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东印度洋舰队抵达。那么依靠东印度洋舰队的实力,和中国海军对抗才有底气。

    如果英国人再从非洲甚至从地中海等海域抽调战舰增援的话,也不需要多。在派遣一两艘六七千吨的大型铁甲舰过来,那么就能够轻易拥有战舰上的数量以及性能优势。

    然而这都需要时间,英国人的增援舰队一时半会可到不了,所需的时间多则半年,最少也得两三个月。

    而他们能够在香港岛上坚守三个月甚至更久的半年吗?

    这个可能性并不大!

    依靠中华帝国的陆军战斗力以及数量,只要让他们登陆上香港岛,那么陆军就有把握在数天内取得优势,并攻下该岛,按照军方的预计。最长半个月就能够结束战斗。

    而这种预测并不是陆军的狂傲,而是事实!

    仅仅是首轮登陆作战。陆军就是投入了一个混成旅,同时还有一个守备营。另外海军也是派遣了一个营的陆战队助战。

    如此首批登陆的陆战兵力,总数达到了六千多人。

    而驻防在香港岛上的英军只有一千多人,那么是加上他们退守岸上的水兵,总数也就两千多人而已。

    在数量上,中华军占据绝对的优势。

    至于双方战斗力上的差距,并不算太大,双方的武器都差不多,都是使用后装步枪,火炮的性能以及数量也差不多。

    更不要说,中华军这些年来一直朝着现代军队进行改革,各方面的的战术和线列时代已经截然不同,而英军虽然装备了后装步枪等新式武器,但是战术依旧是停留在美国内战时期,线列战术依旧是他们的主要战术。

    这些情况分析下来,就可以发现,中华军还是占据了非常大优势的。

    十九号当天,中华军就是登上了香港岛,并开始向英军把守的诸多阵发起进攻。

    二十号,第二十一师师长,同时也是这一次香港登陆作战的总指挥官朱建佳中将踏上了香港岛的沙滩,并开始亲自指挥登陆作战朝着香港岛纵深发起猛烈进攻。

    朱建佳中将,1853年加入余胜军,后逐步升迁,1858年的是为陆军上校,以第七军参谋长的身份参与了1858年和英法联军的上海之战。

    战后晋升为陆军少将,调回最高统帅部任职,1860年军方进行编制改革,所有部队改为一师二旅四团的标准编制,他重新回到野战部队担任三十六旅的旅长。

    1864,其和其他多名陆军少将一起,被林哲亲自晋升为陆军中将,初担任陆军第十六师师长,去年调任第二十一师为师长。

    其晋升以及任职的经历属于非常典型和正常的路子,不算快,但是也不算慢。

    不久前军方决定提前登陆香港岛,而部署在惠州府的第二十一师自然是成为了首批,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参战部队,他亲自率领了第二十一师奔赴九龙半岛。

    如今首批登陆的第四十二旅就是他麾下的部队。此外他麾下的第四十一旅也已经在九龙半岛待命,随时能够增援香港岛作战。

    朱建佳中将和英法联军在上海之战的时候就打过一次,后来驻防在广州多年。其主要任务也是防备从海上登陆的英法等*队,因此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放松对英法等*队的研究。

    现在。往日的研究终于是排上了用场,这一次的香港岛战役,他朱建佳势必要让这些英国佬知道,中华军能够在上海击败他们一次,现在就能够在香港岛击败他们第二次!

    就当朱建佳率领第二十一师登陆香港岛,并和岛上的英军进行激烈交战的时候,海军方面的第一分舰队以及第二分舰队却已经是悄悄撤离香港,然后开始返回广州港进行休整补给。

    以求做好万全的准备迎战英国舰队!

    三月二十三号。住在新加坡的华人看见了一支庞大的舰队抵达新加坡,稍候一封密电就是被送到了广州的海军司令部。

    广州的长洲军港,这里乃是帝国海军南洋舰队的司令部所在,同时也是帝国海军在南部沿海的最重要军用港口,而且中国的第三大造船厂,和上海造船厂,青岛海军造船厂一起为帝国海军打造战舰的广州造船厂也是在这里。

    在这里,停泊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庞大舰队,那些数千吨的庞大铁甲舰整齐的排列在这里,码头上的还有不断的海军士兵正在为这些战舰补给煤炭以及炮弹等各种物资。

    由于时局紧张。帝国海军的联合舰队是必须时刻保持在最完美的状态,一旦英国人的舰队抵达,那么立即就出海迎战。

    如此南洋舰队司令部大楼的巨大会议室里。帝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们几乎是齐集一堂,坐在长方桌上的海军将领们正在商讨着该如何迎战英国舰队。

    林达标作为海军部大臣,海军上将,自然是坐在最上首,但是对目前的战术讨论,他却是没有插口。

    这倒不是他要身份高不好直接和属下一起讨论,而是因为今天的讨论内容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范畴之内。

    林达标早先是陆军出身,1854年带着好几百名陆军旱鸭子转行办水师,从余胜军水师营一步步扩大。最终置办下了帝国海军现有的家当,可以说帝国海军的发展历程里。林达标是当属首功。

    其人在海军内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至的。

    但是这种重要性并不是体现在他的战术或者战略能力上,实际上林达标办海军这么多年。就没真正指挥过哪怕一场海战,而对一些海战的战术也顶多是略有耳闻,能听能说,但是你让他去做就太勉强了。

    这人在海军内部的作用,是作为海军代表争夺军费,负责海军的总体发展,至于海军怎么打仗,说实话他还真不懂!

    他和帝国海军的关系,就跟历史上李鸿章和北洋海军的关系差不多,这海军是他发展起来的,但实际上他对海战并不精通。

    所以今天的会议上,他虽然是身份最高并坐在主位上,但是他却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不开口,只是听着下面的海军军官们说着。

    实际上不仅仅是他这样,其实另外的几艘高级海军将官也是大多紧闭嘴巴,轻易不开口,嗯,理由也差不多,这些海军的高级将领的自身战术素质其实相当一般,尤其是现在进入铁甲舰时代后,越发是跟不上海战战术的发展了。

    他们这三四个海军中将、上将们的作用,在海军内部是用来当招牌用的,用来争夺军费的,至于海军的怎么打仗,甚至怎么训练,其实都是由一群往日里不起眼的中低级军官负责。

    而这些中低级军官,尤其是最近一些年从英国留学回来的海军军官们,才是当代帝国海军的实际负责人。

    这从今天的会议场合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场的诸多人里头,有着一个海军上将,三名海军中将以及八个海军少将,但此时正在开口辩论着各种战术,讨论着该如何迎战英国海军的却是那五六个校官。

    这些人里头,一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中校表现的尤为瞩目!(。)

第五百三十八章 国运之战() 
只见他手持指挥棒,在一副巨大的南海等周边海域的海图上指指点点道:“英国人的舰队如果要从新加坡直接北上的话,他们中的诸多大型主力战舰固然是有足够的储备煤炭直接来香港,但是他们的舰队中不可能只有主力战舰,必然还会有诸多中小型的船只,甚至还会有诸多运输舰,这样的话,他们很有可能不会直接从新加坡北上而不停留来香港。他们既有可能会前往越南西贡进行一次中途的补给。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在西贡附近海域派遣船只进行侦查,尽快摸清楚他们的舰队实力!

    一旦掌握了他们的实际情况,那么我们就不能有任何犹豫,必须主动出击,在珠江口外拦住他们!”

    “为了在最后的决战阶段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在西贡港口外对敌舰队进行小规模的袭击,同时在他们北上的时候,进行晚间的小规模袭击,疲敌之余,进一步摸清敌舰队的阵型以及其他详细情况!”

    此人名为林同书,浙江宁波府人的一个沿海小渔村,贫寒出身的他在中华军其实算是一个相当特殊的例子,因为中华军的军官们普遍都是书香门第子弟,真正的贫寒子弟其实并不算多,,不过贫寒的出身并没能遮挡他的惊人才华,他在1855年仅十五岁就考中前清秀才,不过随后就是报考了海军军官学校,乃是海军军官学校驾驶班的第一期学生。

    1857年帝国向英国首批派遣留学生,其中有海军获得了两名留学名额,林同书因为就学期间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考核均名列首名,因此他在正式毕业之前就被选为首批留英海军军官。

    留英之前。他就被破格授予了海军上尉军衔。

    他在英国留学三年后,于1860年回国,刚一回国就是成为了海军近代化的实际主导者。铁甲舰的训练以及战术都是他一手制定,初担任海军作战司的作战参谋。并兼任海军军官学校教官。

    当年,他被晋升为海军少校!

    次年,他被调任海军军官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开始实际负责海军军官学校的教学工作!

    由于教务处是实际负责海军军官学校教学任务的机构,由此可以看得出来,林同书在海军内部是多么受重视。

    1864年,他升任教务处处长,同时军衔被晋升为海军中校。全权负责海军军官学校的所有教学任务,向学生们传递他在英国所学习到的所有内容。

    同时他还兼任海军战略局的局长一职,负责统筹制定现代海军的诸多战术以及发展等,在中华帝国海军的铁甲舰发展过程中,尽管表面上负责的是林达标等海军大佬,但实际上主导这些事务的却是林同书等年轻一代的军官。

    不久前,由于夏威夷、香港等问题事态严峻,海军方面面临的压力极大,于是开始抽调精锐的年轻军官组成参谋团负责制定详细的战术。

    为此,林达标特地成立了‘联合舰队特设参谋组’。而联合舰队,即用于香港方向,备战英国海军的临时舰队。包含三个分舰队。

    而该特设参谋组将会直接负责制定上述三个分舰队的作战计划!

    林同书被林达标亲自点名,进而担任该组的组长,全权负责后续对英舰队的作战计划。

    而这一年,林同书才二十六岁,军衔不过是海军中校而已。

    在林同书身边,是几个同样年轻的海军校官,这五六人清一色都是留英出身,年龄在二十五岁到三十五岁之间,都是校官。

    实际上这一场战略会议。如其说是林达标带着一大群海军大佬在开会,实际上倒不如说是林同书和自己的参谋们开会讨论。林达标等人不过是旁听而已。

    这种情况放在其他国家的话海军里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在帝国陆军里就更不可能发生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理由非常简单。那就是海军高层的综合素质普遍低下,这些海军高层,包括林达标在内都是早年从陆军转行的,指挥几艘炮舰支援陆军进行内河作战还勉强可行,但是如果让他们去指挥一直庞大的铁甲舰舰队和强大的英国海军进行决战,他们是绝对没这个能力的。

    对于这一点,海军部总长林达标自己非常清楚,所以今天的会议里,他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