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
作为一艘皇家游轮,炎黄号的建设标准其实比普通军舰要高得多,这艘皇家游轮除了船体设计由海军负责外,船员由海军提供外,其他的实际上和海军没啥关系,甚至这艘皇家游轮都不是用海军经费建造的,而是人家皇室产业自掏腰包。
早年林哲就比较喜欢乘坐海军的军舰外出,当初去江阴,去当涂都是乘坐的海军战舰,同时偌大的皇室也不止林哲一个人,还有诸多嫔妃以及太后林方氏,她们有时候也是回回省亲之类的需要用到船只。
而海军总不能每次都派战舰去接送吧,所以一般都是皇室成员有出行计划的时候,海军都会另外安排船只,但是总是这样麻烦海军也不是个事,嗯,更关键的是海军的这些船只不管是战舰还是运输舰,其舒适性都是相当有限,完成无法满足皇家的排场需求。于是乎宫务厅方面的官员就觉得干脆购入一艘船充当皇室座舰算了,用来充当皇室成员,尤其是林哲的出行交通工具。
反正皇室也不差钱,皇家资产管理处随随便便也能挤出来几十万买一艘船啊!
皇室出造舰经费,于是乎海军的造舰科就直接按照军舰的船体标准设计了诸多方案,最后选择了一千八百吨的方案。
另外,这艘船并不是在上海造船厂或者是青岛海军造船厂建造的,皇家资产管理处为了扶持国内的另外一家船厂,也就是国内第三大造船厂广州造船厂,所以就是把这艘船的订单给了他们。
毕竟这一艘船打造下来花费可不小。虽然上头不用装甲也不用火炮,但是船体和动力系统的价格就不便宜,在加上船体内部的奢华装横。使得这一艘皇家游轮的造价比同吨位的商船、客轮等贵得多。
该舰的采购价可是达到了将近三十万圆,这个价格应该算得上是非战舰船只里比较昂贵的了。
不过这个价格依旧无法和那些战舰相提并论!
这个时代里的英国造钢铁船只的价格应该是最便宜的。比如其一千七百多吨的探索号铁甲舰,造价是将近八万英镑,这个价格是包含了后装火炮的,比装前装滑膛炮的战舰要贵一些,因为自从帝国海军大规模应用后装舰炮后,英国人也是开始大规模应用后装舰炮,基本上这两年服役的铁甲舰都是装备了后装火炮。
而在中华帝国里造舰,尤其是造钢铁战舰的价格还要更高一些。主要是设备折旧,高技术人才比较缺乏,同时钢铁、零部件都比较贵。
一千八百多吨的女蜗号造价达到了四十万圆,折算成英镑的话大约是八万七千英镑,而这还只是近海铁甲舰呢。
如果是两千四百吨的盘古号远洋铁甲舰,其造价高达六十万圆,折算成英镑是十三万多一点。
而还在施工中的最新,最大的炎帝号铁甲舰,其设计吨位是四千吨,造价达到了一百万圆。折算成英镑达到二十一万七千多英镑,要知道人家英国人六千多吨的防御级铁甲舰造价也不过二十五万五千英镑而已。
就和后世的中国生产高科技产品的成本比欧美发达国家的成本普遍偏高一样,这年头的中华帝国在生产高科技产品时的成本实际上也比英国更高。
为什么历史上清末时期会有‘造不如买’的说法。就是因为自身技术不过硬,工业基础不够,所以生产高技术的工业产品时,成本往往比直接进口还要贵得多。
帝国造的铁甲舰,其吨位单价要比英国人、法国人造铁甲舰要高一些。
不过皇家游轮炎黄号的造价高,除了帝国造船业的成本本来就偏高外,还和它奢华的装横有关。
除了建造成本高,这艘皇家游轮的运营维护成本也不小,因为动力和船体等都是按照军舰的标准设计建造的。对船只维护所需的技术要求相当高,而国内目前能够对上千吨的钢铁蒸汽船只进行维护保养工作的。也就只有帝国海军了。
同时驾驶这艘战舰也不是轻松的事,这倒不是说技术问题。毕竟这炎黄号就算是一艘皇家游轮,但也只是一艘船而已,随便来个有经验的蒸汽船的船长就能够指挥着把它开走,但关键的是乘坐这艘船只的人不是普通人啊,而是皇帝以及其他皇室成员,安全性是需要绝对保障的。
所以这艘船只的维护保养以及驾驶等都是由海军现役军官以及士兵来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就是按照军舰标准来对待,只是皇家海军可没有多余的经费去保养维护一艘产权嫡属于‘皇家资产管理处’的船只,所以每年皇家资产管理处都是需要向海军支付必要的管理费用。
如今驾驶着这艘游轮的就是海军的现役官兵。
在炎黄号的身前身后,是两艘海军的战舰,其中就有女蜗号铁甲舰,本来海军还打算把盘古号也拿出来当护航船只用,不过长江下游的水道虽然也算深,但是盘古号作为一艘远洋船只,其吃水比盘古号要深得多,同时现在海军就只有盘古号这么一艘远洋铁甲舰,平日里把盘古号当成宝贝一样,可不会轻易让盘古号进入长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倒霉来了个搁浅呢!
所以盘古号会在上海和皇家的船队汇合,随后将会一起北上青岛、天津。
等结束这一次视察后,盘古号将会结束前面前期多月的试航训练期,从而进入船厂进行维护,等它休维护完毕后,盘古级的二号舰,也就是祝融号也就能够正式服役,届时盘古号将会和祝融号一起编队,作为帝国海军的顶梁柱控卫海疆。
船队一路顺江而下,并在镇江和江阴都做了短暂的停留,林哲上岸视察了当地官员以及驻军后,并没有停留多久,甚至连住一晚都没有住,而是直接前往上海。
林哲的视察行程是比较紧张的,他在镇江停留了一个上午,在江阴也只停留了大约一个下午,之所以没有在这两个地方住一晚,除了这两个地方并没有什么值得浪费时间的因素外,也是考虑到了避免给地方带来麻烦。
和古代的皇帝出巡一样,林哲出巡也是一件麻烦事,稍微不甚就是会劳民伤财。
前清时候像康熙乾隆就是喜欢南巡,而南巡一次就是花费无数。而对于林哲而言,仅仅是为了一次视察就让地方上大兴土木甚至建造行宫之类的根本就没有必要的。
和以往几次外出视察一样,林哲是严令地方铺张浪费,沿途落脚的行宫一般都是直接借住官府衙门,又或者是当地的富商的宅院。
而去上海就更简单了,直接住当年的大元帅府,如今的上海行宫就可以了,这座建筑前几年还被当成了上海市政府以及其他衙门办公所用,不过前年上海市政府以及其他行政机构已经搬迁到新的政府大楼,这座府邸就是被空置了下来,重新被皇家资产管理处接管,被作为皇室的行宫所在。
抵达上海后,林哲就是直接入住了这座三层洋楼建筑。
当天晚上,按照预定行程举办了一次规模浩大的晚宴,参加宴席的不仅仅有江苏、上海等帝*政高官,还有少数获得邀请的上海市民代表,主要是教育界以及工商界人士。
当晚六时许,上海行宫的外头就是有着诸多马车陆续进来,然后从马车上走下来一个个穿戴着全身礼服的男女。
林哲外出出席一些宴席,酒会之类的场合喜欢带着方德嫔也算是一个小传统了,这一次陪同林哲出巡的诸多大臣们,也往往会带上女眷,要么是年纪比较轻的妻子,要么干脆是带着儿媳,女儿一起来。
为啥?
总不能让方德嫔一个人无聊啊,总得有人陪着她说话聊天打出时间!
此外,在参加宴席的时候,虽然还遵循传统的男女有别,往往是男女不同席,男的在前面的厅堂聊天吃饭,而女眷们则是在后院里聊天吃饭。
到时候这些大臣们也是得带着女眷参加宴席的!
此外这也和林哲有关,林哲是拥有后世人的灵魂,在他内心里可没有什么男女大防之类的,而且既然是酒会宴席嘛,带着女伴出席总归是要正式一些。
这几年林哲举行国宴的时候,有些场合里他就会和皇后陈静在同一个场合一起吃饭,皇帝和皇后一起,臣子们自然也得带着夫人们一起参加。
这久而久之,参加皇室举办的国宴,酒会什么的时候,这些臣子们已经是习惯带上家眷了。
在这些鱼贯而入的人群中,一个穿着复古汉服的年轻女子带着一脸的好奇跟在一个中年男子的身后进入了行宫。(。)
第四百八十六章 齐琳的目光()
尽管齐琳不是第一次来这上海行宫,以往她父亲担任商贸区区长的时候,就是在这里办公,当时她可是来过不少次,不过后来齐宣浩调任松江知府,如今又任苏松太道道员,她也没有来过这里了。
不过今天的行宫和以往不太一样,行宫内外有着大量的人四处行走呢,走入一楼大厅,就可以看见楼顶上的那盏吊顶是换过了,其他的一些装饰也大多换过,没有了以往作为官府衙门的严肃感,但却是充满了皇家特有的奢华。
齐琳刚进大厅,就是看见了其他几个同样跟着父兄前来赴宴的闺中姐妹,低声和父亲说了声后,她就是走了过去,然而这几个女人就是聚在一起说起话来。
这些女人和大厅里的那些男人们不同,男人们的谈话大多都是军国大事,齐瑄云就是和几个同僚们说着一些经济事务,而齐琳这边的几个女孩子,说的却是一些八卦琐碎的事。
“听说你家那位从日本回来了,后头是回京师进部里工作还是到上海这边啊!”一个穿着西式裙装的女子走了过来,然后对着另外一个也就十*岁的少女如此说着。
那少女听别人说起自己的未婚夫,虽然脸上带有一丝羞涩,但是女人聚在一起谈未婚夫谈丈夫也是常事,所以当即道:“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听我爹爹说,他应该会调到上海这边来!”
她的未婚夫是一名外交官,此前在帝国驻日使馆任职,如今被调回了国内,而国内这边的外交官任职地点有三个,一个是直接进入京师的外务部工作,另外就是嫡属于外务部的外务部上海办事处。广州办事处。
因为上海和广州是帝国对外交流的最重要窗口,在上海这边汇集了大量外国人,同样也就包括了诸多外国的外交官。
英法等国虽然普遍在南京设立了公使馆。不过在上海也都还有领事馆,同样部分国家没有在帝国京师。也就是南京设立公使馆,只是在上海有一个领事馆,或者领事馆都没有,只有一个简单的办事处,或者干脆是连办公机构都没有,只有一个特使,或者让那些来华商人代理。
因此尽管南京才是中华帝国的政治中心,但是外交中心却不是在南京。而是在上海。
由于上海以及广州里的外交事务比较多,为了即使处理诸国的外交事务,所以外务部特地在上海以及广州设立了办事处,并长期派驻重要外交官员任职,比如现任外务部上海办事处的处长,他就是现任外务部协办大臣左从典。
这问起了少女的未婚夫,这几个女人自然而然也就说起了各自的父兄或者丈夫,未婚者。
说了半响后,刚才的那少女突然抬头问齐琳:“听说前些是苏州李家有人去了你们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