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欠缺的就是大吨位的铁甲舰了!
同时,他们也是调高了帝国海军目前拥有以及正在、未来建造的铁甲舰的威胁!
英国海军反应最为迅速,尽管和中华帝国目前并没有战争爆发,但是这年头谁也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就打起来了,所以有备无患最重要,英国海军向印度舰队派遣了两艘铁甲舰,用以加强印度舰队的实力。
而英国加强印度洋上的海军实力,又是直接让帝国海军感到到了庞大的威胁,要知道英国海军始终是一把悬在帝国海军头上的尖刀,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帝国海军的极大反应。
这不。外交部门刚得知英国派遣了两艘铁甲舰前往印度洋的时候,帝国海军就是迫不及待的下了两艘新铁甲舰的订单。
从去年开始,帝国海军开始建造四千吨级别的炎帝级铁甲舰。其首舰以及二号舰已经陆续在1863年下半年、1864年的二月份动工,其首舰由上海造船厂承建,被命名为二号舰的少昊号则是在青岛海军造船厂承建。
这一次海军的两艘铁甲舰订单,虽然受到了英国人的刺激提前了几个月,但是依旧算得上是海军本年度的预定发展规划,根据海军预定的发展计划,是要在1864年订购并动工一艘更大吨位的远洋主力舰,同时还会采购一艘吨位小一些的铁甲舰。
毕竟随着帝国海军的发展,主力舰的吨位也是越来越多。从一千多吨到两千多吨,而如今在建的炎帝级两舰已经是达到了四千吨。今年动工的主力舰吨位还会更大一些,基本可以预见今后每年的主力舰其吨位都会更大一些。但是海军也不可能抱有一支全都是大吨位主力舰的舰队啊。
一支成熟的海军,除了决战用的主力舰外,还得有其他各种各样的辅助舰,比如巡洋舰,近海内河战舰,甚至运输舰之类的。
因此1864年预定的两艘铁甲舰并不是同一类型,而是一艘大,一艘小。
其中大的乃是海军最新的野望,设计吨位超过五千吨的新型远洋决战铁甲舰,值得注意的是,该舰的设计并不是从原来的炎帝级延续改进而来,而是从头开始的全新设计,意图进一步优化船型,加装更大马力的蒸汽机以获得更高的航速。
这艘尚未被命名,预定代号为‘八年甲舰’的战舰其实是一艘试验舰,它除了进一步试验林德机械公司的新式蒸汽机系统外,还会实验纯蒸汽动力,封闭式炮塔等各项还在研究当中的新技术。
而且海军给下的建造周期也是非常长,预定1864年开工,顺利的话将会在1868年左右下水服役,不顺利的话估计得到1870年后了。
之所以建造时间长,因为是诸多的新技术都不成熟,甚至都还在研发当中,比如说新一代的蒸汽机,要知道八年甲舰的设计航速是要求达到十四节,而这艘战舰可是没有风帆的,要依靠纯蒸汽动力达到十四节,要求可不低,同时这艘战舰的吨位也是达到了五千吨,对船体设计的考验也是更高了。
此外。随着船体的扩大,海军方面是要求给这艘战舰安装至少两百五十毫米以上口径的主炮,而不能再用以往的那些一百五十毫米的火炮了。
不然就是大船扛一个牙签炮。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该舰属于试验舰,而且建造周期预计会非常长。普通船厂自然是不愿意自家的船坞都霸占这么久,所以该舰将会有青岛海军造船厂承建,目前青岛海军造船厂已经正在进行两个万吨级船坞的建设工作,预计八月份其第一个万吨船坞就能够投入使用,而有了这个大型的船坞,就能够承建这些五千多吨的大吨位战舰了。
一旦这艘实验战舰获得了成功,那么后续海军就会立即上马万吨巨舰的计划,到时候建造的就是足以比肩英法两国海军强国的那种万吨巨舰。
不过这种实验舰的建造周建非常长。而海军是不可能一直这么等下去的,所以依旧会持续订购吨位较小,技术成熟的铁甲舰。
这就是盘古级铁甲舰了的后续型号了,自盘古级铁甲舰服役后,帝国海军对这种吨位适中,但是各方面的性能都相当不错的战舰非常满意,而且吨位只有两千多吨的铁甲舰建造周期比较短,两年基本上就够了,造价也便宜,只要大约十三万英镑就能够拿下来。
因此海军方面根据盘古级。进行了部分优化设计,吨位变化不大,只要是一些细节进行了变动。为了控制成本依旧使用原来的火炮以及蒸汽机等,所以尽管内部有些变化,不过外形以及基本性能变化不大,因此海军内部干脆也就进行划归为盘古级,称之为盘古级的三号舰。
不过这个三号舰和前面两艘还是有着区别的。
在那些万吨巨舰服役之前,帝国海军的主力依旧会是这些两千多吨或者四千吨的战舰为主。
至少在六十年代,帝国海军的主力依旧会是这些两千多吨到四五千吨的铁甲舰。
不过大吨位近海铁甲舰的建造却是停了下来,帝国海军自从建造了两艘女蜗级近海铁甲舰后,就对这种要航速没航速。要航程没航程的‘炮台战舰’没多大的兴趣了。
转而开始设计一些小吨位的铁甲舰充当近海、内河作战所用。今年的规划里,将会设计建造一型吨位三百吨左右的小型铁甲舰。作为海军的新一代内河、近海炮舰使用。
毕竟现在已经是1864年了,很多五十年代期间建造的一些木质小型炮舰。比如兴吴级炮舰已经是无法满足海军的需求,而且这些船只早年的服役强度普遍非常大,而早期中国的造船能力说实话不咋地,制造出来的船只早些时候还看不出什么劣势来,但是时间一场船体老化现象非常严重,甚至已经是出现了一艘1854服役的兴吴级炮舰在航行中遭遇风浪,然后竟然直接船体破裂而沉没的事情。
海军内部已经是决定在1870年之前,把尚余的十几艘兴吴级炮舰全部给退役了,并建造新一代的小型炮舰取代,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等进入七十年代后,兴吴级后续的两款木制炮舰也会无法满足海军需求,到时候也会陆续退役。
等这些木制炮舰退役之后,海军里的炮舰将会有清一色的铁甲舰组成。
而开始退役的也不止兴吴级炮舰,同样还有海军里的早期的几艘木制战舰。
比如早年购入的外国商船改装而来的两艘战舰,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是改装为武装运输舰,而现在由于船体老化,现在连充当武装运输舰的资格都不够了,海军已经决定在今年把这两艘改装商船给退役掉。
剩下的四艘木制较大吨位的炮舰的状况也是不怎么好,每年的维护费用比较高昂,而且他们还是蒸汽明轮船只,所以也是已经准备陆续改装为运输舰等辅助舰,等过几年也会陆续退役。
毕竟蒸汽明轮的船只,都已经是三四十年代的技术水平了,在各国都是已经属于淘汰的货色,即便保存下来,也是成为了辅助舰等,要么就是干脆进行技术升级,把明轮改装为暗轮,同时加装更大动力的蒸汽机。
然而问题又来了,现在已经是铁甲舰的时代了,那怕是炮舰帝国都已经是准备建造并采用铁甲舰了,这木制战舰的改装价值其实相当有限。
如果这木制战舰都是几千吨的大家伙,那么海军还会动心,但帝国海军拥有的这几艘大吨位木制炮舰都是四百吨和五百吨的小家伙。
进行技术升级改装的话,价格昂贵实在是划不来,所以海军内部根本就没有对他们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准备改为武装运输舰,充当辅助舰使用,过上几年等海军内部的辅助舰数量多了后,就直接把他们退役。
帝国的军费虽然不少,但是大头都被陆军拿走了,海军只拿了一个小头,而且这部分经费海军还得不断投资建造新式战舰,扩建港口等基础设施,还得维持舰队规模,这经费可是非常紧张的。
所以一些明显没有改装价值的东西,该抛弃就抛弃,省的浪费海军为数不多的经费。
倒是那多吨千吨木制暗轮巡洋舰,它们的价值要大一些,现在不可能就退役,怎么得也会服役到七十年代以后,甚至为了保障舰队规模,估计还会在二线舰队一直服役到八十年代。
至于对于它们的改装,也就是1870年以后的事了,现在说还太早。
目前海军淘汰并改装的战舰主要是早期战舰,尤其是帝国成立之前建造的那一批,技术落后而且不成熟的情况下打造出来的这些战舰其实保留的价值相当有限。(。)
第五百零一章 中亚危机()
进入1864年的夏天,美国南北内战依旧持续着,尽管从整体上来看美国北方合众国已经取得了战略优势,在陆地上牢牢的压制了南方联邦,海上持续保持着封锁,中间虽然出了华盛顿号这么一个意外,但是北方海军也是迅速反应过来并展开围剿。
最后华盛顿号虽然没被北方海军在海战中直接击沉,但是依旧沉没在北方海军布置的水雷上。
这一切都是充分表明,现在的美国内战已经是局势非常明朗,南方联邦的战败是肯定的,剩下的就是南方联邦还能支持多久了。
美国内战的胜败与否,和帝国的关系说大不大,但是说小也不小,从长远考虑,美国重新统一后就会掀起西部开发,铁路建设等新*,进而彻底奠定工业革命,再发展几十年后妥妥就是世界老大的预备国,美国的崛起,势必会和帝国在太平洋地区发生严重的冲突,这一点可以参考后世美日之间的冲突。
日俄战争之后,美日两国就是彻底进入了敌对关系,日本海军的扩张其实就是以美国海军为假想敌,而放在这个时代里,如果林哲真的能够率领帝国崛起并工业化,到时候帝国就会取代日本人的历史轨迹,进而和美国在太平洋上进行竞争。
如果说这些事还太过遥远,现在多想无益的话,那么只说短期利益。
对于帝国而言,怎么样的美国内战才是最符合帝国利益的?
持久甚至永无尽头的美国内战才是符合帝国的最大利益,因为美国目前是帝*械外销的第一大国,从美国内战爆发以后,帝国向美国南北双方销售了大量军火,以1858年型林德步枪为主。再加上前装线膛炮以及其他一些战争物资几乎是充满了美国南北两军。
过去几年里,帝国已经累计向美国南北两军销售了大约五十万支1858年型林德步枪,另外帝国库存的一些米尼步枪也是在战争的早期销售颇多。另外还销售了以十二磅为主的各口径前装线膛炮将近五百门之多,然后弹药。被服等其他军用物资无数,然后还有一艘铁甲舰华盛顿号。
除了直接出口销售外,还针对美国人的要求,先后进行专利授权,以便让美国人自行生产1858年型林德步枪以及前装线膛炮、新式榴弹炮等。
要知道美国内战数年,双方的军队加起来超过两百万了,而这些军队除了早期还在使用燧发枪外,中期是米尼步枪和后装步枪混装。而到了1864年的今天,已经是清一色的后装步枪,其中又以1858年型林德步枪为主。
南北两军累计装备(包括之前装备但是已经损坏等)的1858年型林德步枪总数超过一百万支,其中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