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中国、美国这两国典型的后进国家,二三十分都够呛!
同样的一支舰队,你让英国人来操控的话能够做到完美变换各种阵型,但是如果换了其他国家的指挥官以及水手来操控的话,是很难达到英国人的水平的。
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的一员,亨利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
相对的,中华帝国皇家海军也是非常清楚自家的弱势在那里,要想面对面的和英国人凭海军传统,综合素质甚至战舰数量都是不可行的,帝国海军要想杀出一条血路来,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发展并装备更加先进的战舰,甚至是划时代的,改变现有海上交战规则的战舰。
然后在全新的领域里和英法等国海军进行竞争,这样的话,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
帝国海军这么热衷于发展铁甲舰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天津号上的帝国海军的官兵们自然不知道亨利上校正在关注着他们,此时的他们很老实的按照计划正在对下关炮台进行炮击呢。
同时天津号舰长欧阳煊海军中校正在对着一群手下发脾气呢!
“看看你们,平时的训练难道都忘到狗肚子里去了,看看这命中率,简直是丢光了我大中华帝国的颜面!”欧阳煊很郁闷!
非常的郁闷!
这联合舰队里的八艘战舰,他的天津号不是火炮数量最多的,船只也不是最大的,但绝对是属于命中率最差的哪一个!
和英国海军上校亨利关注的是天津号上的榴弹有效命中,关注火炮性能以及榴弹可靠性不同,欧阳煊更加关注的是炮弹的命中率。
而现在天津号的命中率低的让他很难接受!
看看别人家的战舰,不说其他人,就说后头那艘法国人的战舰,人家用的还是前装滑膛炮呢,精度上比自家的线膛后装炮本来就差了一大截,但是人家的命中率都自家的舰炮高。
更关键的是,双方的炮击距离都差不多呢,天津号并没有因为自家的是后装炮,射程远就把炮击距离拉开,为了保持舰队的阵型,天津号是和其他战舰形成了同一纵队的,距离下关炮台的都是相同的。
不过欧阳煊郁闷也没有办法,这舰炮命中率有多少取决于炮术水平,而炮术水平有直接取决于炮手们的个人水平。
除非出现统一全舰的火控系统,不然的话海战里能不能打中敌人,基本都是靠炮手的技术水平,或者干脆说直觉之类的,有时候人家炮手突然灵感来了,提前那么零点几秒开火,就有可能一炮命中敌舰,有时候脑袋不太灵光的话,打一整天没有一颗命中弹也是正常的事。
炮战海战,是一件非常赌人品的事,运气直接关系到胜负与否。
这一次,天津号的人品无疑是不咋地的,命中率差到让欧阳煊想要吐血,一想到等下其他几个国家的海军指挥官可能会露出嘲讽的神情,欧阳煊就是有些难受。
不过所幸的是,作为舰队指挥官的亨利上校并没有召集各位舰长来一次战后会议的意思,而是带着舰队炮击了下关炮台足足三个多小时后,把下关炮台摧毁了大半才是率领舰队离开,不过也没有离开日本海域,而是返回了江户。
不过一回到江户,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联合舰队也就解散掉了。
其中很有意思的是,美国人的战舰怀俄明号转头就去了上海。
因为这艘战舰是效忠于美国北方政府的,之前一直在追击美国南方联邦海军的一艘袭击舰而到了亚洲,而在上海那边,有一艘美国南方联邦的铁甲舰即将被接受,然后就是准备驶回美国去。
美国北方政府在尝试用外交渠道无法阻拦帝国向南方联邦海军交付这艘铁甲舰后,也是准备用其他方式来阻止这艘铁甲舰回美国,于是乎怀俄明号就是承担了监视这艘铁甲舰的任务。
至于是在上海港口外海的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袭击,还是说在其他地方袭击,这就不是外人所知的了。
不过这艘美国的战舰抵达上海后,就一直监视着这艘铁甲舰的一举一动,从舾装到试航。
这艘美国人的战舰跑去上海后,其他英法中三国的几艘战舰则是留在了日本,用以支援任何可能性的动乱。
而于此同时,由于日本国内的局势持续动荡,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幕府得到了来自外国,尤其是中英两国的支持,所以没有接受尊王攘夷派的要求,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驱赶外国商人,关闭使馆等。
而幕府此举也是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尊王攘夷派的心理,众多尊王攘夷派的日本人开始四处奔走集合武装力量反抗幕府的统治。
长洲藩和萨摩藩两地更是尊王攘夷派的核心根据地,他们已经是掌控了大量的军队,甚至还有一支新军,叫‘奇兵队’。
眼看着日本国内即将爆发幕府和改革派之间的战争,诸国自然是不会无动于衷。(。)
第四百七十八章 密室会谈()
1863年的八月份,英法美中荷五国驻日公使近期内已经连续召开了多次会议,商讨日本的当前局势。
而各国外交官也是积极和国内联络,最为重要的就是向各自的国内求援了。
不过在1863年夏天里,能够在远东地区抽调大量军事力量干涉日本内战的国家并不多,比如美国人就是无能为力,他们之前派怀俄明号去炮击下关,还是因为这艘战舰本来是因为追击美国南方联邦的袭击舰才到了日本,后来又打算去上海监视南方联邦向中国订购的铁甲舰动向,去炮击下关不过是顺路。
现在让他们抽调兵力干涉日本内战,基本没有什么可能性。
法国人的话,他们现在还深陷在越南的战争泥潭里,虽然他们在越南那边是三天一小胜,十天一大胜,从军事战术角度而言,法国人无疑是取得了伟大胜利,但越南阮王朝死活不投降啊,这不没办法只能一直打下去。
而且占领的地盘越多,牵制的兵力就越多。
如今法国人已经在越南投入了五千兵力,但是领军的法军将领们依旧深感兵力不足,隔山岔五就请求增援。
所以让法国人抽调兵力来日本是希望不大的,顶多就是派几艘战舰过来。
荷兰人就更加没什么可能了,这个海上马车夫几百年前就已经落败了,现在不过是勉强维持着东南亚殖民地而已。
这么一算下来,能够抽调兵力实际干涉日本内战的,其实只有英国和中华帝国。
英国虽然还在缅甸打着,印度那边也不算太平,但是英国是全球殖民。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和敌人进行战争,所以就算有其他地方牵制兵力,但是英国人要是下了决心报复日本人的话。抽调兵力过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中华帝国则是单纯的距离近,而且帝国目前也没有和外敌进行大规模战争。虽然海军实力不咋滴,但是对付日本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所以如何干涉日本内战,真正进行商议的只有中英两家。
不过出兵日本,而且还是一场有可能进行登陆作战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对于中华帝国和英国来说都不是简单的事。
就算现在做出了决定,但是英国人要从印度等地抽调军舰以及士兵的话,少说也得半年时间。
更不要说,出兵日本与否还得英国国内来决定。这一来一往,没有大半年功夫就决定不下来。
没有英国人打头阵,尤其是没有英国人的舰队,中华帝国要单独出兵日本难度非常大,海军力量能不能护送整个舰队不说,光光是后勤问题就难以解决。
中华帝国可不像英国人一样,随随便便就能够抽调几十艘甚至数百艘运输舰来维持一条海上补给线。
所以就算林哲想要单独出兵日本,帮忙幕府把长洲藩、萨摩藩给剿灭了,但是也是无能为力。
不过对此林哲也不着急,如今日本的局势还算是可控之内。改革派和幕府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明朗化,那些尊王攘夷派的日本人已经是陆续夺取军权,控制西南地区的军队。试图直接武装推翻幕府以及攘夷。
不过德川幕府里的人也不都是白痴,他们的统治虽然遭到了众多日本改革派的反对,但是一些顽固保守派,尤其是中高层武士阶层依旧是他们的拥护者,改革派在准备战争,幕府同样也在准备战争。
这种情况下,林哲选择了最简单,同时也算是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武装幕府。让幕府的军队把改革派彻底镇压下去。
在这种背景下,数艘装满了1856年型林德步枪的中国商船也是驶入了江户港口!
李博仓近段时间来算得上是意气风发。因为随着日本国内的局势动荡,原本在帝国官场上属于无名小卒的李博仓逐渐名声鹊起。最近几个月来,他不仅仅多次和外务部大臣宋关前直接书信联系。
甚至给国内汇报情况的折子还被林哲多次亲自批阅,同时他也是接到了数道来自宫内的电谕,这对于一个只能算是中层的外交官员来说可是非常不容易的。
而针对这一次的日本国内动荡,也是开创了帝国历史上的先河,那就是外地大臣直接通过远洋电报和皇帝直接联系。
帝国南京到上海的电报线路已经完工,并接入了英国商人经营的远洋电报网线路,由此林哲可以不出宫门,直接通过电报就和驻扎在外的外交人员进行联系。
李博仓就是多次接到来自林哲的电报!
当然了,皇帝的电报不能叫电报,而是电谕,这个称呼是效仿口谕,圣谕演化而来,专门为通过电报传达的圣旨而起的称呼。
在电谕中,林哲是非常清楚的指示李博仓,对日外交工作的核心是维护日本现有制度,拖延、阻拦日本进行现代教育改革,工业改革等。
任何试图改变日本现有制度以及现有教育、工业政策的举动都将会被视为对帝国的严重挑战!
李博仓尽管不明白林哲为什么要用‘严重挑战’这样的词汇来形容日本国内的改革,但是作为一个奔走在第一线的外交人员,他的使命是执行帝国意志,而作为一个标准的君主专权国家,皇帝的意志就是帝国的意志。
所以尽管他不明白陛下林哲为什么会这么反感日本国内的一些改革力量,但是并不妨碍他执行这一战略。
整个帝国里,恐怕没有人比林哲更加在乎日本的改革了!
亚洲太小,是养不起两个工业国家的,现在既然有了中国进行工业革命,那么未来日本的地位就只能是充当帝国工业产品的市场倾销地以及工业原料产地。
而林哲的这种重视态度,也直接导致了对日外交成为了近期内帝国的热门事项!
尽管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日本不过是东洋一小国。和暹罗,缅甸,越南等国家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林哲的重视态度却是让很多人也是重视起日本来。
不时会有重臣上书发表一些对日外交的观点,而得知日本国内有一部分人(尊王攘夷派)竟然要驱逐帝国商人的时候。很多人彷佛是炸毛了一样跳出来,叫嚷和要出兵踏平日本。
陆军那边的参谋部甚至煞有其事的制定出了一个所谓的登陆日本作战的计划,他们计划从朝鲜出发,越过对马海峡然后在日本长洲地区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