支持力度并不算大,具体措施就是编练了第六师并驻防上海。
同时海军方面开始修筑吴淞炮台,为此海军方面还特地编练了一支岸防要塞部队,也就是吴淞要塞部队,其兵力构成以岸防重炮部队为主,另外还有少量的海军陆战部队。
吴淞炮台修筑的时间较早,主体工程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已经初步完工,不过一直受到中华军重型火炮数量过少的原因导致一直没能获得足够的火炮配属。
不过这种情况在今年年初的几个月里得到了解决,为了让吴淞炮台早日配属到足够的舰炮,林德机器厂里产量稀少的后装线膛火炮开始优先配给给该炮台。
到了现在,吴淞炮台那边一共拥有九门一百八十毫米的后装线膛炮,也就是林德1857年型180毫米舰炮的岸防炮版本,此外还有十四门一百二十毫米的后装线膛炮,即林德1857年型120毫米舰炮的岸防炮版本。
除了上述二十三门代表着当代最先进的后装线膛炮外,尚有将近三十门的大口径前装滑膛炮,分别有六门六十四磅岸防炮,十二门三十二磅岸防炮,十门二十四磅岸防炮。
上述火炮都是林德机器厂在过去几年来累积制造出来的岸防炮,其中的六十四磅岸防炮更是专门为吴淞炮台而提前建造的,并没有装备到战舰上。
这倒不是海军的战舰不想要,而是海军的战舰普遍都比较小,真正的主力更是只有八十多吨的内河炮舰兴吴级,上面的主炮仅仅是十二磅舰炮而已。而几艘数百吨的炮舰装备的也是以二十四磅舰炮为主。另外有少量的三十二磅舰炮。
而等到海军方面有了千吨级巡洋舰之后,后装线膛炮都已经研发出来了,所以也就没有用六十四磅或者三十二磅的前装滑膛炮,而是一步到位直接用了一百八十毫米(一百一十磅)以及一百二十毫米(四十磅)的后装线膛炮。
如此也就造成了。林德机器厂先后制造的十多门六十四磅火炮是从来没有装备到战舰上,而是分别用在了吴淞炮台以及江阴要塞还有福州那边的金牌炮台上。
到了六月上旬英法联军抵达上海为止,吴淞炮台上的主体工程已经全部完工,包括炮台的炮位,弹药库。面向陆地的防御体系,部署中小口径火炮的三个小炮台,还有藏兵洞,向外延伸的两道壕沟,沟壕外的木桩,引来江水的水渠等。
拥有二十四磅、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前装滑膛加农炮二十八门,一百二十毫米、一百八十毫米的后装线膛炮二十三门,此外还有六十四磅臼炮九门,一百二十磅臼炮六门。
除了上述六十六门重炮外,另外还有面向陆地的将近二十门十二磅前装滑膛炮以及若干三十二磅臼炮。
当然了。实战当中,如果有大量步兵部队进驻还会带来陆军的野战炮,比如说第七军进驻吴淞炮台后,第七军自身的两个炮兵团就有总数将近七十门的十二磅野战炮、二十四磅或三十二磅的臼炮。
假设第七军全军入住吴淞要塞的话,整个要塞的火炮数量可是超过一百三十门之多,英法联军就算实力强悍,但是要向直接用舰队炮击要塞,并直接发起登陆作战的话,其成功的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而这也是西马拒绝冒着敌军的火炮直接登陆的重要理由,英法联军虽然实力强悍。但是也没有必要把士兵的生命浪费在眼前的这个炮台上。
而就当西马汇同额尔金、葛罗等人商讨着应该在那里登陆,后续应该怎么配合的时候,吴淞炮台上的徐言青以及邴曲松等人却已经是先后下了炮台的观察点,这些高级将领们也没有过多的停留。而是一个个都是快速赶回了各自的部队,比如徐言青就是直接带着属下离开了吴淞炮台,现在他的部队还在吴淞炮台西北方向将近十公里以外呢。
而其他高级将领也都是有着一堆事,所以都各自返回了。
反正他们的诸多作战计划都已经是提前制定好了的,临时调整的话也变不到那里去,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静等英法联军的进攻。
在英法联军抵达长江入海口的当天。一切都还非常平静,英法联军除了派出一些小快艇之类的船只测量水深等情况下,其主力舰队一直停在吴淞炮台下游十公里以外。
不过这种情况在第二天黎明时分却是出现了变化。
已经把司令部设置在吴淞炮台内的邴曲松一大早就是被卫兵为叫醒了!
“司令,那些洋人开始动了!”虽然刚被人叫醒的邴曲松还有些迷糊,但是一听到洋人动了,立即就是披上了卫兵给他准备好的外套,一边走着一边接过卫兵递过来的热毛巾,匆匆擦了脸后就是往外走去。
不仅仅是邴曲松,要塞内的其他几个高级将领也是被齐齐叫醒,不用多久邴曲松和海军要塞部队司令苏轩宾少将、第六师师长林茂等人再一次登上了观察高台,拿起海军专用的高倍数单筒望远镜向长江下游看去。
通过望远镜可以看见诸多战舰正在破浪前进,战舰的身影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为首的是一艘巨大的风帆战列舰,该舰旁边还有好几艘冒着黑烟的小型蒸汽拖船,它们正在合力拖拉着那艘三千多吨的风帆战舰溯江而上。
这艘庞大的风帆战列舰后面,则是一艘艘身形同样庞大的快速风帆战舰,排水量一千多吨到两千多吨不等,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一字纵队。
在这些风帆战舰的左右以及前方,还有诸多千吨左右的蒸汽巡洋舰甚至是数百吨的炮舰,他们的速度要更快一些。普遍能够达到八节以上。
仅仅是看一眼大概,就能够数的出来眼前的这些战舰足足有五十艘以上!
这一支舰队的实力几乎可以碾压远东的任何水上力量,中华帝国筹建数年的海军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如,而这样的一支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